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吕氏春秋 >

第18章

吕氏春秋-第18章

小说: 吕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举无易之事,气志视听动作无非是者,人臣且孰敢以非是邪疑为哉?皆壹於为,

则无败事矣。此汤、武之所以大立功於夏、商,而句践之所以能报其雠也。以小

弱皆壹於为而犹若此,又况於以强大乎!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

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

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

其旁,而西门豹弗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

“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

“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臣为之,民

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

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

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

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使民知可与不可,则无所用矣。贤主忠臣,

不能导愚教陋,则名不冠后、实不及世矣。史起非不知化也,以忠于主也。魏襄

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功之难立也,其必由哅々

邪!国之残亡,亦犹此也。故哅々之中,不可不味也。中主以之哅々也止善,

贤主以之哅々也立功。

○察微

六曰: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

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

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

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鲁人於

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於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

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於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

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

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

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

师与楚人战於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

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

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

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

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

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

为制。”遂驱入於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

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偏备,知彼知己,

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

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於昭公,曰:“禘於襄公

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於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

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

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

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於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

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

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於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於三季?同

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

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去宥

七曰: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

王之亲谢子贤於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於说,

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

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於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

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

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此史定所以得行其邪也,此史定所以得饰鬼

以人、罪杀不辜,群臣扰乱,国几大危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

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书於沈尹华,昭厘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厘谓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

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厘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

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

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

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

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

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

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

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正名

八曰: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

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

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

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刑名异充,而声

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齐湣王是以。

知说士,而不知所谓士也。故尹文问其故,而王无以应。此公玉丹之所以见信、

而卓齿之所以见任也。任卓齿而信公玉丹,岂非以自雠邪?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

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於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

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

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於庙朝中深

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

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

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以为臣,失其所以为士一,而

王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尹文曰:“今有人於此,

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

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

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曰:

“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

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

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

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齐湣王,周室之孟侯也,

太公之所以老也。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审分览第五

○审分

一曰:凡人主必审分,然后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途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

至。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

则速,无所匿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

凡为善难,任善易。奚以知之?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於车上而任

骥,则骥不胜人矣。人主好治人官之事,则是与骥俱走也,必多所不及矣。夫人

主亦有居车,无去车,则众善皆尽力竭能矣,谄谀诐贼巧佞之人无所窜其奸矣,

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毕竞劝骋骛矣。人主之车,所以乘物也。察乘物之理,则四极

可有。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夺其智能,多其教诏,而好自以,若此则百官恫扰,

少长相越,万邪并起。权威分移,不可以卒,不可以教,此亡国之风也。王良之

所以使马者,约审之以控其辔,而四马莫敢不尽力。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

亦有辔。其辔何如?正名审分,是治之辔已。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

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夫名多不当其实,而事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

不审名分也。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也。壅塞之任,不在臣下,在於人主。尧、

舜之臣不独义,汤、禹之臣不独忠,得其数也;桀、纣之臣不独鄙,幽、厉之臣

不独辟,失其理也。

今有人於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而因用威怒,有司

必诽怨矣,牛马必扰乱矣。百官,众有司也;万物,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

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夫说以智通,而实以过悗;誉以高贤,而充以卑

下;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任以公法,而处以贪枉;用以勇敢,而堙以罢怯。

此五者,皆以牛为马、以马为牛,名不正也。故名不正,则人主忧劳勤苦,而官

职烦乱悖逆矣。国之亡也,名之伤也,从此生矣。白之顾益黑,求之愈不得者,

其此义邪!故至治之务,在於正名。名正则人主不忧劳矣,不忧劳则不伤其耳目

之主。问而不诏,知而不为,和而不矜,成而不处,止者不行,行者不止,因刑

而任之,不制於物,无肯为使,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