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草莽英雄 >

第31章

草莽英雄-第31章

小说: 草莽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宵苦短。告辞了!”

“再坐一坐,再坐一坐!”赵文华拉住他说,“你我是孤军奋战,要背贴背,才能力战四方。”

胡宗宪不明白他这时候怎么会想出这么一句话来说?不过他的话倒是意味深长。一个人再有本事,也难顾背后,贴背力战,彼此弥补弱处,确是必要的。

“你的背后是朝廷,有我!”赵文华拍拍胸说,“我的背后是张廷彝,那要靠你了。”

“大人言重。”胡宗宪不知道他要出什么对付张经的难题叫自己去做,不敢大包大揽地答应,反先躲开一步,“我那里比得上张总督?”

“为什么比不上!汝贞,你不可妄自菲薄。你的志气、才具,哪一样比不上张廷彝?”赵文华紧接着说,“比不上的,只不过是眼前的地位。然而,这也不过是一时之事。汝贞,你只要听我的话,我包你不出3月,便有弹冠之庆。”

“是!”胡宗守长揖到地,“多谢大人栽培。”

“也要老弟自己尽心。”赵文华抚着他的背说,“这两天是个关键。只要赵玄初能够成功,以后一切都顺利了。”

胡宗宪被提醒了,罗龙文的奇计能否奏功,实在关系重大,得要时刻注意。这样想着,片刻不能停留,辞别赵文华,去干正经。

说干正经,其实只是通前彻后,全盘考查公私两方面的形势。不过,这必须一个人关起门细想,所以急急告辞,回到寓处,意想不到地罗龙文在等候。

平时已是四更将近,罗龙文在他的客厅中打了一个盹,胡宗宪倒觉得老大过意不去,“小华!”他握着客人的手问:“什么时候来的?”

“早就来了!”听差在一旁代答。

“你怎么不派人来通知我?”

“是我拦住管家的!”罗龙文急忙替听差分辩,“管家说你老在赵侍郎行馆,不便惊动;而且,我也不愿让人家知道我在这里。”

入夜相访,逗留至深宵不去,必欲一见主人,这当然是有极其重要而且紧急的事要谈。胡宗宪便肃客人书斋,同时吩咐多备热茶点心。

会到面,彼此都从容了。罗龙文洗过脸,喝碗热茶,顿见神采奕奕,精神旺盛,好整以暇地观赏书房中的文物清供。一方砚台、一具香炉,都可以谈个半天,只是晨鸡已唱,不能不谈正事了。

等胡宗宪挥去僮仆,亲手关上了房门,罗龙文方始低声说道:“我有件大事,要来请示三老爷,如以为是,立刻就要开始办,所以我一直守候到现在。”

“喔,”胡宗宪很注意地看着他:“乞道其详!”

“三老爷,各路人马云集在这一隅之地,能不能尽歼倭寇海盗?”

“不见得!”胡宗宪摇摇头,“就算能尽歼倭寇海盗,也不能说是就此成功了。”

“何以见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年灭了倭寇,明年新倭又来。至于海盗,只要有外寇,就一定有内奸,更是杀不尽了!”

“三老爷的看法入木三分。所以我久有一计,而且早有准备,一直不肯跟任何人说;到今天才敢跟三老爷商量,就因为只有你老懂其中的道理。”

“多承厚爱,感何可言!”胡宗宪很欣慰地说,“且请细说究竟。”

“我在想,使倭寇望我东海而生畏,必得接二连三地予以重创。而又非沿海备倭、志在击退所能收功,要深入其中,里应外合,逃到哪里败到哪里——哪怕他逃到汪洋大海,官军力所不及之处,仍旧会吃败仗。”

“这倒要请教高明了。”

“我的话似乎荒诞不经,说穿了三老爷就会明白。为何官方军力所不及之处,仍旧会吃败仗?很简单,叫他们窝里反,自己打自己,落个两败俱伤!”

“妙!”胡宗宪蓦地里一拍额头,“等我细想一想。”

他所想的不是这条计策的本身,而是胡元规对他提过的警告。

胡元规说过:“罗龙文心术不正。只可用他的才具,他出的计策,能行不能行要自己作主。”这是个忠告,也是个警告,此刻必得记住!

因为有此警惕,胡宗宪不敢先作承诺,很谨慎地说:“足下的见解超卓,钦服之至。不过,做起来似乎不容易。有何奇计,请以教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能有一个人打入敌阵,并获重用,平时深藏不露、秘密部署,到得有十分把握的时候,大举策动,可以使得倭寇海盗,自相残杀,同归于尽,永绝后患。”

说得很动听,其实是空话!胡宗宪心想,打进去还容易,要想获得重用,能有策反的力量,是件很渺茫的事。不过这话不便率直驳他,只是问说:“我听元规谈过,不是有人埋伏在那里吗?”

“非也,非也!这个人不仅仅刺探机密,暗递谍报,要能在敌阵中自张一军,足以左右全局的才算。”

“这,”胡宗宪有些困惑,直觉地答说道:“这是非常之举——”

“是的。”罗龙文抢过话来说,“欲行非常之举,必待非常之人。这个人在我夹袋之中。”

“噢!”胡宗宪不知是惊是喜,“是何等样人?”

“三老爷,”罗龙文有歉疚的神色,“此时尚不便明言。所可奉告者,此人与汪直有旧,而且深得赏识。一旦投了过去,汪直必资以为得力助手。”

“这就是说,此人一去,亦会当海盗的头目?”

“是。”

“亦会勾结倭寇,骚扰我沿海各地?”

“是。”

“亦会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势不可免。”

“那不行!”胡宗宪大摇其头,“这不就是名副其实的纵寇殃民?”

“三老爷,恕我直言。你老这两句话,就未免头巾气了!既为非常之举,不可拿常理常情来约束。要想此人获得重用,深受信任,就不能不跟他们同流合污。殃民一时,救民一世,所失者小,所得者大。话再说回来,即令此人不当海盗头目,莫非我们的百姓,就可以免于荼毒了?当然不是。换了别个,一样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说不定还格外凶些!”

这是诡辩。胡宗宪心想,怪不得胡元规说他心术不正,所想出来的花样,所讲出来的道理,别出心裁,正邪莫辨。然而要驳倒他,却还真没有话说。

“事机急迫,待公一言而断。”罗龙文催促着,“三老爷,你是有大魄力的人!”

“论到魄力,自觉还不输人。不过,小华,兹事体大,你能不能容我通盘细想,过个几天再跟你从长计议。”

罗龙文不即回答,想了好半天方始笑道:“我本来想趁汪直这一次带人来偷袭的时候,让此人装作在无意中为汪直所遇,逼他下水,顺理成章投了过去。既然三老爷一时下不了决断,那就随后再找机会吧!”

“机会”是胡宗宪一向所重视的,尤其是最近这些日子的情形,如果说自己在宦途上已有什么进展,亦无非是抓住了赵文华前来视师,为张经所轻视的这个机会。现实的感受体验,使得他对罗龙文的最后一句话,无法抛弃得开,要重新作一个很认真的考虑。

这一谈要很多时候,胡宗宪便先传呼设食。于是丫头来摆桌面,四名僮仆抬着两个食盒进屋。虽是早餐,亦颇丰盛,八个蝶子,一锅羊肉粥,当然也有酒。

“来!来!喝杯‘卯酒’。”胡宗宪说,“我们一面吃、一面谈。”

罗龙文倒似乎对刚才所谈的那件大事,不大起劲了,“‘寅卯不通光’。这个时候喝酒,”他停了一下,笑笑说道:“做官还是有点味道。”

“也不尽是做官的人家喝卯酒。”胡宗宪说,“俗语说的是‘只见和尚吃粥,不见和尚受戒’,若说做官人家这个时候便喝酒,可想到数九寒天,风雪载途,在午门持漏的苦楚?若不是有两杯酒在肚里,如何挡得住寒气?”

“是!公平话。”罗龙文叹口气说:“‘隔行如隔山’,做生意的人不知道做官人家的想法,反之亦然。到有一天彼此肺腑雪亮,无所猜忌,那就天下太平了。”

胡宗宪默然。心里在猜想,这是不是他在发牢骚?玩味语气,当然是看出自己对他的奇计,不免存疑,才会这样取瑟而歌。可是,与其轻信偾事,倒不如存疑持重,至少无过。

不对!他自己否定了自己。若是但求无过,就根本不必撇却张经来倚附赵文华。这样一转念间,对罗龙文的奇计,便觉得有好好谈一谈的必要。

“小华!”胡宗宪持酒相劳:“累你等我一夜,足见关爱之深。就这一层上头,便教我心感不尽了。”

罗龙文举杯相答:“士为知己者用。”

“岂敢、岂敢!”胡宗宪急忙答说:“足下大才槃槃,将来必蒙朝廷大用。某何人斯!敢用足下?”

“三老爷亦不必过谦。照我看,赵侍郎亦为三老爷所用,何况是我?”

胡宗宪暗暗心惊,此人真是利害角色!像这样的人,如果不能收服他为己所用,将来便须防他为己之敌。转念到此,益发不敢轻忽了。

“小华,你太恭维我了,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也没有那么大的雄心。不过平生慷慨好交游,自信容人之量并不浅,知人之明亦不弱。如今言归正传,我先请教,你说的‘那个人’,如果这趟不投过去,将来可还有机会?”

“既然是机会,此时何由得知?”

“驳得有理。”胡宗宪夷然不以为意地笑着说,“我再请教,此人投了过去,既然自张一军,一般地要来骚扰流窜,少不得会与官军相遇;倘或刀枪无眼,阵斩了他,岂不全盘落空?”“三老爷抓到要害了!”罗龙文答说,“这件事有两个做法,一个做法是,到了那时候,我拿他的踪迹先通知官军,彼此手下留情。这个做法很笨,很不妥当,除非是三老爷一直在这里。”

“这要看朝廷的意思,谁也保不定。”

“所以还是第二个做法好。这个做法,说起来很简单:‘自己当心,不要吃官军的误伤。’”

这话等于没有说。但从另一方面看,却表露了罗龙文一种很坚决的态度,就是那个要投过去策反的人,到底姓甚名谁?是何身分?他是决不会说奇的。

那就只有旁敲侧击去探问了,“小华,”胡宗宪说,“我相信你,却不知道他是不是可以相信?”

“三老爷肯相信我,就不妨相信他。”

“他若是负了你呢?”

“决不会负我。”

“这就谈不下去了!”胡宗宪激他,“你要我寄以腹心,而你自己颇有许多忌讳,这不是不太公平吗?”

这几句话责备很重,然而亦唯有这样责备,才会使罗龙文帖服,“三老爷这话,说得我无以为解。”罗龙文想了一会,很郑重地提出折衷,亦就是交换条件,“这样,三老爷,你老先通前彻后想一想,这件事决定做不做?不做,不必说,如果决定做,我拿这个人的来龙去脉,细细说与三老爷听。”

这就是要胡宗宪拿出魄力来的时候了!想了又想,总觉得机不可失,终于断然地答了一个字:“做!”

“是。”罗龙文点点头,“三老爷言出必行,我信得过。现在,我实说了吧;此人——”

此人的来龙去脉,谈到大白天亮,尚未谈完,决定留到晚上再谈。因为这天还有许多大事要办,实在不能不休息了。

送客出门,胡宗宪回到卧室,重帷深垂;仆从相戒,不得惊扰,而他始终不能入梦,辗转翻侧,所想的只是罗龙文所谈的那个人。

胡宗宪所拟,由赵文华具衔,致送张经的那通牒报,早就发交亲信差官了。不过赵文华亲自秘密叮嘱,要在第二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