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68章

帝国风云-第168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技术合作的时候,受到的限制明显低于民营造船厂,也就更容易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先进技术。
    只是,冯承乾并没指望〖中〗国海军造船厂能够建造多少战舰,特别是主力舰。
    别的不说,仅仅是整合那几家小型造船厂、增添建造设施等,就需要huā上好几年,根本跟不上〖中〗国海军的扩充速度。
    冯承乾非常清楚,接下来五年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在一九三九年之前,〖中〗国海军能够建造多少战舰,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打赢下一场战争。
    原因很简单,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一九三九年爆发。
    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是一些最关键的因素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比如,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肆扩张工业规模、以及战后分脏不均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照样在一九二九年爆发,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没有多大差别。又比如,柏林和会所决定的世界格局,依然充满了矛盾,而且两大集团的对抗并没有偃旗息鼓,华盛顿条约也只有二十年的期限,军备竞赛并没根绝。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冯承乾不得不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一九三九年前后爆发。
    也许会晚上n年,但是绝对不会拖得太久。对于动辄需要几年才能造好的战舰来说,大战晚几年爆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在一九三九年之前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对冯承乾来说,几乎是分秒必争。
    六月底,冯承乾就向江南造船厂、北方造船厂、以及有德资参与的广州造船厂与高雄造船厂发出了招标书,为海军提供的战舰设计方案开出建造价格,并且提交包括建造时间在内的详细建造计划。
    对冯承乾来说,做这些事情是轻车熟路。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冯承乾就主导了公海舰队的大部分造舰项目,是公海舰队的奠基人。
    为了节约时间,冯承乾没有让造船厂提交设计方案。
    说得直接一点,在发出招标的时候,冯承乾手里就有战舰的详细设计图纸,造船厂只需要为建造战舰开价。
    可以说,这是最为独特的地方。
    要知道,在其他国家,海军一般只提出战舰的xìng能指标,设计工作交给造船厂,然后海军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再于造船厂签署建造合同。
    也就是说,海军并不直接参与战舰的设计工作。
    冯承乾这么做,也是为了节约时间。
    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海军需要什么样的战舰,此外,冯承乾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的海战会是个什么样子。
    当时,冯承乾最重视的,就是〖中〗国海军的辜一种舰队航母。
    虽然在一九三四年中期,〖中〗国的造船厂、包括那些有德资参与的造船厂都没有建造两万吨级战舰的能力,但是在宋靖国的努力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最迟一年之内,至少有三家造船厂将获得大型船台,从而具备建造舰队航母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发出招标书也恰到好处。
    冯承乾拿出来的,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建造的“柏林”级航母的原形。
    也正是这次招标,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看中了这种航母,并且由希佩尔亲自出面,让冯承乾以较低的价格转让了设计图纸。可惜的是,在建造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对初始设计进行了大范围修改,最终造出来的“柏林”级航母与冯承乾的初衷南辕北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所幸的是,冯承乾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也因此终止了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合作。
    显然,冯承乾知道,〖中〗国海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环境迥然不同,因此对航母xìng能的要求也就不同。适合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航母,未必适合〖中〗国海军。要想获得最好的航母,就得坚持走自己的路。(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开天辟地
    最初的时候,冯承乾想把〖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航母命名为‘〖中〗国’
    级,后来考虑到舰名产生的影响,他才改变了注意,把这种航母命名为“秦始皇”号,以此寓意这是一艘开天辟地的战舰。
    由此,〖中〗国海军也制订了战舰的命名规范。
    一般情况下,航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且主要以帝王的名字命名: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样的主力舰,主要以省级行政区的名字命名:仅次于主力舰的大型巡洋舰主要以省会的名字命名:重巡洋舰以山脉、山峰的名字命名:轻巡洋舰以河流的名字命名:驱逐舰以人口在二十万以上的城市的名字命名:潜艇主要以动物、特别是水生动物的名字命名:再往下的小型舰艇,则只赋予番号。
    “秦始皇”级不是世界上第一种舰队航母。
    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苍龙”级的设计,美国海军开始建造“约克城”级,连英国皇家海军都有舰队航母建造规划。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秦始皇”级绝对是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舰队航母。
    从一开始,冯承乾就订下了很高的战术标准。
    按照冯承乾提出的要求“秦始皇”级至少能够搭载九十架舰载机,并且能够在一个bō次中出动一半的舰载机。
    仅次一点,就为“秦始皇”级定下了基本xìng能。
    说白了,要搭载九十架舰裁机“秦始皇”级的机库就必须足够大,而要在一个bō次中出动半数舰载机,飞行甲板就得足够大。因为没有弹射器,所以得要求航母的最高速度达到三十四节以上。
    把这几项指标确定下来“秦始皇”级的标准排水量肯定不会低于二万二千吨。
    虽然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研制出了液压弹射器,〖中〗国海军也立即获得了生产许可证,但是也仅能把航母的飞行甲板缩短十米,把排水量减少不到一千吨,其他主要xìng能指标没有太大变化。
    最终“秦始皇”级成为了大战前新建的吨位最大的舰队航母。
    在建成的时候“秦始皇”级的前三艘,即“秦始皇”号、“汉高祖”号与“汉武帝”号的标准排水量为二万零五百吨,满载排水量为二万三千五百吨,水线长二百一十八米、宽三十二米,飞行甲板长二百二十四米、宽三十六米,标准吃水深度六点八米、最大吃水深度七点三米。
    这些指标,基本上确定了“秦始皇”级的作战xìng能。
    正常情况下“秦始皇、,级能在机库内放置六十四架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系留二十六架。在不考虑舰载机起降效率的情况下,最多能够在飞行甲板上系留四十二架舰载机,把载机数量提高到一百零六架。
    从载机能力上看“秦始皇”级在战前建造的舰队航母中,绝对排名第一。
    这也体现出了冯承乾对航母应用的基本观点,即航母就是载机平台,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舰载机提供一个理想的、充分的操作环境,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从而增强打击力量。
    单论航空作战能力“秦始皇”级是“苍龙”级的一点五倍,比“约克城”级高出了将近百分之三十。与英德那些注重在恶劣环境下作战的舰队航母相比,更是高出一倍以上,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当然“秦始皇”级为了在有限的吨位下搭载尽可能多的舰载机,在其他xìng能上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比如“秦始皇”级就没有配备巡洋舰级的主炮。
    要知道,当时设计的所有舰队航母,哪怕是同样重视航空作战的“约克城”级,在建造的时候都配备了巡洋舰级主炮,最少都是六英寸舰炮,最大的为八英寸,而这些舰炮自然占用了不少空间。
    “秦始皇”级的火炮,全是高射炮,口径最大的也就一百零五毫米。
    可以说“秦始皇”级也是第一艘在建造时,就把防空放在首位的舰队航母,而且其高射火力之强大,甚至超过了很多在大战期间建造的舰队航母,火炮的应用方向十分明确,根本不存在疑问。
    建成时“秦始皇”级的前三艘各配有八座双联装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速射炮与二十四门二十毫米机关炮,高射炮总数达到七十二门,为当时防空火力最强大的舰队航母。
    如果不是甲板空间有限“秦始皇,级还会配备更多的高射炮。
    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对“秦始皇”级进行了改造,主要通过增加飞行甲板围裙,在舰体四周增加了数十个炮位,增添了六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射炮与数十门二十毫米机关炮,把高射炮总量增加到了一百门以上。
    当然,缺乏对海火力,并不是“秦始皇”级最大的问题。
    在整个大战期间“秦始皇”级都没有与敌舰进行过面对面的战斗,甚至没有遭到过敌小型舰艇袭击,也就没有必要配备对海火炮。
    “秦始皇”级的最大设计缺陷,在舰〖体〗内部,即舱室的布置方式。
    这不是冯承乾的过错,也不是“秦始皇”级设计人员的过错,而是当时没有一个〖中〗国的舰船工程师知道该如何设计舰队航母。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航空出动效率“秦始皇”级的航空汽油库是分散布置的,而且都没有得到严密保护,甚至有一些汽油库就在机库下方,而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缩短舰〖体〗内管道总长度,控制排水量。
    实战证明,这是非常糟糕的设计。
    大战中,〖中〗国海军战沉的三艘“秦始皇”级,都与这个设计缺陷有关。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此外“秦始皇”级采用的是开放式机库与开放式舰首。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设计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恶劣海况下,就有问题了。
    大战中“汉武帝”号就因为途径台风风暴区,舰首的飞行甲板被刮飞,而被迫返回造船厂维修了将近三个月,错过了最为关键的几场海战,使得〖中〗国海军不得不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与敌人决战。
    此外“秦始皇”级还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就是,重心偏高,导致航行稳定xìng欠佳,难以在高海况下作战。
    这个问题,就与冯承乾有关了。
    根据大隅海峡海战的经验,冯承乾极为重视航母的水平防护,因此为“秦始皇”级设置了厚达七十毫米的装甲飞行甲板与四十毫米的机库甲板,从而导致“秦始皇、,级的水上部分偏重。第一批三艘“秦始皇”级建成后不久,海军就拆掉了装甲飞行甲板,换成了较轻的木制飞行甲板。原因很简单,如果不做修改“秦始皇”级在四级海况下,纵摇幅度就超过了舰载机的最大起降限制。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级在建造的时候,就直接取消了装甲飞行甲板。问题是,即便如此“秦始皇”级的稳定xìng依然不够理想,在高海况下的作战能力严重不足。
    更要命的是,在取消了装甲飞行甲板后“秦始皇”级的水平防护能力大受影响。
    大战中,战沉的三艘“秦始皇”级都是被俯冲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并且击穿了机库甲板,然后导致汽油库大爆炸而沉没的。
    不管怎么说,按照战前标准“秦始皇”级都是xìng能出众的舰队航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