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吕氏春秋 >

第17章

吕氏春秋-第17章

小说: 吕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

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

薨,肂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

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

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

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

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

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

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观世

二曰:天下虽有有道之士,国犹少。千里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圣

人,继踵也。士与圣人之所自来,若此其难也,而治必待之,治奚由至?虽幸而

有,未必知也,不知则与无贤同。此治世之所以短,而乱世之所以长也。故王者

不四,霸者不六,亡国相望,囚主相及。得士则无此之患。此周之所封四百馀,

服国八百馀,今无存者矣。虽存,皆尝亡矣。贤主知其若此也,故日慎一日,以

终其世。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贤者之

所与处,有似於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尽贤於己。故周公旦曰:

“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

者必与贤於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

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於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

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而佞进。今之世当之矣。故欲求有道之

士,则於江河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於得之矣。太公钓於滋

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

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

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也。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於途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

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

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

也,今免子於患,吾於子犹未邪也?”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

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

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

“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客。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晏子功免

人於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令功之道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於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

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

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

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也哉?”

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

罪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受人之养而不死其难,

则不义;死其难,则死无道也。死无道,逆也。子列子除不义、去逆也,岂不远

哉?且方有饥寒之患矣,而犹不苟取,先见其化也。先见其化而已动,远乎性命

之情也。

○知接

三曰:人之目,以照见之也,以瞑则与不见,同。其所以为照、所以为瞑异。

瞑士未尝照,故未尝见。瞑者目无由接也,无由接而言见,谎。智亦然。其所以

接智、所以接不智同,其所能接、所不能接异。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愚者,其

所能接近也。所能接近而告之以远化,奚由相得?无由相得,说者虽工,不能喻

矣。戎人见暴布者而问之曰:“何以为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

壤壤也,可以为之莽莽也!”故亡国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故也。

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

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

“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桓公

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

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

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公又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犹

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公又曰:“常之巫审於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

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

“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

“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於君?”公曰:“诺。”管仲死,

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

谓仲父尽之乎!”於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

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

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

“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

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

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

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

流出於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

管子也,无由接见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悔过

四曰: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是何也?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

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故箕子穷于商,范蠡流乎江。

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

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

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

送师於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

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於淆。女死,不於南方之岸,必於北方之岸,

为吾尸女之易。”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

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

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

“呜呼!是师必有疵。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夫秦非他,周室之建国也。过天

子之城,宜橐甲束兵,左右皆下,以为天子礼。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

超乘者五百乘,力则多矣,然而寡礼,安得无疵?”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

奚施将西市於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

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

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

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对曰:“寡君之无使也,使其三臣丙也、术

也、视也於东边候之道,过,是以迷惑,陷入大国之地。”不敢固辞,再拜

稽首受之。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

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

言於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

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

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

遏秦师於淆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於众曰:

“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於此患。”此缪公非欲败於殽也,智

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乐成

五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

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孔子始用於鲁,鲁人鹥诵之曰:“麛裘而恚吨揿濉m{而麛裘。投之无

邮。”用三年,男子行乎途右,女子行乎途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

用,固难逾也。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之曰:“我有田

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

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

谁嗣之?”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

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於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

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

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故听无事治。事治之立也,

人主贤也。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

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

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

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

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中主之患,不能勿为,而不可与莫为。

凡举无易之事,气志视听动作无非是者,人臣且孰敢以非是邪疑为哉?皆壹於为,

则无败事矣。此汤、武之所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