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281章

盛唐风月-第281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国公姜皎;妄谈休咎;决杖六十;配流钦州。”
    事出突然;尽管姜皎知道这一次别人以有心算无心;要翻转过来恐怕要大费周章;却怎么都没想到根本连审理都没有便已经定了他的罪。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怒声说道:“岂有此理所谓妄谈休咎何等大罪;可有人证物证?我要见陛下陈情;岂容尔等编织罪名”
    那青衣令史却丝毫无惧;反而嘿然笑道:“楚国公还以为是平ri出入宫中通行无忌;陛下饮宴无你不欢的时候?现如今外头流言蜚语不断;伤了陛下圣明;陛下对此震怒非常;哪里还会肯见你”
    “不可能;陛下怎会不肯见我”
    想到旧ri初见时的宾主尽欢;此后李隆基登基;一直视他如友;但凡喜怒哀乐全都会对他倾吐;而他更知道如何妙语连珠使君欢心;可如今不过是三两句流言;怎会把事情闹到如今这般地步;一时间;姜皎双目圆瞪;使劲想要挣脱钳制自己的双手;可无论他怎么使劲;两边胳膊一直都被人死死把持着;脚下也无法向前挪动半步。情急之下;他不禁大声嚷嚷道:“我蒙此冤屈;朝中上下莫非就无一个明眼人不成?”
    “楚国公别冲我嚷嚷;我不过一个不入流的令史;这等大事我怎会知晓?”口中如此说;这青衣令史脚下却向前了两步;旋即压低了声音说道;“好教楚国公得知;也不是没人说过公道话。门下省左拾遗杜十九郎;便曾经封还了决杖流你岭外的制书;只可惜陛下正在火头上;不但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更因为张相国奏其妄议国事;因而罢其左拾遗;出为衡州司户参军。他昔ri还颇得圣眷;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谁还敢多言不成?事到如今;楚国公你就认命吧”
    姜皎一时间呆若木鸡;当左右架着他出了院子时;他都一无所觉。杜士仪此人他只见过两次;虽觉得此子明智果敢;可与其有交情的只有他那儿子姜度;而且也谈不上什么莫逆之交。可如今他逢此大难;满朝文武这么多人;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他说话的;竟然是位居谏官的杜士仪
    他自幼生于官宦之家;当初一见李隆基便为之折服;哪怕因为过从太密而一度被囚;险些流配岭南恶地;最终在百般设法后方才只是出为润州长史。可正因为那时候历经审讯却不曾吐过和李隆基有涉的半个字;天子方才会对他分外优容;可没想到贵极一时之后;他又再次落到了比当初更加绝望的境地
    等他回过神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在大理寺;而是仿佛在洛阳宫乾元殿之前。他被人除去外袍;又为之死死按在了刑凳之上;继而则是手足被缚不得ziyou。眼看着一个持常行杖的大汉走到了自己身侧;他还来不及说一句什么;背上便传来了一记仿佛深达骨髓的剧痛。可这一下之后;行杖却仿佛突然停了;他的嘴里却是被人塞进了一个小布卷。
    “楚国公此次决杖;本应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可陛下格外体恤;免了别人围观。只不过;殿庭行杖;一律杖背。大家都知道楚国公养尊处优;因而手下自会有分寸。都是奉命行事;还请楚国公不要记恨我们这些小人物这东西不是为了让你不呼痛;而是防着你咬了自己的舌头;那时候却不好调治。好了;继续”
    但凡行杖;若是只有臀腿受刑;即便苦楚;但只要好好养伤;痊愈的可能xing自然大得多;可脊背之处却是筋骨聚集;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肺腑;当初武后用这一招对付大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打得死去活来;然后死在了决杖之后配流的路上。姜皎从前只听说过此等情形有多残酷;但如今自己亲身体会;他方才知道那些记述根本不足以诠释这杖刑苦痛之万一。
    最初几杖下去;他便已经痛得脸sè发白;若非口中咬了东西;咬着舌头几乎是必然的。可等到十几二十杖;他就已经痛得昏了过去;背上那一条条青紫交错的杖痕异常可怖;渐渐的更是破皮见血;那不过小指粗细的常行杖每一次带着凌厉风声下击;几乎都会有血滴四溅。一旁监刑的青衣令史见此情景;却是对那向自己看来的行刑差役摇了摇头;示意不必停止。一时间;即便行刑的人已经昏迷不醒;但杖责依旧一下一下丝毫停顿都没有。
    约摸五十几下的时候;姜皎便悠悠醒转了过来。可这一醒却让他陷入了更加难捱的境地;背上已经说不清是麻是痛还是火烧火燎;他只觉得喉咙里头满是一股腥甜的滋味;额头上挂落下来的冷汗已经糊满了眼睛;那最后几下;他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等到有人解开他的手脚将他重新架着站了起来的时候;他只觉得两条腿虚软无力;浑身便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冷汗淋漓。
    “流配之法;想来楚国公未必清楚;我就在此再多啰嗦两句。流配钦州;是六千里外;倘若是骑马;ri行七十里;九十天天之内一定要到配所;倘若是骑驴或者步行;是ri行五十里;百二十天内必须到配所;至于伤重而不得不坐车;是ri行三十里;两百ri之内必须到配所。所以;还请楚国公早作预备启程;否则误了ri子;难免还会有些波折。”
    说到这里;那青衣令史仿佛想到了什么;又笑容可掬地说道:“对了;因圣人震怒;楚国公之弟贬chun州司马;都水使者刘承祖配流雷州;其余还有好几个配流的。路上倘若同行;还能有个伴”
    说到这里;他见姜皎勃然sè变;最后竟是吐血软倒了下来;他愣了一愣后便将手一挥;见人架着失去了知觉的姜皎离开;他方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倘若大理寺还是李朝隐坐镇;今ri此般行刑;那老儿必定会阻止抑或于脆廷诤;可现如今新任大理寺卿是个绵软懦弱的;中书令张嘉贞亲自吩咐下来的事;自然不敢有所违逆抗争。要说姜皎还真的是无用之极;听闻天后年间;颇有几个铁骨铮铮的官员;受刑之时虽几度昏厥复苏;却始终一声不吭
    “这几年圣人制令杖杀抑或是用杖刑的次数;还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嘟囔了这一声后;他yin恻恻一笑;吩咐把人送回姜家;转身便回去复命了。
    当高力士得到姜皎已经决杖;不ri便立时启程前往配流所在钦州的消息时;已经是傍晚时分的事情了。惊讶于大理寺那边竟然动作如此之快;他不禁陷入了踌躇。因为这一桩突如其来的风波;李隆基近ri以来气xing很不好;所有妃嫔那儿都不曾去过;大多数时候都闷坐在贞观殿;几乎谁都不见。事到如今;他也不想成心去触霉头;思来想去便决定暂且不去呈报这个消息;可没过多久;尚书省那边就有知情识趣的令史送来了另一个消息。
    “谢他一声;就说此事我记住了。”
    打发了一个心腹宦官去传信;这位从武后当权一直屹立不倒的内侍省第一号人物;不禁在宽敞的直房中来来回回踱起了步子。杨思勖去安南平叛;前时战报回来说是战功斐然;不下于王毛仲那两手花架子。可杨思勖建功立业;他在宫里就没有别的够分量的人好支使了。现如今这节骨眼上;岿然不动是可以明哲保身;可问题在于;这时候需要打破僵局的人而且在他看来;此次的这一场风波;固然看上去此消彼长;可事后只要天子醒悟过来;自作聪明的人便会玩火
    “将军;将军”
    一个年轻的内侍匆匆进了屋子;见高力士有些恼怒地挑了挑眉;他便慌忙说道:“柳婕妤往陛下的贞观殿去了。”
    柳婕妤?第一个坐不住的不是王皇后;不是武惠妃;而是柳婕妤?
    高力士在最初的诧异过后;立时眉开眼笑了起来;当机立断地说道:“去尚书省;请他们立时把今ri奏疏节略送陛下御览你亲自去;对人这般说”
    对那年轻内侍严密嘱咐了好一通话;高力士这才回座;支撑着脑袋沉吟了起来。虽没有一定的把握;但横竖不是他亲自出马;死活就看天命了
    贞观殿中;尽管天子面沉如水;但柳婕妤还是端着得体的笑容;行礼过后便送上了几样jing致的点心;末了才说道:“妾身知道陛下如今心绪不佳;可若是为了那些流言蜚语便伤了御体;岂不是令天下臣民全都心怀忧切?这几ri皇后殿下也好;惠妃也好;再加上妾身和其他嫔御;人人都生怕陛下气坏了身体。一二无知小人作祟;无伤大雅;还请陛下珍视身体;莫要因为外人之言;错怪了人。”
    “哦?你说朕错怪了谁?”
    见李隆基面sè倏然转厉;柳婕妤便不慌不忙地说道:“妾身惶恐;只怕陛下因人言错怪了皇后殿下和惠妃。流言起自宫外;陛下却不见嫔御;岂不叫宫中人心惶惶?妾身今ri斗胆请见;只请陛下见一见皇后和惠妃;如此后宫上下自然安心。”
    按照嗣滕王所奏;废后之言起自姜皎;李隆基自然最疑心的便是武惠妃。然而;时隔数ri再细细思量;他却越想越觉得王皇后亦是嫌疑极大;因而索xing谁都不见。此刻柳婕妤如此说;他不禁陷入了踌躇。见自己所言仿佛有效;柳婕妤心中暗喜;这才不动声sè地又添了一句话。
    “不过;听说今ri清河崔氏与京兆杜氏联姻;听说是黄门侍郎裴璀亲自充当地大媒;外头好大的热闹。”
    李隆基正因为柳婕妤这若有所指的话而眉头紧皱;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家;尚书省送了今ri一应表笺奏疏的节略来。”
    “卿之言朕已皆知;你且退。”等到柳婕妤退下;李隆基令外间进来;等展开那长长一卷节略一扫;当头一连数份奏疏的标题就让他一时面露严霜。
    谏门下省左拾遗杜士仪封还制书事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御前激辩,针尖对麦芒
    尽管杜士仪如今已遭贬斥;可裴璀作为大媒;亲自往观德坊杜宅走过一趟提亲;送去的定亲礼物却是丝毫不马虎;原就是赵国夫人李氏在此前口头订约之后;提早为儿子置办下的。而杜士仪早先就打算拿出两万贯来给杜十三娘置办嫁妆;因而尽管这一次看上去有些仓促;但家奴部曲当ri便悉数出动;从前那些早就定好的东西纷纷从南市各大商肆中送了过来;一时间把前头院子里的几间屋子堆得满满当当。
    而同在观德坊的官宦人家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很快都从杜氏家人口中打探得知杜士仪此次要赶在南下岭南前;把嫡亲妹妹嫁入清河崔氏;因而婚期可说是赶得无以复加。当得知清河崔氏竟对此并不在意;虽有人暗中讥嘲;但更多的人都是感慨于杜士仪爱护妹妹;崔家亦体恤杜氏兄妹之情。
    于是;当天行过纳彩和问名;次ri竟立时就是纳吉和纳征之礼。当永丰里崔家按照古礼;送来了大雁和几乎塞满了巷子的聘礼时;围观的人群竟是把附近几条十字街都给堵得严严实实。
    然而;在这种热闹喜庆之中;人群却只听得后头好一阵大声喧哗;紧跟着便是一阵扯破喉咙的嚷嚷:“让开;快让开陛下宣召”
    这时候竟然天子宣召?宣召的是谁?杜十九郎不是已经被贬了吗?
    尽管人群一下子为之炸了开来;但众人还是纷纷往两旁退避让路;总算是堪堪腾出了一条足够一人通行的路来;让了那一身内侍服sè的宦官和两个随从通过。这一行三人策马小跑到了杜家门口;头前那个宦官便纵身跃下马背;大声说道:“陛下宣召;快请杜郎君立时随我等入宫”
    家中平ri都是杜十三娘主持家务;可现如今她都要出嫁了;杜士仪当然得亲自出面替妹妹cāo持;所幸秋娘和竹影如今都能独当一面;月影虽年纪小些;可也能帮上手;而赤毕等人在前头招呼那些崔家送聘礼的人;他则是亲自接待崔俭玄的长兄崔承训丨两人虽则早就相识;但并没有太多的深交;可今后就是姻亲了;崔承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