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215章

帝国风云-第21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一些日本军人的话来说,真要到这一步,日本将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看门狗。
    显然,对于日本军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当时,甚至有很多日本军人认为,如果真要走到这一步,即便得与美国开战,也要夺回属于日本的东西。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也有类似的想法。
    只是,山本五十六并没表现出来。
    在他看来,最好的结局是日本海军独立打败中国海军,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然后再与美国进行参战谈判。如果有可能,得尽量限制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只让美国在进攻中国本土的时候出力。当然,美国肯定要索要利益,而日本能够出让的,也就只有中国本土的利益。
    为此,在一九三九年,山本五十六还专门给海军本部递交了一份战略评估报告。
    按照他的分析,如果日本海军夺取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而且美国在此时参战,日本应该主动提出与美国分享中国的利益,即在彻底击败中国之后,以长江为界,美国控制长江以南地区,日本控制长江以北地区。
    当然,因为过于敏感,这份报告并没公之于世。
    可以说,山本五十六有着非常精明的头脑与非常锐利的眼光,而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日本服务。
    可惜的是,大战的走向,与他的预期相差了很多。
    “硫黄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由优势转为劣势,而且在士气、斗志与气势上,都远不如中国海军。虽然山本五十六仍然有信心击败中国海军,但是在他上面,连东条英机都极为悲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当局把拉美国参战当成了反败为胜的唯一办法。
    严格说来,日本当局的判断没有错。
    退一步,就算山本五十六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扭转了局面,哪怕是一举歼灭了中国海军的西太平洋舰队,日本海军也没有优势可言。原因很简单,到一九四一年,中国海军铁定能够获得三艘舰队航母,而日本海军最快要到一九四二年、甚至是一九四三年,才能获得一艘舰队航母。显然,中国海军不会等到一九四二年、或者是一九四三年才发起反击,肯定会在此之前挑战日本海军。结果就是,山本五十六得再次创造奇迹,才有望击败中国海军,而联系创造两个奇迹的希望显然极为渺茫。此外,真要拖到一九四二年或者一九四三年,中国的战争潜力早已爆发出来,到时候肯定能够获得更多的航母,也就更有把握在海战中击败日本海军。
    显然,只有美国参战,让美国海军到来,日本才有希望击败中国。
    问题是,让美国参战的话,日本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虽然山本五十六没有参与相关谈判,但是他早已了解到,东条英机已经在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甚至牺牲了日本的根本利益。比如,东条英机很有可能承诺让美国在日本部署一支地面部队,名义上是保护日本本土免遭中国攻击,以及保护派驻到日本的航空兵,而实际上却是为了控制日本。又比如,美国肯定会以提高日本的军火生产能力为由,提出整合日本的军事工业,而实际上却是为了掌握日本的军事工业,让日本丧失独立研制、设计与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
    总而言之,美国不会平白无故的帮助日本。
    真要走到这一步,日本还是日本吗?
    山本五十六非常担忧,也非常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一幕出现,而做为军人,他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也正是如此,山本五十六才坚信,必须在海战中击败中国海军,才能让日本免于沦落为美国的附庸国,也才能让日本成为大和民族的日本。那么,他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改变日本的命运。
    现在,机会已经交到了他的手上。
    中国舰队已经出发,而且肯定会去攻打硫黄岛,那么联合舰队就得在这场海战中击败中国舰队。
    哪怕,美国依然会参战,到时候,日本手里至少多了一些谈判的筹码。
    更重要的是,海军本部在发来的电报中提到,内阁中多数成员都支持联合舰队在硫黄岛迎战中国舰队,而不是前往苏比克湾,此外战时首相也表示,联合舰队最好能在硫黄岛击败中国舰队之后再前往苏比克湾。
    也没是说,日本当局已经改变了主意。
    对山本五十六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这意味着,他不用继续躲避,可以光明正大的与中国舰队决战,也就有机会通过决战扭转整个战局。
    收到电报后,山本五十六就命令联合舰队转向返回硫黄岛,准备与中国舰队决战。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九十九章 卖国与亡国
    全文字无广告第九十九章卖国与亡国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联合舰队在前往苏比克湾的途中突然转向返回硫黄岛,等待与中国舰队决战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要知道,如果在战后来看,当时美国离参战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说得简单一些,在美国总统答应向联合舰队开放苏比克湾的时候,美国已经把一只脚踏入了战场。接下来,只要联合舰队到达苏比克湾,中国舰队追击而来,那么美国就有理由向中国宣战。
    在战略上讲,美国在一九四零年参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太平洋战场上,如果美国在一九四零年参战,至少能够贡献六艘舰队航母、十一艘主力舰与近三百艘其他战舰。这个规模,远超过了中国海军对日本海军的优势,甚至超过了中日海军的总和。说得不客气一点,仅仅是六艘舰队航母,就足以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把中国海军打回老家。
    当然,美国参战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中国与日本。
    在欧洲战场上,法国已经战败,红俄也在最初几个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德意志第二帝国离取胜也不远了。美国能否及时参战,将直接决定红俄还能坚持多久,以及英国能否做出更大的贡献。要知道,来自美国的援助,肯定能够帮助红俄渡过难关,也能把英国的战略价值发挥出来。别忘了,英国没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即便在海洋战场上取胜,也很难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本土构成威胁。只有美国参战,把美国的战争潜力利用起来,英国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在一九四零年参战,那么美英俄日组成的轴心同盟打赢战争的胜算将更大。相反,如果美国拖到一九四一年,也就是日本战败、英国元气大伤、红俄奄奄一息的时候才参战,就算美国的战争潜力爆发了出来,取胜的希望也不是很大,而且代价将极为重大。
    利用联合舰队进驻苏比克湾,可以说是美国在一九四零年参战的唯一机会。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当局的愚蠢行为,是葬送日本的主要原因,如果当时联合舰队没有转向返回硫黄岛,那么美国很有可能在十月份就向中国宣战,而日本也就能够借助美国的帮助渡过难关。
    显然,这种认识极为片面。
    根据在大战结束五十年后公布的一些战时绝密资料,美国在一九四零年十月,也就是第二次硫黄岛海战打响之前,并没有在参战问题上做出正式决定,甚至连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位置都受到了威胁。
    当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依然极为强烈,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认为,这场在欧洲与亚洲爆发的战争与美国没有任何关系,没有理由让美国人去为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与日本人流血牺牲,更没有必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中国等国为敌,参战是极不明智、也是极为愚蠢的行为。
    问题是,这种孤立主义情绪主要在普通民众中传播。
    当时,美国社会上层,即主宰美国政治与国策的利益集团、以及所谓的社会精英都倾向于参战,而且是尽快参战。比如,早在一九四零年初,大战还没爆发,美国三大政府决策参谋机构之一的外交咨询委员会就向白宫与国会提交了一份评估分析报告,其中明确提到,美国在大战爆发后立即参战所付出的代价,要比在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时参战少百分之二十,比在第三年时参战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美国越早参战,为达到既定目的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这份报告中,根本就没有提到美国不参战的可能性。
    说白了,在美国的社会精英眼中,美国不可能置身于战场之外,即便不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参战,也会在一年、或者两年后参战。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会中,有大部分议员都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虽然按照美国的政治体制,国会议员不可能把民意丢到闹后,特别是在众议院,每两年一次的选举,让众议员不得不格外重视民意,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只要时机成熟,即参战的舆论开始发挥作用,这些表面上为平民代言的议员,肯定会在参战表决中投出至关重要的赞成票。
    说白了,美国缺乏的就是一个能让所有美国人都认同的参战理由。
    事实上,这也是罗斯福在大战后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即为美国制造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参战理由。
    问题是,这样的理由会主动送上门来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就算中国海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也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海军,而且中国政府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战略方针极为明确,即在战胜日本之后,不会在太平洋上挑战美国,而是首先协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击败红俄,只有在打败了红俄之后,中国才有可能挑战美国。
    显然,美国根本等不起。
    要知道,如果一直呆在战场外,到美国获得参战理由的时候,日本与红俄都战败了,而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转过身来对付英国,中国则会在太平洋上牵制住美国,而美英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反败为胜。
    正是如此,罗斯福才做了一件极为大胆的事情,即向日本海军开放苏比克湾。
    这下,问题也来了。
    虽然在法理上,美国总统是美军总司令,而向他国开放军事基地属于军事事物,也就在总统的决策权限之内,但是现在不是和平时期,因此在罗斯福提出开放苏比克湾之后,就有五十名众议员联名发起了总统弹劾案,理由就是总统的行为已经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构成为了威胁。
    按照美国宪法,总统只要做了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就有可能遭到弹劾。
    当然,弹劾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有五十名众议员联名发起弹劾案,还需要在众议院获得大多数支持,即得有三分之二的众议员投赞成票,随后还需要提交给最高法院审议,由七名**官进行表决。只有在最高法院认定总统的所作所为已经违反了宪法或者其他法律,构成了遭到弹劾的必要要素之后,弹劾才会正式生效,而总统也将在最高法院下达法令之后被解职。
    历史上,还没有一位总统遭到过弹劾。
    问题是,众议院已经在弹劾总统的行动中迈出了第一步,即已经有五十名众议员发起了弹劾案,罗斯福不可能不重视。
    结果就是,罗斯福至少要争取到三分之一以上的众议员的支持。
    为此,罗斯福耗费了大量精力,甚至得挨着会见那些支持他的众议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