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116章

高科技军阀-第116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使用轰炸机对巴黎进行夜袭的次数逐渐增多(白天轰炸巴黎基本上是找死),但除了月明之夜外,德军轰炸的准确性几乎等于零。夜晚的巴黎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灯火管制,不但没有一丝灯光,而且遍布着高射炮,德军的飞机只能在高空投弹,因而无法准确的攻击目标。而在德军飞机来到之前,法国人卓有成效的警报系统也使每个人都有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保卫巴黎,浪漫的法国人煞费苦心的依着流动着的塞纳河的轮廓,在马恩河环形地带的两岸,建造了一个模拟巴黎的城市,用以欺骗德国飞行员。这座假城市甚至被加上了明显的界标,以便于德军飞机的驾驶员易于识别。但看上去德国人并没有上当受骗太长时间。
    “不象是炸弹。”黄兴摇了摇头,说道,“炸弹的碎片没有这么厚,这应该是炮弹的弹壳碎片。”
    “可德国人的炮打不了这么远啊,先生。”一位留学生说道,“德军阵地离巴黎最近的地方差不多也有六十五英里,现在的大炮,最远的射程也不会超过二十英里,怎么可能打到巴黎呢?”
    这位留学生话音刚落,远处的另一条街上再次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升腾起的火光映红了站在街上的人们那一张张惊惧的脸。
    “德国人的科技一向厉害,也许弄出了更厉害的大炮也说不定。”黄兴想起了那位在美国巧遇的年轻将军自己设计的重型火炮,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恍惚,“这高科技的力量,的确是令人难以想象啊!”
    正象黄兴所估计的那样,为了能够轰到巴黎,德国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了三门大炮,每门大炮都有七十五英里的射程——这恰恰就是从巴黎到置放大炮的所在地圣戈班森林的距离!
    刚才爆炸所产生的可怕破坏,就是这些被称为“巴黎大炮”的钢铁怪物造成的。
    为了能打到巴黎,克虏伯的军械工人制造了到现在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炮——“巴黎大炮”。这种大炮的炮口直径为8。26英寸(210毫米),炮筒差不多有十二层大楼那么高——长118。2英尺(34米)。由于这么长的炮筒是不可能支撑它的自重的——不论德国人的钢材的刚性多么好,在近炮口处炮筒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下垂。德国人采用悬臂支架支撑炮筒,克服了这个问题。同时,德国人还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让“巴黎大炮”具有了一定的机动性。“巴黎大炮”总重达375吨,大炮本身就有180吨重。炮筒按固定的50度的角度升高,而射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黑色火药的数量来调节。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巴黎大炮”的炮弹重为276磅(126公斤),是由堆到差不多12英尺高的430磅火药发射的。炮弹以每秒钟五千五百英尺的初速飞向二十多英里高的上空,然后在高高的同温层中几乎没有什么阻力地猛冲,借助地心引力向巴黎作弧形下坠,至于会落到巴黎城里的哪个地方,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现在的黄兴并不知道刚才被摧毁的自己住过的旅馆,正是“巴黎大炮”的杰作。黄兴也并不知道,正是巴黎大炮使他凭借多年的战场本能感觉到了危险,才没有成为德国人炮弹下的亡魂,也免于了被德国人俘虏的命运。
    黄兴看了看火光升起的地方,果断的说道,“我们走吧!马上离开巴黎!”
    1917年11月12日,德军攻陷巴黎。
    法国首都巴黎的失陷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协约国集团的士气一落千丈,世界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们全都震惊不已,而最感到惊骇的,则是刚刚参战不久的中国皇帝袁世凯了。
    北京,春藕斋。
    此时在这间雅致的建筑里,御前军事会议正在紧张的召开着。
    “巴黎陷于德军之手,法军士气大沮,法国政府很可能单方面同德国寻求和解。”国务大臣徐世昌忧心忡忡的说道,“我看这一次弄不好协约国要败在德国手中了。”
    “是啊!德军如此能战,英法美三国皆非其敌手,我看我们不如及早抽身为上。”武义亲王黎元洪也跟着说道。
    “现在还不到咱们抽身的时候。”参谋总长蔡锷摇了摇头,说道,“巴黎一城之失,不足以左右整个战局,法军虽败,但英美军及我军主力仍在,德军陆上的优势目前仍不明朗。且德军海战未能决胜,无法打破英国海军的海上***,其陆军虽进占巴黎,对整个战局并无太大补益。”
    “松坡此言差矣,日德兰一役,英国海军损失极重,德国海军已获大胜,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怎么能说未能决胜呢?”黎元洪说道,“这海战的结果就摆在那里,可不是咱们一厢情愿说谁是胜利者的事啊!”
    听了黎元洪的话,杨朔铭不由得在心里暗笑了起来。
    在现在的时空,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之所以会这样,应该是他这只小小的蝴蝶——确切的说是一只小小的黑暗蝙蝠——努力扇动翅膀的结果。
    为了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让中国得到更多的发展时间,杨朔铭处心积虑的运用他能够利用的所有手段,他的行动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真正的改变了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转折点——日德兰大海战的结果,已然和原来的历史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在好斗的舍尔海军上将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任命为德国公海舰队总司令后,舍尔对于英国对德国发动的“饥饿***”一直极为忧心。当威廉二世在美国干预的威胁下降低了潜艇***的速度时,他变得更加担忧起来。由于德国海军同英国海军的实力相差悬殊,舍尔一直避免同英国海军进行全面的战斗。舍尔的战术是英国沿海地区进行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袭击,意欲吸引英舰追击,如果形势对他有利的话,他就要向这些英舰进攻,来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
    尽管德国海军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海军,但第二和第一的差距仍然相当大,英国海军有37艘无畏舰级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而德国的同等级主力舰只有23艘,在大炮的火力方面,英国人占有更大的优势——英国拥有168门13英寸半(343毫米)和15英寸(381毫米)口径的大炮和104门12英寸(305毫米)口径大炮,对付德国的176门12英寸口径大炮。此外英国海军还有34艘重、轻巡洋舰,对付德国的11艘巡洋舰,而驱逐舰的对比是80艘对63艘。
    熟知世界海战史的杨朔铭知道日德兰海战的结果对德国的重要性,为了能让德国更长久的抵抗协约国集团,早在战争开始不久后,他就利用“超级电脑眼”的力量在破译德国人密电码之后,成功的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方面传递了英国和日本海军准备组建联合舰队的假消息。
    由于英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装备有威力强大的15英寸(381毫米)和14英寸(356毫米)巨炮,德国主力舰的305毫米炮的威力相对不足。为了能够对抗可能出现的“英日联合舰队”,威廉二世下令给德国海军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换装威力更大的350毫米炮,并加快了四艘“拜恩”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在日德兰海战开始前,四艘“拜恩”级战列舰全部服役,使德国海军的实力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由于有了和英国人叫板的实力,舍尔开始积极谋划同英国海军进行一次主力决战,由于敌人过于强大,舍尔一开始只派出小批的巡洋舰对英国沿海城市进行炮击骚扰,由于多雾的天气阻止了英国海军的追击。随后舍尔订出了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分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侵袭的。在希佩尔舰队出动后,他将率领德国公海舰队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着。如果英国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由于情报工作方面的失误,德国海军的出航计划在前一天就被英国海军知道了,但舍尔的目的是什么英国人并不知道。威廉港的无线电台一直使用舍尔的旗舰“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呼号广播,使英国海军部认为德国海军的主力公海舰队仍然留在港内。将近5月底的时候,英国海军的译电员截获了突然出现的大量无线电通讯,表明德国人有异常的海军活动。而在看到苏格兰海岸外有一队潜艇时,更增加了英国海军的怀疑。英国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和海军中将大卫。贝蒂都感觉到有意外的行动,他们经过仔细权衡,竟然鬼使神差的想出了和德国人实际上是一样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要诱使舍尔攻击表面上较弱的贝蒂舰队,经过短暂的互相炮击后,贝蒂将退向潜伏在地平线外的英国主力舰队。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动力!)
(一百三十八)二百万吨钢铁的对撞
    (一百三十八)二百万吨钢铁的对撞
    1916年5月31日破晓前,希佩尔的旗舰“吕佐夫”号率领诱敌深入的德国海军分舰队驶向丹麦海岸,英国舰队也在5月30日晚出动,就此拉开了举世震惊的日德兰大海战的序幕。
    由于这一次交战双方都是主力尽出,仅双方各自的诱饵舰队交火的规模就称得上规模宏大:贝蒂的舰队由4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组成,而希佩尔的舰队则包括5艘战列巡洋舰,而且双方都有驱逐舰等轻型舰艇进行侦察。由于英国水上飞机母舰“坎帕尼亚”号因故未能跟随大舰队行动,由此而造成的缺乏空中侦察,对日德兰海战的进程起了重大作用。
    贝蒂的航线大致与杰利科保持一致,5月31日下午2时后不久,贝蒂转而向北,于傍晚在斯卡格拉克和主力舰队会合。那时,希佩尔的舰队在以东三十五英里,按平行的航线向北行驶,同时舍尔的主力舰队以五十英里的距离跟踪在后。不久贝蒂的舰队转而向北,东侧翼的一艘轻巡洋舰“加拉蒂”号上的了望员看到远方的丹麦不定期货船“弗约尔”号喷出异常多的蒸汽,“加拉蒂”号离开编队前往查看。与此同时,希佩尔的掩护两侧翼的轻巡洋舰“埃尔平”,也看见了“弗约尔”号,转舵向其驶去。这两艘轻巡洋舰差不多同时候互相认出来了,火速向各自舰队发出警讯。
    如果“坎帕尼亚”号水上飞机母舰同贝蒂的舰队一行,对德国海军有利的这场遭遇战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交战双方很可能在再往北的地方遭遇,那样德国人就在杰利科的主力舰队射程之内了。“加拉蒂”号和“埃尔平”相对着全速行进,于下午2时52分相互齐射后停止战斗。在夜幕降临前,269艘战舰——英国149艘,德国120艘——和10余万名左右的海军官兵,在400多平方英里的洋面上,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决战。
    急于求成的贝蒂下了一道轻率的命令,命令他的6艘战列巡洋舰以25节的最高航速走在前面,同时他的4艘航速较慢但火力更强的战列舰则落在了后面,从而而牺牲了他在数量上近乎二比一的优势。
    希佩尔看到贝蒂中计,便遵照舍尔的计划,折向东南,向等在那里的公海舰队驶去。贝蒂在后面紧紧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