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202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02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下留步!”鲁肃见状,连忙近前对那人说道:“足下可曾识得鄙人?”
    “不,不认识!”那人仓皇应了一声,拉起汉子就走,鲁肃拦住说道:“足下且慢!某并无恶意,只是想请教二位方才所言户籍之事。”
    之前那汉子却不认识鲁肃,闻言大咧咧的说道:“如今城内早就传遍了,阁下若想知道详情,自去城门外看告示。”他看鲁肃虽然样貌粗豪,但似乎应是识字的,所以才会让鲁肃自行去看。
    鲁肃笑道:“既然在此相遇,何必费事?某请二位壮士入内,把酒叙谈,岂不快哉?”
    那同伴见鲁肃并不点破自己身份,当下稍一犹豫,便被同行的汉子拉入酒家。鲁肃做东,拣了角落的位置,三人落座之后也不问姓名,不多时酒家端上来肉脯、莼菜羹、蒸饼等吃食并一欧好酒。
    “方才足下所言,凡未入户籍者皆判为徙人,可是真的?”鲁肃待那汉子灌了口酒之后,出言问道。他自从无锡领部曲出走,回了吴县之后便闭门不出。因孙权兵败身死,他在失望之余,也曾想过是否投靠刘琮,只是一时未下决心,所以心中颇为烦闷。他对于刘琮在荆州所推行的新政虽然有所了解,但江东也开始实施之后,他却因未加关注,反倒有所不知。
    看样子,刘琮已经开始着力于江东施政,只是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第256章 亲顾家宅相就教
    “自然是真的。不过官府也给了期限,至于详情如何,某却不知了。”那汉子抹了把嘴角的酒水,对鲁肃说道。
    鲁肃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问道:“清理户籍,当是从城内先行吧?”
    “唉,若非如此,我等也不会想着去官府报备。好在鄙人有筑墙的手艺,或许能入个匠户也好。”这汉子说话间又饮了一碗,倒是他那同伴端着酒碗小口呷着,沉默不语。
    “某观二位身材雄壮,何不投军,搏个功名?”鲁肃状似无意的对那话唠汉子问道。
    这时那一直沉默的同伴才抬起头,对鲁肃说道:“阁下所言,固为我等之志。实不相瞒,我二人皆为蒋讨越之部曲,自无锡乱后,流落至此。如今江东易主,我等虽有投军报效之心,却无人统带,更无门路。”
    说到这里,那人放下陶碗,在席上向鲁肃跪拜稽首:“某知阁下乃大才,必得镇南将军信重。今恳请阁下收留,我二人必誓死报答阁下大恩!”
    那话唠汉子也倒乖觉,闻言立即也向鲁肃拜伏恳求。
    鲁肃眯起双眼,心中暗忖道,自家部曲虽未参战,但到底人数太少,如今不过三百余。眼下江东流散士卒不少,何不招之以强实力?这二人看起来颇为彪悍,否则也不会于乱军中杀出活路,只是不知品行如何?罢了,先收为部曲,日后慢慢观察便是。
    此念一起,鲁肃便说道:“二位既有报效之心,某自当相助。快快请起!”
    二人闻言大喜,顿首之后起身,自报姓名,却都是姓蒋,蒋光曾任百人将,蒋烈以前是什长。
    说起当夜兵变,鲁肃这才知道孙权是怎么死的。不过现在他听来,心中却没有多少情绪起伏,如今江东大局已定,即便孙权当夜未死,只怕也苟延残喘不了多久,除了给吴会两郡带来兵祸,使得百姓遭殃之外,还能有何益处?
    对蒋光和蒋烈二人来说,他们除了会打仗杀人之外,又懂得多少谋生技能?何况久在军伍,早就不能适应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些日子两人也曾往荆州军营中探问,才知道现在荆州军并不收零散投效之人。他们在无锡又不曾抢掠百姓,虽有些财货,却只能坐吃山空。今天蒋烈馋酒,兼之前途黯淡,本欲借酒消愁,谁曾想却会遇到鲁肃?
    蒋光因认得鲁肃,这才起了投效之心,在他想来,鲁肃乃是豪杰之士,既然曾被孙权所看重,想来也会受到刘琮的重用,故此主动投效,也好谋条生路。
    “我等还有数十位兄弟,皆流落于此,待某去寻来,皆投入鲁公门下!”蒋光见鲁肃首肯,想起跟随自己从无锡杀出来的那二十多个部下,便对鲁肃说道。
    鲁肃既然有壮大实力之念,对于部曲将士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当下应道:“既如此,还请足下速去!某便在此处相候。”然而转念一想,又觉不妥,便又说道:“只是此间不便,还是先随我回宅中再说!”
    待鲁肃带他二人并侍从一同返回时,远远看见宅院外数骑候在门外,鲁肃眉头微蹙,不知是何人前来拜访。他自从无锡回来之后,府上少有人来,今日却有人突然前来,不由他不心生疑惑。
    及至近前,鲁肃尚未看清那些人的样貌,就见看守门户的族人迎了过来,一边喊道:“大兄!镇南将军来此!”看他那激动的神色,差点连话都说不顺溜了。
    鲁肃扭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与自己相差仿佛的青年,正含笑望着自己。
    “子敬何藏之深也?”来人正是刘琮,走到鲁肃近前长揖说道:“今日不请自来,子敬勿怪琮无礼!”
    鲁肃愣怔了一下,忙还礼说道:“岂敢!请!”
    他这些天一直在反思,反思孙权何以败的如此之速,反思自己给孙权出谋划策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当然也免不了考虑自己今后该如何行事,是否主动投效刘琮。鲁肃并非江东人士,勉强算是江左之人,若非当初周瑜阻拦,他可能早就率领部曲北渡了。这也是为何他回到吴县之后,无人向刘琮举荐他的原因之一。
    之前鲁肃向孙权献策,就曾被张昭诟病,实际上江东世家大族,对于南渡北士集团是相当不信任的,即便是孙策在时,双方都一直在暗中争斗。更何况现在江东易主,刘琮摆明了要和江东世家大族合作呢?
    鲁肃苦闷就苦闷在这里,他的好友周瑜率领水军避至巢湖,但是家眷却仍然留在吴县,少不得还要鲁肃加以保护照顾,可若是鲁肃一直不能参与到江东政局之中,早晚要被江东世家大族边缘化——事实也正是如此。所以对于鲁肃来说,投效刘琮只是个时间问题,或者说,是时机问题。
    “子敬不来,琮只好冒昧登门了。”刘琮在正堂席间落座之后,对鲁肃说道:“方才听闻子敬出城,还以为错过了呢,没想到子敬去而复返,莫非亦有所感?”
    鲁肃将自己路遇蒋光、蒋烈二人之事说了,刘琮点头道:“原来如此。不过这也算是天意吧!”
    “将军今日前来,却不知……”鲁肃面上疑惑,心中却已猜测出七八分来。刘琮既然主动前来,必然是为征辟自己出仕,只是他能否完全信任自己,并且委以重任,还是故作姿态,以获求贤若渴之虚名呢?
    刘琮笑道:“子敬大才,琮早有所闻,今日冒昧来访,正为请子敬相助。”
    “肃乃草莽之人,何谈大才?只是当今乱世,不敢不奋力,以求安身立命。将军统有二州,麾下文武皆备,人才济济,肃安敢望其项背?”鲁肃沉吟说道:“然肃亦有短智,若能为将军效命,自当尽心竭力。今蒙将军不弃,亲顾家宅,肃实感铭五内!”
    “子敬果然爽快!”刘琮闻言,心中大喜,对鲁肃说道:“琮现在就有一事不明,还请子敬教我!”
    鲁肃狐疑的抬头看了眼刘琮,暗自思忖,这是要试我之才吗?
    
   

第257章 东西并进事可成
    “琮素闻子敬与周公瑾相交莫逆,不知以子敬看来,周都督驻军巢湖,意欲何为?”刘琮目视鲁肃,直言问道。
    鲁肃苦笑无语。他实在没想到,刘琮会以此事相询。不过转念一想,他也便释然了。抛开自己与周瑜的私交不说,如今在吴县城内,只怕属于南渡北士而又曾出仕孙氏的,恐怕就只有自己比较显眼了。
    “这个,肃亦不得而知……”鲁肃斟酌说道,实际上自陈登克丹徙之后,周瑜便率领水军逆流而上,进入巢湖驻泊。而荆州水军似乎也没打算与之交战,双方就这样维持着奇怪的状态。然而这样终究不是了局,无论是刘琮也好,周瑜也罢,都必须做出选择。
    在鲁肃看来,周瑜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猜,盖因周瑜除了要考虑他自己和家族的安危存亡之外,还背负着许多南渡北士,将其视为主心骨的水军将士的命运。可是周瑜这样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人自然有他的骄傲和不容践踏的尊严,战虽已无理由再战,可降却又令他颇不甘心。所以才会领兵出走巢湖暂避锋芒。
    刘琮对此又何尝不知?只是他连续遣使送去数封书信,周瑜却只言片语都未曾回复。很显然自己直接与其沟通并不能说服周瑜,那么就需要一个被双方认可的人,居中说和了。当然今天来找鲁肃,这只是原因之一,对于鲁肃刘琮也是要诚心招纳的。至于抛出这个问题,除了想让鲁肃明白自己的意图之外,也想看看鲁肃会怎样回答。
    鲁肃的回答让刘琮愣怔了一下,不过他很快便面色如常。毕竟今日他与鲁肃初次见面,有些话鲁肃可能还不太好说。这么一想,刘琮便愈发释然,自嘲道:“本以为平定江东之后,周郎当以苍生百姓为念,却是琮自作多情了。”
    “将军此言差矣。”鲁肃连忙说道:“公瑾如此,只怕也有他的苦衷。将军若是不嫌肃愚钝,请让肃前往巢湖,为将军剖白心意,若能说得公瑾来归,亦是一桩美事!”
    对于刘琮的来意,鲁肃现在已经知晓,其实即便刘琮不提,他也有这个想法。虽然在政见上鲁肃与周瑜有些不和,但有一点他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江东世家大族必然会选择与刘琮合作,而鲁肃身为南渡北士,若是没有同气连枝的政治盟友,如何能在这种环境下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眼下一切还是未知,但以鲁肃的眼光看来,刘琮绝不会放任江东世家大族成为其治下的庞大政治势力,然而在外有强敌,还离不开与他们合作的同时,就必然需要一支能够与江东世家大族相抗衡的政治力量。除了刘琮本身所有的荆州集团之外,放眼江东也就只有南渡北士这个集团了。
    “哦?子敬真愿意去吗?”刘琮笑道:“如此甚好!此事就劳烦子敬了!”既然鲁肃如此上道,他也就不必再拐弯抹角的试探。稍一沉吟,刘琮便接着对鲁肃说道:“以子敬看来,琮平定江东之后,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倒是鲁肃很愿意与他讨论的,这些天鲁肃在家闭门不出,哪怕还没有下决心投效刘琮,也曾不止一次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当然,在此之前,鲁肃还曾认真思考过,刘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
    如果抛开刘琮的那些传闻,单从其所行之事来看的话,刘琮是个很善于利用大势的人,而且他对于权力一直抓的非常紧,无论是军权还是政权,都随着他的逐步成长而牢牢的掌控在其手中。即便是刘琮领军在外征战大半年时间,也从未听说过荆州内部出了什么乱子。但是,刘琮真是一心要匡扶汉室吗?
    对此,鲁肃是不以为然的。倘若刘琮真如其所言要迎奉天子,铲灭他所谓的曹贼,又怎么会在曹操率主力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许都空虚的时候挥兵东进,来下江东呢?
    “将军如今据有荆扬二州,上拥长江之极,下有山川之险,带甲十万,兵附民强。然北有袁绍、曹操,南有交州张津,更兼益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