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57章

水经注-第57章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阳城池台,未知焉是?渊水自池西出,屈迳其城西,而东南流注于汜。汜水

又东迳大梁亭南,又东迳梁台南,东注渠。渠水又东南流迳开封县,睢、涣二水

出焉。右则新沟注之。其水出逢池,池上承役水于苑陵县,别为鲁沟水,东南流

迳开封县故城北,汉高帝十一年,封陶舍为侯国也。《陈留志》称:阮简,字茂

宏,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简方围綦长啸。吏云:劫急。简曰:

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乐如是。故《语林》曰: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或亦谓之

为手谈,又谓之为棋圣。鲁沟南际富城,东南入百尺陂,即古之逢泽也。徐广

《史记音义》曰:秦孝公会诸侯于泽,汲郡墓《竹书纪年》作逢泽,斯其处也。

故应德琏《西征赋》曰:鸾衡东指,弭节逢泽。其水东北流为新沟。新沟又东北

流,迳牛首乡北,谓之牛建城。又东北注渠,即沙水也,音蔡,许慎正作沙音,

言水散石也。从水少,水少沙见矣。楚东有沙水。谓此水也。

△又屈南至扶沟县北。

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乡东南,鲁渠水出焉,亦谓之宋沟也。又迳陈留县故城南。

孟康曰:留,郑邑也,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矣。鲁沟水又东南迳围县故城北。

县苦楚难,修其干戈,以圉其患,故曰圉也。或曰,边陲之号矣。历万人散,王

莽之篡也,东郡太守翟义兴兵讨莽,莽遣奋威将军孙建,击之于圉北,义师大败,

尸积万数,血流溢道,号其处为万人散,百姓哀而祠之。又历鲁沟亭,又东南至

阳夏县故城西。汉高祖六年,封陈豨为侯国。鲁沟水又南入涡,今无水也。沙水

又东南迳斗城西,《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殡伯有尸,其臣葬之于是城也。

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亭东,《左传·桓公十四年》,宋人与诸侯伐郑东郊,取牛首

者也,俗谓之车牛城矣。沙水又东南,八里沟水出焉。又东南,迳陈留县裘氏乡

裘氏亭西,又迳澹台子羽冢东,与八里沟合。按《陈留风俗传》曰;陈留县裘氏

乡有澹台子羽冢,又有子羽祠,民祈祷焉。京相г唬航裉┥侥衔涑窍兀绣L

子羽冢,县人也。未知孰是?因其方志所叙,就记缠络焉。沟水上承沙河而西南

流,迳牛首亭南,与百尺陂水合。其水自陂,南迳开封城东三里冈,左屈而西南

流转,注八里沟。又南得野兔水口。水上承西南兔氏亭北野兔陂,郑地也。《春

秋传》云:郑伯劳屈生于兔氏者也。陂水东北入八里沟,八里沟水又南迳石仓城

西,又南迳兔氏亭东,又南迳邵亭西,东入沙水。沙水南迳扶沟县故城东,县即

颍川之谷平乡也。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焉。建武元年,汉光武

封平狄将军朱鲔为侯国。沙水又东与康沟水合,水首受洧水于长社县东,东北迳

向冈西,即郑之向乡也。后人遏其上口,今水盛则北注,水耗则辍流。又有长明

沟水注之,水出苑陵县故城西北,县有二城,此则西城也。二城以东,悉多陂泽,

即古制泽也。京相г唬褐5亍6旁ぴ唬涸笤谲粼妨晗囟础洞呵铩分铺

也。故城西北平地出泉,谓之龙渊泉。渊水流陵邱亭西,又西,重泉水注之,水

出城西北平地。泉涌南流,迳陵邱亭西,西南注龙渊水。龙渊水又东南迳凡阳亭

西,而南入白雁陂。陂在长社县东北,东西七里,南北十里,在林乡之西南。司

马彪《郡国志》曰:苑陵有林乡亭。白雁陂又引渎南流,谓之长明沟,东转北屈。

又东迳向城北,城侧向冈,《左传·襄公十一年》,诸侯伐郑师于向者也。又东

右为染泽陂,而东注于蔡泽陂。长明沟水又东迳尉氏县故城南。圈称云:

尉氏,郑国之东鄙。弊狱官名也。郑大夫尉氏之邑。故栾盈曰:盈将归死于尉氏

也。沟渎自是三分,北分为康沟,东迳平陆县故城北。高后元年,封楚元王子礼

为侯国。建武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尉氏县之陵树乡,又有陵树亭,汉建安

中,封尚书荀攸为陵树乡侯。故《陈留风俗传》曰:陵树乡,故平陆县也。北有

大泽,名曰长乐厩。康沟水又东迳扶沟县之白亭北,《陈留风俗传》曰:扶沟县

有帛乡帛亭,名在七乡十二亭中。康沟水又东迳少曲亭。《陈留风俗传》曰:尉

氏县有少曲亭,俗谓之为小城也。又东南迳扶沟县故城东,而东南注沙水。沙水

又南会南水,其水南流,又分为二水。一水南迳关亭东,又东南流与左水合。其

水自枝渎南迳召陵亭西,疑即扶沟之亭也。而东南合右水,世以是水与鄢陵陂水

双导,亦谓之双沟。又东南入沙水。沙水南与蔡泽陂水合,水出鄢陵城西北。

《春秋·成公十六年》,晋、楚相遇于鄢陵,吕锜射中共王目,王召养由基,使

射杀之。亦子反醉酒自毙处也。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陂水东迳匡城北,城在

新汲县之东北,即扶沟之匡亭也,亭在匡城乡。《春秋·文公元年》诸侯朝晋,

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即此邑也。今陈留、长垣县南有匡城,

即平邱之匡亭也。襄邑又有承匡城,然匡居陈、卫之间,亦往往有异邑矣。陂水

又东南至扶沟城北,又东南入沙水。沙水又南迳小扶城西,而东南流也。城即扶

沟县之平周亭,东汉和帝永元中,封陈敬王子恭为侯国。沙水又东南迳大扶城西,

城即扶乐故城也。城北二里有《袁梁碑》,云:梁,陈国扶乐人。后汉世祖建武

十七年,更封刘隆为扶乐侯,即此城也。涡水于是分焉,不得在扶沟北便分为二

水也。

△其一者,东南过陈县北。

沙水又东南迳东华城西,又东南,沙水枝渎西南达洧,谓之甲庚沟,今无水。

沙水又南与广漕渠合,上承庞官陂,云邓艾所开也。虽水流废兴,沟渎尚夥。昔

贾逵为魏豫州刺史,通运渠二百里馀,亦所谓贾侯渠也。而川渠迳复,交错畛陌,

无以辨之。沙水又东迳长平县故城北,又东南迳陈城北,故陈国也。伏羲、神农

并都之。城东北三十许里,犹有羲城实中。舜后妫满,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器用,

妻以元女太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太姬好祭祀,故《诗》所谓坎其击鼓,宛邱

之下。宛邱在陈城南道东。王隐云:渐欲平,今不知所在矣。楚讨陈,杀夏征舒

于栗门,以为夏州后。城之东门内有池,池水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许步,水至

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水中有故台处,《诗》所谓东门之池也。城内有《汉

相王君造四县邸碑》,文字剥缺。不可悉识。其略曰:惟兹陈国,故曰淮阳郡,

云云:王君清惠著闻为百姓畏爱,求贤养士,千有馀人,赐与田宅。吏舍,自损

俸钱,助之成邸。五官掾西华陈骐等二百五人,以延熹二年云云,故其颂曰,修

德立功,四县回附。今碑之左右,遗墉尚存,其础犹在。时人不复寻其碑证,云

孔子庙学,非也。后楚襄王为秦所灭,徙都于此。文颍曰西楚矣,三楚斯其一焉。

城南郭里,又有一城,名曰淮阳城,子产所置也。汉高祖十一年,以为淮阳国。

王莽更名新平,县曰陈陵,故豫州治。王隐《晋书地道记》云:城北有故沙,名

之为死沙。而今水流津通,漕运所由矣。沙水又东南而南屈,迳陈城东,谓之百

尺沟。又南分为二水,沙水出焉。沟水东南流,谷水注之,水源上承涝陂。陂在

陈城西北,南暨牵城,皆为陂矣。陂水东流,谓之谷水,东迳涝城北,王隐曰:

牵北有谷水,是也,牵即柽矣。《经》书公会齐、宋于柽者也。杜预曰:柽即牵

也,在陈县西北为非,柽,小城也,在陈郡西南。谷水又东流迳陈城南,又东南

流入于沙水枝津,又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大堰有,即古百尺堰也。

《魏书》《国志》曰:司马宣王讨太尉王凌,大军掩至百尺堨,即此堨也。

今俗呼之为山阳堰,非也。盖新水首受颍水于百尺沟,故堰兼有新阳之名也,以

是推之,悟故俗谓之非矣。

△又东南至汝南新阳县北。

沙水自百尺沟,东迳宁平县之故城南。《晋阳秋》称:晋太傅东海王越之东

奔也,石勒追之,燌尸于此。数十万众,敛手受害。勒纵骑围射,尸积如山。

王夷甫死焉。余谓后者所以智胜群情,辨者所以文身袪惑,夷甫虽体荷俊令,口

擅雌黄,汙辱君亲,获罪羯勒,史官方之华、王,谅为褒矣。沙水又东,积而为

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枝津,东出迳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

王莽之赏都亭也。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陂水东南流,谓之细水。又东迳新阳县

北,又东,高陂水东出焉。沙水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

枝津北迳谯县故城西,侧城入涡。沙水东南迳城父县西南,枝津出焉,俗谓之章

水也。一水东注,即濮水也。俗谓之父水也,东迳城父县之故城南,东流注也。

△又东南过山桑县北。

山桑故城在涡水北,沙水不得迳其北明矣,《经》言过北,误也。

△又东南过龙亢县南。

沙水迳故城北,又东南迳白鹿城北而东注也。

△又东南过义城县西,南入于淮。

义城县故属沛,后隶九江,沙水东流注于淮,谓之沙汭。京相г唬撼

也。《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杜预曰:沙,

水名也。

 卷二十三

○阴沟水汳水获水

△阴沟水出河南阳武县蒗荡渠。

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故渎东南迳卷县故城南,又东迳蒙城北。《史记》: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击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疑即骜所筑也,于事未详。

故渎东分为二,世谓之阴沟水。京相б晕龊又茫址撬俊>愣盟恚

右渎东南迳阳池城北,又东南绝长城,迳安亭北,又东北会左渎。左渎又东绝长

城,迳垣雍城南。昔晋文公战胜于楚,周襄王劳之于此。故《春秋》书甲午,至

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吕氏春秋》曰:尊天子于衡雝者也。《郡国志》曰:

卷县有垣雝城。即《史记》所记韩献秦垣雍是也。又东迳开光亭南,又东迳清阳

亭南,又东合右渎,又东南迳封丘县,绝济渎,东南至大梁,合蒗荡渠。梁沟既

开,蒗荡渠故渎实兼阴沟、浚仪之称,故云出阳武矣。东南迳大梁城北,右屈与

梁沟合,俱东南流,同受鸿沟沙水之目。其川流之会,左渎东导者,即汳水也。

盖津源之变名矣。故《经》云:阴沟出蒗荡渠也。

△东南至沛为濄水。

阴沟始乱蒗{艹砀},终别于沙而濄水出焉。濄水受沙水于扶沟县。许慎

又曰:濄水首受淮阳扶沟县蒗{艹砀}渠,不得至沛方为濄水也。《尔雅》曰:

濄为洵。郭景纯曰:大水溢为小水也。吕忱曰:洵,濄水也。濄水迳大扶

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

博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馀殆不可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