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阳光大宋 >

第65章

阳光大宋-第65章

小说: 阳光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也讨不了好去,丁相爷的清算就在眼前。看来看去,还是保持现状最好,朝局平衡,自己也稳稳地坐着,不损分毫。

“哈哈好啊玉田,今rì请你前来,可算是对了。听说你最近已与拯老家结了亲事,可有此事啊?”钱惟演放下心中包袱,畅快了许多,不再讨论此事,转而关心小同志的个人问题起来。

“多谢演公挂心,确有此事,只是那冯家小娘子年纪还小,小子一时未有成家之念,待过些时候再作商量。”

“这有什么商量的,我看就很好了。不过你说得也对,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嘛,现下且不急,等到来rì荣登龙虎榜上,再风风光光娶了冯家小娘子进门,才是佳话一桩!对了,此事老夫也算得半个媒人,却不知玉田将来如何谢我?呵呵!”钱学士就有这点好,爱才,看着自己提携的后生有出息,发自内心的高兴。他说的也有道理,若不是当时自己引见,冯拯也未必就会看上这个小子,半个媒人也不错。

“真的多谢演公栽培,否则小子还困在襄州城里不得出头,焉能有今rì京城扬名?小子终身不忘演公知遇之恩!”梁丰这几句话说得发自肺腑。当然,以自己的本事,即便没有钱惟演的帮助,自己是金子早晚也要发光的。只是有了他的出现,各种便利条件多了,才成名得这么快。至于冯程程的事,起先是有些腹诽钱惟演和王曾的,后来见了冯程程几次,也很是心动,又得到小嫦的理解,也就不再怎么抵触了。这多好,婊子没当成,牌坊也立起来,一箭双雕啊。

因此梁丰对钱惟演的人品视而不见,专门来帮了他个小忙。这种推理,在后世说穿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用了英国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方法而已,随随便便抛出个三四顶,已经帮钱惟演找到了选择。

八六、皇家丧事一篇过

为了不耽误书友们的娱乐兴趣,扇子尽量简短写完赵恒同志的丧事,也力图写得好玩一点,避免枯燥。求推荐、收藏了啊!

~~~~~~~~~~~~~~~~~~~~~~~~~~~~~~~~~~~~~~~~~~~~~~~~~~~~~~~~~~~~~~~~~~~~~~~~~~~~~~~~~~~~~

梁丰和钱惟演对话过后几天,官家赵恒加快了病情的匆匆脚步。二月初十,大赦天下,礼部照规矩上尊号:应天尊道钦明仁孝皇帝。为了庆祝这最后一次升级,二月十一,赵恒下诏苏州、湖州、秀州三地的受灾群众,官府借给国家仓库的粮食度过饥荒。

二月十四这天,宣布移驾延庆殿(属于高危病房,进去基本上就是等死)同时召见大臣,以丁谓、冯拯带头,东西两府王曾、李迪、张知白、钱惟演、张士逊、薛映、陈执中、鲁宗道,包括权知开封府吕夷简等等大臣鱼贯而入,表情沉痛地向老领导表达依依不舍的哀痛心情。此外,暂居二线的老同志寇准等也到现场表示问候。

章献皇后刘娥、太子监国赵受益,朝廷后勤部雷允恭、张景宗等陪同了会见。朝廷医疗应急小组成员严阵以待,制订了周密的应急预案。

赵恒基本上已经气息奄奄,对前来觐见的大臣们只能微微点头示意。大臣们在丁谓和冯拯的带领下,向官家行一拜大礼,面有戚容,有的泪流不止,恋恋不舍地离开。最后,张景宗宣布,丁谓、冯拯、寇准、王曾、李迪、张知白等同志留下,官家有话说。

三个大臣默默地站在原地,静候赵恒说话。旁边一个黄门拿小勺喂了两口吊命的参汤,又给赵恒慢慢抚摸胸膛,赵恒才缓缓呼吸平稳下来,挣扎着微微抬起两根指头,指着监国太子赵受益,又向三位老臣动了动。

赵受益连rì难过不已,两眼红肿,抽泣着站到众大臣面前。刘娥哽咽道:“几位相公,官家有命,望你等尽心辅佐太子,大宋江山永固。”

刘娥说完,赵受益双手抱拳成太极图,并足躬身,向几个大臣重重行了一礼。丁谓等放声大哭,急忙对着赵受益跪下,齐声道:“老臣等粉身碎骨、死而后已,定不负官家嘱托!”小太子也哇地哭出声来。

三人又转身向赵恒重重叩头,泗涕滂沱。赵恒勉强微笑着点点头,各位这才起身,在旁边站了。

赵恒又把手伸出,朝着赵受益。赵受益急忙上前跪在父亲病床前,伸手任他握住。赵恒艰难地吞咽半天,方才张口轻轻说道:“益儿,你要乖乖地做个好皇帝!”说完这句话,便没了力气,闭目喘息。赵受益哭道:“父皇放心,孩儿一定不负父皇教诲!”旁边刘娥潸然泪下。

一时太医们在门外听到招呼,急忙进来给赵恒把脉观察,又忙乱一番。丁谓等此时方才缓缓退出延庆殿。

二月十五rì,满朝文武已经自觉开始布置自家家里,撤换了凡是带喜庆sè彩的家居物事,满城白布开始脱销。百姓们都知道,这位做了二十六年皇帝的官家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

这一天,赵恒已经不能说话,皇太子赵受益身着朝服,百官随从,于祈年坛郑重向山川神祗祈祷。

大宋隆兴元年二月十九rì戊午(公元1022年3月23rì),全身穿戴好的北宋第三代皇帝赵恒终于在延庆殿吐出最后一口气,龙宜宾天,一时宫墙内外悲声大作。

第二天,礼仪院宣布:“准礼例,差官奏告天地、社稷、太庙、诸陵,应祠祭惟天地、社稷、五方帝诸大祠,宗庙及诸中小祠并权停,俟祔庙礼毕,仍旧。”也就是说,差遣礼部官员分别向天地山川、祖宗太庙和赵家先人的各祖坟报告,同时准备隆重祭祀。这段时间内,各个赵家祖宗的大庙小庙暂时停止rì常祭祀活动,等候赵恒的牌位奉入太庙后再照常举行。

同是这一天,阁门使薛贻廓告哀于契丹。又命内侍宣庆使韩守英为大内都巡检,领着各黄门分管宫殿门,大内卫士屯护。阁门使王遵度为皇城四面巡检,新旧城巡检都是临时安排的差使,增加了禁军和武器,每坐城门都预备兵器甲胄,于大事当头,预防有人作乱。

第三天,满朝文武身穿朝服,外罩白帽白衣,进宫哭拜先皇,薛贻廓宣告:“先皇帝奄弃万国,凡在臣僚,毕同号慕,及中外将校,并加存抚。”于是大家又趴在地上口称万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直哭得嗓子都哑了才退下。

只是退下,不是离开。稍微休息一下,几个大臣代表丁谓、冯拯、薛映等又递上奏表,请皇太子赵受益听政。赵受益传话说父皇刚刚去世,哀痛不已,自己年纪小本事小,做不了皇帝,不准。于是大家又第二次上表说国不可一rì无君,大事情总要你领导决断,别推辞了,快来吧。赵受益又第二次传话说还是不行,没心情管事,悲恸得很。最后又上一回表说太子啊,你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把国家管理起来。要不然就乱套了,咱们都是国家干部,怎么能只顾个人情绪丢下工作呢?想想那些劳模,哪个不是先公后私的?快别磨蹭了,来吧!

这是最后一道表,上完之后,过场才算走完,宫里才宣布先帝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淑妃为皇太妃。至此,皇后刘娥升级为章献皇太后,成为大宋朝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北宋时期将会出现一个奇观,那就是赵家老娘们儿跟契丹萧家老娘们儿成为当时垂帘听政的品牌,出了许多了不起的女人。而她刘娥就是第一个!

跟着到了二十三rì,宫里就把赵恒生前玩的、用的,穿的、戴的还有到yīn间继续掌权用的服玩及珠襦、玉匣、含、摇鹊扔Ω酶湃腓鞴亩鞒铝杏谘忧斓睿僬绿谩②商ā⑹嗝茉旱却蟪祭匆黄鸸劭辞宓恪6膔ì,大敛成服。

二十五rì,内务府在崇政殿之西堂屋设了御坐和垂帘,所有的帘幕都用白布白纱罩着,文武百官排队站在殿外。赵受益内穿龙袍,外套衰服,暂时放下哭丧棒和解开黄麻等物品,由张景宗和雷允恭两位扶着他慢慢边哭边坐上宝座。

通事舍人引群臣进殿,面朝皇帝宝座排队站好,等白帘子卷起来,群臣在丁谓、冯拯的带领下向赵受益和刘娥下拜,班首丁谓奏道“圣躬万福”,然后大臣们跪倒,三呼万岁。等仪式全部做完,除了宰臣,其余都退下回家,留着这几位商量事情。

三月一rì,小祥(就是咱老百姓说的头七),赵受益到赵恒灵前哭了个够,奠酒上香完毕,暂时脱了孝服。群臣也要跟着来灵前哭拜。祭奠完毕赵受益要去到内东门坐下,大臣们又跟着跑到那里,大家都要劝皇帝节哀,国事为重等言语,是名奉慰。像这种活动要每七天搞一次,一直要到七七四十九天过后才算完。最后一次叫做大祥,赵受益就彻底脱了孝服,狠狠地痛哭一回完结,叫服惨。

也不知道中国人怎么这么能折腾,从周朝以来,死的人地位越高,花样就越多,时间就越长,礼仪就越繁琐。尤其是像皇上这样最高级别的领导翘辫子,几乎每rì一哭不带停的,整天吹吹打打,活着的人往来奔波疲于奔命。特别是才十二岁的赵受益,还没享受到当皇帝的待遇,先累个半死,原先很朴实善良的孩子,饱含着眼泪送别父亲,到最后都变成了干嚎。

后来据扇子本人考证,源于中国区域广大,但是当时劳动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和jīng神文明都非常贫乏,没有宽带、**、电视、K歌等等活动条件,于是大家只有遇到事情拼命折腾,尽量把不管是喜事还是丧失都办成大型文体娱乐活动!

俗话说得好“人死饭铺开,不请自家来。”大多数人能白吃白喝,又能休闲娱乐打马吊赌叶子,偶尔还可以喝点小酒,何乐不为?所以人人都极力主张丧事大办,反正累的又不是自己,还可以看热闹看笑话,多爽?

八七、玩玩小暧昧

抱歉抱歉,昨晚上网络不通,在家没法更,只好今天一大早办公室上传了。求推荐、收藏啊!

~~~~~~~~~~~~~~~~~~~~~~~~~~~~~~~~~~~~~~~~~~~~~~~~~~~~~~~~~~~~~~~~~~~~~~~~~~~~~~~~~~~~~~~~~~~~~~~~~~~~~~~~~~~~~~~~~~~~~~~~~~~~~

一场隆重的国葬,硬是从chūn寒料峭的二月搞到暮chūn时分才算告一段落。累得半死的人太多,包括刘娥母子和众大臣等,几乎每天一倒在床上就伸了舌头睡觉,不消多说。

平民百姓也很是苦了一个月,不准婚嫁、不准过生rì、不准做任何庆贺、不准娱乐,全都得看皇家的热闹。

刚开始梁丰同情了赵祯几天,介个没爹的孩子,早早就要担起国家的担子,从此没有了童年的娱乐,天真烂漫,有的只有家国天下四个字。这四个字伴随了他兢兢业业的一生。赵小六子几乎就是从小被一群老的呱噪,慢慢地把这群老的熬死了,又培养出一批小的呱噪自己,没有消停过。其间猛人太多不可胜数,就算现在,已经很有几个伏在暗处蠢蠢yù动了,比如如今正在沿海管理盐田的范仲淹同学等等。

梁大少爷觉没有赵小六这种天生的耐烦心,只是稍微暗暗地向小皇帝表示了一下哀悼就自寻开心去鸟。其间全京城都没了娱乐,张挥、邓圣、石宁、高双卯、杨文广、王英这些无聊分子只好隔三差五来他家里《虾球传》(呵呵,各位没看过这部电视剧吧?太老了,八一年的,俺取它的谐音“瞎球转”,专门解释一下)。有时候冯程焯也带着他兄弟来串门,遇到人多,梁丰就安排程程兄弟到后院找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