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吕氏春秋 >

第12章

吕氏春秋-第12章

小说: 吕氏春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凡甲之所以为固者,

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

为然,曰:“将何所以得组也?”公息忌对曰:“上用之则民为之矣。”邾君曰:

“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

之者曰:“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邾君不说,於是复下令,

令官为甲无以组。此邾君之有所尤也。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

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

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

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

然后能知美恶矣。《庄子》曰:“以瓦殶者翔,以钩殶者战,以黄金

殶者殆。其祥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

鲁人可谓外有重矣。

解在乎齐人之欲得金也,及秦墨者之相妒也,皆有所乎尤也。老聃则得之矣,

若植木而立乎独,必不合於俗,则何可扩矣。

○听言

四曰: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

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

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瘠壮狡,汔尽穷屈,

加以死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

危也,不亦难乎?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死,其势可穴也。”则

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

不知类矣。《周书》曰:“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谓之天子。”

故当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善不善本於义,不於爱。爱利之为

道大矣。夫流於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

於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欤!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

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不可不务也。

功先名,事先功,言先事。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其与人

谷言也,其有辩乎,其无辩乎?造父始习於大豆,蜂门始习於甘蝇,御大豆,射

甘蝇,而不徙人以为性者也。不徙之,所以致远追急也,所以除害禁暴也。凡人

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於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

无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兵及应空洛之遇也,孔

穿之议公孙龙,翟翦之难惠子之法。此四士者之议,皆多故矣,不可不独论。

○谨听

五曰: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

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愉易平静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

夫自言之。亡国之主反此,乃自贤而少人。少人则说者持容而不极,听者自多而

不得。虽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乱之定,毁之成,危之宁。故殷周以亡,

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举。故人主之性,莫过乎所疑,而过於其所不疑;不过乎

所不知,而过於其所以知。故虽不疑,虽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验之以

数。若此则是非无所失,而举措无所过矣。

夫尧恶得贤天下而试舜?舜恶得贤天下而试禹?断之於耳而已矣。耳之可以

断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观於五帝三王之所

以成也,则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

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周箴》曰:“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

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

必有贤者。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於心。不

惕於心,则知之不深。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

绝。乱莫大於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今之世当之矣。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於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闲

之所,若此则幸於得之矣。得之,则何欲而不得?何为而不成?太公钓於滋泉,

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

得之,知之与不知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

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可谓能听矣;齐桓公之见小臣

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也,皆可谓能礼士矣。

○务本

六曰: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也。

《诗》云:“有唵凄凄,兴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

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

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於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於天下也;皆患其

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安危荣辱

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庙,宗庙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乱在於有司。《易》曰:

“复自道,何其咎,吉。”以言本无异,则动卒有喜。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

得,列近则持谏,将众则罢怯,以此厚望於主,岂不难哉!

今有人於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尽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

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

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用己

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贤。而己犹有患,用己於国,恶得无患乎?己,所制

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未得治国治官可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

必可得也。苟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得,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

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

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以言忠臣之行也。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

义也,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税。此二士者,皆近知本矣。

○谕大

七曰: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正殊俗

矣;汤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服四荒矣;武王欲及汤而不成,既足以王道矣;五

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丘、墨翟欲行大道於世而不成,既足

以成显名矣。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矣已。《夏书》曰:“天子之德广运,乃神,

乃武乃文。”故务在事,事在大。

地大则有常祥、不庭、歧毋、群抵、天翟、不周,山大则有虎、豹、熊、

螇蛆,水大则有蛟、龙、鼋、鼍、鳣、鲔。《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

怪。万夫之长,可以生谋。”空中之无泽陂也,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

也。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信也。

季子曰:“燕雀争善处於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姁々焉相乐也,自以为

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为人臣免於燕雀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於

一国,姁々焉相乐也,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也,而终不知也,其与燕雀之

智不异矣。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

有安身。”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贵贱,交相为

恃,然后皆得其乐。定贱小在於贵大,解在乎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杜赫说周昭

文君以安天下,及匡章之难惠子以王齐王也。

孝行览第二

○孝行

一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

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於孝。人主孝,

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

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

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

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

爱敬尽於事亲,光耀加於百姓,究於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

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

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

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於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於君也;

所谓贵老,为其近於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於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於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

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

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

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

用之,可谓善养矣。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

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

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

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

严亲之遗躬也。

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

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

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本味

二曰: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