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黑角落 >

第52章

黑角落-第52章

小说: 黑角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迎自己呢,眼看着女儿和丈夫都在美国站住了脚跟,她回国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尽管自己在Sprint的工作很出色,收入也不菲,但她打交道的多半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转,她总觉得自己仍然游离于美国社会之外,没有归宿感。已近不惑之年,她一天比一天更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和姐妹。旅游公司的业务收入虽然远远比不上电话公司,但她做得很专心。不知怎么,一看到那些风尘仆仆来自大陆的同胞,她就不能平静。她希望有一天能借着这份业务,自由往来于中美之间,这样她既不用长期“抛夫别女”和自己的小家庭两地分居;也不用长期远游在外,不能对父母尽孝。对她杜迎来说,这是再好不过了。老吴了解她的想法,给了她不少帮助。现在她终于有条件回国开展业务了,内心十分高兴。
杜迎回到公寓,从信箱里掏出一大堆信件和广告纸,放在客厅的柳条筐里,她倒了一杯水,坐在沙发上开始一件一件拣看那堆东西。信件里有几份账单,各种信用卡公司或银行要求他们申请信用卡的申请表。还有就是大商场促销减价商品的广告、购物指南和希望他们成为商场的会员取得优惠卡的申请表。优惠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是持卡人可以享受某种电器的长期保修;有的是可以享有优惠的汽油票;还有一张说,持有他们的优惠卡,购买家具后第2年才开始分期付款,如在两年内付清不计利息……杜迎不由得笑了,这些商家真是挖空心思揽客呀!她拣出一封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表格,准备填写,把其他表格和那些她认为有暂时保留价值,待考虑好了再做决定的东西放在一起,而将其余的卷成一卷放进她用来处理废纸的口袋里。那份航空公司的优惠卡声明,持有该卡,不仅可以享受机票优惠,还可以累计点数,当点数达到一定数目时,可免费奉送一张机票。杜迎希望自己的组团旅游业务能顺利开展,那么机票对她来说是关系最密切的了。
接着她开始整理东西,她要把几张信用卡账单分别装在不同的信封里,用红笔写上应付款项的付款截止日期,提醒易之按时付款。李易之为人虽也细心谨慎,但对家庭财政方面的事却是大撒手,全听杜迎安排。现在杜迎要离开一段时间,短则两个月,长则半年,不向他交待清楚,只怕自己一走,他就该乱套了。
那小小的信用卡,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代表,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它建立在人们的信用基础之上,它鼓励人们提前享受消费的乐趣,又因而敦促人们拼命挣钱去支付已享受到的消费款项。
美国的信用卡和国内的信用卡其使用有相当大的差别。国内是由持卡人在发行信用卡的银行存入一定数目的钱,然后刷卡通过银行划账。持卡人仅仅限于享受划账服务和免去携带现金的不便,严格讲,这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因为花自己的钱购物,并无“信用”可言。而美国的信用卡是先记账后付钱。一般的做法是,信用卡公司向客户提供第一张信用卡时,客户并不需要存入任何押金或定金,信用卡有使用上限,新卡一般两三千美金,随着客户信用的建立,公司会定期提高金额上限。客户刷卡后会接到账单,他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付清账款,也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付清。而每一次付款的情况都会被记录在案,成为反映一个人信用度的累积档案。由于信用卡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方便,还提供了提前享受某种物质的可能,又能减轻人们的付款压力,因此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使用信用卡。除了在菜市场一类的地方外,其他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包括超市都接受信用卡,很少有人用现金,因为用现金不安全。
凡在美有永久居住地址的人,理论上就可以使用信用卡。但实际上信用卡公司决定是否接受一个客户的持卡申请,主要参考的是他的信用记录,如果记录不好或没有足够的好记录,信用卡公司是不会接受客户申请的。
和大多数使用信用卡的华人一样,李易之他们从来不拖欠账款,每次都是在规定期限内一次付清全款,因此记录十分良好,他们不久就取得了只有记录良好者才能获得的金卡,金卡利率比普通卡低而且不用付年费。受中国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李易之和杜迎虽然申请了信用卡,但只限于享受其提供的服务便利,直到买下自己的公寓,才意识到过去并没有充分利用信用卡给自己提供的好处。他们这才改变了满足于金卡持有人身份的态度,同时申请了几张普通卡,也开始尝试先享受后付款的美国生活方式。渐渐地,他们完全习惯了使用信用卡,成为地道的“卡民”。其他诸如买保险、定期看牙洗牙之类的美国式的消费习惯,他们也一一入境随俗了。
李易之驱车从纽约机场返回华盛顿。杜迎走了,回国去开展她的业务。李易之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杜迎为他和孩子付出得太多了。她总是从丈夫和女儿的切身利益和他们的个人意愿出发,安排她自己的生活工作,总是自觉自愿地把自己放在配角的地位。现在李易之很愿意看到妻子按自己的愿望去选择工作和生活。杜迎在丈夫的鼓励下决定专心发展旅游公司的业务,她的选择前提仍然是要能兼顾到丈夫和女儿,李易之还能说什么呢!
杜迎临走前再三叮嘱李易之注意休息,因为他刚从联邦调查局的训练基地回来。在那儿他们进行了40小时的特攻队专业训练,包括军事体育、格斗、射击、解救人质、镇压暴乱等专业训练。和他们一起训练的还有新招募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和缉毒局的特工。那是李易之曾经十分向往的工作。
和特攻队员相比,在武的方面那些特工略逊一筹。而文的方面他们却比特攻队员要强很多,大多是经过刑侦或其他相关课程学习的有学士以上学位的人。而李易之在特攻队员中名列前茅,特别是那一手枪法,曾经倾倒了许多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干过的神枪手。他的跆拳道和擒拿格斗功夫在特攻队员中也是首屈一指,而他又有硕士学位,这一点上那些特攻队员更赶不上,他们大多数连学士学位都没有。保罗十分器重李易之,他曾经多次鼓动李易之加入美国国籍,做一个公民。他深信这对李易之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助他在事业上突飞猛进。他说美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欢迎和接纳一切有才干的人,不论他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并且为这些有才干的人创造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使他们创造出在其他地方创造不出来的成就。他说,那么多华人科学家都在美国做出了杰出成就,不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是证明。他认为李易之可以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特工,李易之也相信自己可以。但岁月不饶人,在他已经为人普遍认可干特工是块好料时,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FBI对新特工人员的要求。保罗说不要紧,还可以申请到FBI的其他部门,如痕迹鉴定等研究单位去工作。到时候他一定为李易之写最好的推荐信。
车已经驶到哥伦比亚特区,李易之心有所动。他找了个地方泊车,在停车计时器上打了卡,便信步在这美国的心脏地区倘佯起来。他想静一静,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
他伫立在华盛顿总统的塑像前,想起8年前刚刚到GWU报完到,也曾在此伫立。那时他想得很多很多,大多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在美国会是个怎样的命运。而今天,抵美8年的命运他已经历,可以说还算差强人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不能对命运抱怨一应当知足。
他凝望着国会大厦上的美国国徽,上面那只代表勇猛、力量和胜利,象征着自由、独立精神的白头鹰,右手握着橄榄枝,左手握着一枚利箭,它在表示对和平的希望和自卫的决心。白头鹰嘴里衔着一条用拉丁文拼写的合众国字样的彩带。在国徽上部是透过云雾闪闪发光的13颗星,它代表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在他李易之的制服上,帽子上也有同样的图案,因为他也是执行这白头鹰意志的一员。
他仰望着在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的美国国旗,心中响起《星条旗永不落》的歌声:
啊,在晨曦初现时,你可看见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骄傲?
在黎明的最后一道曙光中欢呼,
是谁的旗帜在激战中始终高扬!
烈火熊熊,炮声隆隆,
我们看到要塞上那面英勇的旗帜,
在黑暗过后依然耸立!
啊,那星条旗永不会静止!
在自由的土地上飘舞,
在勇者的家园上飞扬!
那是美国著名诗人佛朗西斯·;斯加特·;基在1819年的一个早晨,通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城堡上的星条旗时,即景生情而写下的诗句。李易之不由得想起祖国的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诗词,这乐曲丝毫不逊于那一首。
星条旗在广场上,在国会大厦上高高地飘扬,那上面鲜红的13条红色横条,也像五星红旗一样,是用鲜血染成的吗?如果是,那上面现在也有他李易之的血,他心中闪过那个黑色星期五的片断。对这面他用鲜血和汗水捍卫过的旗帜,如今似乎有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一种关心、一种自豪或者还有别的什么。但扪心自问,站在这面旗帜下,他仍然找不到在五星红旗下的那种感觉,那种令他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感觉。他想起白发苍苍的父亲,想起同样苍苍白发的娘亲,想起海河边那座喧闹而又宁静的城市,想起机翼下那块磁石般的大地……这一切似乎此刻仍然伴随在他身边,糅合在他心中,那么贴近又那么遥远。
“为什么一定要加入美国籍呢?”
李易之自言自语,不由说出了声。他被自己的声音警醒,周围静悄悄的,人很少,远处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导游指点下,参观着特区的建筑。
他转过身,快步朝泊车的地方走去。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