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97章

水经注-第97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下注长湖。山之西岭有贺台,越入吴,还而成之,故号曰贺台矣。又有秦望山,

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涉境便见。《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

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绝。《记》云:扳萝扪葛,然后能升。

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馀之旧

都也。故《吴越春秋》云:句践语范蠡曰:先君无馀,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

在湖之南。又有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为茅山,又曰栋山。《越绝》云:

栋犹镇也。盖《周礼》所谓扬州之镇矣。山形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玞石。

《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吴越春秋》称覆釜山之中,有金简玉

字之书,共帝之遗识也。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禹治水毕,

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

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衔拔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

犯则刑无赦山东有湮井,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云东游者多探其穴也。

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

石匮山,石形似匮,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

山,远望山的的状若射侯,故谓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为射堂。年登否

常占射的,以为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暗则米贵。故谚云:射的白,斛米百,

射的玄,斛米千。北则石帆山,山东北有孤石,高二十馀丈,广八丈,望之如帆,

因以为名。北临大湖。水深不测,传与海通。何次道作郡,常于此水中得乌贼鱼。

南对精庐,上荫修,木,下瞰寒泉。西连稽山,一山也。东带若邪溪,《吴越春

秋》所谓欧冶涸而出铜,以成五剑。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

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乘崖俯视。猨狖惊心,寒木被潭,森沈骇观。上有

一栎树,谢灵运与从弟惠连常游之,作连句,题刻树侧。麻潭下注若邪溪,水至

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汉世刘宠作郡,有政绩,将解任去治,此溪父老,

人持百钱出送,宠各受一文。然山栖遯逸之士,谷隐不羁之民,有道则见,物以

感远为贵,荷泉致意,故受者以一钱为荣,岂藉费也。义重故耳。溪水下注大湖,

邪溪之东,又有寒溪,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

潭侧,因以名泉。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

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檝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隋往还,有淹留者,

徒辈相谓,汝不欲及郑风邪?其感致如此。湖水自东亦注江通海,水侧有白鹿山。

山北湖塘上旧有亭,吴黄门郎杨哀明,居于弘训里,太守张景数往造焉,使开渎

作埭,埭之西作亭,亭、埭皆以杨为名。孙恩作贼,从海来,杨亭被烧,后复修

立,厥名犹在。东有铜牛山,山有铜穴,三十许丈,穴中有大树神庙。山上有冶

官,山北湖下有练塘里。《吴越春秋》云:句践炼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故

其间有炭渎。句践臣吴,吴王封句践於越百里之地,东至炭渎是也。县南九里有

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遯世栖迹此山。湖北有三小山,

谓之鹿野山,在县南六里,按《吴越春秋》,越之麋苑也。山有石室,言越王所

游息处矣。县南湖北有陈音山。楚之善射者曰陈音,越王问以射道,又善其说,

乃使简士习射北郊之外。按《吴越春秋》,音死,葬于国西山上,今陈音山乃在

国南五里。湖北有射堂及诸邸舍,连衍相属。又于湖中筑塘,直指南山,北即大

越之国。秦改为山阴县,会稽郡治也。太史公曰:禹会诸侯计于此,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始以山名,因为地号。夏后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为越。世历

殷、周,至于允常,列于《春秋》。允常卒,句践称王,都于会稽。《吴越春秋》

所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越事吴,故北其门,

以东为右,西为左,故双阙在北门外。阙北百步有雷门,门楼两层,句践所造。

时有越之旧木矣。州郡馆宇,屋之大瓦,亦多是越时故物。句践霸世。徙都琅邪,

后为楚伐,始还浙东。城东郭外有灵氾,下水甚深,旧传下有地道,通于震泽。

又有句践所立宗庙,在城东明里中甘滂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

创基,架林裁宇,害涧延流,尽泉石之好,水流迳通。浙江又北迳山阴县西。西

门外百馀步有怪山。本琅邪郡之东武县山也,飞来徙此,压杀数百家。《吴越春

秋》称怪山者,东武海中山也,一名自来山,百姓怪之,号曰怪山。亦曰:越王

无疆为楚所伐,去琅邪,还浙东,东武人随居山下。远望此山,其形似龟,故亦

有龟山之称也。越起灵台于山上,又作三层楼以望云物。川土明秀,亦为胜地。

故王逸少云:从山阴道上,犹如镜中行也。浙江之上,又有大吴王、小吴王邨,

并产阖闾、夫差伐越所舍处也。今悉民居,然犹存故目。昔越王为吴所败,以五

千馀众,栖于稽山。卑身待士,施必及下。《吕氏春秋》曰:越王之栖于会稽也,

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自倍。所投即浙江也。许慎、晋灼并言江水至山阴

为浙江。江之西岩有朱室坞,句践百里之封,西至朱室,谓此也。浙江又东北迳

重山西,大夫文种之所葬也。山上有白楼亭,亭本在山下,县令殷朗移置今处。

沛国醒俨,避地会稽,闻陈业履行高洁。往侯不见。俨后浮海,南入交州,临支

遗书与业,不因行李,击白楼亭柱而去。升陟远望,山湖满目也。永建中,阳羡

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会稽。汉高帝

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

浙江又东迳御儿乡。《万善历》曰:吴黄武六年正月,获彭绮。是岁,由拳

西乡有产儿,隋地便能语,云:天方明,河欲清。鼎脚折。金乃生。因是诏为语

儿乡非也。御儿之名远矣,盖无智之徒,因藉地名,生情穿凿耳。《国语》曰:

句践之地,北至御儿是也,安得引黄武证地哉?韦昭曰:越北鄙在嘉兴。

浙江又东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侯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

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溱山阴是也。

又迳永兴县南,县在会稽东北一百二十里,故馀暨县也。阖闾弟夫概之故邑

也。王莽之馀衍也。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馀之间。故孙权改曰永兴,

县滨浙江。

又东合浦阳江。江水导源乌伤县,东迳诸暨县,与泄溪合。溪广数丈,中道

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馀丈,广十丈,中三泄不可得

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泄悬百馀丈,水势高急,声震水外。上泄悬二百馀丈,

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江水又东迳诸暨县南,县临对江流,江南

有射堂。县北带乌山,故越地也。先名上诸暨,亦曰句无矣。故《国语》曰:句

践之地,南至句无。王莽之疏虏也。夹水多浦,浦中有大湖,春夏多水,秋冬涸

浅。江水又东南迳剡县,与白石山水会。山上有瀑布,悬水三十丈,下注浦阳江。

浦阳江水又东流南屈,又东回北转,迳剡县东,王莽之尽忠也。县开东门向江,

江广二百馀步。自昔耆旧传,县不得开南门,开南门则有贼盗。江水翼县转注,

故有东渡、西渡焉。东南二渡,通临海,并泛单船为浮航。西渡通东阳,并二十

五船为桥航。江边有查浦,浦东行二百馀里,与句章接界。浦里有六里,有五百

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有青溪、馀洪溪、大发溪、小发溪,江上

有溪,六溪列溉,散入江。夹溪上下,崩崖若倾。东有簟山。南有黄山,与白石

三山,为县之秀峰。山下众流前导,湍石激波,浮险四注。浦阳江又东迳石桥,

广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广一丈二尺。桥

头有磐石,可容二十人坐。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赑

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

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

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

有采药者,沿山见通溪,寻上,于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光洁。还复更寻,

遂迷前路。言诸仙之所憩宴,故以坛宴名山。峤北有浦,浦口有庙,庙甚灵

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侵窃,必为蛇虎所伤。北则山与嵊山接,

二山虽曰异县,而峰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

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山居记》。浦阳江自山东北,迳太康

湖,车骑将军谢玄田居所在。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

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

芦人渔子,泛滥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

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江有琵琶圻,

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谢灵运取甓诣京,

咸传观焉。乃如龟繇,故知冢已八百年矣。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西,本上虞之

南乡也。汉顺帝永建四年,阳羡周嘉上书,始分之。旧治水西,常有波潮之患。

晋中兴之初,治今处。县下有小江,源出山,谓之浦,迳县下西流注于

浦阳茠山,下注此浦。浦西通山阴浦而达于江。江广百丈,狭处二百步,高

山带江,重荫被水,江阅渔商,川交樵隐,故桂棹兰栧,望景争途。江南有故

城,太尉刘牢之讨孙恩所筑也。江水东迳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

治也,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

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

孰是?县南有兰风山,山少木多石,驿路带山傍江,路边皆作栏干。山有三岭,

枕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缘山之路,下临大川,皆作飞阁栏干。山有三

岭,枧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缘山之路,不临大川,皆作飞阁栏干,乘

之而渡,谓此三岭为三石头。丹阳葛洪遯世居之,基井存焉。琅邪王方平性好山

水,又爰宅兰风,垂钓于此,以永终朝。行者过之,不识,问曰:卖鱼师,得鱼

卖否?方平答曰:钓亦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