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70章

水经注-第70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台,高十馀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礼,以礼拜信也。

婿水东回南转,又迳其城东,而南入汉水,谓之三水口也。汉水又东会益口,水

出北山益谷,东南流注于汉水。汉水又东至灙城南,与洛谷水合。水北出洛谷,

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右则灙水注之。水发西溪,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

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汉水又东迳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移县北,故曰小

城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处通照。

汉水东历上涛,而迳于龙下,盖伏石惊湍,流屯激怒,故有上下二涛之名。龙下,

地名也。有丘郭坟墟,旧谓此馆为龙下亭。自白马迄此,则平川夹势,水丰壤沃,

利方三蜀矣。度此,溯洄从汉,为山行之始。汉水又东迳石门滩山峡也。东会酉

水,水北出秦岭酉谷,南历重山,与寒泉合,水东出寒泉岭。泉涌山顶,望之交

横,似若瀑布,颓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原,风雨之池。其水西流入于酉水。

酉水又南注汉,谓之酉口。汉水又东迳妫虚滩。《世本》曰:舜居妫内,在汉中

西城县。或言妫墟在西北,舜所居也。或作姚墟。故后或姓姚,或姓妫,妫、姚

之异,事妄未知所从。余按应邵之言,是地于西城为西北也。汉水又东迳猴径滩,

山多猴猿,好乘危缀饮,故滩受斯名焉。汉水又东迳小、大黄金南,山有黄金峭,

水北对黄金谷。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氐掠汉中,阻此为戍,兴铁城相

对,一城在山上,容百馀人,一城在山下,可置百许人,言其险峻,故以金、铁

制名矣。昔杨难当令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姜宝据铁城。宋遣秦州刺史萧思话

西讨。话令阴平太守萧坦攻拔之,贼退酉水矣。汉水又东合蘧蒢溪口。水北出就

谷,在长安西南。其水南流迳巴溪戍西,又南迳阳都坂东,坂自上及下,盘折一

十九曲,西连寒泉岭。《汉中记》曰:自西城涉黄金峭、寒泉岭、阳都坂,峻崿

百重,绝壁万寻,既造其峰,谓已逾崧岱,复瞻前岭,又倍过之。言陟羊肠,超

烟云之际,顾看向涂,杳然有不测之险。山丰野牛野羊腾岩越岭,驰走若飞,触

突树木,十围皆倒。山殚艮阻,地穷坎势矣。其水南历蘧蒢溪,谓之蘧蒢水,而

南流注于汉,谓之蒢口。汉水又东,右会洋水,川流漫阔,广几里许。洋水导源

巴山,东北流迳平阳城。《汉中记》曰:本西乡县治也。自城固南城南入三百八

十里,距南郑四百八十里。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宠之,夫人

思慕本乡,追求洋川米,帝为驿致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祥

川,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城即定远矣。汉和帝永元七年,封班超以汉中郡南

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也。洋水又东北流入汉,谓之城阳水口也。汉水又

东历敖头,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险凑。魏兴安康县治,有戍,统领流

杂。汉水又东合直水,水北出子午谷岩岭下。又南枝分,东注旬水,又南迳蓰阁

下,山上有戍,置于崇阜之上,下临深渊。张子房烧绝栈阁,示无还也。又东南

历直谷迳直城西而南流注汉。汉水又东迳直城南,又东迳千渡而至虾蟆追,历汉

阳潕口而届于彭溪龙灶矣,并溪涧滩碛之名也。汉水又东迳晋昌郡之宁都县南,

县治松溪口。又东迳魏兴郡广城县,县治王谷。谷道南出巴獠有盐井,食之令人

啊病:核侄捎愀瓤诰晌鞒恰⒐愠嵌兀复斯榷纸缫病

△又东过西城县南。

汉水又东迳鳖池而为鲸滩,鲸,大也。《蜀都赋》曰: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望之天回,即之云昏者也。汉水又东迳岚谷北口,嶂远溪深,涧峡险邃,气萧萧

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故川谷擅其目矣。汉水又东,右得大势,势阻急溪,故

亦曰急势也。依山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督护吉挹所治,苻坚遣偏军

韦钟伐挹,挹固守二年,不能下,无援,遂陷。汉水右对月谷口,山有坂月川,

于中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故孟达《与诸葛亮书》,善其川土沃美

也。汉水又东,迳西城县故城南,《地理志》曰:西城,故汉中郡之属县也。汉

末为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

魏兴郡,治故西城县之故城也。氐略汉川,梁州移治于此。城内有舜祠、汉高帝

庙,置民九户,岁时奉祠焉。汉水又东为鳣湍,洪波湣矗瑵p浪云颓,古耆

旧言,有鳣鱼奋鳍溯流,望涛直上,至此则暴鳃失济,故因名湍矣。汉水又东合

旬水,水北出旬山,东南流迳平阳戍下与直水枝分东注,迳平阳戍入旬水,旬水

又东南迳旬阳县,与柞水合。水西出柞溪,南流迳重岩堡西,屈而东流,迳其堡

南,东南注于旬水。旬水又东南迳旬阳县南,县北山有悬书崖,高五十丈,刻石

作字,人不能上,不知所述,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旬水东

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又东迳木兰寨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

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寨,云: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矣。

汉水又东,左得育溪,兴晋、旬阳二县分界于是谷。汉水又东合甲水口,水出秦

岭山,东南流,迳金井城南,又东迳上庸郡北,与关祔水合。水出上洛阳亭县北

青泥西山,南迳阳亭聚西,俗谓之平阳水。南合丰乡川水,水出弘农丰乡东山,

西南流迳丰乡故城南。京相г唬耗舷玟老赜泄枢曄纾洞呵铩匪椒徜酪玻

于《地理志》属弘农,今属南乡。又西南合关祔水。关祔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

甲水又东南迳魏兴郡之兴晋县南,晋武帝太康中立。甲水又东,右入汉水。汉水

又东为龙渊,渊上有胡鼻山,石类胡人鼻故也。下临龙井渚,渊深数丈。汉水又

东迳魏兴郡之锡县故城北,为白石滩。县故《春秋》之锡穴地也,故属汉中,王

莽之锡治也。县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十数丈,

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被发饵术,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

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汉水又东迳长利谷南,入谷,有长利故城,旧县也。汉水

又东历姚方,盖舜后枝居是处,故地留姚称也。

 卷二十八

○沔水中

△又东过堵阳县,堵水出自上粉县,北流注之。

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东历新城郡,郡故汉中之房陵县也。世祖建武元年

封邓晨为侯国也。汉末以为房陵郡。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

以孟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有粉水,县居其上,故曰上粉县也。堵水之旁有别

溪,岸侧土色鲜黄,乃云可啖。有言饮此水者,令人无病而寿,岂其信乎?又有

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侧水谓之白马塞。孟达为守,登之而叹曰:刘封、

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音韵哀切,有恻人心,今水次尚

歌之。堵水又东北径上庸郡,故庸国也。《春秋·文公十六年》,楚人、秦人、

巴人灭庸。庸,小国,附楚,楚有灾不救,举群蛮以叛,故灭之以为县,属汉中

郡。汉末,又分为上庸郡,城三面际水。堵水又东径方城亭西,东北历山下,

而北径堵阳县南,北流注于汉,谓之堵口。汉水又东,谓之涝滩,冬则水浅,而

下多大石。又东为净滩,夏水急盛,川多湍洑,行旅苦之。故谚曰:冬涝夏净,

断官使命,言二滩阻碍也。

△又东过郧乡南。

汉水又东径郧乡县南之西山,上有石蝦蟆,仓卒看之与真不别。汉水又东

径郧乡县故城南,谓之郧乡滩,县故黎也。即长利之郧乡矣。《地理志》曰:有

郧关。李奇以为郧子国。晋太康五年立以为县。汉水又东径琵琶谷口,荆、益二

州,分境于此,故谓之琵琶界也。

△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

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庾仲雍《汉水记》谓之千龄洲,非

也。是世俗语讹,音与字变矣。《地说》曰: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是近

楚都。故渔文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余按《尚书·禹贡》言:导漾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

明非他水决入也,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缠络鄢鄀,地连纪郢,咸楚

都矣。渔父歌之,不违水地,考按经传,宜以《尚书》为正耳。汉水又东为佷

了潭,谭中有石碛洲,长六十丈,广十八丈,世亦以此洲为佷子葬父于斯,故

潭得厥目焉,所未详也。汉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北,世祖封邓晨子堂为侯国。

内有一碑,文字磨灭,不可复识,俗相传言是《华君铭》,亦不详华君何代之士?

汉水又东,平阳川水注之。水出县北伏龙山,南历平阳川,径平阳故城下。又南

流注于沔。沔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东,又东,曾水注之。水导源县南武当山,

一曰太和山亦曰上山,山形特秀,又曰仙室。《荆州图副记》曰:山形特秀,

异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晋咸和中,历阳谢允,

舍罗邑宰,隐遁斯山,故亦曰谢罗山焉。曾水发源山麓,径越山阴,东北流注于

沔,谓之曾口。沔水又东径龙巢山下。山在沔水中,高十五丈,广员一里二百三

十步。山形峻峭,其上秀林茂木,隆冬不凋。

△又东南过涉都城东北,

故乡名也。按《郡国志》筑阳县有涉都乡者也。汉武帝元封元年封南海守降

侯子嘉为侯国。均水于县入沔,谓之均口也。

△又东南过酂县之西南。

县治故城南临沔水,谓之酂头。汉高帝六年,封萧何为侯国也。薛瓒曰:今

南乡酂头是也。《茂陵书》曰在南阳,王莽更名南庚者也。

△又南过穀城东,又南过阴县之西。

沔水东迳穀城南,而不迳其东矣。城在穀城山上,春秋谷伯绥之邑也。墉闉

颓毁,基堑亦存。沔水又东南迳阴县故城西,故下阴也。《春秋·昭公十九年》,

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是也。县东有冢。县令济南刘熹,字德怡,魏时宰县,雅好

博古,教学立碑,载生徒百有余人,不终业而夭者,因葬其地,号曰生坟。沔水

又东南得洛溪口,水出县西北集池陂,东南流迳洛阳城,北枕洛溪,溪水东南注

沔水也。

△又南过筑阳县东,筑水出自房陵县,东过其县,南流注之。

沔水又南,泛水注之。水出梁州阆阳县。魏遣夏侯渊与张郃下巴西,进军宕

渠。刘备军泛口,即是水所出也。张飞自别道袭张郃于此水,郃败,弃马升山,

走远汉中。泛水又东迳巴西,历巴渠北新城、上庸,东迳泛阳县故城南,自县以

上,山深水急,枉渚崩湍,水陆迳绝。又东迳学城南,梁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