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墨子 >

第13章

墨子-第13章

小说: 墨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

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

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命固且罚,不

暴故罚也。”是故入则不慈孝于亲戚,出则不弟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

男女无辨。是故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崩叛,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

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执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

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慈,

为子则不孝,为兄则不长,为弟则不弟。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

人之道也。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

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

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

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曰:“我闻

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

命也。于《太誓》曰:“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

‘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

则财用不足。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

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

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非命中第三十六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

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

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於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征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

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亡。我所以知命之有与亡者,以众人耳目之情,

知有与亡。有闻之,有见之,谓之有。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然胡不尝考之

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则未尝有

也。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

流语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有闻命之声、见命之体者乎?则未尝有

也。然胡不尝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

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

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

变政而民易教,其在汤、武则治,其在桀、纣则乱。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

则岂可谓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传流矣,今故先生对

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

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规谏其君长,下有以教顺其百

姓。故上得其君长之赏,下得其百姓之誉。列士桀大夫声闻不废,流传至今,而

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

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驰骋田猎毕

弋,内沉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

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僇之中,不肯曰:我罢不肖,我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

故且亡。虽昔也三代之穷民,亦由此也。内之不能善事其亲戚,外不能善事其君

长,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使身至有饥寒冻馁之忧,

必不能曰:我罢不肖,我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穷。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

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久矣。

圣王之患此也,故书之竹帛,琢之金石。于先王之书《仲虺之告》曰:“我

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厥师。”此语夏王桀之执有命也,汤

与仲虺共非之。先王之书《太誓》之言然,曰:“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

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僇其务。’天不亦弃纵而不葆。”此言

纣之执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有于《三代》、《不国》有之,曰:“女

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国》亦言命之无也。于召公之执令于然,曰:

“敬哉!无天命。惟予仁人,而无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在于商、夏之诗

书曰:命者,暴王作之。且今天下之士君子,将欲辩是非利害之故,当天有命者,

不可不疾非也。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也。

○非命下第三十七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

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

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

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

此谓三法也。

故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

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

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

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

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

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

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昔者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使饥者

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夫岂可以为命

哉?故以为其力也。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

得其万民之誉,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亦岂以为其命哉?又以为力也。然今夫有

命者,不识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与?若以说观之,则必

非昔三代圣善人也,必暴不肖人也。

然今以命为有者,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

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驰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

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

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

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

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昔

三代伪民,亦犹此也。

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之,此皆疑众迟朴。先圣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是

以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曰:何书焉存?禹之《总德》

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

葆?”《仲虺之告》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

彼用无为有,故谓矫。若有而谓有,夫岂谓矫哉!昔者,桀执有命而行,汤为

《仲虺之告》以非之。《太誓》之言也,于《去发》曰:“恶乎君子!天有显德,

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

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昔纣执有

命而行,武王为《太誓》、《去发》以非之。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

夏之记?从十简之篇以尚皆无之,将何若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舌,而利

其唇呡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

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

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殚其思虑之知,内

治官府,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

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

入,强乎耕稼树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

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

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今虽毋在乎王公大人,蕢若信有命而致行之,

则必怠乎听狱治政矣,卿人夫必怠乎治官府矣,农夫必怠乎耕稼树蓺矣,妇人必

怠乎纺绩织纴矣。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

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

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

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

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当若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

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非儒上第三十八

(阙)

○非儒下第三十九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

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

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母同也。若以尊卑为岁月数,

则是尊其妻、子与父母同,而亲伯父、宗兄而卑子也。逆孰大焉?其亲死,列尸

弗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焉。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如其

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

取妻,身迎,祗褍为仆,秉辔授绥,如仰严亲。昏礼威仪,如承祭祀。颠

覆上下,悖逆父母,下则妻、子,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