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167章

贞观攻略-第167章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喊进宫里面亲自和他一边吃一边商量。
    苏宁头都大了,可不敢娶公主啊,娶公主娶回家的是什么?那是祖宗,是小祖宗啊!就是功劳大如房玄龄又如何?不还是要给高阳公主鞠躬行礼?更别说自己那淳朴的老娘和胆小的大伯母,要是娶个姓情温婉一点的还好,要是娶个母暴龙回去,活脱脱的找罪受啊!动不动就给你弄顶绿帽子戴着,走到外头都抬不起头,长孙冲丫的运气好娶了长乐公主,自己的运气可就没那么好了,李二陛下的女儿可基本上都是彪悍的代名词啊!
    “陛下,臣年岁尚小,寸功未立,殄居三原县侯之高位已让群臣不满,要是这个时候莫名其妙把公主下嫁,那不是给臣找罪受吗?弹劾的奏章都能把臣家给占满了,更别说群臣是否同意了,陛下,此时还是算了吧,待臣年岁大一些,多立一些功劳可好?”苏宁苦着脸向李二陛下求饶。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说道:“可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乃是至理,也是大唐对待臣子的准则,你立了大功却不受赏,我如何过意得去?”
    苏宁说道:“陛下与臣两次同桌而食,已经算是天大的荣宠了,这样的荣宠足以彰显臣之功劳,臣已经很满足了,其他的赏赐实在是没有必要了。”
    李二陛下看了看苏宁,心想这倒也是,和皇帝同桌而食的臣子能有多少?自己未当皇帝之前倒是有不少次,可是当了皇帝之后,已经一次都没有了,苏宁还是第一个,第一个两次和自己同桌而食的臣子,貌似,也的确是够了,虽然没有人知道
    不过吧,总还缺了些什么
    李二陛下说道:“那这样吧,你提一个要求,我尽量满足你,如何?”
    苏宁一愣,然后心中一动,这不是正好吗?太好了!于是苏宁急忙说道:“陛下,臣最大的心愿就是开疆拓土,征战四方,为我大唐打下广袤的疆域,将周边的豺狼虎豹统统收拾掉,为此臣愿拜代国公李靖为师,学习兵法兵略,除此之外,臣别无他求,还请陛下应允!”
    “李靖?”李二陛下皱了皱眉头,看了看苏宁,连喝了两杯酒。
    李靖的地位很不一般,李靖的兵法也很不一般,李二陛下不得不注意,不得不重视,万一这份兵法所托非人,那么对于大唐而言绝对不是好事,比如侯君集,不过侯君集没有学到李靖兵法的精髓,苏宁的天赋和年纪都显示出来苏宁的潜力极大,到底这样做是好还是不好呢?李二陛下有些犹豫了。
    不过,李二陛下到底还是答应了苏宁的要求,答应了让苏宁拜李靖为师,若是有事情也允许他随军出征,苏宁暗暗松了口气,鬼才要在朝中任职呢,在没有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前,决不入朝堂!发下誓言,心中那块大石头可算是给放下了,朝堂上的权位不是什么好东西,弄不好就要家破人亡,军中的军职才是最重要的,过去因为敏感不想掌握兵权,可是如今才发现,有唐一代,军职才是保命的不二良方。
    再过不久,貌似就要有一场平叛战争了,越往后面,战争的次数越多,大唐的时运不好,按下葫芦起了瓢,灭了突厥又来吐蕃,边患不断,到时候,自己可不怕没有用武之地,武勋世家有何不好?单纯的文官才死的最惨,好不容易来大唐走上一遭,可不希望就把生命浪费在朝堂上的争斗上了,还是参军好!
    嗯,但是自己个儿的军事素质比较低,虽然取得过战争的胜利,也有带兵的经验,但是不过几百人马而已,若要在军中站稳脚跟,没有直接统帅一万名士兵和间接统帅数万乃至十数万军队的能力是不行的,可是这却谈何容易?统帅一万人作战有那么容易吗?那被称为万人敌,关羽张飞的水平,自己能那么容易达到吗?
    不过吧,李靖老头儿可是号称军神的存在啊,就是不知道调教徒弟的本领如何,李老头儿,可别让我失望啊!

一百八十五 还是学生好
    人呐,总是会在失去了之后才会觉得懊悔万分,才会觉得曾经拥有的是那样的美好,然后发出各种感慨,各种缅怀,各种教育后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比如小学毕业之后思念小学厌恶初中,初中毕业之后又思念初中厌恶高中,高中毕业之后又思念高中厌恶大学,总是在不停的上演这样的闹剧,然后种种心灵鸡汤热气腾腾的登场,开始安抚那些受伤的幼小的心灵如何珍惜现在,放眼未来
    为什么不能在拥有的时候珍惜呢?
    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哲学命题,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或者到底会不会失去。
    也不知诞生了多少年了,人类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搞明白人类自己,还天天想要搞明白什么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自己都不明白却老是想明白他人,这不是舍本逐末是什么?在弘文馆听了孔颖达老头儿说了一上午的圣人之言,出来以后去往李靖老头儿府上的路上,苏宁骑在马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
    从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事件的阴霾中走出来之前,苏宁开始无限的思念一开始的那几个月,虽然很累就是了,但是并没有提心吊胆,并没有寝食难安,并没有那样的为自己的生命感到担忧,在未来的世界,大唐是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一个网络游戏或者单机游戏,或者十几集的百家讲坛。但是在如今的苏宁面前,大唐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这个世界不是游戏的世界,没有npc,没有死了之后的原地满血复活,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会移动会说话会吃饭会做事的生命,死了也就是真的死了,那十二个护卫,不也就成为了冰冷的尸体了吗?家人在坟前痛哭失声的时候。苏宁看的心里面一阵戚戚然。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己注定要做一名将军,那么距离万骨的数量,还有九千九百八十八骨。
    不对。还有一百三十二个跟随自己火烧阴山偷袭定襄而战死的将士。那也就是说还有九千七百五十六个人要为自己而死。化为尘土和尸骨,然后自己才会奠定大将的名望和地位,战功彪炳史册。成为大唐的柱国大将。
    大唐有多少万人敌的大将,有多少功成名就的宿将?有多少人因为他们的功成名就而牺牲,而死亡,而化为一堆尘土?没办法计算了吧?也计算不出来了吧?那就不要费这个心思了
    李靖的府门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门可罗雀,这很不符合李靖如今的宰相地位,不过大家伙儿也都明白,军神已经老了,军神已经走到了尽头,军神已经完结了他的巅峰使命,军神可以开始养老了,从今往后,军神对于大家的意义,对于大唐的意义,就像一尊被奉在金碧辉煌的寺庙里面接受天下香火的佛像。
    李靖老头儿是不是很不爽呢?就算不爽又能如何呢?就连李二陛下也不能乾纲独断,更何况他李靖?他的军功太过,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爽,军伍里头也不是一团和气的,大家也要为了功劳你争我抢,谁让大唐对于军功特别的重视呢?但是走到了李靖这一步,也真的不用继续拼下去了,这个时候活下去就是李靖的任务了,活下去,一直活到李伯瑶可以独当一面为止。
    不过很明显的是,李伯瑶想要独当一面,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但是李靖还能活十年吗?很多人都很不看好李靖的寿命,苏宁却是知道,李靖还有二十年的活头,和李二陛下同一年去世,那个时候,李伯瑶已经三十多了,可以独当一面了,李靖离开的时候,差不多,也很欣慰吧!
    历史上的李伯瑶是个军伍中人,虽然没什么大的名声,但也是平安一生,李靖虽然没什么政治能力,但是好歹还有几分远见,李氏家族也得以延续,没有像房家杜家还有李世绩的李家那样全族皆灭,李二陛下是没杀什么功臣,李治那个内圣外王的家伙帮他老子完成了未完成的事业。
    算了,李靖一直以来都很想收自己为徒,李靖很看重自己在军事上的天赋,苏宁也没有否认,一开始只是担心兵权很敏感,但是逐渐了解了大唐的军制之后,苏宁便放下了心,怪不得这些武将可以活的那样滋润,原来根本就没什么被杀的机会,除非你活腻了想自己募兵造反,比如张亮那样。
    “终于决定跟着老夫走了?”来到李靖府上,坐在大堂里面,李靖老头儿摆出一张臭脸,对自己很不满意的说道,也不知道这老头儿对自己积攒了多少不满,这一瞬间全部激发出来了,毫不掩饰的把自己的不满宣泄出来,果然,李靖是真心对待自己的,苏宁又何尝不是真心的对待李靖,希望可以获得相对应的地位保护李靖,可惜此路不通,或者说此路也通,就是太过凶险,苏宁不敢走,也不想走。
    那么就做军神的弟子,第二代军神,在军中,为李靖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后盾。
    “是的,原本宁只是担忧掌握兵权会为皇家所忌惮,所以试图从朝堂上走出一条路,而如今看来,宁错了,朝堂上,可比战场上更要凶险千万倍,所以,宁决定还是躲到军中更安全,其他的,有陛下去做就可以了,其他的宁不想掺和,但是统兵之术,征战之术,宁基本不懂,所以,还请师尊相授!”苏宁对李靖改了称呼,改称师尊了。
    没办法啊,想和人家学东西,就要拜人家为师,若是老头儿还在世自己拜人家为师自然是不好的,但是老头儿已经去了。自己已经出师了,觉得有些不足,所以又拜入李靖门下学习,合情合理,貌似李靖一辈子也没有收过徒弟,就是一个侯君集还是李二陛下的命令,命令李靖以兵法授之,侯君集也没拿李靖当师傅过。
    走到李靖面前,苏宁双膝下跪,对着李靖磕了三个响头。而后拜伏在地。不起身,直到李靖微微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走到自己身前把自己扶起来,然后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若是早些如此,如今你已然学有所成了。老夫两子皆无领兵之才。伯瑶敦厚。有意于军伍,却资质平平,并不能完全继承老夫之衣钵。你心性灵敏,资质上乘,比之老夫年幼时更为优秀,难得的是一股狠劲,所以,你才是老夫兵法最合适的继承之人。
    从你拿下定襄城的那一刻开始,老夫就已经有了收你为徒的心思,但是你一心规避军中,视军权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老夫便很是奇怪,也未曾对你明说,大唐兵权分为两部,将军有统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兵部有调兵之权而无统兵之权,只有陛下下令,二者合而为一,方可出动大军,你之所谓掌兵之权,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没有调兵之权,大军无法出动,离开驻地,你哪来的威胁?
    便是老夫,也是在征战之时才有统兵调兵之权,战争结束,大军各回各的折冲府,归折冲校尉管辖,除了十二卫拱卫京城集结快速之外,征战所需大军基本上都是来源于遍布大唐之折冲府,战时集结,战后回归,哪里有兵患之威?说到底,军权完全掌握在陛下手中,只有得到陛下信任之人,才有统兵或是调兵之权,除非二者皆有,否则绝无威胁,你又如何需要担忧呢?
    你当真以为老夫真的不懂朝堂,真的不懂朝政?真的看不出来老夫立下这等军功会有何危害?恰恰是因为老夫看得透,看透了陛下明白老夫对于大唐而言全无威胁,这才放心作战,老夫所以担忧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