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87章

帝国风云-第87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你的目的就是夺取制海权?”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帝国海军的唯一目的,也是这数十年来,帝国大力打造海军的意义所在。如果偏离了这个目的,那么帝国海军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所做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
    “那么,破交作战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吗?”
    “不能,破交作战只是必要手段。只要我们展开破交作战,英国就不能坐视不管,肯定会进行反制。英国皇家海军所能采用的办法,就是出动战舰去追击我们的破交舰,甚至是出动舰队保护海上航线。如此一来,部署在主要战场上的英国舰队就会遭到削弱,而帝国海军也就能够获得更有利的决战机会。要想夺取制海权,帝国海军就必须在决战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破交作战,就是在为最后的决战创造有利条件。”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当然,破交作战不仅仅与海军战略有关。”
    “是吗?”
    “奥斯曼帝国已经参战,如果我们的判断没有错,英法联军肯定会在明年发动一场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役。”
    德皇皱起眉头,让冯承乾说下去。
    “奥斯曼帝国参战,意味着通往俄国的最便捷的海运航线被切断了。随着鲁登道夫将军在东线发动进攻,俄国肯定会要求英法策应。西线战场上,法国肯定希望取得一次足够重大的胜利,甚至会希望一举将我们赶出法国。如此一来,法国肯定不会为了策应俄国,在西线发动进攻。更重要的是,奥斯曼帝国参战,对苏伊士运河构成了直接威胁,而这条运河维系着英国的命脉。把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就能推断出,英国肯定会在地中海,或者是小亚细亚发动一次进攻。”
    “看来,我们得警告奥斯曼帝国。”
    “如果在这个时候展开破交作战,就能分散英国的兵力。不管怎么样,英国要想在地中海取得胜利,就少不了海军。”
    德皇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这确实能够让英国皇家海军左右难支。”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什么?”
    “如果我们的破交舰能够突破英国皇家海军的封锁,加上前两场海战,我们就能向全世界证明,英国皇家海军连自己家门口都守不住,更别说封锁帝国了,从而对仍然保持中立的国家产生影响。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拉拢一些中立国,哪怕只是恢复海上贸易,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我们也赚大了。”
    “看来,你考虑得还tǐng周全的嘛。”
    “陛下,这只是我的职责。”
    “好吧,我承认你说得很有道理,而且也说服了我。”德皇笑了笑,又说道,“那么,你为什么一定要去指挥破交舰呢?”
    “这”
    “我可以让提尔皮茨安排破交作战,但是不一定会让你担任舰长。”
    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陛下,虽然我深得陛下信任,而且为帝国效力数十年,现在还是帝国海军上校,但是我需要的不仅仅是陛下的认同,而我也不想永远只是一名担任参谋的海军军官。”
    冯承乾说完,德皇沉默了。!。

第一百零九章 冒险之旅
    十二月三十一日,一九一四年的最后一天,鲁登道夫按照计划在东线发动了代号“红胡子”进攻战役,目标直指bō兰地区的俄军。同一天,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也投入了六十万奥军,在西里西亚对俄军发动进攻。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
    得到增强后,鲁登道夫投入了八十个师、大约六十万德军,加上奥匈帝国,总兵力达到一百二十万。战线对面,俄军总共有三个集团军群,总兵力在一百八十万左右,其中面对德军的就有一百二十万之多。
    虽然俄军拥有兵力优势,但是没有半点主动权。
    事实上,这场会战在打响之前,俄军就失败了。
    虽然在战争的第一个月,俄军打得非常主动,特别是在西里西亚,俄军在攻占莱姆堡后取得了开战后的首次大胜,但是相继在坦能堡与马祖里湖被德军打得落huā流水之后,俄军的不足暴lù了出来。
    随着冬季到来,俄军最为突出的问题浮上了水面。
    这就是,俄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极为低下,根本无法与德军相比。
    从十一月份开始,bō兰地区的俄军士兵每天就只能喝上两碗粥,很多部队不得不靠劫掠附近居民来维持食物供应。到了十二月份,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俄军甚至得拆掉住房才能获得取暖用的柴火。在军火供应上,会战打响前,俄军前线士兵每个人只能分到五发子弹,很多重炮都因为炮弹紧缺而被抛弃。供应跟不上、物资匮乏还导致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即大批官兵开小差,甚至出现了大量逃兵。为了整顿军纪,仅在十二月的前十天,俄军就枪决了数百名逃兵。
    显然,此时的俄军已经不是一支纪律部队,而是一群乌合之众。
    面对纪律严明、素质过硬、供应充足的德军,俄军不打败仗、而且不败得一鼻糊涂才是怪事。
    也就在这一天,冯承乾登上了“柏林”号快速巡洋舰。
    此前一天,冯承乾拿到了提尔尖茨的任命书,正式成为“柏林”号的舰长,德皇还专程为他举办了一场送行宴。
    从某种意义上讲“柏林”号正是冯承乾的心血之作。
    冯承乾在担任帝国海军战争部长期间,坚决反对huā大力气建造战列巡洋舰,但是并不反对建造快速战舰。
    原因很简单,冯承乾对快速战舰的使用价值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前面已经提到,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制海思想下的产物,其主要使命是在广袤的大洋上追击敌国的装甲巡洋舰,保护英国的海上航线。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需要保护的海上航线,或者说还没有到英国那种程度。
    帝国海军只有两个使命,一是在主力舰队决战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二是破坏英国的海上航线。为此,帝国海军就得大力发展两种各具特sè的战舰,一是用于舰队决战的战列舰,二是用来破坏敌人海上航线的巡洋舰。前者的代表之作就是“拜仁”级,而后者就是“柏林”
    号。
    事实上,冯承乾曾经打算批窭建造“柏弗,级快速巡洋舰。
    可惜的是,在“柏林”号动工建造之前,冯承乾就离开了帝国海军部,而继任的提尔皮茨并没完全秉承他的发展线路。结果就是“柏林”号成了一艘独舰,后继三艘姊妹舰都停留在了审批阶段。
    当然“柏林”号的xìng能肯定毋庸置疑。
    这艘满载排水量高达二万一千吨的战舰配备了十二台燃油锅炉与四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高达七万二千马力,四轴四浆推进,最高航速三十一节,巡航航速十八节。在装载五千四百吨重油之后,能够持续航行八千八百海里,或者以最高航速航行二千三百海里。武器配置上,主炮为两座三联装五十二倍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副炮为八座双联装四十五倍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此外还有八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与四门专门用来对付小艇的速射炮。装甲防御方面,主装甲带的最大厚度为一百八十毫米,装甲隔舱为一百五十毫米,炮塔、炮座与司令塔为二百五十毫米,另外还有八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略强于同期的装甲巡洋舰。
    从这些xìng能上就能看出“柏林”号有非常明显的针对xìng。
    说得简单一些“柏林”号能在任何情况下,压制住任何一艘装甲巡洋舰。比如,六门主炮的最大仰角为四十二度,射程高达二万八千米,而大部分装甲巡洋舰的主炮的最大射程都在二万二千米以内,因此“柏休一号在与装甲巡洋舰遭遇的时候,可以抢光开火,并且利用主炮的射程优势始终保持在对自己有利的交战距离内。此外,在航速上“柏林”号超过了当时所有装甲巡洋舰,甚至与很多轻巡洋舰相当,也超过了当时所有战列巡洋舰,从而获得了避开战列巡洋舰的能力。
    显然“柏林”号就是为破交作战设计的。
    在战术使用上“柏林”号没有考虑与战列巡洋舰对战,但是也不缺乏打击战列巡洋舰的能力,其二百八十毫米主炮能够在有效交战距离内对战列巡洋舰构成致命威胁,只是其装甲防护仅能应付轻巡洋舰的主炮。
    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相比“柏林”号的最大特sè是航速与续航力。
    要知道,即便是还在建造的“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最大航速也只有二十七节,而现役的几艘战列巡洋舰都达不到二十七节。此外,受主要战术影响,帝国海军主力舰的续航力都在六千海里以内。
    较快的速度是为了不被敌人的战列巡洋舰追上,而较大的续航力,则是为了增强在大洋上的持续活动能力。别忘了,帝国没有太多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军事基地就更少了,因此在大洋上活动的破交舰很难获得补给。
    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柏林”号还有一种能力,即用燃煤取代燃油。
    采用煤油混烧锅炉,主要就是为海外补给着想。不管怎么说,在海外战场上,获取煤炭比获取重油容易得多。别的不说,当时航行在各大洋上的商船中,有百分之九十依然使用的是燃煤锅炉。
    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柏林”号可以通过劫掠商船获取燃煤。
    在这艘吨位仅次于主力舰的战舰上,总共有六百多名官兵,其中三十七名军官。提尔皮茨答应了冯承乾的要求,即由冯承乾在帝国海军中为“柏林”号挑选官兵,组建一支帝国海军最优秀的官兵团队。
    当然,冯承乾只挑选了不到一百名官兵,而且主要是参谋军官。
    在这批官兵中,有几名冯承乾的同胞。他们都是在基尔运河扩建的时候,以劳工的身份来到德意志第二帝国,随后获得了帝国的准国民待遇,并且在战争爆发后,应帝国号召加入了帝国海军。
    只是,他们大多是普通水兵。
    这些华裔劳工要想成为帝国海军军官,在和平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帝国海军军官都来自帝国海军学院,而该学院只招收优秀的帝国国民,并没向那些只有准国民待遇的劳工敝开大门。
    当然,在战争时期,由士兵晋升为军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已经有数十名华裔在帝国陆军中获得提拔,成为了军官。
    对这些华裔水兵,冯承乾自然是格外留意。
    当时,他就让一个名叫张东强的华*水兵当了他的随从,专门负责他的日常起居,也就是军官的副官。
    战舰起航的时候,码头上有很多军人家属。
    与公海舰队出港不同“柏林”号不会在几天之后返回,得在大洋上活动几个月,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
    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冯承乾也很有感触。
    至少,那些官兵还有牵挂,而他呢?
    在这个世界上,冯承乾就没有什么牵挂。
    “舰长”
    过了一阵,冯承乾才反应过来,是张东强在叫他。
    “马上起铛了。”
    “好吧,我们奔舰桥。”起铛的事,根本不用冯承乾操心,大副施特朗与二副*尔夫都在,而且两人都是有十多年军龄的军官。
    十点不到“柏林”号在汽艇的拖动下,离开了码头。
    转到出港航道上,大副拉响了汽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