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57章

后汉书-第57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子有同门生丧家,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

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

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

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习《小夏侯尚书》。王莽时,寝病不

仕,教授诸生千余人。

建武二年,大司马吴汉辟,不应。三年,征拜谏议太夫,数有忠言,以礼进

止,朝廷敬之。迁沛郡太守。至蕲县,称病不之府,官属皆随就之,良遂上疾笃,

乞骸骨,征拜太中大夫。

六年,代宣秉为大司徒司直。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时,司

徒史鲍恢以事到东海,过候其家,而良妻布裙曳柴,从田中归。恢告曰:“我司

徒史也,故来受书,欲见夫人。”妻曰:“妾是也。若掾,无书。”恢乃下拜,

叹息而还,闻者莫不嘉之。

后以病归,一岁复征,至荥阳,疾笃不任进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

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遂拒之。良惭,自后

连征,辄称病。诏以玄纁聘之,遂不应。后光武幸兰陵,遣使者问良所苦疾,不

能言对。诏复其子孙邑中徭役,卒于家。

论曰:夫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季文子妾不衣帛,鲁

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事实未殊而誉毁别议。何也?将

体之与利之异乎?宣秉、王良处位优重,而秉甘疏薄,良妻荷薪,可谓行过乎俭。

然当世咨其清,人君高其节,岂非临之以诚哉!语曰:“同言而信,则信在言前;

同令而行,则诚在令外。”不其然乎!张湛不屑矜伪之诮,斯不伪矣。王丹难于

交执之道,斯知交矣。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间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沉深,

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

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

“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

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

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

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

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

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

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

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

“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闇然而服。济南徐巡,

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

遭难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

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

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

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

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

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

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严重,则人畏法令;今宪律轻薄,故奸轨不

胜。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诏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

法防繁多,则敬免之行兴。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

之五刑,不过三千。大汉初兴,详鉴失得,故破矩为圆,斫雕为朴,蠲除苛政,

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臧,小事无妨于义,以为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完行。

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深。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帝从之。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

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

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明年,代丁恭为少府。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博

雅多通,称为任职相。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诏曰:“公侯子

孙,必复其始,贤者之后,宜宰城邑。其以乔为丹水长。”

论曰:夫威强以自御,力损则身危;饰诈以图己,诈穷则道屈;而忠信笃敬,

蛮貊行焉者,诚以德之感物厚矣。故赵孟怀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义,烈士假

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诬矣。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

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慨

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

大司马严尤请丹,辞病不就。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更始二年,三公

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

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尽

哀。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

归乡里。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

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敕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十三年,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转使匈奴中郎将,

迁左冯翊。永平三年,代李䜣为司徒。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

伋齐名相善。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据,策免。五年,卒于家,时年

八十七。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

迁字子庐,沛国人,初为渔阳太守,以智略安边,匈奴不敢入界。及在公辅,

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尝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

可余奉禄,以为后世业。”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世!”在

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

后显宗因朝会问群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对曰:“昔孙叔敖相楚,

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寝丘之封。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

子孙困匮。”帝乃下南阳访求其嗣。长子宇,官至常山太守。少子济,赵相。

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也。初为郡吏,岁旦与掾史入贺,门下掾王望举觞

上寿,诌称太守功德。良于下坐勃然进曰:“望佞邪之人,欺诌无状,愿勿受其

觞。”太守敛容而止。宴罢,转良为功曹;耻以言受进,终不肯谒。

时,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署为西曹。苍甚相敬受,上疏荐良曰:

“臣闻为国所重,必在得人;报恩之义,莫大荐士。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

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又治《尚书》,学通师法,经任博

士,行中表仪。宜备宿卫,以辅圣政。臣苍荣宠绝矣,忧责深大,私慕公叔同升

之义,惧于臧文窃位之罪,敢秉愚瞽,犯冒严禁。”显宗以示公卿曰:“前以事

见良,须发皓然,衣冠甚伟。夫荐贤助国,宰相之职,萧何举韩信,设坛而拜,

不复考试。今以良为议郎。”

永平中,车驾近出,而信阳侯阴就干突禁卫,车府令徐匡钩就车,收御者送

狱。诏书谴匡,匡乃自系。良上言曰:“信阳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舆,无人臣

礼,为大不敬。匡执法守正,反下于理,臣恐圣化由是而弛。”帝虽赦匡,犹左

转良为即丘长。后迁司徒长史。每处大议,辄据经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时誉。

后坐事免,复拜议郎,卒于官。

承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

《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

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遭天下丧乱,遂将诸生

避地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

推之而去,由是显名。三府更辟,皆不应。

永平中,征诣公车。车驾临辟雍,召宫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陈

政,论议切悫,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时,北单于遣使求得见宫,显宗敕自整

饰,宫对曰:“夷狄眩名,非识实者也。臣状丑,不可以示远,宜选有威容者。”

帝乃以大鸿胪魏应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肃宗褒叹,赐以

冢地。妻上书乞归葬乡里,复赐钱三十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

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

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

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

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

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

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

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