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吕氏春秋 >

第13章

吕氏春秋-第13章

小说: 吕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味

二曰: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

得贤之化也。非贤,其孰知乎事化?故曰其本在得贤。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

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

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

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於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

女)。故贤主之求有道之士,无不以也;有道之士求贤主,无不行也。相得然后

乐,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

成也。固不独,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则名号必废熄,社稷必危殆。

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

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

骥不自千里也。

汤得伊尹,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犠。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

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

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犭瞿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

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

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

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

澹而不薄。肥而不,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之翠,述荡

之腕,旄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鱼之美者,洞庭

之,东海之鲕,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鱼,名曰

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於东海。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

指姑之东。中容之国,有赤木玄木之叶焉,馀瞀之南,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

嘉树,其色若碧,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名曰土英。和之

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鳖鲔之醢,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

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罚В虾V。水

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

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

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有甘栌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汉上石耳。

所以致之,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

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则至味具。故审近所

以知远也,成己所以成人也。圣人之道要矣,岂越越多业哉!”

○首时

三曰:圣人之於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

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

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

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

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

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

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

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

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

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

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见楚

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

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

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

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

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

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

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齐高、国之难,失牛溃之。众因之以杀子阳、高、

国。当其时,狗牛犹可以为人唱,而况乎以人为唱乎?饥马盈厩,嗼然,未见

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

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於天下,

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於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於大国,

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

两工,事在当之。

○义赏

四曰: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

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

用。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

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

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

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

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

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且成而贼民。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於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柰何而可?”咎

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於文,繁战之君,不足於诈。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楚人於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

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

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

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

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於戎,

而败乎淆;楚胜於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

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

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

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

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

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

罚当邪?

○长攻

五曰: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故桀纣

虽不肖,其亡,遇汤武也。遇汤武,天也,非桀纣之不肖也。汤武虽贤,其王,

遇桀纣也。遇桀纣,天也,非汤武之贤也。若桀纣不遇汤武,未必亡也。桀纣不

亡,虽不肖,辱未至於此。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

未至於此。故人主有大功,不闻不肖;亡国之主,不闻贤。譬之若良农,辩土地

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於遇时雨。遇时雨,

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

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

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於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

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於吴。吴王将与之,伍子胥进谏曰:“不可

与也!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丧越,越必丧

吴。若燕秦齐晋,山处陆居,岂能逾五湖九江越十七厄以有吴哉?故曰非吴丧越,

越必丧吴。今将输之粟,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财匮而民恐,悔无及也。

不若勿与而攻之,固其数也。此昔吾先王之所以霸。且夫饥,代事也,犹渊之与

阪,谁国无有?”吴王曰:“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

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

与之食。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於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

楚王欲取息与蔡,乃先佯善蔡侯,而与之谋曰:“吾欲得息,柰何?”蔡侯

曰:“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

楚王曰:“诺。”於是与蔡侯以飨礼入於息,因与俱,遂取息。旋舍於蔡,又取

蔡。

赵简子病,召太子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衰而上夏屋之山以望。”太子

敬诺。简子死,已葬,服衰,召大臣而告之曰:“愿登夏屋以望。”大臣皆谏曰;

“登夏屋以望,是游也。服衰以游,不可。”襄子曰:“此先君之命也,寡人弗

敢废。”群臣敬诺。襄子上於夏屋,以望代俗,其乐甚美。於是襄子曰:“先君

必以此教之也。”及归,虑所以取代,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请以其弟姊妻之,

代君许诺。弟姊已往,所以善代者乃万故。马郡宜马,代君以善马奉襄子。襄子

谒於代君而请觞之。马郡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