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427章

盛唐风月-第427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宫中的这个消息;并不止由高力士第一时间转达到了杜宅;而是随着宁王宁王妃;嗣韩王妃杜氏;楚国夫人杨氏;再加上天子派人知会了中书省拟诏;一时散布到了洛阳城中各处。有的人听了付之一笑浑然不在意;也有的嗤之以鼻;更有的恼火之极;恨不得拿什么东西来砸了泄愤。这其中;便有生xing刚直到几乎有些刚愎的杜暹。
    杜暹去年中召入朝中;拜黄门侍郎兼平章事;素来是一个对于礼教一丝不苟到几乎严苛的人物。所以;对于这匪夷所思的赐婚;他简直是觉得不可理喻;荒谬绝顶。堂堂一个御史台从七品上的侍御史;居然要赐婚一个商贾之女?无论王元宝是否太原王氏旁支;也不管祖上是否衣冠户;如今始终是在从事商贾贱业;这消息传出去岂不是要让那些番邦笑掉大牙?
    杜暹当初仅仅因为和亲突骑施的十姓可汗阿史那氏之女交河公主派牙官到安西牧马;宣了公主教书;就大怒到杖责牙官;任凭所有马匹两千余活活被雪冻死;以至于他接到朝廷诏命回来拜相;突骑施可汗苏禄闻讯为之大怒攻打安西四镇;一度安西四镇的人畜储积被一抢而空;唯有安西一镇尚存。还是苏禄听到他拜相的消息才稍稍按捺了怒气;收兵上表请朝贡;可见这一怒之下牵连多少人。而他如今这一怒之下;当即气急败坏地直冲侍中源乾曜的直房。
    “源翁;这李元未免也太离谱了;此等制书竟然也敢这么按命草拟如今既然从门下省过;我意在封还”
    源乾曜对于宫中的事也是消息灵通;因而业已得知了这么一桩匪夷所思的赐婚。只不过他更明白什么时候该缄默;什么时候该出声。这会儿见独显一脸的义愤填膺;他就咳嗽了一声道:“杜侍郎;你这话固然有些道理;但今ri这桩赐婚尘埃落定的时候;陛下惠妃以及二位贵主并宁王宁王妃全都在场;难不成这许多人都不知道事情轻重?陛下既然许婚;那王氏女必然有出众之处;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上书封还;你让人怎么看你黄门侍郎?”
    杜暹拜相之后;源乾曜就更加不哼不哈很少做声了;因而往ri他做什么也就是例行的知会一声;并不指望源乾曜支持或是反对。此刻源乾曜破天荒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不支持他的封还;他不禁面sè一黑就要反驳。
    可是;还不等他继续开口说什么;源乾曜竟是站起身来直面于他。即便比他年迈;但源乾曜身量比他这个当过安西大都护的还要高;这常常眯缝的双目睁开;竟是流露出了一种说不出的威势。
    “杜侍郎;这种喜事是难得的;你要封还;大可择选那些真正涉及到政务人事大局的大事;挑在这种事情上发难;别人只会说你煞风景这会儿也不早了;横竖今天无甚大事;我就先回去了唔;杜侍御回京之后递来过帖子;我还抽不出空见他;索xing今天请他过府叙叙话吧。他若有什么抱怨;回头我再请杜侍郎费心不迟。”
    见源乾曜竟是就这么扬长而去;一贯没把这个上司兼前辈放在眼里的杜暹不禁愣在了当场。
    而源乾曜说到做到;出了宫就让人去观德坊杜宅送帖子。等他回了位于敦化坊的宅邸之后;才在书斋中喝茶眯瞪了一会儿;就听到外头通报杜士仪来了;他少不得坐直了身体。等到人进来行礼如仪;他招手示意其到面前坐下;又遣退了侍童一流;立时关切地问道:“君礼;现在没有外人;你实话对我说;陛下这赐婚你意下如何?我也不瞒你说;杜侍郎今天还在我面前嚷嚷不合礼教;差点就要上书封还了”
    杜士仪和杜暹素不相识;对其为人xing情也不了解;听源乾曜这么说;他不禁吃了一惊;想了想便索xing大大方方地说道:“源相国关爱;我感激不尽。说实话;如今我已二十有四;舍妹都已经子女双全了;若是我这婚姻大事再拖着;就是她也要着恼催促。玉曜娘子我曾经打过不少交道;还救过她一次。她是金仙观主的入门弟子;xing情爽利;人品亦是端方;又是陛下赐婚;岂有我可挑剔的?再说;有杜相国这样恪守礼教不以为然的;却也有不少觊觎她丰厚陪嫁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对我羡慕嫉妒恨呢”
    源乾曜被杜士仪这话说得哈哈大笑。他欣然点了点头道:“你要是觉得不好;杜暹那儿我就索xing他去闹了;横竖他平ri也不听我节制既然你满意;那我就设法按住他;不过我可把话说在前头;到时候你成婚之ri;我可一定要去讨一杯喜酒喝对了;吉ri却未定;难不成是打算回西京再cāo办?”
    “正是;我是京兆杜陵人;而玉曜娘子也是世居长安;闻听陛下又回转长安之意;与其客居在洛阳城中办喜事;还不如回长安城中再好好cāo办。而且;宋开府这些年一直都是西京留守;他一直对我提点照拂;如今我这婚事若不能请了他;岂不是不够圆满?”
    “哎呀;说得好;广平郡公若是知道了;肯定会来参加。好好好;你且回去预备你这婚事;你的散官官阶也该随着职官动一动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破碎一片“芳心
    “竟然是王元宝之女”
    如此感慨;也不知道发生在多少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的宅邸中。尽管杜士仪并无爵位;父祖尽皆官位不显;五代之内最高也就是一任刺史;可架不住他自己才华横溢名声显赫;最要紧的是前途无量之外;还能用那些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风雅物事来赚钱;如今身家颇丰;哪家女郎嫁给他;上头又没有父母;将来封妻荫子几乎毫无疑问。所以;因为他一个克贵妻的名声没有下手;如今却眼看这样的如意郎君成了王元宝的佳婿;目瞪口呆的感慨自是不在少数。
    “真不知道他是早有定计;还是却不过金仙玉真二位贵主的情面;抑或是他于脆就是那两位的入幕之宾;这只不过是为了遮掩”
    这是王毛仲在得知事情原委后;不无恼怒撂下的一句话。然而;柳惜明的愚蠢举动;再度断绝了他从上消灭杜士仪的可能。而这么一桩婚事竟然能够经由御赐;也让他不由自主地感到;别说杜士仪;就算是王元宝也沾了大光;ri后那些达官显贵们若再想打人主意;却得权衡不再避讳人言;真正站在王元宝背后的那两位金枝玉叶。更不要说京兆杜氏本就是长安地头蛇;这样一门御赐的婚姻;总不能让外人欺负了自家姻亲。
    但最重要的是;杜士仪根基已成。这还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强强联合
    杜暹尽管对此桩赐婚深深不满;可源乾曜的话还是击中了他的软肋。又不是什么真的事涉家国的大事;既然是天子一高兴下令赐婚;他只能顺着这意思算了。不过;他心中仍旧暗自纳罕;娶了如此出身的妻子;杜士仪就不怕仕途上险阻重重?而他这个黄门侍郎既是偃旗息鼓;当初杜士仪在门下省当了多年左拾遗;门下省的其他人就更不会在这种喜事上煞风景了。
    赐婚的制书正式下达之时;杜宅固然喜气洋洋;而王元宝也欢喜得有些懵了。他几乎是浑浑噩噩地行礼接下制书;又将其供上正堂;等到随行到洛阳来的长子王宪亲自去打赏了天使;又派人到外头放了火盆扔了好些竹节进去;那噼里啪啦的声音从外头传到里头;他方才打了个激灵清醒过来。正值王宪进门;他不禁霍然起身抓住了长子;连声问道:“我真不是在做梦?”
    “阿爷;是真的;这制书都已经供在正堂里了;岂还会有假?”王宪也是喜出望外。此前王元宝知情之后口风很紧;只说王容是被金仙玉真二位公主派去各名山大川祭拜;三年没见妹妹的他也唯有思念而已。此刻一想到能有杜士仪那样一个妹夫;他就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我还以为幼娘真的要这么孤孤单单修一辈子的道;没想到陛下会御赐如此好姻缘等等;阿爷;杜十九郎可不是普通人;他会不会心底不愿意?到时候他若对幼娘不好”
    “不愿意什么”王元宝正想说他求之不得;话到嘴边方才堪堪忍住;“当初就是他把幼娘从那些激ān徒手中救回来的;两人又是老相识了;怎么会不愿意?总之你别给我想那么多;把这几年我积攒下来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到时候回了长安;我要风风光光地嫁女儿”
    “哎;爹你就放心”
    王宪眉开眼笑地答应一声正要往外走;突然又被王元宝一口叫住。他有些疑惑地回头看着父亲;却见王元宝蠕动了一下嘴唇;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先去预备厚礼;我去拜见金仙公主。唉;若不是幼娘拜入她门下;早就被那些求亲的人给逼得走投无路;哪里还有如今这好姻缘?”
    永丰里崔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赐婚;上上下下同样是一片哗然。除却早就知道兄长心意的杜十三娘;赵国夫人是觉得匪夷所思;而崔俭玄则是瞪大了眼睛无法相信;崔五娘反倒显得最是淡定。
    早在当初和王容相遇的那一次;她就隐隐约约察觉到了几分端倪;只那时候是怀疑;如今方才知道;她的直觉果然准得无以复加。什么司马承祯批的命格;断的婚姻;天作之合是天作之合;只是他们自己先两情相许;而接下来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铺平那条婚姻大道而做的种种筹谋而已。然而;实在没想到;杜士仪那么能忍;而王容也那么能忍;一转眼就是五六年;他们竟然能耐得住那漫长的岁月。
    “不行;我要去看看杜十九;他这会儿只怕不知道多郁闷呢”
    崔俭玄嚷嚷一声正要往外冲;身后突然传来了喝止声:“不许去”
    这异口同声的两个人彼此对视了一眼;杜十三娘有些赧颜的尴尬;而崔五娘则是嘴角一挑笑了笑;随即才板着脸对转过身的崔俭玄说道:“陛下赐婚;岂是外人能够置喙的?再者;你怎么就知道杜十九郎定然不愿意;还会心中郁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别胡思乱想了;你有功夫替杜十九郎去cāo心;还不如好好去管一管琳娘和朗儿;好歹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别老是冲动得像是孩子”
    崔俭玄还想再辩解;杜十三娘也上前拽住了他;歉意地向赵国夫人;并崔承训丨崔椅崔五娘这些兄弟姊妹打过招呼;就把人硬拉了回房。而赵国夫人心中感慨万千;把两个儿子遣退了回房后;她单单留下崔五娘在身边;却是许久方才不无叹息地说道:“当初太夫人还在时;想要杜十九郎为婿;十三娘为媳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如今十三娘却已经嫁入崔氏儿女双全;杜十九郎也要娶妻了。”
    “阿娘;你不用想那么多;有情人终成眷属;十三娘和十一郎能够和和美美;杜十九郎能抱得佳人归;这也是上天体恤他们。”崔五娘亲热地抱着母亲的胳膊;因笑道;“就连九娘;过不了多久也会是做母亲的人了。倒是夏卿这一科制举;我听说有些不妙。”
    赵国夫人本想安慰长女几句;可见她根本不接话茬;又转到了王缙的草泽自举科上;她也只能跟着转了话题。崔五娘婚姻不顺;她自然希望崔九娘这幼女能够嫁得好些;好在王缙亦是文名卓著;对崔九娘这个妻子也体贴;只仕途却起步得晚;这一科的要紧不言而喻。
    “究竟有什么不妙?夏卿的策论之前也誊抄出来让我们都看过;无可挑剔;莫非还会被人黜落?”
    “每科制举;所取绝不会超过五人;阿娘又不是不知道。即便夏卿才学再好;倘若没有慧眼识珠的伯乐;仍然可能铩羽而归”
    口中和母亲讨论着妹夫王缙的前途;崔五娘的思绪却飘开了老远。初见时以为自己是赵国夫人的杜士仪;祖母和父亲接连过世;不顾京兆府试特意赶来洛阳;安慰了崔俭玄;却又劝慰了她的杜士仪;三头及第意气风发的杜士仪;明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