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78章

水经注-第78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书》称:光武攻淯阳不下,引兵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

淯水又西南迳其县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秉为侯国。县故南阳典农治,

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避晋简文讳,更名云阳焉。淯水又迳安乐乡北,

汉桓帝建和元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今于其国立乐宅戍。郭仲产

《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善清言,见

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

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

△又南过新野县西,

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枝津分派,东南出,隰衍苞注,左积为陂,东西九里,

南北一十五里。陂水所溉,咸为良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迳新野县故城

西。世祖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位,感悼姊没,追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

主,即此邑也。晋咸宁二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

棘阳、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王文舒更立中隔,西即郡治,东则民居,城西

傍淯水。

又东与朝水合。水出西北赤石山,而东南迳冠军县界,地名沙渠。又东南径

穰县故城南,楚别邑也。秦拔鄢郢即以为县,秦昭王封相魏冉为侯邑,王莽更名

曰丰穰也。魏荆州刺史治。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

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

故谚曰:陂汪汪,下田良,樊子失业庾公昌。昔在晋世,杜预继信臣之业,复六

门陂,遏六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六门碑》,六

门既陂,诸陂遂断。朝水又东迳朝阳县故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

又东南与棘水合,水上承赭水。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迳小堵

乡,谓之小赭水。世祖建武三年,成安侯臧宫从上击赭乡。东源方七八步,腾涌

若沸,故世名之腾沸水。南流迳于赭乡,谓之赭水。建武三年,祭遵引兵南击董

䜣于赭乡。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地理志》曰:县有堵水,王莽曰阳城

也。汉哀帝改为顺阳。建武二年,更封安阳侯朱祜为堵阳侯。堵水于县,堨以

为陂,东西夹岗,水相去五六里,古今断冈两舌,都水潭涨,南北一十馀里,水

决南溃,下注为湾。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为荥源。堵水参差,流结两湖,故

有东陂、西陂之名。二陂所导,其水枝分,东南至会口入比。是以《地理志》比

水、堵水,皆言入蔡,互受通称故也。二湖流注,合为黄水,惟所受焉。又南迳

棘阳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谢沈《后汉书》甄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

东,乘胜南渡黄淳水前营,背阻两川,谓临比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汉兵击之,

三军溃,溺死黄淳水者二万人。又南迳棘阳县故城西。应劭曰:县在棘水之阳,

是知斯水为棘水也。汉高帝七年,封杜得臣为侯国。后汉兵起,击唐子乡,杀湖

阳尉,进拔棘阳,邓晨将宾客会光武于此县也。棘水又南迳新野县,历黄邮聚,

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秦丰,先拔黄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

破秦丰于斯水之上。其聚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棘水自新野县东,而南

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

字从读变,若世以棘子木为力子木,是也。

淯水又东南,迳士林东,戍名也,戍有邸阁。水左有豫章大陂,下灌良畴

三千许顷也。

△又西南过邓县东。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淯水右合浊水,俗谓之弱

沟。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南流迳邓县故城南。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

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迳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

方俗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

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迳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

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是邑也。司马彪以为邓之鄾聚矣。

△南入于沔。

○氵隐水

△氵隐水出氵隐强县南泽中,东入颍。

氵隐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于颍水,而乱流东南迳临颍县西北,小

氵隐水出焉。东迳临颍县故城北。氵隐水又东迳氵隐阳城北,又东迳氵隐强县故

城南,建武元年,世祖封扬化将军坚镡为侯国。氵隐水东为陶枢陂,余按氵隐阳

城在氵隐水南,然则此城正应为氵隐阴城而有氵隐阳之名者,明在南犹有氵隐水,

故此城以阳为名矣。

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

氵隐水之故渎矣。汝水于奇頟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氵隐水,东北流,枝渎

右出,世谓之死汝。别汝又东北,迳召陵城北,练沟出焉。别汝又东,汾沟出焉。

别汝又东,迳征羌城北。水南有汾陂,俗音粪。汾水自别汝东注,而为此陂。水

积征羌城北四五里,方三十里许。渎左合小氵隐水,水上承狼陂南流,名曰巩水。

青陵陂水自陂东注之。东回又谓之小氵隐水,而南流注于大氵隐水。大氵隐水取

称,盖藉氵隐沿注,而总受其目矣。又东迳西华县故城南,又东迳汝阳县故城北,

东注于颍。

○灈水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县西北有堂溪城,故房子国。《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

封之于棠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

水王歙子燀为堂溪侯。山溪有白羊涧,涧水旧出山羊,汉武元封二年,白羊出

此涧,畜牧者祷祀之。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母惊扑,自此绝焉。涧水下合

灈水。

灈东迳灈阳县故城西,东流入瀙水,乱流迳其县南。世祖建武二十八

年,封吴汉孙旦为侯国。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瀙水

△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界山。

《山海经》谓之视水也。郭景纯《注》:或曰,视宜为瀙,出葴山,许慎

云:出中阳山,皆山之殊目也。而东与此水合,水出潕阴县旱山,东北流注

瀙。

瀙水又东北,杀水出西南大熟之山,东北流入于瀙。瀙水又东,沦水

注之,水出宣山,东北流注瀙水。

瀙水又东得奥水口,水西出奥山,东入于瀙水也。

△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

应劭曰:灈水出吴房县,东入瀙,县之西北,即两川之交会也。

△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潕水

△潕水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扶予者,

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东流,左与西辽水注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

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其道稍西,不

出其县南。汉以为县,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魏武与

张绣战于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分伤右臂,引还潕阴,即是地也。城之

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比阳县西北五十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

随年变种,境无俭岁。陂水三周其隍,故渎自隍西南而会于比,潕水不得复迳

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

潕水又东北,河水注之。水出雉衡山,东南迳建城东,建当为卷,字读误

耳。《郡国志》云:叶县有卷城。其水又东流入于潕。

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出

黄城山,东北迳方城。《地理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

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

及于东,通为方志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圣贤冢墓记》曰:

南阳叶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

尸子曰: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盛弘之云: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

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郦县有故城

一面,未详里数,号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无基筑,

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齐桓公云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指此城也。潕水又东北,历舞阳县故城

南,汉高祖六年,封樊哙为侯国也。

△又东过西平县北。

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

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

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新亭。晋《太康地理志》曰: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

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县出名金,古有铁官。

△又东过郾县南。

郾县故城去此远矣,不得过。

△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汉安帝永初二年,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颍县。顺帝永建元年,以阳翟郭

镇为尚书令,封定颍侯,即此邑也。

○涢水

△涢水出蔡阳县。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槃基所跨,广圆一百

馀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

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

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而穴内

常有风势,火无能以经久故也。涢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宽广,可以浮舟

栰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涢山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

大洪山,东北流注于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迳上唐县故城南,本蔡阳之

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霜马,子常欲之,

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马而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

水出洪山,东北流迳土山北,又东北流入于涢水。涢水又屈而东南流。

△东南过隋县西。

县故隋国矣。《春秋左传》所谓汉东之国,隋为大者也。楚灭之以为县。晋

武帝太康中立为郡。有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迳氵厥西县西,又东南,氵厥水

入焉。氵厥水出桐柏山之阳。吕忱曰:水在义阳。氵厥水东南迳氵厥西县西,又

东南流入于溠,溠水又东南迳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

伐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

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

侯珠,亦曰灵蛇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其水又南与义井水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