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

第7章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第7章

小说: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诓火#『倘兮苜狻保褪撬担谥艹跄甑幕坪踊故乔宓摹
水淋淋上岸的这帮陕北人,进入山西,他们还有很多路要赶,每个人身上都扛着沉重的家什。为了减少跋涉中的痛苦,特别是解决行李的运输困难,据说黄帝在东迁的道路上发明了车轮。
国际上一般的看法,距今六千年前(比黄帝更早一千年)的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车,苏美尔人并且把这种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向东传到中国。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黄帝生活在中国西部,是接受西来文明的第一站,黄帝因此遂“发明”了车。黄帝被冠为始作车者,因此号为“轩辕氏”。
黄帝是怎么“发明”车的呢?首先人们看到了转动的飞蓬,就是荒枯的干草和藤,它们被风吹成一团,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到房子那样高,像个大怪物。当狂风一吹,这个巨兽就可以转动,压过路上一切障碍,而且脚步飞快。这是人们看见最早的圆周滚动变成直线运动的现象,从而创造了轮子。轮子最初是单独使用的,在移动沉重物体时候(比如捉来的一只大象),人们在大象下边垫上圆木,作为轮子,撬着大象滑走。
黄帝又从神农部族的犁,悟出了车。既然人可以拉着犁走,犁的下边装上轮子,人就可以拉着这个新物件走了——“车”就这么出来了。但是黄帝的车的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这一点使得它旋转缓慢,但是更加结实。由于当时牛尚不会拉车,所以黄帝的车是用人来拉的。那个苦闷的拉车的家伙,不知道是谁。既然有拉车的,就有坐车的。人和人开始有了区别! 
道路在他们的脚后出现,河流在他们的身边跌倒,黄帝进入了山西。
黄帝在山西南部顺着中条山及太行山底向东走,走了刚刚一百公里,到了山西夏县地区,就在这里遇到了嫘(念雷),立刻被她的美丽折服。
嫘正抱着一个陶瓶去井里汲水(五千年前已经开始有水井了,喝井水更加卫生)。嫘小姐在井边,弯下腰,用系于瓶子腰际的两根细绳,把陶瓶吊进井里——这个陶瓶乃是古代高科技产品,尖口尖底,中间硕大,像一个大栆核,尖尖的底部使得瓶子入水就能自动倾倒——因为重心高,等进水一满,水和瓶子整体重心下移,瓶子自动竖起。
嫘的两臂交互拉绳,把水瓶提起。她那皎白的上臂上面,还套着几只臂环和一只筒状的臂筒,前者是玉的,青绿色,后者是象骨的,淡黄色。淡黄、青绿两色,包在臂上,作为劳动保护和美丽装饰。她的身上,穿着一种柔软轻薄、光滑细密的织物,后来黄帝才知道,这种织物叫做丝绸,是她自己所织造的。丝绸柔滑地附在她身体上,显得她的身材凹凸有质。黄帝侧目倾听,水瓶外的水滴悄然跌落井中,回音勾地一声,阳光幽弱。
嫘小姐在劳动中暴露出的优美的曲线,深深地教育着黄帝。敛息于她身边的,是她静止的温柔,仿佛千百蝴蝶,绕着她周身纷纷起舞。羽翅五色搧动,晃人眼睛,见形不见身。
黄帝对应龙说:“我在我的心脏深处,挖掘搜索,见到的是朝霞般绚烂的情感。我的语言怎能刻画出它的微妙幽曲。我的心思怎能被言词说破?”
应龙走上一步:“我看这个女生沉静如水,柳叶如眉,太娇贵了,不适合我们走南闯北的人吧。”
“可是,曾经惯看日月春风的我,你知道,是不会轻易交口称赞什么人的。”
应龙咕嘟了嘴,不说了,准备执行命令。他把双手叉开,食指交叉唇前,低呼一声。地面上受他管理的水立刻起了感应,特别是嫘抱着的水瓶里的水。水们像鲸鱼喷水一样喷了出来,水柱径直冒上去,几乎打湿嫘的头发。黄帝同时看见了嫘的乌发上,有一枚晶莹、修长、精美的玉针,在初秋天气里闪闪发光。这个刺激使得黄帝打个冷颤,冷颤使得那个玉针随之碎裂,导致嫘小姐的头发像刚才逃逸的水那样,垂落下来。
如果不是还有一只象牙梳固守着她头顶上螺壳一样的乌髻,嫘祖就要乱发飞扬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些长发分成柔和的几咎,解散在肩头,以及两三根极细极长的辫子,也散垂下来。涓细的水泼了一地。
但象牙梳是梳理头发的,固定螺髻并不在行。嫘祖赶紧举起一手,去保护这枚幸存的梳子,这个动作导致怀里的水瓶啪地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她的发波流动,日光下反射着洁亮的柔光。嫘祖娇嗔道:“不好了!耍流氓了!”
“谁耍流氓了?”应龙上前问。
“肯定是你!”
黄帝走上前,推开应龙,手抓向地面,那些水瓶的碎片,立刻像倒放的磁带一样,恢复合拢,蹦了起来,离了地面,连同清冽的水,一起回到黄帝的手上。他举起来:“我可以借一口喝吗?”
得到不情愿的默许之后,黄帝喝完水,注视着嫘小姐。黄帝说:“是谁捧给我以芳香的酒浆,我就要为谁迷醉不醒。我将儿女情长,放弃读书赶考。我将把追逐的艰辛和成功的荣耀让位给古人和来者,就让我作你手掌上无名指上那个细小的陶环。我将甘心蹉跎并且于世无补。”
嫘小姐大愣:哟,这个西边来的帅龙真能说啊,口吐莲花啊。(是啊,人家刚诞生下来就会说话的了!)
嫘恼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见黄帝穿着貂狐的毛织成的衣裳,上边画着鹿头和扭曲抽象的豹子。黄帝的蔽膝、腰带、鞋子,都是革制的。黄帝头顶,戴一个牛角形压发冠,脑后露出的头发编作蝎尾形棰髻(类似麻花辫子,朝天长髻),用五只野猪獠牙制作的骨笄套在棰髻上起固定作用。额头上边,绕着一圈细长的小细辫子,还有一串绿色石质饰品束额一圈当发带。鬓角也垂着一些细辫。耳外挡着方块的、梯形的耳饰,质料像是细陶,磨制精细。手腕上,左腕套着象牙镯和玉镯,好几只,有宽有细,颜色纷杂,而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着手表)。手指带着红陶的指环,大约是帮助拉弓用的。黄帝的颈胸部分,垂着一块玉璜和象牙龙,一个青紫一个洁白,还挂着一串獾、狐、鹿、狸、独、虎的犬齿或门齿,染成黄褐色。总之黄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游景点里兜售小纪念品的,实在有点另类。
嫘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是刚进化完的人吗?怎么穿的这么乱七八糟啊?”
“我穿的这是一套黄土风情,阁下想听吗?”
“有话请讲。”
“我们脚下的黄土,用于烧陶的时候,即使全是黄土也会因烘烧技巧不同而有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彩陶的目感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烧的细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纸,再经打磨,漆黑光亮。我的下裳(前后两片的裙子)颜色稍暗,像是风味独特的印纹红陶,胎色较深,坚固耐用,是贮藏粮食的好罐子。貂狐毛衣的颜色稍浅,像是柔顺细腻的网纹白陶,胎制细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而我背包的颜色内深外浅,并点缀着蓝宝石饰品,则像是兽纹彩陶,表面刻上猪纹、狗纹、龙纹、虎纹,气势磅礴,剽悍豪放,象征着我的性格!”
嫘愣了半晌,轻轻咬着发梢,这家伙也太能说会道了:“照你这么说,那我穿的就是青山文化了?”
“在下愿闻其详。”
“即使全是青山,也会因天候状况和冷、热、深、浅、秋的环境而有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南边太行山的松岭,深沉忧郁。丝罗裙颜色稍浅,又有点泛白,像漂着冰雪的北漠大青山,阴冷诡谲。上身绢衣的颜色更浅,像是江南温柔婉转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罗纱挎包颜色外深内浅,并且有绮锦的碎花背带,就像是长白山顶的天池,岸边跑上几头小花鹿,并有云海缥缈的倒影,蹦蹦跳跳,乖巧可爱。” 
黄帝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地上:“我远离西北的苍凉而投在中原低矮的村落里盘旋不前,遇上你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我东行的下一步将是如何,是要选择飞翔还是闭上眼,是选择恋爱绽开还是一直寂静地碧绿下去,是回到故乡去忧伤还是呆在远处醉死,没有哪一种说服触动我耳膜,没有哪一时的激情不给追踪而至的颓唐抹平。你能和我一起分享花开花落吗?”
“呵呵,那要先请你把你黄土风情的水罐还给我呀!”嫘说。
黄帝赶紧把嫘汲水的水瓶交向她手里。
嫘小姐这时候噗哧笑了一下:“等一下,人家的头发乱乱的了,你先拿一下。”
嫘小姐把象牙梳子摘下来,交给黄帝,扬起素手,重新盘绕自己的发辫。那象牙梳,是五齿的,发明梳子的灵感来自五个手指。黄帝发现那白皙的梳柄上还刻有星纹水草,象征着嫘祖的审美情趣。
当红日西平,白天的事情全部落下,夜晚寂静得像一块砖头,黄帝和嫘小姐已经步入幸福的门槛,而留下咕嘟着嘴的应龙和大伙,独自在水畔数着星星露宿。
这位大美女嫘,还是个高科女性,她发明了养蚕。不过当时的人还不会抽丝,而是把蚕茧切碎,拍打脱胶,再把乱丝用纺轮纺为纱线,织成丝衣。丝衣比麻衣细密多了,每平方厘米中有经丝52根、纬丝48根。这个数字取样于中国大地上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丝织品,出土于浙江,是4700年前的一些丝绢残片和丝带,虽已碳化,但仍有韧性。看来文明的态势,长江流域也能跟黄河流域,分庭抗礼啊。
事实上,嫘小姐所在的山西夏县,也出土了我国5000年前的半枚蚕茧化石,证明了嫘养蚕的说法属实。
为了纪念伟大的嫘小姐,她后来被称为嫘祖。
黄帝和嫘小姐结婚以后,也不能免俗,开始一起营建自己的新房。
黄帝这时,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已经不再住半地穴的坑屋了,而是把一撮撮“地面式”的建筑凸现在大地丛林之上。结构由单间变成了多间,甚至包括客厅的多间卧室。
亚洲的“亞”字,代表着古老的天圆地方的概念。方形的大地上,四个角被支撑苍天的柱子占去了,这是“亞”字。“亞”字也是当时房屋的写照,四根粗大的木柱托起屋顶。
黄帝盖房子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1、平好地基,铺垫以干燥的草泥,其上抹砂浆。四周挖好墙壁的基槽,以便未来槽上起墙。房子南边再挖窖穴。
2、开始杀人,五千年前开始出现祭奠房子的人牲,把body埋在墙基下面,有这哥们在下面托着,墙不怕狂风洪水。如果阔气的话,房基下边也挖坑埋一个人牲。(这些被杀的人都是部族冲突的俘虏,或者部族内部的volunteer(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觉得住在房子下比住在屋子里好。杀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向土地神交纳贿赂,换取该地皮的使用权。不然,针对地面违章建筑,土地神会用地震、地陷、发大水等手段表示不满。)
3、竖立木柱,从前柱子是插栽到坑里的,现在柱子在地基的四个边槽里,柱下垫以石头。大木柱间距是一米三根,中间还有小木柱,都是支撑房顶用的。木柱之间填芦苇,再每隔一个手掌宽绑一根横木条(以藤条捆扎),使整个墙壁固结在一起。
4、杀人,把人头削掉皮,洗洗干净,念完咒以后,塞在墙壁里。 
5、把草拌泥抹在墙壁内外,注意把人头也抹进去。墙面再用沙浆抹出美丽光滑的墙皮。(这种墙,是木骨泥墙,不结实,不负责承重,只起遮蔽风雨的作用。承重主要靠墙体里的那几根大柱子。这种建筑理念在中国后代一直被继承着。)
6、用木架搭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