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22章

后汉书-第122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托河内郡吏李奇为州书佐,及营护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胡母班,郃不为用致

怨之状。臣征营怖悸,肝胆涂地,不知死命所在。窃自寻案,实属宛、奇,不及

陟、班。凡休假小吏,非结恨之本。与陟姻家,岂敢申助私党?如臣父子欲相伤

陷,当明言台阁,具陈恨状所缘。内无寸事,而谤书外发,宜以臣对与郃参验。

臣得以学问特蒙褒异,执事秘馆,操管御前,姓名貌状,微简圣心。今年七月,

召诣金商门,问以灾异,赍诏申旨,诱臣使言。臣实愚赣,唯识忠尽,出命忘躯,

不顾后害,遂讥刺公卿,内及宠臣。实欲以上对圣问,救消灾异,规为陛下建康

宁之计。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掩蔽,诽谤卒至,便用疑怪。尽心之吏,岂得

容哉?诏书每下,百官各上封事,欲以改政思谴,除凶致吉,而言者不蒙延纳之

福,旋被陷破之祸。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臣季父质,

连见拔擢,位在上列。臣被蒙恩渥,数见访逮。言事者因此欲陷臣父子,破臣门

户,非复发纠奸伏,补益国家者也。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

有余荣,恐陛下于此不复闻至言矣。臣之愚冗,职当咎患,但前者所对,质不及

闻,而衰老白首,横见引逮,随臣摧设,并入坑埳,诚冤诚痛。臣一入牢狱,

当为楚毒所迫,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死期垂至,冒昧自陈。愿身当辜戮,

丐质不并坐,则身死之日,更生之年也。惟陛下加餐,为万姓自爱。

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

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

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阳县。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

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

宥邕还本郡。邕自徙及归,凡九月焉。将就还路,五原太守王智饯之。酒酣,智

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素贵骄,惭于宾客,诟邕曰:

“徒敢轻我!”邕拂衣而去。智衔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内宠恶之。

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

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

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

而有杀心,可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

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

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

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

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

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

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

董卓宾客部典议欲尊卓比太公,称尚父。卓谋之于邕,邕曰:“太公辅周,

受命剪商,故特为其号。今明公威德,诚为巍巍,然比之尚父,愚意以为未可宜

须并东平定,车驾还反旧京,然后议之。”卓从其言。

二年六月,地震,卓以问邕。邕对曰:“地动者,阴盛侵阳,臣下逾制之所

致也。前春郊天,公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卓于

是改乘皂盖车。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

自佷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

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

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

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

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

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

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

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

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摚鹬钊迥

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

颂焉。

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

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

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艺》、祝文、

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

论曰:意气之感,士所不能忘也。流极之运,有生所共深悲也。当伯喈抱钳

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幸全人哉!

及解刑衣,窜欧越,潜舟江壑,不知其远,捷步深林,尚苦不密,但愿北首旧丘,

归骸先垄,又可得乎?董卓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

申,狂僣屡革,资《同人》之先号,得北叟之后福。屡其庆者,夫岂无怀?君子

断刑,尚或为之不举,况国宪仓卒,虑不先图,矜情变容,而罚同邪党?执政乃

追怨子长谤书流后,放此为戮,未或闻之典刑。

赞曰:季长戚氏,才通情侈。苑囿典文,流悦音伎。邕实慕静,心精辞绮。

斥言金商,南徂北徒,籍梁怀董,名浇身毁。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

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

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

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

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

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上疏陈事曰:

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

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安人则惠,黎民怀之。”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

和穆,礼让以兴。故《诗》云:“有湥嗥啵擞昶钇睢S晡夜铮旒拔宜健!

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褒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故其诗

云:“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

蜴也。宗周既灭,六国并秦,坑儒泯典,刬革五等,更立郡县,县设令苛救敝,

悦以济难,抚而循之。至于文、景,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

降及宣帝,兴于仄陋,综核名实,知时所病,刺史守相,辄亲引见,考察言行,

信赏必罚。帝乃叹曰:“民所以安而无怨者,政平吏良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

二千石乎!”以为吏数变易,则下不安业;久于其事,则民服教化。其有政理者,

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以次用之。是以吏称其职,

人安其业。汉世良吏,于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端,建中兴之功。

汉初至今,三百余载,俗浸雕敝,巧伪滋萌,下饰其诈,上肆其残。曲城百

里,转动无常,各怀一切,莫虑长久。谓杀害不辜为威风,聚敛整辨为贤能,以

理已安民为劣弱,以奉法循理为不化。髡钳之戮,生于睚眦;覆尸之祸,成于喜

怒。视民如寇雠,税之如豺虎。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騊,见非不举,闻恶不

察,观政于停传,责成于期月,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

离毁。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州宰不覆,竞共辟召,踊跃升腾,超等逾

匹。或考奏捕案,而亡不受罪,会赦行赂,复见洗涤。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

使奸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

一出于民,谦者取足,贪者充家,特选横调,纷纷不绝,送迎烦费,损政伤民。

和气未洽,灾眚不消,咎皆在此。今之墨绶,犹古之诸侯,拜爵王庭,舆服有庸,

而齐于匹竖,叛命避负,非所以崇宪明理,惠育元元也。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

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

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

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

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

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

世不刊。

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

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

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永建三年,京师、汉阳地皆震裂,水泉涌出。四年,司、冀复有大水。雄推

较灾异,以为下人有逆上之征,又上疏言:“宜密为备,以俟不虞。”寻而青、

冀、杨、州盗贼连发,数年之间,海内扰乱。其后天下大赦,贼虽颇解,而官犹

无备,流叛之余,数月复起。雄与仆射郭虔共上疏,以为:“寇贼连年,死亡太

半,一人犯法,举宗群亡。宜及其尚微,开令改悔。若告党与者,听除其罪;能

诛斩者,明加其赏。”书奏,并不省。

又上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帝从之。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

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

诸王国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