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399章

隋末我为王-第399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看到了裴仁基从他面前拂袖离去的情况,再看到裴仁基有些铁青的脸色,知道陈应良是靠闻喜裴氏撑腰的萧国舅不由心中大奇,赶紧招手把随从叫到面前,在随从耳边低声说道:“你去见萧怀静,告诉他,调查一下陈应良小贼和裴仁基之间发生了什么,越详细越好。”

    ………………

    辞别了裴弘策,陈应良打马直接回到了谯彭营地,与自己的一帮心腹走狗见面,安排火器队在次日侯命,众帮凶自然也少不得恭喜陈应良高升三品大员,同时小心翼翼的打听自己的将来出路,而事情到了这一步,陈应良也不再隐瞒,微笑说道:“放心,其实我早在雁门战场就已经着手安排了,你们都跟我进右武卫,你们的位置,我也在宇文柱国的帮助下,逐渐的给你们腾出来,进去后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谯彭众文武大声欢呼,陈应良则又大概介绍了谯彭军队的收编情况,然后才转向秦琼说道:“秦将军,本来我也想把你直接安排进右武卫,但你毕竟是张大帅麾下的将领,没有取得你或者张大帅的同意,我不能不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自己考虑吧,愿意随我进右武卫,我给你安排一个虎牙将的职位,你愿意回张大帅麾下,我也不勉强你,颁赏后你就可以带着你的本部骑兵回去。”

    秦琼犹豫了一下,这才拱手说道:“大将军,末将当然继续跟随于你,谋取一个更好的前途,但张大帅那边的责任太过重大,他的年事又高,末将实在不忍心让他老人家一个人独挑大梁,所以很抱歉,末将想要回去。”

    陈应良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勉强,便道:“那好,由你自己做主,我刚才说过,我会让一些思乡心切谯彭士兵回去,到时候你把他们一起带走,他们想回家的,你让他们回家,想继续当兵吃粮的,你就把他收编进齐郡军队,这些将士都是老兵,战斗力有保证,可以给你们帮上忙。”

    秦琼恭敬答应,然后又好奇问道:“大将军,朝廷究竟何时颁发赏赐,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消息?弟兄们可都等不及了,都盼着赶紧拿着赏赐回家。”

    秦琼开了这个头,旁边的谯彭诸将也是纷纷附和,都是迫不及待想要朝廷赏赐,面对着自己的帮凶走狗,陈应良也不好话说得太死,只能是含糊说道:“快了,就快了,这么多勤王军队都驻扎在东都城外,每天的粮草开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朝廷肯定会尽快颁赏,尽快让你们回家。”

    “大帅,左屯卫那边传言说,这次大战没有赏赐,究竟是真是假?”心直口快的阚稜又问,还说道:“虽然我们都按你的要求,宣称说这些都是谣言,但是从雁门战场撤回东都一千多里路,关于赏赐的事,朝廷连一个字都没有提起,弟兄们都多少有些担心啊。”

    “有,一定会有。”陈应良斩钉截铁的回答,又微微垂首,底气不是很足的说道:“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争取军功赏赐尽快发放,也如数发放。”

    难得看到陈应良连头都不敢抬的模样,谯彭众将心中顿时升出一种不详的预感,也立即明白,这次的军功赏格,恐怕不是那么好拿了。

    有了筹款计划,陈应良却仍然还是不敢把话说死,原因当然是没有足够的把握一定能筹到这笔钱粮,毕竟,隋炀帝能否答应让李渊掏钱赎罪还是是个大问题,李渊是否愿意以钱换命和是否拿得出这笔钱粮,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更要命的是,就算隋炀帝答应了李渊以钱赎罪,李渊也拿出了这笔钱粮,这笔钱粮能否真的拿来给士兵颁发奖赏,也仍然还是一个大问题——事情到了这步,陈丧良也算是怕了隋炀帝的这股作死劲了。

    再怎么提心吊胆也没用,事情到了这一步,陈应良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安排好了火器队的接受检阅准备,陈应良又抽空去了一趟右武卫大营,再一次在右武卫众将面前吹出了军功赏赐一定会足额尽快发放的大牛,尽可能安抚了军心,然后才离开营地,重新回到洛阳城中。

    时已下午,天色不早,估摸着回到皇城也办不了什么公事了,已经疲惫不堪的陈应良干脆直接回了修业坊的黎国公府休息,准备养足了精神,也顺便考虑好第二天的行动细节,然后再赌上最后一把。结果很是顺利的回到了裴弘策府邸门前时,陈应良才刚下马,立即就有门子上来行礼,一边替陈应良接过战马,一边说道:“大将军,刚才有一个小沙弥和一个少年来到这里,想要求见于你。”

    “一个小沙弥和一个少年?”陈应良先是一楞,然后马上想起陈祠对自己的恳求,暗笑了一句忙得差点都忘了,然后才问道:“他们在那里?走了没有?”

    “正在暖阁。”门子说道:“因为他们说是报****的陈校尉介绍他们来的,行方公子和长孙公子就把他们请进了暖阁,一边和他们聊天,一边等你回来。”

    陈应良点头,问明了是那个暖阁,然后就直接寻到了地方,推开生着暖阁的门一看,裴行方和长孙无忌二人,果然在与一个小沙弥和一个少年闲聊,也因为年龄十分相近的缘故,言谈甚欢,陈应良还马上就认出,那个小和尚正是自己曾经见过一面的陈祠兄弟陈袆——不过法号叫什么,陈应良就不知道了。

    见陈应良进来,四个少年忙一起起身向陈应良行礼,陈应良满脸疲惫的还礼,一边坐到了长孙无忌让出的位置,一边向陈袆笑道:“小高僧,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不?两年多前,我们曾经在报**的营地门前见过一面。”

    “小僧记得。”体形有些偏瘦的陈袆向陈应良合掌,恭敬说道:“小僧有缘,两年前能够得见大将军,已然是佛主慈悲,万没想到今天还能与已经名满天下的大将军重逢,小僧真是三生有幸。”

    “小高僧客气了。”陈应良一边接过了长孙无忌递来的茶碗,一边微笑说道:“我能够有今天,还不是靠着包括你兄长在内的千千万万大隋将士浴血苦战,这才把我抬到这一步,你兄长还是其中佼佼者,这次没有你兄长在阵上生擒始毕贼酋,我那有什么可能受封大将军?”

    微笑着夸奖了陈祠一通,陈丧良这才把目光转向陈袆身边的陌生少年,见他大约十六、七岁的模样,中等个头,体形也有一些偏瘦,气宇却颇为轩昂,在自己的面前站得笔直,目光也很有神采,很是满意的点点头,陈应良这才向他微笑问道:“听陈祠陈校尉说,你是他弟弟的好友,家道中落,又不愿意出家为僧,还着眼于将来前程,想当公门里谋一个差使,那你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样的前程?”

    “禀大将军,小人想象大将军一样,策马疆场,驰骋万里,扬名天下。”那少年朗声回答,然后又马上有些脸红,放低了声音说道:“那只是小人不切实际的梦想,让大将军见笑了。小人现在只想找一个口饭吃,有一个住的地方。”

    陈应良确实笑了,但笑得很温和,道:“什么叫不切实际的梦想?人没有梦想,和木胎泥塑有什么区别?我就是个例子,两年多前,我如果不是决心千里迢迢的到辽东投军,又怎么会有今天?”

    笑罢,陈应良刚想问那少年的名字,旁边的长孙无忌则不悦的提醒道:“兄长,当着僧侣的面,你说什么木胎泥塑,是否太过不敬?”

    被长孙无忌一提醒,陈应良这才发现自己的比喻有些不当,忙向陈袆赔罪道:“小高僧,实在抱歉,我一时口误,并非有意冒犯你的信仰,你不要介意。”

    “无妨。”陈袆合掌,很恭敬的说道:“小僧是禅宗,禅宗并不禁止呵佛骂祖,正所谓众生平等,自心是佛,自我作主,立处皆真。”

    “小高僧,你还是别和我谈禅机了,我根本听不懂。”全身上下没有半寸雅骨的陈丧良苦笑,又随口问道:“对了,我还知道你的法号,请问小高僧法号。”

    “法号不敢当。”陈袆很谦虚的答道:“小僧戒名玄奘。”

    “哦,原来是玄奘法师。”

    陈应良很随意的点点头,然后很自然的,陈丧良手里的茶杯马上砰然落地,三角眼也马上瞪成了铜铃眼,把在场的几个少年都吓了一跳,不过还好,陈应良已经多次被意外遭遇的名人打击过,很快就回过神来,笑道:“不好意思,手滑了,玄奘法师,怪不得你的兄长那么喜欢用棍子做武器,原来根子在这里啊。”

    听到陈应良这番没头没脑的话,未来的唐三藏当然是满头雾水,可又很有涵养的没有追问,裴行方则一边让下人入内打扫,一边换了一杯茶递给陈应良,低声提醒道:“兄长,别冷落了玄奘法师的朋友,小弟刚才和他交谈了片刻,发现他文才武略都有。”

    陈丧良点头,这才把目光转向了那个陌生少年,笑着说道:“小兄弟,真是抱歉,只顾着和你的高僧朋友说话,差点冷落了你,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姓王,名玄策。”那少年恭敬答道。

    “姓王名玄策,原来你叫王玄策。”陈应良很随意的点头,然后……

    “砰!”

    “来人,再来打扫,还有,顺便把我们家的银茶杯拿来。”



第270章 欲擒故纵

    次日清晨,朔风劲吹,一日冷过一日的天空终于飘起了雪花,一大群文武百官三三两两的聚在皇城门前等候上朝,看着这样的天气,军方老大宇文述的眉头有些紧皱,还忍不住对身边的来护儿和陈应良等人低声说道:“不妙,偏巧在今天下雪,皇帝陛下今天的心情可能不会太好。”

    “陛下不喜欢下雪?”陈应良好奇问道。

    “陛下有些怕冷,所以喜欢南方的琼花,不太喜欢雪花。”熟知隋炀帝性情的宇文述低声解释,又提醒道:“应良贤侄,你今天说话可得小心一些,这么冷的天陛下要从热被窝里钻出来上朝,脾气肯定不会很好。”

    陈应良很是小心的答应,牢牢记住了宇文述的这番指点——这可是宇文述这个隋炀帝第一宠臣好不容易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期间不知付出了多少鲜血和泪水,如果不是这次的事牵涉到军方的整体利益和宇文述的私人利益,宇文述那会舍得随便传授给外人?既然有这样的宝贵机会,陈丧良当然要好好学习一下。

    这时,参与早朝的文武官员已经基本到齐,大小萧国舅也鬼鬼祟祟的来到了人群中,看到眼中钉陈应良竟然没和靠山闻喜裴氏站在一起,反而和宇文述、来护儿打得火热,大小萧国舅难免都有一些疑惑,最后还是大萧国舅想起了前日早朝的赏格一事,这才明白了几个军方高级将领突然抱团的原因,接着又对族弟小萧国舅低声笑道:“有好戏看了,不出意外的话,十六卫府那边今天得为赏格的事和陛下摆明车马见分晓了。”

    萧怀静开心的露齿一笑,也是低声说道:“兄长,既然陛下是拿定了主意大力裁减赏格,今天我们干脆就投陛下所好,尽力劝说陛下多减一些赏格少给一些战功奖励,反正唐国公已经被陈应良小贼和阴世师陷害入狱,陛下那怕一个钱的赏赐不给军队,也和唐国公没有半点关系了,倒霉的只会是陈应良小贼他们。”

    “妙计!”大萧国舅一听大喜,立时点头同意,但又不放心的低声说道:“但不能做得太露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