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428章

盛唐风月-第428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慰了崔俭玄;却又劝慰了她的杜士仪;三头及第意气风发的杜士仪;明明自己已经被贬远处;却先替杜十三娘和崔俭玄完婚的杜士仪每一个人影仿佛都重合在了一起;叠加出了一个真真切切的人;一个刻骨铭心似的印在她心里的人。
    她不想再嫁;固然是因为第一段婚姻实在伤她太深;却也是因为没有遇到第二个能够打开她心扉的人。而第一个人的心;却早已属于了另外一个女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能够做的;不过是在远处看着他;因为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亲人;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守护
    而顶着这样一桩赐婚;当杜士仪再入御史台时;能够清清楚楚地发现众人看他的目光和从前大有不同。他素来是不在乎这些;李林甫调任刑部侍郎;顶替的御史中丞是他从前没听说过的;因此随众参见过后;他发现郭荃已经回来;自然是散去之后便立刻去找人。然而;他在监察御史所在的察院直房门口和郭荃碰了个正着;后者却有些生疏地叫了一声杜侍御;便擦身而过往外走。见此情景;他不假思索地便翻身追了两步;一把扳住了对方的肩膀。
    “郭兄这是何意?倘若因为什么缘由不再视我为友;尽管明说。”
    郭荃知道这情景也不知道多少人看在眼里;咬咬牙把心一横正要说话;他就只听得背后传来了杜士仪低低的声音:“你不用担心我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就不能和你这宇文融心腹有什么瓜葛。你我相交并无不可对人言之处;也不怕为人所知”
    “唉;杜贤弟你真是”郭荃无可奈何地回过头来;看了杜士仪一眼踌躇片刻;最终摇头说道;“我这监察御史当不了两天了;你的喜事恐怕也难能顾得上就得出外。杜贤弟;我就在此提早说一声恭喜。”
    “调任去何处?”
    见杜士仪问的正在点子上;郭荃虽不希望太多人看见自己和杜士仪来往密切;以至于连累了别人;但最终还是说了实话:“朔州录事参军事。”
    相比王翰一贬还是汝州长史;郭荃这左迁可谓是狠了;这也与其出身寒素不无关联。可听到朔州这个地方;杜士仪不禁心中一动;正想说话的时候;突然只听得不远处有人嚷嚷道:“有人告今科制举不公;李大夫请杜侍御同行

第五百一十七章 宰相吵架;御前
    尽管隋时便已经渐渐开科举;但大唐才是科举真正深入人心的时代。由于制度尚不完备;因而放榜之ri考生质疑榜单公正xing的例子比比皆是。杜士仪自己就经历过一次;此刻听闻这个消息;并不觉得有多少意外。然而;等到匆匆和郭荃约定了一个见面的时间;出去和李朝隐会合的时候;他才突然之间意识到;这一次出问题的是制举;而不是常科。
    天子亲自下诏举行的制举;从重要程度来看远远胜过常科;阅卷的往往都是天子贵近;有时候甚至还会有宰相。尽管他应王缙之请;去对玉真公主言及此事的时候;确实说过今科官员不少;兴许会有所不公;但真的会闹得这么大
    “杜侍御;走。”
    白发苍苍的李朝隐看上去老态尽显;颤颤巍巍上马的时候;杜士仪也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等到了中书省的政事堂;他方才发现今ri三位宰相云集一堂;此外还有两位中书舍人;阅卷的一位秘书丞;一位吏部考功司郎中;算起来自己是官职最低的。可就是官品最低的他;却受到了全场注目礼的待遇。直到真正开始提及这一次的制科名次之争的时候;在场的两个宰相一下子争了个面红耳赤;别人方才姑且忽略了他。
    “就因为一个士子说今科不公;就要重新评判;这也未免太过儿戏了陛下今科开草泽自举;并没有说朝廷官员不能参加;既然参加了;就应该一视同仁;对策优的入选;对策差的黜落;难道就要因为蓝田县尉萧谅是畿尉;明明他对策上等;却硬是要其落选?这简直荒谬”说这话的李元赫然怒不可遏;直接就拍案而起。
    “草泽自举;何谓草泽?草泽便是指的在野未出仕者;所以;那些当官的本来就不应该再应此科;与人相争”杜暹在李元的气势下丝毫不退;甚至在其拍案的时候还哂然冷笑了一声;“李相国要做人情;麻烦也做得隐蔽一些今科对策优等的;五个人里头三个人都是有出身的;这给不给白身人机会?就比如王夏卿;他之文采在两京都是赫赫有名;却在五人之中屈居最末;传扬出去岂不是要说阅卷的不看文采;只看家世官职”
    这话就说得很重了;杜士仪冷眼旁观;就只见阅卷的两人面sè很不好看。然而两个唇枪舌剑的是宰相;他们谁都不敢开口卷入这场龙争虎斗;唯有坐在那儿生闷气。然而;李元和杜暹两个你一言我一语;来来回回好几个回合后;仿佛是对这争执不下有些焦躁;李元突然看向了源乾曜道:“源翁;你也说句话排名前列的策论我也算是草草看过;并无任何不公之处那王夏卿固然颇有才名;但终究尚未入仕;对于时务的认识不及官员;本就不奇怪”
    “这个嘛”源乾曜习惯xing地打了个哈哈;突然看向了李朝隐;笑眯眯地问道;“李大夫觉得如何?”
    李朝隐正微微出神;发现话题突然丢到了自己面前;他只是一怔便正sè说道:“朝廷自有律例法度在;倘若因为有什么不满;便胡乱陈告;恣意指斥;岂不是乱了律法?那应试的士子如若不满;也该按照法度上书;在洛阳宫前闹事;应该先治其罪过;再论其他”
    这是明显的法吏态度;正符合李朝隐明法科的出身。纵使杜士仪此前一直觉得这位御史大夫有些名不副实;此时也不禁暗自点头。然而;他觉得李朝隐这话说得在理;李元甚为满意;杜暹却不然。这位脾气不小的黄门侍郎重重一跺脚;这才提高了嗓门说道:“若鸣不平者全都要先治其罪;那天底下还有谁人敢陈告鸣冤?李大夫此言实在是太过迂腐”
    “今科制举就这么棘手;让朕的肱股大臣们争得面红耳赤;却没有一个结果?”
    听到这个声音;一直都只是站着不说话的杜士仪第一个jing醒。意识到竟是天子来了;其他人也须臾回过神;一时四下里一片行礼声。突然莅临政事堂的李隆基并没有太多的场面话;进门之后环视众人一眼道了一句平身;等到源乾曜恭请了他到居中的地方坐下;他才若有所思地看着杜士仪道:“杜侍御;刚刚别人争执不下;在场你官品最低;你说说。”
    “是。”既然被天子点名;杜士仪便从容拱了拱手说道;“陛下开草泽自举科;本意自然是希望草泽之中再无遗才;此乃侧席求贤之意。”
    “不错;朕本意就在于此。”
    见李隆基欣然点头认可;杜士仪便词锋一转道:“然则制科素来是官员白身并进;人人皆可推择应选;所取标准也是一模一样。既然不禁官员参加;若是仅仅因为士人闹事;便将他们黜落;有失制举一视同仁的本意;将制举贬低为和常科无异。但考虑到这一科乃是草泽自举科;偏向那些白身士人也是应有之义;因而陛下可在对策稍优的有出身者中;挑选确实出众的加以简拔;余者罢之。如此即可告诫于人;这等草泽自举科;并非鼓励官人与褐衣争进。然擅自闹事之人;也不可一味放纵;否则律法尊严荡然无存;应予以申斥;三年不得应常科制科;以示薄惩”
    “朕怎么觉得又看见一个源翁?”李隆基莞尔一笑;见源乾曜看了杜士仪一眼笑而不语;他想了想便点点头道;“不过;此议颇佳;朕也不想看到这草泽自举一科;有出身者与褐衣争进;把五人中那三个有出身者的策论挑出来;朕要亲自看。”
    宰相吵架被天子亲眼目睹;这要是放在后世;当事人简直可以找一条地缝钻进去;但放眼大唐之世;这等情形屡见不鲜;张嘉贞和张说甚至还险些发生过全武行;所以李元杜暹不过对视一眼轻哼一声谁也不理谁;而两个中书舍人则是赶紧找出了李隆基要的三份卷子呈上。一目十行看完了三篇策论;李隆基又命送上包括王缙在内的另外两份中选策论;细细品评之后;他便沉吟了起来;一时政事堂中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李隆基方才开口说道:“萧谅为蓝田县尉;粱涉为右卫胄曹;张杞为上柱国之子;前两者均是在朝官员;制科落选;仍可循序升迁;兼且策论虽稍优;却也不算极其出众;不必再与白身士子争进。而柱国子候选;朕听说白首尚且难以放一官;就放张杞下第;另两人罢选。至于此两人落选留下的空额;从白身应试者中再遴选两人补上。”
    天子既然都这么说了;李元也只好接受这样的结果;而杜暹也没有再相争。处置完了这么一桩突发事件;刚刚在门外驻足听了好一会儿的李隆基起身之际;突然停下步子若有所思地在李朝隐和杜士仪这一老一少的脸上扫了一眼;这才信步离去。天子既走;其他人等也自不会多留;刚刚的唇枪舌剑仿佛没发生过似的;一大堆人一团和气地彼此拱手;一时间政事堂就只剩下了中书侍郎李元和两个中书舍人。
    其中一个中书舍人见李元有些发怔;少不得开口唤了一声:“李相国?
    一朝天子一朝臣;中书省易主;中书舍人往往也会跟着换。但李元是以户部侍郎进为中书侍郎兼平章事;资历人望都比不上从前拜相的姚崇宋憬张说;甚至比张嘉贞都要稍逊一筹;所以两个中书舍人都是李隆基亲自升调的。这会儿他回过神来;点点头有些敷衍地让两人各自回去;自己便在这空空荡荡的政事堂中坐了下来。
    门下省至少还有源乾曜占着侍中一职;而中书省如今固然以他这个中书侍郎为大;中书令却空着;如今他拜相已经一年有余;却迟迟不得中书令正位;足可见天子对他并不是十分满意。而杜暹自从拜相之后亦是咄咄逼人;什么事都要和他针锋相对;实在烦人得很。奈何两位中书舍人却又不和他一条心;他这宰相当得实在艰难。今ri观天子形状;似乎对杜士仪赏识有加;此前甚至亲自赐婚;他要不要于脆把人设法调到中书省来;给自己当个帮手?
    从七品上的殿中侍御史;转调从七品上的右补阙;这是很合理的李朝隐那样的顶头上司;可比他难伺候得多。再说了;杜士仪颇得源乾曜赏识;说不定因为这层关系;源乾曜还能稍稍压一压杜暹的气焰
    杜士仪自然不知道自己在李元面前的第一次露面;就让这位宰相生出了如此念头。回转御史台料理完了自己负责那一摊子的事务;他却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永丰里崔宅;本意是打探王缙和崔九娘如今的居处;却不想杜十三娘自告奋勇亲自带路。等找到了那座位于洛阳北城上林坊宅院时;他和杜十三娘通报进门后;刚到寝堂门口;就听到了崔九娘的大嗓门。
    “快快快;把那条帔帛给我拿来我成婚的时候杜十九郎正好不在;可不能让他看到我如今一副黄脸婆的样子”

第五百一十八章 文坛新秀;济济
    扑哧——
    杜十三娘忍不住笑开了;再见杜士仪亦是笑得无可奈何;她方才掩口说道:“九娘的xing子就是如此;夏卿平ri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和她相处的。(速度最快记住即可找到)”
    “所以说;还真是各人有各人的福气。”杜士仪对王缙的婚后生活忍不住生出了数不尽的好奇;等到里头声渐悄;他方才跟着杜十三娘进去。
    王维和王缙的父亲王处廉当年官居汾州司马;举家迁到了蒲州;祖上也是仕宦之家;其母出自博陵崔氏;王缙娶了出身清河崔氏的崔九娘时;其母带着其余儿女都赶了过来;但等到王缙成婚之后;却又一意回了原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