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危情使馆 >

第7章

危情使馆-第7章

小说: 危情使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觉得自己的身体蜷缩成一小团,恍若一只身材瘦长、柔软轻巧的黑猫执意要变成一只猫崽。耐德在讲台上单调乏味、没完没了地阐述自己的方案。简一句也听不进去,唯一能使她动心的,是他那中西部人特有的干涩的音质、声调和节奏。

她在这里本来没什么正经事,安全防卫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可是罗伊斯·科耐尔吩咐她监视福尔默夫人的日常行动。这件事给她办糟了,糟得不可收拾,致使耐德和他的手下的人承担了一项更加棘手、成功希望十分渺茫的任务。

没有人为此指责简,罗伊斯更是只字不提。倘若他存心诘难,只需微蹙眉峰,便足可令她悲极而泣。无论你什么时候问简,她最近两年的种种隐衷、牵挂、爱慕、痴念——肉体接触以外的所有美好的情愫——因谁生发时,她会坦诚直言:在她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时,她就狂热地爱上了罗伊斯·科耐尔。

她现在对罗依斯的温热的情感,不像当年涌上心田的那股滚烫的热流。而耐德心中对她的爱恋,她知道,仍如当初那样炽热。

她扮了个怪相,努力把分散的思绪集中到耐德的发言上。“如果我们当初用增强金属网,围成12英尺高的周边栅栏,情况就会好得多。”他用手指着银幕上的一排阴影。“可是我们现在只有这些分散立着的铁条,像软百叶窗帘一样容易突破。考虑到这点……”

像是跟谁怄气似地,简开始喜欢起因爱情而陷入的这种本来会令她老大不舒服的处境。她苦苦思索一个女人到了三十大几的年纪,是否一定会遭遇这样的冒险经历。她工作干得很卖力。她的下一个由国会全权批准和任命的外交官职务,肯定是去卢森堡这样的小国或法国的阿尔卑斯滨海省任领事。当然,前提是现任工作中不能出纰漏。

只要她保持现在的形象,朴素端庄的形象:穿着平跟鞋仍然高挑苗条的身材,那张像吉普赛女郎一样气韵生动的脸蛋,鼻梁上架着一副学者型眼镜,身穿衬衣式连衣裙或是从国内买来的廉价衣衫和裙裤。自打她先后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和哈佛法学院学习以来,她始终保持着这种简朴的着装风格。

她在外交部门能够步步高升,不是靠姿色博取男人欢心,而是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此外,她还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国务院内一些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裔资深官员的帮助。他们发起并实施了一项旨在鼓励少数民族中的精英出人头地的“赞助性行动计划”。简·威尔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法学院并获得律师资格,从业等级是“女性”和“犹太人”,这意味着她不能去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工作。不过这并没有多少妨碍,因为她能去的国家和地区仍然很多。

那为什么偏要让耐德和她一起冒风险呢?

最近几星期,简不止一次地盼着能找个说说心里话的人。她在家里是老大,她那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学校当教师的母亲,一心指望全家人能够平安度日,指望丈夫能当上工厂主。无论是生活拮据的岁月,还是家境宽裕的年代,简一直循规蹈矩,对母亲非常信赖。人们总说她俩更像一对亲姐妹,而简的妹妹爱米莉反倒和她迥然不同。长成大姑娘的两姐妹,简肤色黝黑,身材高挑,爱米莉金发碧眼,皮肤白皙,举止轻浮。简为人严谨,学习用功;爱米莉头脑迟钝,只对男孩子感兴趣。

和其他家庭一样,威尔家也是不成器的孩子花钱多。爱米莉碰到的麻烦越来越大——吸毒和男人花去父母亲大量时间和精力。后来,一叠叠的钞票源源不断地付给医生、精神分析学家、戒毒所……

“西部的这段运河可以阻挡步兵袭击。”耐德仍在侃侃而谈。“不过谁都能利用高科技,不能排除敌人利用遥控发射的导弹袭击我们的可能性,不论是红外线自导还是电视遥控。另外还可以利用直升飞机,甚至有可能驾驶装满炸弹的神风式卡车突破周边防线,或者投入自毁式飞机。然而,这是……”

他们的个人奋斗,始于不同的起点,最后一起来到这个隐伏危机的地方会面。耐德是从部队开始走上人生旅途的。军方出资供他上学,先后获得历史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而她到达今天这一步完全是通过一介平民的努力、学习、考试,开始男上司仇视她,最后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和保护人。耐德是战争造就的男人,她却是和平培育的女人。

命运的嘲弄是如此尖刻,恰似一把利刃紧紧抵住她的胸脯。两个经历截然不同的人相会于这个被称作美国大使馆的战场,迫在眉睫的威胁令她激动不已。

“当今时代,绑架勒索的事件时有发生,次数之多,为以往任何时候所不及。为了找到集中在某地的一些身价最高,可以榨出大量油水的绑架对象——这些人都与政府、报社、政党、公司、电影厂、电视台有关系,肯出成千上百万元以保住性命——这些人……”

简紧紧盯着映在银幕上的方案。她知道,设想每一种难以想象的情况,千方百计阻止它发生,正是耐德的工作职责。不过,不可能有哪个恐怖组织会被这个机会撩拨得心痒难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集结起一支为攻占温菲尔德官邸并扣押人质所必需的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部队。

“我想,诸位大概都在考虑,哪些人有多大能耐,多大胆量,敢于冒此风险。迄今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有哪个组织能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组织这次进攻,并且按照战略战术的原则,有望获得成功。”

他停了停,简感到在他作出这个似乎很乐观的分析以后,屋里凝滞的空气顿时缓和下来。

“从另一方面讲,”耐德补充说,“我们不知道有哪个恐怖组织愿意遵循一般的战略原则。我们对付的是一些做事不循常规的人。搞砸了,他们不会损失什么;成功了,就能大捞一把。”

第04章

中午宴请贵客——外交家、老朋友或新闻记者——罗伊斯·科耐尔一般都会选择位于街角的那家餐厅。他不喜欢让客人事先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因为那样一来,他精心营造的殷勤款客的气氛便会搀上公事公办的色彩。

同样,他也不喜欢在手下的保安人员全体出动,竭力避免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时接待客人。尤其是见到来人竟是吉莲·兰姆,令他更加扫兴。

她的相貌确实很漂亮,罗伊斯心里想着,站在桌后将她仔细端详,但愿自己目光中流露的是温和的神情。吉莲30刚出头的光景,亚麻色的长发从脑门中央分开,梳成青春少女的发式,形成一圈屏障,护卫着一张多愁善感的嫩脸蛋,面颊上浮着两抹淡淡的红晕。厚厚的眼睑下面两只黄褐色的眸子透出的些许贝蒂·戴维斯①式的泼悍,是脸上那副故作娇憨的神态所掩饰不了的。

①好莱坞著名影星。

面对他的冷眼瞪视,吉莲仿佛心里倏地凉了半截。“亲爱的罗伊斯,”她那银铃般清脆的嗓音带着道地的英国腔,吐出的每个辅音犹如玻璃碎裂般尖利。“我惹您生气啦?”

“什么?”科耐尔眨眨眼,这是他心里吃惊时,反映到脸上的唯一表情。罗伊斯·科耐尔以前从没有吃惊的时候,或者说,即使心里惊慌,脸上却照样不动声色。可是近来他一反常态地连遭几次挫折,迫使他借助皱眉眨眼,表示心中的不快。他的外交生涯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他的职务给他带来越来越少的慰藉,越来越多的烦恼。罗伊斯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愿无过的老派职业外交官。为了维持平安无事的处境,他得继续施展八面玲珑的外交手腕,使自己在这个日益动荡的世界上为美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亲爱的,你的目光好严厉哟。”

闻听此言,他又眨眨眼睛,不过这回脸上跟着绽开了最舒心畅快的笑容,仿佛在向吉莲暗示:“你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这让她感到无比温暖。

“告诉我,你是怎样嗅到这件事的风声的?”他问道。

吉莲不想把这个令人不快的意外消息留到午餐席间透露,唯恐败坏自己享受美味佳肴的胃口。一家当地报纸的漫谈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今天早晨打来电话说,福尔默大使和巴肯公爵上周末的狩猎活动,是追捕那些仍处于禁猎期的鹿。

“公爵是个老滑头,好像和巴肯伯爵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倒像是个无法无天的强盗。虽说他们围捕的是公爵那座八万公顷的庄园里的鹿,但还是不能改变偷猎的基本事实。不过,”她安慰罗伊斯,“我主要是冲着游园会来的,摄像采访,电视毕竟是视觉传媒工具么。”

代办先生差点又要眨眼睛,不过总算克制住了。吉莲·兰姆的采访小组将在温菲尔德官邸里里外外四下转悠,吉莲趁机挖掘出一些有关大使先生违禁偷猎的丑闻,这个念头在科耐尔心中引起的恐惧,实不下于想到大使夫人下星期日请来的贵宾,将被扣作世界上身价最高的人质。

这个国务院是怎么回事,居然会批准这项总统对驻英大使的提名。难道那些外交知识等于零的阔佬,只要舍得大把大把地掏出钞票,就可以不加限制地随便他们在外交部门爬到高位吗?难道像罗伊斯这样的职业外交家就活该丢人现眼,成为每届新总统迫使国务院接受的政治交易的牺牲品吗?上帝啊,伦敦不是南美洲哪个闭塞落后的极权国家。就算他们为新政府上台立下汗马功劳,也不能像打发他们到坦桑尼亚、列支敦士登或是格陵兰一样把他们派到伦敦来啊。

罗伊斯·科耐尔皱了皱眉,在办公桌旁坐下,努力回避吉莲·兰姆探询的目光。她眼珠上的两只大大的桔色虹膜看上去像是电视摄像机镜头。派你来伦敦,他暗暗想着,你就得担任世界上最微妙的外交职务。与伦敦相比,在莫斯科当外交官简直太容易了。巴黎的局势有点扑朔迷离,人们自私自利,缺乏公认的是非标准,但那里的气氛还是要比伦敦宜人。将来有一天,科耐尔打算起草一份有关伦敦的绝密报告。在这里主持美国大使馆的工作比在敌对国家艰难十倍。或许,他能从社交生活中得到一些补偿,罗伊斯也喜欢自己的社交生活,当然啰,只要薪水够他开销。比如,招待吉莲的这顿午餐,就是他自己掏的腰包,并没有沾山姆大叔的光。

“亲爱的,你和我们真是相隔万里。”吉莲重新打开了话匣子。

罗伊斯慢慢点点头。“我跟其他人一样。”他的嗓音听上去郁郁不乐。“我不喜欢听坏消息,”他意识到自己的脸色过于严肃,便拖长了腔调,“不过,我确实喜欢见到你这么漂亮的信使。”

“别把我当作信使嘛,亲爱的。尽管把我当成一个知心朋友,一个你的崇拜者。”

“我也是,”他现出一派骑士风度,“这样看你的。”

吉莲默不作声地坐在那儿,猜测对方一次能够听进多少坏消息。“谁叫我俩是知心朋友呢,”她加快了语速,“在我们空着肚子吃午餐之前,我把第二个坏消息向你稍微透点口风。其实这不关我的事。我的任务是采访7月4日的花园酒会。不过报纸已经盯上了,你们应该派个司法部的小伙子,悄悄把这事了结了,不然它会成为报纸上的头号新闻。”

“亲爱的吉莲,”罗伊斯叹了口气,“别再说坏消息了,行吗?”

“你简单记一下,我马上就说完。事关你们的一个同胞叫作托尼·雷奥登。有关名称一定得准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