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差生何以成大器 >

第23章

差生何以成大器-第23章

小说: 差生何以成大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给孩子以快乐,孩子的将来就会收获快乐;多给孩子以幸福,孩子长大后才会追求幸福;多给孩子以自由,孩子才可以感到父母的伟大与崇高,他才会把父母视为自己终身敬重的对象,把更加多的幸福与自由,奉还给将来变老了的我们!
孩子的幸福是不能剥夺的,孩子的成才只能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引导,对于差生,父母更重的是让他们感受你的爱,接受你对幸福的传递!不要时时刻刻只会提醒孩子“快去看书、快去做作业!”真的想让你的孩子学习好起来的话,父母要先认真学习、带头学习。
什么都没有的人,是没有什么幸福与自由可言的。幸福与自由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正是这样,大多数人把追求财富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特别是现在还比较贫穷的人,甚至把追求财富的重担,早早地压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从小就背负了中兴家庭的沉重压力,太早地失去了幸福与自由。
差生只是学习阶段相对处于了落后的状态
    差生只是学习阶段相对处于了落后的状态
所谓差生,只有我们中国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才把这一带侮辱性的名称,强加在了那些功课相对处于后进状态的孩子身上的。
在浮浅的国人心目中,孩子的成绩单一直牵引着他们的心灵。自己的孩子名列前茅,则眉飞色舞、喜气洋洋,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光显;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一般都会感到失落,进而忧心忡忡、哀声叹气;特别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后孩子的功课也不见明显的改观,许多家长都会感到失望,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低能,是一个没有什么出息的人。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其实,许多学者对正常智商的儿童的成长,跟踪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少年儿童都具备某方面的潜质与得不到肯定的才华!在得到鼓励的情形下,绝大多数的人,至少能在其中一个方面得到正常甚至突出的发展。这应该唤起我们对差生的信心与希望!他们只不过是学习语言或数学的能力落了后而已。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就是绝顶聪明的人,也只能在不多的学科内有所成就。就算是博士,也只表示其在某一个领域,或几个学科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而社会生活与一般性的工作,并不需要人人都具备高深的科学知识。一个人只要在某一个方面有一技之长,完全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工作得很开心。歌星、文体明星无不如此!
说实在话,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当年学业并不怎么好,可在音乐、语言表达、空间想象、肢体动觉、事物认知等方面有些天赋,他们后来成了歌星、作家、画家、演员、运动员、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反而比当年同班的优秀生有出息得多,风光得多,这是我们当差生的父母,必须看到的光明。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孩子,无辜遭受来自社会与自己父母的轻慢与歧视!
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的时候,前面说过,我们当父母的职责就是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自己的长处上奋勇当先,奋发进取,让孩子成为一个对前途、对人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就是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科学界认为,人类的智慧,目前还是一个无法全面考核、无法全部驾御的、有待进一步求证与探索的——未知世界。有的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可能学习不好,在进入少年或青年期后,智能却突然又爆发出来了,这样的例子各地都不少。他们被称为学习上的黑马。有些人,过来学习一直不怎么样,可高考时能超常发挥,一举考入北大、清华,这种现象也是不少见的。因此,我们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学业上的一时的或阶段性的落后状态,悲观丧气。
一个人能在数、理、化、语、史、外多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当然让家长十分地受用,可这种人还不到百分之十。那些所谓的天才儿童,天才少年,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也有些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想否定教育的作用)。我们要面对现实,不为孩子的智能不高、不优而悲伤,而是应该积极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为孩子具有某种天赋得到发掘,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既便是孩子什么才华也不突出,真的只是一个平庸的人,那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存习惯,不求发大财,不求当大官,只要能开开心心地生活,快快乐乐地活好每一天,不就得了。民间不是常说,老百姓也要人来当,有吃有穿,快活似神仙么!
我们做家长的,很容易被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所支配,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评价,也不可能像王蓉、郑亚洁、爱迪生的父母亲等人那样,把孩子从学校中解放出来自己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帮孩子在学业上下些功夫,如本书的作者这样。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被学校的评价所束缚,完全根据孩子的几门功课的考分,来判断他们的天资聪明或愚笨,这是很不明智的,对孩子也是极不公平的。
学校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活!绝大多数的人之才华及成就,是走出校门后才历练出来的。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扬长避短而取得功名的!
父母在督促孩子尽力学习好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发现并及时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只要将来能为社会所用,就算是只能靠帮别人擦皮鞋维生,只要能自得其乐,那又怎么样!
人生一辈子几多不幸,就是欲望太高、太强然所致。
许多学者对正常智商的青少年的成长跟踪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人都具备某方面的潜质与得不到肯定的才华!在得到鼓励的情形下,他们至少能在其中一个方面得到正常甚至突出的发展。学校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走出校门之后,能适应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活!
读书目的的误区
    读书目的的误区
在我们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作者之一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有这么几句话总会浮现在脑海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做四有新人,当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而现在,这样的话几乎再也没有人提及了。提它的人反而会被当成笑料,终于没有人,敢理直气壮地提倡它们了。读书的目的全被升官发财、成名成家、出国留洋、做有身份的人——给彻头彻尾地取而代之了。
读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一切远大的人类理想,都被斥之为虚伪空洞。这个社会,其实已不再强调,要求它的公民有真正的国家观、集体观了。人的追求变得短期化、平面化、功利化,小至家庭、学校,大到社会,从纯洁无瑕的孩童开始,就一直被以功名利禄为合理理念、最高理想的教育熏陶着。结果是,越来越多地培养出了无数的自大自私的功利主义者、急功近利的浮澡集群。
再来看看我们的学校,“距高考还有XX天!”的警示牌,倒是十分的醒目。充塞校园里面的,都是仿佛经过压缩了的紧张的高考空气。为什么中学校园里会是如此的紧张,就好像战场一样?就因为它关乎着每一个高中生的命运!而这种紧张,就是被老师、家长、学生自己用考出高分、考上名牌大学、接下来才可以出国深造、入仕当官、当博士、当专家、成为富人、成为名人,然后才能有尊严地活着、轻松地活着、幸福地活着——给制造出来并给填满了的!
在我们普通人的家庭里,有几个父母不是抱着“成龙成凤才成正果”的观点来要求孩子的?自古至今,中国人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点不放,希望子女事业有成,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当然,父母对子女有这些要求,没有什么不对,我们对女儿也是这样期待的。但是,将读书的目的,单纯地定为升官发财、成名成家就很有些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承受不了考试的压力而出现精神分裂症;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考不上大学或是自己满意的大学,或是家庭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或是事业失败、就业无门而走上了自杀之路。这实在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做人的目标出了问题所致。
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完全与升官发财、做富人、做贵族、出人头地,划上了等号的时候,他们抗生活打击、抗失败挫折的能力就会变得不堪一击。一旦人生面对接踵而来的挫折与坎坷、失意与失败,往往就会失去承受力,导致自身的轻身与毁灭。这不仅仅只是他们个人的人生悲剧,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整个教育的失误与悲剧。
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太看重功名、太注重权力与金钱了!人心太浮浅、太浮燥了!想当年,少年周恩来唱响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正是因为他胸怀祖国,才经受住了无数的挫折与打击,才华那么卓著也甘居次要位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大量卓越的贡献,最终为全世界的人所景仰。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生啊!
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读书的目的还是要从国家、民族的利益着眼才行。将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生才能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尚的境界。生活在这个高度社会化的地球村里,只有好好地为他人服务,才能最终为自己服务。生命价值的深度与高度,取决于对生命的奉献与珍重,取决于社会的认同度、肯定与否。
我现在在心中对自己说,孩子努力了,将来考不上大学也没什么关系。生活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通罗马,条条通北京,活人是不会被尿憋死的!
现在读书的目的全都是升官发财、成名成家、出国留洋、做有身份的人。可是,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完全与升官发财、做富人、做贵族划上了等号的时候,他的抗生活打击、抗失败挫折的能力往往会变得不堪一击。只有将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生才能达到那种全新的高尚的境界。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太聪明了,我们真的十分佩服。用它做自己文章的一个标题,心中很是舒服。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有差生的家庭,这样一个生存哲理,人生不仅仅要看起点、看阶段,更要看全过程、看最终结果。
我们那么多人之所以喜欢看体育节目,这恐怕与人生渴望成功、胜利、荣誉,要释放压抑、打破平淡、发泄积郁有关联。我们通过观看那些径赛运动,得到了一个明确的感受就是,起初冲在前面的人,十之八九都不是能拿冠军的人。
学生时期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并不表示这个人将来的生活也不乍的。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跑马拉松最应该具备的是耐力、意志力、目标感、阶段感、方向准确,而不是一时的冲劲、不明方向的乱闯。生活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人是否生活得幸福、快乐,与金钱、地位、智商、从事何种职业、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