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黑角落 >

第51章

黑角落-第51章

小说: 黑角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不测。
转移行动从第七监号,就是李易之给老越南当助手的那个监号开始。这个监号新犯人多,年轻犯人多,违犯监规的多,胆大妄为的多,最容易出乱子。黑色星期五那场骚乱之后,虽然几个带头闹事的犯人,包括黑锅底在内,经过审判又增加了刑期,被转移到其他重刑犯监狱去了。但第七监号并未就此消停,因为补充进来的一些长刑犯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老越南受伤太重,再也不能回监狱工作了,现在负责第七监号的是一名中年的黑人警员,李易之甚至不认识他,可能也是新来的。这天,要从第七监号转移走30名犯人,是这所监狱转移犯人最多的监号。
新来的少尉举着名单,带了4名普通警员进了监号。平时把犯人从一个监号转移到另一个监号就是这样,由警员挨个叫犯人的名字,被叫到的马上打点行装,然后去新的监号。
但这一次可不是去别的监号,而是去俄亥俄呀!
“被念到名字的马上收拾,准备往俄亥俄转移!”
带班少尉大声宣布着。犯人们立刻骚动起来,俄亥俄是那么遥远,囚车开足马力在高速路上跑也要6个小时才能到,这一去不知哪年才能返回,谁也不愿去呀!
少尉开始念名单了。100个犯人都静了下来,坐在自己的床上,竖起了耳朵。有的犯人双目紧闭,右手按在胸前,默默祷告上帝,别把厄运降到自己身上。
整个监号鸦雀无声,只听见少尉一个人的声音。他每念一个人的名字,其他犯人心都跟着紧缩一下。30个人的名单念完了,犯人们都像泥塑似的坐在床上,没有一个人站起来,监号里静得怕人。
“我再重复一遍,被念到名字的人……”
带班少尉已经重复三遍了,还是没有人动地方。
带班少尉沉不住气了,平常不是这样啊。他也听说特级警戒监狱的转移顺顺当当,到了自己的地盘,头一个监号就卡壳,太没面子了!
他一眼看见一个被念过名字的犯人就坐在对面,便上去推了他一把,吼道:“蟑螂,快收拾!”
“No!”那个叫蟑螂的犯人猛地站起来,“我他妈哪儿也不去!”
“你,还有你,站起来!”
带班少尉不理会蟑螂的抗议,又点了两个犯人,这下可欠考虑了。
一下子站起来六七个犯人,都是名单上的。
“我们哪儿都不去!”
犯人们全学蟑螂的样儿,七嘴八舌地嚷嚷起来。
带班少尉感到大事不好,看样子犯人要闹事,后悔当初讨论行动方案时,自己极力主张不用警犬,不用特攻队。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好好立立威,也让上司看看自己是位能员。他以为念完名单,犯人们就会乖乖收拾行李跟他上囚车呢!
带班少尉还不肯认输,他想“杀鸡给猴看”,向身后的两名警员一挥手,让他们把挑头闹事的蟑螂铐起来。
不知蟑螂是仗着有100名犯人撑腰,还是真豁出去了,他跳着脚大叫一声:“别他妈逼我了!”便向一个警员猛扑过去。那警员手无寸铁,赶忙招架,两个人扭打在一起。
监号里轰的一声,立时开了锅,有二十多个犯人冲了上来,把带班少尉和4名警员团团围住。
“打这帮混蛋!”
不知哪个犯人大吼了一声,带班少尉和那4名警员没挣扎几下就被淹没在犯人堆里了。
坐在监号外的特攻队员都轻松地聊着天,议论着昨晚那个同性恋。只有李易之对这个第七监号深有了解,没有参加其他人的谈话,而是警惕着听监号里的动静。他听得里面轰的一声,虽然因为那几个队员聊天的声音太大听不太清,但直觉告诉他,出事了。
他马上报告保罗队长。保罗向全体队员挥了下手,短促地命令:“集合!”
特攻队员们立刻打住话头,跳了起来,排成一路纵队冲进监号。保罗队长在最前面,一进监号,他便把双手伸直,两手中指对在一起形成一个三角形。那是手令,命令队员由一路纵队变为三角队形。这都是平时训练出来的,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变,每个特攻队员都心中有数,不需临时现交待。
看到队长的手令,队员们迅速变换队形,保罗队长在最前面,李易之和另一名队员一左一右紧随其后,每个人都紧紧握着挎在身上的催泪瓦斯喷射器,那是专门用来驱散人群的。在距犯人5米左右的地方,特攻队员停住了。保罗队长在空中伸出三根手指,李易之几乎与保罗同时搬动了喷射器的把柄。就听“刺”的一声,一道道白色喷雾朝正在扭打的人群射去。那就像用强力杀虫剂去喷杀空中飞舞的一群蚊子,疯狂的犯人立时不疯了,叫喊着的犯人立时不叫了,正在拳打脚踢的也不打了,他们一个个抱头鼠窜,有几个被喷着脸的犯人疼得在地上打滚。后面的特攻队员冲上去,把带班少尉和4个警员救出重围。
几支喷射器还在有节奏地吐着银蛇般的毒气。大多数犯人都跑回自己床上,用毛毯把头蒙上。特攻队的宗旨是让所有的犯人全都趴下,只要有一个人站着,就假定他还要负隅顽抗。
最后一个犯人趴在地上了。从特攻队冲进监号,到把全部犯人制服,总共也就一分钟。
监号里充满了催泪瓦斯,特攻队员本来都随身带了防毒面具,但因情况紧急,谁也没有顾得上用,现在也一个个鼻涕眼泪流得一塌糊涂。那是一种被烧灼的感觉,特攻队平时的训练中就有这项内容—;—;不戴面具到充满催泪瓦斯的房间里找东西,救人质。那是大家都痛恨的训练课程,但因为工作需要,再恨也得练。
眼看犯人被制服了。特攻队员打开监号的门,把犯人都轰到篮球场上去。那是这个监号白天放风用的,四周也有铁栅栏围着。被喷射到催泪瓦斯,最有效的解救方法就是马上用凉水冲洗,或者在通风处让瓦斯挥发,过一会儿就好了。
转移行动暂时中止,特攻队重新拟定了行动方案。两天后才把剩下的二百多名犯人从中级警戒押上囚车。那几个打人闹事的犯人没去俄亥俄,他们被关进独居监号,等待检察官以袭警、暴乱罪起诉他们。
有个白人囚犯,为逃避被遣送的厄运,把平时偷偷积累的安眠药一下吞了进去,结果被送到医院抢救。其实转移名单中并没有他,他这一折腾,出了院就被关进独居监号进行自杀监护,以防他再寻短见。看守他的警员每15分钟就观察他一次,并详细记录在案。那警员生气地对他说,下次囚车来非想法把他装上不可,省得他留下来没事找事添麻烦。
遣送行动结束了,没过多久,腾出的400个床位又被新犯人占满了。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尾声
    杜迎把信用卡递给超级市场的收银员,那是一位红头发的年轻小姐。她熟练地将杜迎的金卡插入收银机,划好卡便把它交还给杜迎。另一位男员工将杜迎在超市选购的物品装到大大小小的纸口袋里。
“谢谢光临!欢迎您选用我们连锁店的优惠卡!”红发小姐有礼貌地向杜迎说。
“谢谢!十分感谢,下次吧,我最近要离开一段时间。”
杜迎也有礼貌的回答。她从那位男员工手里接过口袋,道过谢径直走出超市。
为了旅行团业务的需要,杜迎最近要回国去一趟。她在超市买的东西全都是准备带给自己的父母姐妹和李易之家人及国内一些要好的朋友的。从踏上美国土地的第一天起,杜迎心里就没有一天不准备回国。还是飞机在夏威夷机场中途加油时,她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和陌生的异国风物,自己像哑巴一样不能和人任意交流,心里觉得很不踏实。她拿不准自己能否在这个国家长期待下去。当时她虽然拿的是陪读签证,但国内工作单位那边她请的是探亲假,她准备探亲假满就回国,银行还给她留着位置呢!可是津津到了新地方,却十分高兴。她在机场东张西望地看着各种新鲜事,在妈妈周围蹦蹦跳跳的一刻也不停。看到有人在水池前喝自来水,她感到十分奇怪,问妈妈:“他们怎么喝生水呀?”杜迎告诉她,这儿的自来水都是经过杀菌处理的,可以直接喝。津津听了便跑到水池边喝了好几次水。
“妈妈,我喜欢这儿,咱们别走了!”
“你喜欢这儿,就和爸爸留在这儿吧!妈妈先回去,等你爸爸读完学位,你再和爸爸一起回国,好不好?”
“不嘛!我要妈妈也在这儿,不然津津该想妈妈了。”
女儿噘着小嘴,一个劲儿地摇着身子表示不乐意。杜迎性情随和,对留不留在美国的问题并无定见,她虽然感到不习惯,怕没有自己可做的事而拖累了丈夫,所以准备看看不行就回去,但做出决定还得和丈夫商量好才行。等见了丈夫,禁不起父女俩一致反对她回国,于是便留下来。不愿为此和丈夫女儿争执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她找到了那份餐馆的工作,觉得自己可以帮丈夫一把,不成为拖累。再说也可以让女儿有人照顾,在美国读书,从小打好英文基础也是件好事呀!杜迎便暂时打消了回国的念头。
津津度过了最初半年语言不过关的困难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很快便成了班上的优等生。卡尔曼老师很以津津为荣,她非常喜欢这个内向、听话、聪明的戴着副圆圆的眼镜,长着一张圆圆脸的中国小姑娘。为了让津津更快地和同学们融洽相处,她经常安排津津参加各种活动。有一次,卡尔曼老师组织全班同学排了一出童话剧,每一个人扮演森林中的一种小动物或一种植物,还有扮演森林女神的,这是一台有歌有舞,声情并茂的舞台童话剧,讲述的是一个惩恶扬善,付出爱心的故事。老师让津津担任主持人,用旁白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串连整个故事。津津非常认真的背台词,练习表演。演出那天,杜迎和李易之都应邀前往观看。
看到女儿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表情丰富,有声有色地担当着自己的角色,杜迎感到无比欣慰。演出非常成功,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津津站在舞台一侧,和同学们一起向观众谢幕。这之后,卡尔曼老师出现在舞台另一侧,她向台上演出的同学们做了个手势,那些孩子们都向津津一侧转过身,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津津走去,和她握手、拥抱,表示相互的祝贺。观众中又响起更热烈的掌声,杜迎感动得热泪盈眶。
津津小学毕业后考入了阿灵顿地区一个有名的以自学为主的中学,她门门功课得A,成为学校的荣誉生。她所在的这所中学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专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每一年都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从这所中学走进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耶鲁、斯坦福等名牌大学。津津的老师说,津津很有希望考取这些大学中的任意一所。津津的目标早已不是打个较好的英文基础,而是向美国一流大学进军。
李易之也可以说是事业有成,自从成为特攻队的一员,他屡有建树,受到警方器重。特攻队员个个武艺高强,但学历并不高,像李易之这样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他成为特攻队的骨干,保罗队长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十分信任。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李易之剖析判断问题,逻辑严密,使人信服。在杜迎心里觉得丈夫成为特攻队员的惟一好处,只是干这个比赤手空拳在监号当狱警安全些。
杜迎自己呢,眼看着女儿和丈夫都在美国站住了脚跟,她回国的希望就更渺茫了。尽管自己在Sprint的工作很出色,收入也不菲,但她打交道的多半是中国人,在中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