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韩非子 >

第3章

韩非子-第3章

小说: 韩非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

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

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

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夫虎之所

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以

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故田常

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

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

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

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故今世为人臣者兼刑、德而用之,则是世主之危甚于

简公、宋君也。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

也。

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

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

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

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

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

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杀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

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

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

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

贤,则群臣饰行以要群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

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而好

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

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

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

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

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

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

臣见素,则大君大蔽矣。

扬权第八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曼理皓齿,说

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左右既立,

开门而当。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

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

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

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

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

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

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因天之道,反形之

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

同,万民一从。

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至于群生斟酌用之,万物皆盛而

不与其宁。道者,下周于事,因稽而命,与时生死。参名异事,通一同情。故曰:

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

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

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

凡听之道:以其所出,反以为之入;故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听言之道,

溶若甚醉。唇乎齿乎,吾不为始乎;齿乎唇乎,愈惛惛乎。彼自离之,吾因

以知之;是非辐凑,上不与构。虚静无为,道之情也;参伍比物,事之形也。参

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动之溶之,无为而改之。喜

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上不与共之,民乃宠之;

上不与义之,使独为之。上固闭内扃,从室视庭,参咫尺已具,皆之其处。以赏

者赏,以刑者刑,因其所为,各以自成。善恶必及,孰敢不信!规矩既设,三隅

乃列。

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若天若地,是谓累解。若地若

天,孰疏孰亲?能象天地,是谓圣人。欲治其内,置而勿亲;欲治其外,官置一

人,不使自恣,安得移并!大臣之门,唯恐多人。凡治之极,下不能得。周合刑

名,民乃守职;去此更求,是谓大惑。猾民愈众,奸邪满侧。故曰:毋富人而贷

焉,毋贵人而逼焉,毋专信一人而失其都国焉。腓大于股,难以趣走。主失其神,

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主不蚤止,狗益无已。虎成其群,以弑其母。

为主而无臣,奚国之有!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法刑苟信,

虎化为人,复反其真。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欲为其地,必适其赐;不适其

赐,乱人求益。彼求我予,假仇人斧;假之不可,彼将用之以伐我。黄帝有言曰:

“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故度量之立,

主之宝也;党与之具,臣之宝也。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故上失扶寸,

下得寻常。有国之君,不大其都;有道之臣,不贵其家;有道之君,不贵其臣。

贵之富之,彼将代之。备恐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内索出圉,必身自执

其度量。厚者亏之,薄者靡之。亏、靡有量,毋使民比周同欺其上。亏之若月,

靡之若热。简令谨诛,必尽其罚。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々。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

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技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

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

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宗室

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党与乃离。掘其根本,木乃不

神。填其渊,毋使水清。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八奸第九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何谓同床?曰:贵夫人,忧孺子,

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

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床”。二曰在旁。何谓

在旁?曰: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

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

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玩好,外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谓“在旁”。三

曰父兄。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

计也。此皆尽力毕议,人主之所必听也。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

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谓“父兄”。

四曰养殃。何谓养殃?曰: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人主

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室台池,重赋敛以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

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五曰民萌。何谓民萌?曰:为人臣

者散公财以说民人,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

欲,此之谓“民萌”。六曰流行。何谓流行?曰:人主者固壅其言谈,希于听论

议,易移以辩说。为人臣者求诸侯之辩士,养国中之能说者,使之以语其私,为

巧文之言,流行之辞,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此之谓

“流行”。七曰威强。何谓威强?曰:君人者,以群臣百姓为威强者也。群臣百

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为人臣者聚带剑之客,养必

死之士,以彰其威,明焉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死,以恐其群臣百姓而行其私,

此之谓“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

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

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

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

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

言,不使益辞。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其于观

乐玩好也,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其于德施也,纵

禁财,发坟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

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

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罪,不使群臣行私财。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

法则距之。则谓亡君者,非莫有其国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令臣以外为制于

内,则是君人者亡也。听大国,为救亡也,而亡亟于不听,故不听。群臣知不听,

则不外诸侯;诸侯之不听,则不受臣之诬其君矣。

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

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

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贤不肖,论有功劳,用诸侯

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以树私党。

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