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67章

帝国风云-第167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志第二帝国,也就获得了发动战争的资本。”
    吴铁生依然不大相信毕竟英国已经没有打造世界级海军的实力了。
    “当然,美国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吴铁生锁紧眉头似乎不大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别忘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在欧洲,而不是在亚洲。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美国的头号潜在帝国,或者说是美国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主要对手。”
    “也就是说,美国会把重点放在欧洲。”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友,而且在下一场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这个关系不会发生实质xìng改变。如此一来,在处理西太平洋问题的时候,美国肯定不会把我们看成可以结盟的对象,就算会拉拢我们,也不会真正把我们当盟友看待,也就必然把我们当成潜在敌人。”
    “如此一来,美国将别无选择的与〖日〗本结盟。”
    “是否结盟是另外一个问题,关键是,一个强大的〖日〗本,在短期内对美国有利,因为这样的〖日〗本,能够牵制我们。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与〖日〗本打成什么样子,最终的获益者都是美国。”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就是这个道理。”
    这下,几个人都沉默了。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或者说没有必要担心,因为不管我们怎么样,这都是必然结果。”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关键就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为下一场大战做准备。”
    “这也是我们的国家目的。,宋靖国低估了一句。
    “在战胜所有敌人,为国家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甚至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壮大的世界秩序之前,我们都得甭紧神经,绝不能松懈,更不能大意轻敌。我相信,我们的祖国肯定能够发展壮大,迟早有一天能够成为说一不二的超级大国,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战胜所有挑战。”
    “关键是,我们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这次,我们提名老刘参选,就是为了强调强军的重要xìng。短期内,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以军事建设为主。”冯承乾扫了三人一眼,说道“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下一场世界大战肯定会在十年之内爆发。对我们来说,时间非常紧张,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尽一切可能增强国家的基础实力。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为此奋斗。”宋靖国说了一句。
    做为工业部长,宋靖国非常清楚冯承乾的战略目标,即在和平时期,必须以增强国家的基础实力为主。事实上,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冯承乾压制军费开支,把重点放在工业建设上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这还不够。”
    “这”
    “以往,我们可以重点搞建设,毕竟有了坚实的基础,才有强大的军队。可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建设上,必须同步发展军备,特别是海军军备。”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海军与陆军不同,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强大。虽然我们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也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对于下一场战争,我们的海军还不够强大,需要加紧建设。”
    吴铁生与刘伯恩没有提出异议,两人已经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xìng。
    “更重要的是,下一场战争,依然是由海军决胜负。”
    说到这,冯承乾停顿了下来。
    “我承认海军的重要xìng,可我们是文陆国家。”
    冯承乾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刘伯恩的观点,说道:“把日军赶出朝鲜半岛后,我们在大陆上的最大威胁来自北方,即布尔什维克俄国。
    虽然我们与红俄没有什么矛盾,双边关系还算得上融洽,但是别忘了,我们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盟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与红俄都相互视为敌人。按照我的判断,如果在战争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占有优势,红俄就不会主动向我们开战,只有在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或者是在欧洲战场上获得优势之后,红俄才会与我们为敌。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红俄很难在战争初期占到便宜,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
    “你是说,我们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大陆方向上的威胁?”
    “不是不考虑,只是没必要过于担心。不管怎么说,来自〖日〗本与美国的威胁更现实、也更迫切,而要击败美日,关键就是海军。”
    刘伯恩没有多说什么,他也知道击败美日得靠海军,而不是陆军。
    “老宋此次去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就是增强我国的造船实力。
    等老宋回来,我会提交海军的发展规划。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希望得到全力支持,打造一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数一数二的舰队。”
    “这事,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吴铁生笑了笑,说道”“陆军是守成的,而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守成,而是要扩大我们的生存范围、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我无条件支持海军的建设规划。”
    吴铁生都这么说了,刘伯恩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能得到你们的支持,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jī。”
    “老冯,应该感jī的是我们。”吴铁生长出口气,说道“没有你,就没有现在的我,也没有现在的刘伯恩与宋靖国,甚至没有现在的中华〖民〗主共和国。一直以来,你的战略判断都准确无误,而且每一次都得到了验证。我相信,在你的统帅下,我们不会走错方向,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冯承乾笑着摇了摇头,他可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统帅。
    “好了,事也说得差不多了,今晚还要不要为老宋送行?”
    “这我让人重新准备一桌饭菜吧。”
    “没必要,拿去热一热就行,我们这些人从小苦惯了,哪有这么多讲究。”
    晚宴正式开席,气氛也轻松了许多。当然,冯承乾也达到了目的,让几个最主要的领导人明白了国家的前进方向。!。

第四十章 扩军
    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后,〖中〗国军备讲入了高速发展期。
    宋靖国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之行收获颇丰,除了〖中〗国急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技术,特别是造船方面的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各大企业也急需拓展在华业务,以渡过艰难的经济危机时期。
    一九三四年初,发生了一件并不为多少人所知的大事。
    一月二十日,琉球王国王室直系后裔顾准乘坐由〖中〗国政府安排的娜轮回到那霸,琉球王国正式复国。
    两天后,琉球王国正式与〖中〗国签署同盟条约。
    按照条约规定,〖中〗国把奄美诸岛转让给琉球王国,并且为琉球王国提供安全保障,而琉球王国则把琉球岛上的那霸港、以及附近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无限期的租借给〖中〗国,〖中〗国每年只象征xìng的支付一华元的琉球王国。
    十天后,〖中〗国海军舰队开进那霸港。
    从此,那霸成为了〖中〗国海军面向西太平洋的主要军港,并且在五年之后成为了〖中〗国海军最主要的军港。
    从地理位置上讲,那霸港远优手胶州湾,乃至〖中〗国的所有港口。
    原因很简单,那霸港直接面向西太平洋,不受任何地理因素阻挡,而〖中〗国本土、哪怕是台湾岛上的港口,都需要通过琉球群岛,才能进入西太平洋,而且距离〖中〗国海军的主要战区更远。
    获得那霸港,极大的改善了〖中〗国海军的活动环境。
    只不过,琉球王国本身就是一个小国,即便在远东地区,也算不了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就更加不起眼了。
    当时,除了〖中〗国与〖日〗本,没有哪个国家的民众关心这个复国的小王国。
    琉球国王顾准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王后与王储,
    回访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中〗国。
    在此期间,顾准还专门前往青岛,参观了〖中〗国舰队。
    等到冯承乾送走顾准,宋靖国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回来了。
    三月,刘伯恩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当选中华〖民〗主共和国的第三届总统,也是中华〖民〗主井和国的第二位总统。
    四月下旬,刘伯恩正式住进总统府。
    五月,在刘伯恩的推动下,国民议会通过了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财年度预算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军费预算占到了〖中〗央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三十二,比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年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
    要知道,这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军费开支。
    在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四财年度,因为战争的巨大开支,实际支出的军费比上一财年度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七十。
    如此巨大的军费增幅,意味着〖中〗国军备发展进入快车道。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国海军的军备规划。
    五月底,由冯承乾制订并且亲自提交给国会的“〖中〗国海军五年规划
    方案”在经过一周的审议之后,最终以全票获得通过。当时,连最保守的议员都投了赞成票。一是冯承乾的威信摆在那里,二是谁都知道海军在对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三是急剧扩张的民族资本需要海军撑腰。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民族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
    在柏林和会上,就确定了英法在远东的利益移交给〖中〗国,即〖中〗国将接下英法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问题是,柏林和约生效的时候,〖中〗国没有这样的国力。
    直到一九三零年前后,〖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才走出国门,而首先瞄准的就是之前被英法控制的中南半岛。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市场,成为实际主导者。
    正是如此,那些替民族资本家说话的议员(其中很多就是企业主),自然希望祖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能够时刻保护他们的海外利益。
    海军发展规划获得通过后,冯承乾开始着手实施。
    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国内的造船能力,不然海军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结果就是,在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财年度划拨给海军的经费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被用于基础建设。
    当时,冯承乾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即以控股的方式,入主几家主要造船厂。
    只是,这还不够。
    六月,在拿到当年的财政拨款后,冯承乾就提出收购青岛的几家合资造船厂,然后合并重组为“〖中〗国海军造船厂”。
    根据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径验,冯承乾知道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有多么重要。
    虽然一家造船厂,不可能承担所有战舰的建造工作,但是有了这家造船厂,那虚无缥缈民营造船厂在争取海军舰船的建造合同时,就不敢开高价,也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舰船建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在战时,由海军直接控制的造船厂是舰队最重要的支柱。别的不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尔港海军造船厂就承担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百分之六十的战舰维护、维修与改造工作。此外,还得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由军队与政府直接控制的造船厂,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技术合作的时候,受到的限制明显低于民营造船厂,也就更容易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先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