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86章

帝国风云-第86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不说,在兵力调配上,帝国陆军就捉襟见肘,往往只能照顾某一个战场,舍弃另外一个战场。
    这么打下去,帝国的结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施利芬元帅在制订总体战争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在三个月到半年之间击败法国,并且制订了周密的“施利芬计划”。可以说,施利芬很有预见xìng。仅仅四个月,他的担忧就成了现实。
    当然,并不是施利芬错了。
    施利芬把重点放在西线,有一个极为关键的理由,即法国没有战略纵深,德军只需要推进两百多公里就能攻占巴黎。相反,如果在东线上投入重兵,那么德军要推进两千多公里才能到达莫斯科。如果向圣彼得堡进军,德军面临的困难将更加严峻,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击败俄国。
    很明显,在军事上,击败法国要比击败俄国容易得多。
    如果施利芬制订的作战计划得到严格执行,战场局势肯定会大不一样。可以说,正是小毛奇葬送了施利芬计划。别的不说,在马恩河战役爆发之前,小毛奇陆续从西线主攻方向上抽调了二十多个师,其中八个师派往东线,十多个师则被用来加强根本没有多少重要xìng的边境防线。马恩河战役打到最为jī烈的时候,如果马肯森与德马维兹能多有几个师,就能击败反扑的英法联军。也就是说,如果小毛奇没有从西线主动方向抽调兵力,马肯森与德马维兹就不会败下阵来。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小毛奇的胡乱指挥,英法联军根本没有机会发动马恩河战役,因为马肯森与德马维兹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就有能力按计划行动,说不定已经打到巴黎城外了。
    当然,后悔已经没用了。
    不管法金汉的能力如何,哪怕是老毛奇活了过来,也不见得能够化解德军在西线战场上遇到的困难。
    所幸的是,德皇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不会受总参谋长与战争部长左右。
    以这个时候的战况,除非西线德军兵力增加到三百个师以上,不然就算法金汉发动了进攻战役,也很难取得战略xìng突破。更重要的是,越往后面拖,局面对德军越不利,因为大批英军正跨过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而且法国的战争动员也已全面展开,法军正以每个月十多个师的速度增长。
    毫无疑问,德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把西线兵力增加到三百个师以上。
    西线战场已成死局,就算德军短期内无法取胜,英法联军也同样无法在短期内攻破德军的防线。
    原因很简单,在战术上还没有合适的进攻手段。
    要知道,在由水冷式重机枪、堑壕与重炮组成的防御火力面前,以往的任何进攻力量都显得苍白无力。比如,称霸战场上千年的骑兵就在这数个月的战斗中成了配角,任何xìng质的骑兵冲锋,在机枪与重炮面前都等同于自杀。结果就是,交战双方的上百万骑兵沦落到了充当侦察兵的地步。
    可以说,自拿破仑时代以来,防御力量再次占据了上风。
    西线形成僵局,就只能在东线上想办法。
    与西线相比,东线战场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战场更加广阔,二是铁路与道路等交通网络极为落后。
    从某种意义上讲,东线更注重兵力应用,而不是纯粹比拼兵力。
    这也是冯承乾建议德皇把重点转到东线,让鲁登道夫与霍夫曼这样的年轻将领担当指挥官的主要原因。
    对此,德皇也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随着奥斯曼帝国参战,轴心国集团在东线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德军在坦能堡与马祖里湖的两次大胜,已经打垮了俄军的士气与斗志。在俄军眼里,鲁登道夫已经成了不败的战神。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在东线打两场大规模歼灭战,就算不能搞垮俄国,也能使俄国大伤元气,让俄军在短期内丧失进攻能力,减轻德军在东线的压力,从而获得更有利的战场环境。
    显然,德皇依然想在西线取得决定xìng胜利。
    也就是说,德皇支持鲁登道夫在东线发动进攻,并非完全为了击败俄国,而是想通过瓦解俄军的战斗力,重启西线进攻行动。
    不管怎么说,帝国得在近期把重点放在东线战场上。
    问题是,东线也面临着与西线同样的问题,即兵力严重不足。
    虽然鲁登道夫给出了明确答复,东线的战局对德军极为有利,在近期内发动进攻的把握非常大,但是鲁登道夫同样提出,在东线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依然是充足的兵力,如果不向东线增兵,他就只能确保取得战役级别的胜利,而要彻底打垮俄军,就必须增兵,而且不得少于六十个步兵师。
    德皇拿得出六十个步兵师吗?
    就算法金汉做出了让步,也要走了四十个步兵师,因此只剩下了四十个步兵师,仅有鲁登道夫要求的三分之二。
    所幸的是,鲁登道夫没有为难德皇。
    在拿到四十个步兵师之后,鲁登道夫承诺尽量打一场战略xìng决战,即便打不到目的,也能保证取得战役级别的胜利。说得更直接一点,鲁登道夫的目标是把俄军赶出bō兰地区,彻底消除帝国本土受到的威胁。
    显然,这已经是当时能够取得的最好的结果,或者说是损失最小的妥协方案了。
    跟法金汉与鲁登道夫商量好之后,德皇总算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法金汉与鲁登道夫都不像小毛奇那样不可理遇。!。

第一百零八章 手段与目的
    德皇好不容易轻松了下来,冯承乾又找上了门来。
    听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说完,德皇十分震惊,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冯承乾会主动提出率领破交舰出海作战。
    震惊之后,德皇也明白了冯承乾的意图。
    如果说,帝国陆军在东西两线的战斗,属于战术与战役级别,那么帝国海军的行动就是战略级别。
    更重要的是,德皇更加希望在西线取得大胜,而不仅仅是在东线取胜。
    要想在西线取胜,关键不是击败法国,而是迫使英国退出战争,或者降低英国做出的贡献。要想击败英国,就得在海洋战场上发力,切断英国的海上航线,让英国无法从海外殖民地获得资源。
    “陛下,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投入,一年左右,我们就能击败俄国,或者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冯承乾知道,他必须说服德皇。“可是我们更加得承认,即便击败了俄国,这场战争也不会结束。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必须击败英法。关键不是法国,而是作为协约集团支柱的英国。”
    腓特烈三世没有开口,让冯承乾继续说。
    “虽然战争打了还不到五个月,但是各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已经反映了出来。”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俄国地大物博,而且人力众多,但是严重缺乏工业力量。随着奥斯曼帝国参战,俄国的处境将变得极为艰难。别的不说,英法提供的援助,只能送往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港口,然后经西伯利亚大铁路送往战场。相对于巨大的战争消耗来说。通过这条铁路提供的补充简直是杯水车薪。不可否认,俄军兵力众多,但是实战已经证明,俄军严重缺乏先进武器,要不然鲁登道夫将军也不可能在东线连打几场胜仗。可以想像,只要我们给英国施加更大的压力。那么英国支援俄国的力度就会降低很多,因此我们在东线取得决定xìng胜利的机会就更大。”
    德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相对而言,法国没有俄国那么广袤的领土,也没有俄国那么多的人口。更没有俄国那么多的资源。可是有一点,法国却比俄国突出,即法国的社会制度更加优越,民众的战争凝聚力更强。此外,法国的自然环境比俄国好得多。在农业方面基本上能自给自足。而且法国还拥有仅次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也能从殖民地获取战争资源,减轻战争对国内秩序,特别是民众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可以说,这是连我们都不具备的条件。到这个时候,法国都没有进行战争管制。民众依然能够在市场上买到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供应也很充足。足以证明法国依然有足够强大的战争潜力。”
    德皇暗自叹了口气,这些话。之前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
    要知道,在开战的第二个月,帝国就开始实行战争管制,民众只能用政府发放的购物券换取重要商品。虽然这与帝国的战争机制有关,但是也反映出,帝国的物资供应远不如协约国集团。
    事实上,这也正是当年施利芬元帅最担心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施利芬元帅从一开始就把速胜当成关键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就算帝国也有一些海外殖民地,但是在战争期间,海上航线肯定会被英国皇家海军切断,因此帝国很难从殖民地获取资源,只能依靠本土,以及占领区。可惜的是,帝国的自然环境远不如法国,而且人口比法国多得多,供养的军队也高于法国,而帝国的国土面积与法国又相差不大。说得直接一点,即便在和平时期,帝国的粮食都没有自给自足,更何况战争时期?
    只要战争拖下去,帝国必败无疑。
    见到德皇动容,冯承乾趁热打铁,说道:“可以说,在总体实力上,就算加上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以及仍然摇摆不定的意大利,我们也比不上协约国集团。如果不是帝**队的总体战斗力超过了对手,恐怕我们已经尝到失败的滋味了。问题是,帝**队的战斗力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而且英法俄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可能一直不提升。战争拖得越久,军队战斗力的差距就越小。我们必须赶在英法俄追上来之前取得胜利,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迫使英国退出战争。”
    “所以,你打算去切断英国的海上航线?”
    “不是切断,而是sāo扰,而且这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达到目的的手段?”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认为打破交战就能迫使英国投降,那是大错特错,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这”
    德皇面lù疑sè的时候,提尔皮茨也锁紧了眉头。
    “破交的核心是什么?是破坏敌人使用制海权,而不是夺取制海权。说得直接点,如果我们拥有制海权,还需要去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吗?”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正如现在的英国,根本不需要去破坏我们的海上交通线,只需要在北海部署一支舰队,就能封锁帝国本土,彻底切断帝国与外界的海上往来。在战略上,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英国皇家海军,夺取制海权。虽然破交作战能够取得一些战果,如果善加利用,比如让潜艇执行破交任务,还能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都无法改变最根本的事实,即我们没有制海权,我们是遭到封锁的一方。说得简单一些,只要制海权在英国皇家海军手里,不管我们击沉了多少英国商船,不管我们给英国制造了多大的麻烦,英国都能通过别的方法弥补损失,而我们却不能。”
    德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正是如此,我们才不能把破交作战当成目的,而应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么说,你的目的就是夺取制海权?”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帝国海军的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