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21章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21章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作三卷,如《宋刊武经七书》本、《四部丛刊》本等;有的作一卷,如《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还有的作五卷,如《施氏七书讲义》本。但不管分为几卷,其内容都是五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世所行本,以篇页无多,并为一卷,今亦从之。〃说明一卷是由三卷合并而成的。
  汉代本共一百五十五篇,今本仅有五篇,说明大部分都已散佚。清代人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其中有些内容不见于今本。
  《司马法》的篇目和主要内容:《仁本第一》,主要论述战争的性质、目的、起因和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发动战争的时机,追述了古代的一些战法;《天子之义第二》,阐述君臣之礼,治国、教民和治军的不同方法,记述了古代的一些作战形式、兵器配置、战车编组、旗语徽章、赏罚制度等;《定爵第三》,主要讲战争的准备、战场指挥、布阵原则、侦察敌情、战时法规等问题;《严位第四》,主要阐述战略战术和将帅指挥,以及胜利后注意事项等;《用众第五》仍是讲战略战术及战场指挥等。
  《司马法》包含有春秋以前的已经落后的军事原则,如〃成列而鼓〃等。但是它更为丰富的是根据春秋末期和战国初的战争实践经验而提出的进步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为轻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就象《孙子》将许多军事问题概括为〃奇正〃一样,《司马法》将战争中的诸多因素抽象为〃轻、重〃这样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它认为,〃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严位第四》)这就是说他主张〃以重行轻〃,轻、重相辅而成。它把统帅的战术指挥称为轻,战略指挥称为重,认为〃上烦轻,上暇重〃,主张轻重相节,不可偏废。它认为轻、重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指出〃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严位第四》)。它的〃轻、重〃说运用广泛,有时运用于指挥号令,如〃奏鼓轻,舒鼓重〃(《严位第四》);有时运用于装备兵器,如〃甲以重固,兵以轻胜〃(《严位第四》)等。〃轻、重〃说的另一层含意即是〃杂〃,通过〃杂〃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谋取优势。它指出:〃行惟疏,战惟密,兵惟杂。〃(《定爵第三》)〃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难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重则钝,钝则不济。〃(《天子之义第二》)
  2、〃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的作者通过对春秋以来频繁战争的洞察,认识到要消除这种混战的状态,非用战争不可。所以他极力支持正义战争。他所谓的正义就是指的〃安人〃、〃爱民〃,如指出:〃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仁本第一》)〃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他所说的〃爱民〃虽有一定的虚伪性,但这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进步意义的。另外,他还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重要思想。
  3、以仁义为本的治军思想。《司马法》的〃仁义〃思想贯彻全书的始终。对民施仁,就是吊民伐罪,不误农时;对部下施仁,则是关心爱护,〃见危难勿忘其众〃(《定爵第三》),〃胜则与众分善〃,〃若使不胜,取过在己〃(《严位第四》),对于攻取之国,规定〃无暴神祇,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仁本第一》)《司马法》把〃仁〃作为战争的最高目标,指出〃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天子之义第二》)
  上述三条不能全面概括《司马法》的军事思想,除此之外,还有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军事思想,如〃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难进易退〃(《天子之义第二》),〃三军一人胜〃(《严位第四》),〃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天子之义第二》),〃教惟豫,战惟节〃(《定爵》)等等,此不一一详细介绍。
  《司马法》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代司马迁称其〃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意,如其文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武帝〃置尚武之官,以《司马法》选位,秩比博士〃(荀悦《申鉴·时事篇》)。唐李靖说:〃今世所传兵家者流,又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种,皆出《司马法》也。〃(《李卫公问对》卷上)宋代元丰年间被官定为〃武经〃,成为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材的军事教科书。明清以来出现了众多的注释本。《司马法》在国外流传也较广泛。早在1600年日本就出现了研究《司马法》的专著《校定训点司马法》和《司马法评判》,之后相继有三十余部专著问世。1772年它又被译成法文,被收入《中国军事艺术》,在巴黎出版发行。
  《司马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关于三代的军赋、军法等军制资料被许多史家和兵家所征引;它的许多关于战争的锦言妙语广为传播而成为军事名言。但需要指出的是,《司马法》由于包含着追论的古代兵法,许多原则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东西,在当时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阅读《司马法》时更需要鉴别批判。
  《司马法》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本。《武经七书》系统版本最多,流传最广。除了《武经七书》系统诸多版本以外,还有《武学经传三种》本、《平津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述记》本、《四部备要》本等丛书本。另外,清代钱熙祚、张澍辑有《司马法佚文》一卷,分别收录在《指海》、《二酉堂丛书》中。另外,清黄以周辑有《军礼司马法考证》二卷附《司马法逸文》,清王仁俊也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收录在稿本《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和《经籍佚文》中。

  第五节孙膑兵法

  孙膑撰。孙膑,战国时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东南)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孙武死后百余年生孙膑,生卒年不可详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期。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兵法家。〃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吴列传》)
  孙膑聪慧好学,深得先祖孙武兵法真传。故遭到做了魏国将军的庞涓的嫉妒,被骗至魏国残遭陷害,〃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吴列传》),成为〃刑残之人〃。后逃回齐国,经田忌推荐,受到齐威王的重用,被任为军师。他帮助齐国打胜了著名的桂陵和马陵之战,〃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史记·孙吴列传》)之后,不知所终。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史记》称〃世传其兵法〃,〃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汉书·陈汤传》引有《孙膑兵法》的〃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说明西汉时《孙膑兵法》尚在流行。但因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汉以后便失传了。引起以后的种种猜测。有的说孙膑即孙武,有的说《孙膑兵法》即《孙子兵法》,总之是否定两个孙子和两部兵法的同时存在,否定《汉志》著录的〃《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及其它先秦兵书同时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被发现,解决了历史上这一悬案。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由于年代久远和发掘上的原因,已经残缺不全,不能见其全豹。经过专家们的精心整理,共得残简364枚,11000余字,30篇,编为上下两编,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据有的残简记载一篇字数多达787字(如《十阵》),有的篇目仅存一字(如《起师》只存一个〃王〃字)推测,原书字数当不少于3万,篇数也不止30篇。
  整理后的竹简《孙膑兵法》,上编记孙膑事,或称〃孙子曰〃,〃威王问〃、〃田忌问〃,且文体、风格与《孙子》不相类,当属《孙膑兵法》没有异议。下编各篇没有提到孙子,整理者据内容和文体定为孙膑兵法。学术界有人提出下编似非孙膑之书。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重新编订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膑兵法》1985年版也将下编全部移出,不再视为孙膑的著作。上编十五篇的文字也有不少变动,并增加《五教法》一篇。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将下编各篇全部移入第二辑《佚书丛残》中,并在1985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编辑说明中指出:〃这样处理也并不排斥其中有一些仍是孙膑书的可能性。〃将上下两篇对照比较,从军事思想上看,除有些篇章确不象孙膑书外,有些篇章与上编却颇为一致,只不过下编对有些问题阐述得更加详细具体,很可能是孙膑的后学对孙膑兵法的阐释之作。竹简《孙膑兵法》各篇体裁不尽相同,有记叙体、问答体,也有论文体。由此可见,《孙膑兵法》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由孙膑草创,经过其门弟子不断增编而成的。  
  为便于读者了解上下编的情况,现将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孙膑兵法》残简的篇目和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上编:
  (1)《擒庞涓》,记述孙膑在〃围魏救赵〃之战中,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等战法,于桂陵大破魏军,俘获庞涓的事迹;阐述孙膑战略战术思想。
  (2)《[见威王]》,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3)《威王问》,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关于用兵问题的问答,讨论了在敌我兵力对比不同情况下的用兵原则和方法,提出兵之急为〃必攻不守〃。
  (4)《陈忌问垒》,记田忌与孙膑的问答,主要追述马陵之战的战略战术部署。
  (5)《篡卒》,即《选卒》,主要讨论关系战争胜负的有关重要因素。
  (6)《月战》,讨论日、月、星辰与战争胜败的关系,强调〃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7)《八阵》,提出了选将的条件,论述用〃八阵〃作战的原则和方法。
  (8)《地葆》,从军事上论述各种地形的优劣。
  (9)《势备》,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阵、势、变、权四者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10)《[兵情]》,说明卒、将、主在战争中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能致胜。
  (11)《行篡》,论述怎样使士卒和民众在战争中尽力。
  (12)《杀士》,仅残存两简,意为信赏必罚,激励士卒拼死作战。
  (13)《延气》,论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的重要性。
  (14)《官一》,主要论述各种军事措施及阵法的作用或适用的场合。
  (15)《[强兵]》,记述齐威王与孙膑之间关于富国强兵的问答。
  下编:
  (16)《十阵》,论述十种阵法的特点、作用和布列方法。
  (17)《十问》,讨论敌我双方兵力对比的各种不同情况及如何实施不同的作战方法。
  (18)《略甲》,简文残缺严重,看不出主要内容。
  (19)《客主人分》,论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