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05章

帝国风云-第10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很简单,勇猛的哥萨克骑兵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一百万哥萨克骑兵成了炮灰,而且沙皇的强制征兵令,让更多的哥萨克年轻人去送死。
    八月二十四日,起义者占领了圣彼得堡。
    面对汹涌的〖革〗命浪潮,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做出妥协。
    八月二十五日,尼古拉二世宣布任命较为开明的尼古拉大公爵,也就是他的表兄为全权大臣,负责起草改革法案。
    只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沙皇没有做出让步。
    这就是,立即与轴心国集团进行算战谈判。
    显然,沙皇并不打算结束这场战争。也许,在尼古拉二世看来,他给英法做出的承诺远远高于本国民众的利益。
    事实上,尼古拉二世并没打算跟〖革〗命者进行谈判协商。
    在任命尼古拉大公爵制订改革法案的时候,沙皇也在秘密调集军队,准备夺会被〖革〗命者控制的圣彼得堡。
    八月三十日,一名俄军逃兵泄lù了沙皇的秘密。
    九月一日,克伦斯基宣布组建资产阶级政府。次日,〖革〗命军队控制了夏宫,囚禁了在此遥控指挥俄军的沙皇与皇室成员。
    次日,克伦斯基的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与英法接触。
    有趣的是,克伦斯基并没有打算让俄国退出战争,而是在得到英法的保证之后,决定继续打下去。
    当然,这也与英法有关。
    英法需要的是一个还能打的俄国,而不是一个退出战争的俄国,
    至于谁来主宰俄国,并不重要。
    也就是说,只要克伦斯基愿意打下去,英法就愿意承认其政权的合法xìng。
    这也正是英法开出的条件,即只要克伦斯基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妥协,那么英法就会承认其为俄国的唯一政权。当时,英法甚至暗示克伦斯基,在战争结束之后,将协助克伦斯基组建〖民〗主政府。
    结果,克伦斯基违背了起义时做出的承诺。
    他没有宣布停战,而是向布鲁希洛夫下达了命令,要求俄军在九月份发动一次进攻,以此证明俄国不会退出战争,也不会向霸占着俄国领土的轴心国妥协,更不会因为政权变更而承认战败。
    俄军有能力娄动进攻吗?
    布鲁希洛夫只是军人,既然现在是克伦斯基做主,他只能听从命令。
    可惜的是,在他的对面,鲁登道夫也做好了准备。
    九月十二日,俄军在东线率先发动进攻,但是当天就被德军打了回去,随即俄军的进攻变成了全面溃退。
    接下来的三天之内,无心作战的俄军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官兵。
    九月十六日,布鲁希洛夫不得不命令前线俄军放弃进攻,转为就地防御。
    因为一下子俘虏了上百万俄军,而且“巴巴罗萨行动”的战俘还没有安置妥当,所以德军也不得不停止进攻。不然的话,汹涌而来的俄军战俘、或者说那些主动投降的俄军官兵将拖垮德军。
    这次进攻,不但葬送了一百多万俄军,也葬送了克伦斯基政权。
    在鸣金收兵的当天,鲁登道夫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委派专人,把冯承乾让他找到的那个人送回俄国。
    此举,等于在俄国内部埋下了一个火种。
    九月底,圣彼得堡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数十万起义者走上街头,要求克伦斯基政权立即停止一切战争行为,马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停战谈判,结束这场已经夺走了数百万俄国人xìng命的战争。
    与当初的沙皇一样,克伦斯基没有妥协,而是出动军队进行〖镇〗压。
    显然,克伦斯基不比沙皇好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克伦斯基只是一个政治野心家,他的目的不是率领俄国走出战争深渊,而是借助这场战争夺取政权,甚至是取代沙皇,成为俄国的最高统治者。
    可惜的是,绝大部分俄国人并不想打下去。
    十月二日,圣彼得堡的暴动演变成了第二次〖革〗命。克伦斯基派出去的〖镇〗压军队不但没有把枪口对准起义者,反而调转枪口。当天,俄国bō罗的海水兵也加入了起义行动,在日俄战争中侥幸逃脱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克伦斯基政权打响了第一炮,起义者军队迅速占领了冬宫。
    面对汹涌的起义浪潮,克伦斯基的表现还不如沙皇。
    当晚,克伦斯基在英国外交人员的陪同下,伪装成外交官,躲进了英国大使馆,并且在两日后离开了俄国。
    十月五日,俄国无产阶级政府成立。
    当天,这个新生的政权就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出了停战信号,要求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进行停战谈判。
    收到消息的时候,冯承乾已经回到威廉港。
    俄国愿意停战,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这意味着东线的两百万德军能够开赴西线。这更加意味着,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在英国的战争力量处于谷底的时候,在西线发动战略进攻。甚至可以说,这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了在一九一六年结束战争的希望。至少,在帝国陆军把主力全部集中在西线之后,有望在一九一六年结束欧陆战争。
    当天晚上,冯承乾就急匆匆的赶回柏林。
    他要做的,不是让德皇趁火打劫,而是见好就收。
    可惜的是,他来晚了一步。
    下午,鲁登道夫就赶了回来,亲自向德皇提出,应该借这个机会,让俄国签署一份极为苛刻的条件,比如割让部分领土,赔偿战争损失等等,补偿帝国遭受的损失,同时抽空俄国复兴的基础。
    鲁登道夫想得没错,问题是有这个现实需求吗?
    要知道,俄国不是在战场上战败的,而是因为内部问题而战败的,因此俄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赔光了老本,除了那些荒凉的土地之外,根本没有值得帝国垂涎的好处,而帝国获得俄国的领土,又有什么好处呢?
    “你是说,宽容处置俄国?”
    “陛下,我知道,对待俄国这样的国家,任何宽容都没有用,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
    德皇笑了笑,让冯承乾说下去。
    “如果俄国还有能力打下去,就肯定不会向我们乞求和平。所有迹象都表明,俄国已经没有能力打下去了。也就是说,俄国已经耗光了资源。就算我们迫使俄国签署了一份不平等的停战条约,也不见得能够从俄国捞到多少好处。别的不说,俄国根本没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活所有人,又哪有能力向我们致富战争赔款呢?既然我们不可能从这份停战条约中获得实质xìng的好处,为什么要为下一场战争埋下祸根呢?”
    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任何不平等条约,都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和平。我们不可能彻底打垮鼎国,也就不可能阻止俄国在数十年后复兴,再次成为我们的头号劲敌。也许,一份平等的停战条约也不可能带来永久的和平,但是至少能够减轻我们的战争负担,而且与俄国保持良好关系,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好处。”“什么样的好处?”
    “让我们暂时不用提防俄国,可以把部署在东线的兵力降到最低限度,从而集中兵力对付英法。”
    德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然,必要的惩戒也不可少。”
    “你的意思是”
    “比如,可以让俄国签署一份长期贸易协议,让我们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从俄国获得维持战争所必须的物资。”冯承乾看了德皇一眼,又说道“如果有必要,我们甚至得帮助俄国恢复生产。不管怎么说,英法还没有战败,而且谁也不能保证英法一定会在明年战败,我们得做好长远打算。”
    “看来,你比鲁登道夫考虑得更加长远。”!。

第一百三十二章 转折点
    说服德皇之后,冯承乾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命,以帝国海军代表身份参与对俄谈判。
    十月十日,冯承乾与代表帝国陆军的霍夫曼上将到达坦能堡。
    这一天,俄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情:无产阶级政权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处决了沙皇、皇后、皇储、以及所有皇室成员。
    事件的起因,在沙皇身上。
    被囚禁在夏宫之后,沙皇并没死心,一直在积极联系那些忠于皇室的军队,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十月六日,得知无产阶级政权准备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停战谈判,沙皇沉不住气了,准备利用忠于他的军队发动政变,推翻无产阶级政权。可惜的是,替沙皇办事的人并不牢靠,把消息透lù给了无产阶级政权。yīn谋败lù之后,沙皇决定逃亡,并且设法买通了几名看守他的军人。只能说,沙皇的运气并不好。
    十月十日,看守冬宫的军队轮换,沙皇的叛逃行迹败lù。为了防止沙皇逃离俄国,制造更大的麻烦,无产阶级政府在当天晚上就下达了处决沙皇的命令。
    就此,罗曼诺夫王鼻成了历史名词。
    收到消息的时候,冯承乾并不觉得惊讶,因为在他熟知的历史中,沙皇也是被无产阶级政权处决的。
    不同的是,只是提前了两东而已。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像冯承乾这么淡定。
    霍夫曼就非常震惊,大概在他这种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军人眼里,平民处决君主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要知道,在欧洲人的观念里,别说平民,一个国家的君主都没有权力处决另外一个国家的君主。只是,沙皇并非第一个被处决的欧洲君主,在他之前还有英国国王与法国国王。
    这件事,让霍夫曼这样的聪明人认识到。这场战争毁灭的不仅仅是平民,还有那些存在了数百年的大帝国。俄国是第一个倒下的帝国,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在大战结束前,还会有更多的帝国消亡。
    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名列其中吗?
    显然,这不仅仅是霍夫曼的担忧。
    十月十一日,德皇就发来电报,要求暂缓与俄国进行停战谈判。
    显然,德皇对这群“弑君者”也心存戒备。
    问题是,与俄国停战,对帝国的好处更大。
    可以说,德皇只是一时用气。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就算俄国已经没有威胁,帝国也得不到半点好处。别的不说,在没有签署停战协议的情况下,帝国陆军就不能大幅度削弱东线兵力,也就无法在西线集结足够的作战部队。对于接下来的战斗而言,能否在西线投入足够的兵力将其到决定xìng的作用。
    第二天,德皇就改变了态度,答应继续与俄国进行停战谈判。
    十月十四日,俄国谈判代表到达坦能堡。
    因为帝国没有开出过高的条件,而且俄国无产阶级政权也真心诚意的想结束战争,所以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
    两天之后,双方就达成了初步意见,即认为停战对双方都有利。
    十月二十日,俄国无产阶级政权正式接受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条件,即在正式签署停战协议之后立即实现全面停火,俄国在未来五年之内,每年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支付四亿帝国马克的战争赔款,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允许俄国以等价货物支付赔偿。此外,俄国还将向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与罗马尼亚支付战争赔款,并且分别与这三个国家签署停战协议,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负责促成全面停战。
    显然,这是一份相对平等的停战协议。
    只是,谈判没有结束。
    俄国代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