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吕氏春秋 >

第4章

吕氏春秋-第4章

小说: 吕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於帝,智不至於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

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

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

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

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於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於

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於乡曲,学於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

钜狡也,学於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於刑戮死辱也,由

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於学也。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

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

无惭,必反其本。

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

尊师也。治唐圃,疾灌浸,务种树;织葩屦,结罝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

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

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

疾趋翔,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

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於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

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

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

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

“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

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

尊师也。

○诬徒

四曰: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

得於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此六者不得於学,则君不能令於臣,

父不能令於子,师不能令於徒。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乐。

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

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子华子曰:“王者乐其所以王,亡者亦

乐其所以亡,故烹兽不足以尽兽,嗜其脯则几矣。”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亡

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

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

不论其材,不察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

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

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於父母兄弟,出则惭於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

也,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异於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人之情,

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

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

徒同体。人之情,爱同於己者,誉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

之大行也,从此生矣。

不能学者,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草木、鸡狗、牛马,

不可谯诟遇之,谯诟遇之,则亦谯诟报人,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故不能学

者:遇师则不中,用心则不专,好之则不深,就业则不疾,辩论则不审,教人则

不精;於师愠,怀於俗,羁神於世,矜势好尤,故湛於巧智,昏於小利,惑於嗜

欲;问事则前后相悖,以章则有异心,以简则有相反;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

事至则不能受。此不能学者之患也。

○用众

五曰: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

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於贤者乎?

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

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

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

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

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

也。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於众,此三皇五帝之所

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

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

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田骈

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楚、魏之王辞言不说,而境内已修备

矣,兵士已修用矣,得之众也。”

仲夏纪第五

○仲夏

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

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

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

磬柷敔。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

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

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

无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

正。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

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

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

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

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

螣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於疫。

○大乐

二曰: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

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

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

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於太

一,化於阴阳。萌芽始震,凝氵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於和,和出

於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嗜欲不

辟,乐乃可务。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於公,公出於道。故惟得道之人,其

可与言乐乎!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

狂者非不武也,乱世之乐有似於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

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

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欲与恶,所受於天也,人不得与焉,不

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

大乐,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欢欣生於平,平生於道。道也者,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

於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故一也

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先圣择两法一,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

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於灾,终其寿,全其天;能

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风雨时,

为圣人。故知一则明,明两则狂。

○侈乐

三曰: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

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咎。世之人主,

多以珠玉戈剑为宝,愈多而民愈怨,国人愈危,身愈危累,则失宝之情矣。乱世

之乐与此同。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

以此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以此为乐则不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

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

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

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

相过,不用度量。宋之衰也,作为千锺;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

巫音。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

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其生之与乐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乐

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

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

则生长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

乎嗜欲无穷,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

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傲幼,从此生矣。

○适音

四曰: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

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

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

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适。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

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於胜理。胜理以治身,

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