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草莽英雄 >

第32章

草莽英雄-第32章

小说: 草莽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所拟,由赵文华具衔,致送张经的那通牒报,早就发交亲信差官了。不过赵文华亲自秘密叮嘱,要在第二天午前送到嘉兴,亲报总督行辕,不准迟,更不准早。

差官依言而行,算好马启脚程,赶着在午炮将鸣之前,到达嘉兴总督行辕。滚鞍下马,直奔大门,手中高持紫泥封印的大封套,高声喊道:“紧接军报!”

守卫的小校,识得他的身分,赶紧上前招呼:“辛苦、辛苦!请坐了吃杯便茶。”

“多谢!公事要紧。”差官说道:“赵大人关照,要亲投总督大人,拜烦通报。”

于是转报中军,带领来人,直到“签押房”,张经听得谍报,先就皱起了眉,不知赵文华又要找什么麻烦?无可奈何地吩咐传见。

赵文华所派的专差,行完了礼,呈上公文,拆开一看,张经倏然动容,掩卷问道:“你是什么时候从松江动身的?”

“今天一早。”

“赵大人怎么说?”

这专差很机警,知道赵文华所嘱咐送达公文的时机,大有关系,不足为外人道,所以临时编了几句话:“赵大人当面吩咐,这是极紧要的公文,务必尽力赶到嘉兴,越快越好!”

“一早动身,此刻赶到,难为你了。”张经扬脸喊道:“来啊!拿10两银子,犒赏赵大人的专差。”

“喳!”门外的中军,大声答应。

“我派人领你去吃饭。吃完饭,辛苦你,仍旧赶回松江。”

张经沉吟着,不知是写信回复赵文华,还是就托来人带口信回去。

见他无话,专差便行个礼,致谢兼告辞:“谢大人的赏!小人遵谕,今天赶回松江。”

“好!”张经决定托他带口信:“你回去上复赵大人,说我知道了,多谢赵大人关怀,感激得很。”

专差将他的话,在心中默诵了一遍,都记住了,方始答一声:“是!”再停一会,见张经再无别话,方始倒退数步,出屋随中军而去。

张经不敢轻忽,凝神盘算了好一会,传下命令:“请卢将军马上就来!”

卢将军就是卢镗。他奉命指挥永顺、保靖土兵,亲自在指定的防区无锡、常熟一带,周历各营,部署慰问,觉得这两支土兵,慓悍善战,纪律很好,而且乐于合群,并没有排斥不同系统队伍的积习,很可以抽调一部分,分发到各地,与友军混合编组,发生示范的作用,将坏的带成好的。

永保两土司彭翼南、彭荩臣起初不肯,怕自己的弟兄到了别处,势孤力单,为遭人歧视而吃亏。无奈卢镗认为这是整饬狼土兵纪律的极好办法,再三好言相商,两彭虽不通情,也只好答应。但有一个条件,须张经完全同意,而且充分支持,方可照办。

卢镗有把握,张经必会同意他的建议,因而欣然许诺,趁机提了一个相对的条件:请两彭在永顺、保靖土兵中,各挑一千人,开拔到嘉兴暂驻,以便与张经商定混合编组的细节以后,随即可以将这两千人分发到各地。

编组的细节尚未商定,来了赵文华的这么一道“飞咨”。

张经心想:恰好有此两千人可用,真是天助成功。

看罢赵文华的公事,卢镗很沉着地问:“大人意下如何?”

“赵某人诡诈百出,处处与我为难,实在是个妄人。你看呢,”张经问道:“这个谍报,是真是假?”

卢镗想了一下答道:“胡汝贞不是妄人。这个谍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张经深深点头,“我亦是这么想!”他说,“你比我看得透彻,胡汝贞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不过做事不妄,既然是他得来的谍报,应该可信。如今该商量歼敌之计了。”

“要信就信到底。”卢镗说道:“本文既说:‘大致取道青浦、松江间’,不妨就从这条路上迎击。”

“好!此刻不容我们从容筹划,就这么办!现成的两千人,我另再多调1000,都归你指挥。偏劳了,请吧!”

张经下达命令,向来简单明了,卢镗知道他的个性,不必白花功夫跟他多说,当即领了军令,回去与两彭商议进兵。谈到一半,总督衙门送来一纸公文,墨犹未干,拆开一看,是张经的亲笔,将他的护卫亲兵,拨了1000人交卢镗运用。

“两位地形不熟,只好我带队在前面走。请两位善为接应。”

“是!”两彭齐声答应。彭翼南又说:“这是效命朝廷第一仗,亦与永保兵士气有关,一定要旗开得胜。”

听此一说,卢镗深感欣慰,随即带着张经的1000亲兵,连他自己的两百“家丁”,领头先走,由嘉兴向东,往青浦、松江之间搜索敌踪。

前队走到日落时分,抵达嘉兴之东的第一大镇,叫做魏塘,两年之前,升镇为县,名叫嘉善,而且修建了城池。卢镗下令暂驻城外,等候侦察敌情的谍探有了报告,再定行止。

起更时分,谍探到了,跑得满头大汗,喘不成声,但兴奋之情,溢于词色。卢镗知道有好消息来了,和颜悦色地说:“不要慌,不要慌,慢慢来!先拿水给他喝。”

那谍探将一壶冷茶,喝得干干净净,抹一抹嘴唇,舒服地喘了两口气,大声说道:“报告将军,倭寇跟海盗,在石湖荡死了上千,是今天中午的事。”

“喔,怎么死了上千?是,”卢镗问道:“当然是遭遇了伏兵,是哪里派的伏兵?”

“不是遭遇了伏兵,是中毒死的。”

“中毒?”

“是!”谍探答说,“今天午前到了石湖荡,照例大抢大杀,抢到了一船绍兴酒,都高兴得了不得。哪知一喝下去,不到半个时辰,都喊肚子疼,喝得多的,七窍流血,做了醉鬼,倭寇死得比海盗多。”

“有这样的事!”卢镗不暇细问何人下的毒,只问:“此刻呢?未死的倭寇海盗,可曾退去?”

“还没有。不过看样子,今天晚上会开溜。”

“喔,”卢镗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那谍探很细心,有条不紊地说出三点理由:第一、中毒而死的有几百人,而中毒较轻,动弹不得,需要急救的更多,所以一时走不了。

其次,倭寇海盗窜到哪里,抢到哪里,除了随身可带的金珠首饰以外,有古董、有字画、有皮货,体积不大,分量不重,但积少成多,亦颇可观。在撤退之前,先要将这批值钱的东西运走。

最后,倭寇海盗吃了这么一个亏,当然要报复,此刻正在石湖荡大肆搜索,未逃的百姓,被害的很多。

至于可能在这晚上开溜的道理,不必再问,亦可意料得到,官军得到谍报,当然会派兵进剿,株守原地,白白挨打,岂不太傻?

不过,卢镗此时还不能作任何决定,只命左右拿特大号的“银牌”奖赏谍探;同时要求他即刻返回石湖荡,并且另派一名得力小校,随之同行,一个坐探,一个供奔走,将敌军的动态,特别是交通要道,诸如桥下、隘路等处,有没有伏兵,打听明白,急驰回报。

遣走了谍探,卢镗即刻派人,分头通知两彭,即刻到大帐议事。在等候之中,默默考虑,首先要解答的疑问是:究竟何人在绍兴酒中下的毒,这批毒酒是不是专为对付倭寇海盗的陷阱?想来想去,总觉得起民百姓不会也不能作此惊人之举,必是赵文华,而更可能是胡宗宪的奇计。

如果这个猜测不错,可又有疑问来了:第一、既有下毒之举,当然有进兵的后续行动,以期扩大战果。第二、既有这样的计划,何以不通知张经,协同一致,克竟全功。

后一个疑问,卢镗很快地自我获得了解答。他到浙西虽还不久,但从张经以及他人口中,已听到了许多赵文华如何拔扈妒功的话,那就可想而知,若有这条奇计,必定秘不示人。

所不可解的是,赵文华所能动用的队伍虽然不多,但倭寇海盗,经此行击,战力大损,惧他何来?何以不捡个现成的便宜?

疑团莫释,而两彭已连袂到达。卢镗匆匆说明谍报内容。然后征询他们的意见:“是即刻出兵,还是打听确实、谋定后动?”

有此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大好良机,两彭兴奋万分。

“兵贵神速!”彭荩臣跃然而起,擦一擦掌说:“请将军发令,马上就走!”

“万一扑个空呢?”

“扑空又怕什么?中了毒的人,走不快的,我们连夜追下去!”

一句话提醒了卢镗,“说得是!”他起身说道:“请两位回营,即刻开拔。多备火把,索性堂堂正正进攻。”

这是因时因地而制宜的措施,因为永保士兵对江南的地形不熟,必须有火照明,同时,这一来也易于发现伏兵,而且在形势上亦有先声夺人之妙。

二更未到,全军皆已出动,卢镗居中领先,永保土兵,左右夹辅,三路劲卒,齐头并进,只见田野之间,火把联缀,恰如三条夭矫的火龙,蜿蜒向东,一个更次不到,已经抵达介乎石湖荡与嘉兴之间的风泾镇了。

风泾又称枫泾,一名白中市,是个驿站。行军之际,谍探多以驿站为联络地点。因此,一到这里,卢镗一面下令暂时休息,一面派人到驿站去联络,得到的报告是:“谍探一个不在,驿丞马上过来伺候。”

这至多不过一盏茶、一顿饭的功夫,谁知由二更三点等到三更一点方见驿丞赶到,即令卢镗性情宽和,亦禁不住发怒,因而就没有好颜色给他看了。

“贵官尊姓大名?”

驿丞还未听出语气不妙,只觉得这位将军,不是平常粗鲁的武夫,因而很尊敬地答道:“不敢!卑职姓马,单名一个骏字。”

“马骏!看这个名字,倒是注定了要当铺丞的。你姓马,管的是驿马,又说马上就来,怎的到这时候才到?”卢镗突然疾言厉色地质问:“你说,你是有意延误军机,还是藐视本帅?”

马驿丞吓得脸色大变,扯高了嗓子,先喊一声:“冤枉!”然后开口分辩,“一奉将令,马上赶来,既不敢延误军机,更不敢藐视将军。将军这话,屈煞了卑职!”

“还说马上赶来!你的马是什么马?比牛还慢。”

听这一说,马驿丞从额头上撂下一把汗,甩落在地,“将军,我的马是两条腿。”他拍拍自己的大腿,又看看身上,“将军看我,衣服上汗都湿透了。”

“怎么?”卢镗愕然,“你是跑路来的!那么多驿马,怎不牵一脾气?”

“有驿马,莫非我不会骑?回将军的话,十七匹驿马,都让钦差赵大人牵走了。”

卢镗越发诧异,急急问道:“这是为什么?”

“是——”马驿丞想了想说:“这话犯不知真假,我是道听途说;赵大人要赶着去拦石湖荡的倭寇海盗——也不知拦倭寇海盗,还是拦他们掳了去的贼赃,要赶在他们前面,所以征用了驿马。”

卢镗恍然大悟,赵文华所能动用的队伍,是派出去担任这样的任务。那也好!他心里有了计较,随即又问:“石湖荡那面怎么样?”

“不十分清楚。只知道黄昏时分,已经集合在一起,准备开路了。到此刻,不见他们往西来,大概是向东退了去了。”

“好,你请回吧!辛苦你了。”卢镗随即传令,“马上开拔,加紧往东赶。”

赵文华的动向,已经明了,他的目的是仿佛“趁火打劫”,不像堂堂正正官军的派头。然而也难怪他,兵力有限,不敢与倭寇海盗正面对敌,只好出此拾小便宜的下策,无论如何总比贪生怕死、按兵不动要好些。

仔细想一想,却又与自己这方面的攻势有很大的影响。这影响又可以分做两方面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