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214章

帝国风云-第214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陆军航空兵空有两千多架作战飞机,而其中能够起飞作战的仅有三分之一。
    显然,中国空军根本不存在油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大战爆发前,中国已经有五座大型油田了,并且发现了十多处产油区,其中仅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与天津的大港油田,每年就能生产数千万吨原油,而另外三座油田,每年的产油量也在一千万吨以上。根据中国政府在战后公布的数据,仅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就达到了七千五百万吨,相当于年产量一点五亿吨,而一九四一年则提高到了二点二亿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和平时期,中国是石油的纯出口国,也就是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当时,中国也进口石油,不过是从中东地区进口高品质的轻质原油,而出口的则是国产的硫含量较高的原油。有趣的是,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原油出口国,即日本主要从中国进口石油。
    更重要的是,在和平时期,中国国内的石油年消耗量在一点三亿吨左右。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一年,中国在保证了国内民间原油消耗之后,还有数千万吨的富裕产量,而这足以保证战争消耗了。
    资源上的差距,在战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突刺”行动开始后,中**队每天消耗近十万吨物资,其中差不多有八万吨是弹药与燃油。根据中国陆军的作战报告,在最初三天里,仅炮兵就用掉了二百五十万枚炮弹,此外空军还用掉了近三万枚炸弹。
    在如此强的火力打击面前,日军根本守不住前沿阵地。
    也正是这场战斗中,中国陆军首次效仿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集中使用了坦克,并且取得了成功。
    当时,中国陆军的一个装甲旅在蔚山地区发动了进攻,仅用了八个小时就突破了日军分三道设置的防线,而且仅损失了五辆坦克。最终,守卫蔚山的日军投降,而主要就是没有对付坦克的有效手段。
    要知道,日军甚至连反坦克枪都没有。
    在面对中国的坦克时,日军唯一的反坦克手段就是让步兵抱着集束手榴弹去与坦克同归于尽。
    事实上,这种战术并不管用。
    原因很简单,中国陆军的坦克是中型坦克,而不是轻型坦克,其装甲厚度足以挡住集束手榴弹的攻击。更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师承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早就学会了步坦协同作战的战术,并且加以应用。结果就是,即便有部分日军官兵悍不畏死,也不可能在步兵的封锁下靠近坦克。
    只是,蔚山战斗,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攻击力量并没完全显现出来。
    主要就是,蔚山地区没有广阔的平原,而且整个朝鲜半岛上,也没有几块可以供大装甲集群作战的平原,坦克在绝大部分时候,都只起到了移动火力点的作用,即主要是坦克在协助步兵作战。此外,攻入蔚山城区之后,坦克在巷战中的主要贡献,也是为步兵提供掩护与炮火支援。
    与德俄战场上的装甲会战相比,中国陆军在朝鲜半岛上的装甲战,根本不值一提。
    只是,顺利攻占蔚山,等于为盘踞在釜山的日军宣判了死刑。
    要知道,蔚山是釜山的门户,蔚山落入中**队手中之后,盘踞在釜山的日军根本无险可守,也就不可能阻止中**队南下。
    显然,中国陆军已经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即吸引日本当局的注意力。
    十月四日,日本战时首相东条英机就给陆军大本营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不惜代价夺回被攻占的蔚山。
    有趣的是,打到这个时候,中国陆军反而不进攻了,而是在蔚山集中兵力打防御战。
    此后一周,蔚山成为了日军的伤心之地,也成为了日军官兵的坟墓。
    在不惜代价的进攻中,近三十个师团的日军轮番被派上前线,去中**队构筑的防线上送死。在战斗打得最激烈的十月七日,日军一口气出动了八个师团,在白天发动了十四次冲锋,夜间也冲击了六次。打到十月八日天亮的时候,中国陆军的阵地面前至少堆积了十一万具日军官兵的尸体。因为日军伤亡十分重大,而且战斗还没有结束,所以中国陆军没有替日军收尸。在日军停止进攻之后,中国陆军才在十月十五日开始清扫战场,用推土机掩埋了日军官兵的尸体。
    在日军看来,如此疯狂的进攻,也肯定给中**队制造了不少伤亡。
    事实上,在蔚山防御战期间,中国陆军始终只动用了四个师的兵力,而且这四个师是轮番上去防御的。到十月十一日,日军的最后一次进攻被打退的时候,中国陆军只伤亡了不到两万人。
    显然,与日军伤亡近二十万、还有数万人失踪与被俘相比,这点伤亡算不了什么。
    利用蔚山,中国陆军成功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其实,这并非中国陆军的本愿。如果有可能,中国陆军同样希望发动进攻,把釜山的日军赶进朝鲜海峡去喂鱼。问题是,陆军的此次作战行动是为了支援海军,而且吴铁生明令要求不得围攻釜山。
    原因很简单,真要攻下釜山,下一步就是进攻日本本土。
    在战略层面上,现在还不是进攻日本本土的时候。
    说得简单一些,在海军打了胜仗、干掉了联合舰队之前,中国陆军还没有能力登上日本本土。
    显然,海洋才是主战场。
    十月三日,西太平洋舰队到达那霸港。
    虽然那霸港还没有完全修缮,港湾内还有几艘沉船没有打捞起来,但是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已修复。当时,中国海军还在琉球岛上新建了一座机场,准确的说是海军航空站,派驻了四十多架远程巡逻机与上百架战斗机,把琉球岛的防空战斗机数量增加到了二百四十架。
    舰队在那霸港停留了一天,但是官兵没有离舰。
    十月四日傍晚,西太平洋舰队驶出那霸港,而跟在身后的是由三十多艘登陆舰与二十多艘货轮组成的登陆舰队。
    到此,中国海军攻打硫黄岛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别忘了,琉球岛上肯定有日本间谍,而这些间谍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那霸港内进出的舰船。
    四日晚上,日本海军本部就收到了情报。
    随即,这封至关重要的情报转发给了联合舰队。
    此时,联合舰队已经到达硫黄岛附近,而且正以十节的速度向南航行,目的地是菲律宾的苏比克湾。
    与冯承乾的猜测一样,山本五十六收到的命令是率领联合舰队前往苏比克湾,然后等待陆军的作战部队。虽然日本当局还没有做出攻打南洋地区的决定,但是只要中国舰队没有前来决战,联合舰队就将掩护陆军攻打马来西亚。
    只是,这并非山本五十六的本愿。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九十八章 军人的眼光
    全文字无广告第九十八章军人的眼光
    在同辈将领中,山本五十六是少数几个亲美份子之一。
    年轻的时候,山本五十六与其他人一样,也非常仇恨美国。原因很简单,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直把美国视为最大的敌人,而且把美国当成妨碍其在西太平洋上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受此影响,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教育一直以反美为主,而像山本五十六这样的海军将领,自然也就受到了反美教育,自幼就把美国看成日本的敌人,进入海军兵学校之后更是如此。
    只是,在中国担任海军武官回国之后,山本五十六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到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后,山本五十六更是认识到,美国不是日本的敌人,而是日本打击中国的盟友。
    随后,中美关系因为中国倒向德意志第二帝国而决裂,日本上下更是认识到,美国是日本的天然盟友。
    正是如此,山本五十六才成为了亲美份子。
    在山本五十六看来,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强大的工业实力,而这也是日本战胜中国最为欠缺的东西。特别是到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工业产值超过日本,成为东方的头号工业强国之后,山本五十六的这个认识就更加清楚了。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无法获得美国工业力量的援助,日本战胜中国的希望极为渺茫,即便在海洋上打了胜仗,也很难彻底打败中国。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
    说白了,就算输掉了海洋,中国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人口与工业基础,在陆地战场上击败日本。
    相反,日本只要输掉了海洋,就输掉了一切。
    反过来,即便日本赢得了海洋,也需要在陆地上击败中国。
    这下,问题出来了。
    中日朝鲜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地位再次超越陆军,为了保证海军发展,日本陆军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日本陆军已经与时代脱节了。
    在欧洲,德意志第二帝国、法国、红俄等陆军强国都已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甚至连英国也组建了装甲部队。到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不但没有装甲部队,甚至没有生产中型坦克的能力。(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当时,日本最优秀的坦克,也是在欧洲战场上根本拿不出手的轻型坦克。
    更要命的是,即便是轻型坦克,装备数量也极为有限。在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陆军的坦克总共还不到五百辆。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一个装甲师就有两百多辆坦克,而一个坦克师的坦克数量更是在三百辆以上。在德俄战场上,一次大规模会战中,双方投入的坦克都在一千辆、甚至是两千辆之上。即便在中国陆军中,一个装甲师也有近两百辆坦克,一个坦克师的坦克数量接近三百辆。此外,中国陆军以中型坦克为主,没有多少轻型坦克,而日本陆军全都是轻型坦克,根本没有中型坦克。
    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已经证明,日本陆军根本打不过中国陆军。
    事实上,日本甚至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武装一支以坦克为中坚的装甲兵,日本陆军也就不可能进入机械化时代。
    比如,在开战之后,为了保证海军正在建造的战舰,特别是两艘“大和”级战列舰能够如期完成,日本把几乎所有装甲钢都供应给了海军,生产坦克的工厂只能使用普通钢材来制造装甲板。又比如,为了保证海军舰队能够出海作战,以及得到充分训练,日本把大部分油料都提供给了海军,导致陆军的装甲部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燃油供应,已经装备的坦克也成了摆设。
    这些,都足以让山本五十六等具有战略眼光的将领相信,只有美国的支持与援助,才能帮助日本走出困境。
    说白了,如果美国的工厂为日本所用,日本还愁没有坦克吗?
    问题是,山本五十六更加清楚,美国不会无缘无故的帮助日本,更不可能用牺牲百万美军将士来为日本夺取西太平洋的霸权。
    也就是说,美国帮助日本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就是,日本从今往后都不要企图获得西太平洋的霸权了,也别想成为地区性强国,更别说是世界大国,只能永远呆在美国的羽翼之下,沦落为美国的附庸国。
    用一些日本军人的话来说,真要到这一步,日本将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看门狗。
    显然,对于日本军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