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 >

第66章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第66章

小说: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荩湟磺胖羧辞鹣拭鳎湫翁饕烊茨鼙舜讼嗳荩凳悄训靡患木爸隆N馍秸锼驮诤佣蠼值木⊥罚⊥肥且惶跤氪蠼殖伞癟”形交叉的马路,诊所就在交叉路口旁。
诊所是在一间四层新式民居的底层,而招牌则在二楼的外墙壁上,四个红红的大字格外的醒目。那个时候还不到八点钟,诊所的玻璃门里面用布帘子拉住还没有打开,他于是在街旁等着。
诊所的旁边有一间小卖店,已经开了门,坐着个老婆婆。他便走上前去,准备问一下。无奈,那老婆婆任凭他怎么比划着也是听不懂他的话。这时,里面又走出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伯,问他干什么的。他如实讲了。老伯看了看他,然后就来到诊所门前,边敲边喊道:“老郭,老郭!”
安生在一旁听到里面有人应了,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起来——似乎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没多一会,玻璃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穿着睡衣的人,这人大概就是老郭了。老郭其实并不老,也就是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不高却开始有了些富态,圆圆的脸上爬满了络腮胡子,眼睛虽小了点,却足够让人看出他并不是个凶神恶煞的人。他问老伯有什么事。
显然他们之间很熟,老伯聊了一两句闲话之后,就把安生介绍给了老郭。老郭转过来看了看安生,问道:“你是湖北的?”
安生点了点头,说道:“请问您这里要医生吗?”
老郭又道:“你以前在医院干过?”
安生又点了点头,道:“我是看内科的。”
老郭道:“你等等,我马上就来。”便进了房间里去换衣服。
安生向老伯道了谢,老伯摇了摇手道:“没什么,我是这里的房东。”便去了。
没一会,老郭换了衣服出来,让安生进到里面谈。老郭看过安生的证件之后,说道:“我这里是准备找一名医生,你会看些什么病呢?”
安生便把他以前在楚州和凤亭时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老郭待他说完,道:“会看性病吗?”
安生道:“不会,但我会点皮肤病。”
老郭道:“我这里是看性病为主的,不过也卖些常规药品,那些药品你都熟吧?”
安生点了点头:“一般都知道,只是我不会看性病……”
老郭笑道:“不用你看的,你就看看你会看的病就行了,那些病由我来看。”
安生没想到竟这样的顺利,愣了一会儿说道:“郭医生,谢谢您了。”就这样,安生正式成了吴山诊所的一名新医生。
诊所其实是一间大房,中间用木板隔成了三间。外面是一间大厅,摆着几张药柜,一侧是两张办公桌;大厅的中间墙上开了一道门,里面是一间小房,架着一张床,是病人输液时用的,现在安生就睡在这里,白天把被子拿开,晚上又重新铺好;小房里又有一道门,那里面就是老郭住的了。
安生把除了老郭的房间其它每一处都仔仔细细地看过一遍,无疑是十分满意的。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虽陌生却有着几分熟悉,当他想到从此就将在这里从事他所熟悉的工作了,更能让他加快熟悉的速度。
大厅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接诊处,另一部分是发药处。正对着大门的是三张玻璃药柜,上面摆放着各样常用的西药,而靠着木板墙的是三张高高的木药柜,里面有各种中草药。中药柜的上头挂着一块大匾,上边写着“大吉大利”四个红字,显然是老郭的某一个朋友在这诊所开业时送给他的。接诊处的墙上贴满了针灸穴位图,下面便是两张对排的桌子,老郭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中医书(他大概是中医出身的),一具听诊器,还有一只装着温度计的玻璃瓶。老郭让安生坐在他对面的桌子上,桌子是空的,但很快就摆满了安生一直带着的书(那些医书虽在此之前没什么用处很少去看而且带着很沉,但到底没有丢掉,也不知他是否预感到过会派上今天这样的用场)。安生的正对面是一间不大的卫生间,功能倒不少,除了卫生之用,至少还兼着洗衣间和厨房的功用。
安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像现在这样穿着白大褂,坐在桌子前给病人看过病了,所以最初的一阵子里,他甚至有点紧张。倒不是因为他把过去的医生经历忘得一干二净——应该说他还是相信自己能看一点病的——而是他的潜意识当中还把自己看着是那个在建筑工地里饱受着日晒雨淋的建筑小工。
先来看看他的样子吧——他穿的是一件被汗水泥水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浸渍过无数次、早先的白色如今衍变成了暗灰色的短袖汗衫,一件几处都快要磨破、灰不溜秋的裤子;脸和衣服没遮着的地方经那太阳的暴晒后变成了标志性的黝黑色;头发长而又乱,灰蒙蒙的一团,而脚上穿着一双见证过他整个夏季历程的塑料拖鞋,鞋帮与鞋底的交叉部位早就开了几道口子,若不是经过一番缝补,早就坚持不到现在了。这就是他的模样,而这副模样实在与医生的打扮有着不小的反差。
老郭倒也细心,说了一句:“你还是先换一套衣服吧。” 
他自然从老郭的话里听出了另一层意思,脸不由得红了。他是还有一套衣服,可那一套比现在穿的还要糟糕,自然是没办法换的。他有点窘地愣在那里。
老郭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进了房间一会儿,之后拿出一套运动装来,对安生说道:“这是我年轻时穿的,你看合适不。”安生接过衣服换上,老郭又让他照了照镜子,说:“是不是合身?”
安生照过之后,发现自己仿佛是变了一个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不过,他很快又发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地方,这回没等老郭再说什么,就去了卫生间,准备把头彻底地洗一次。
那时,他心里想,马上就要做一名医生了,而要想连自己都不去怀疑,少不了作一番大的改造,首先就得从仪表的改造开始。
当他拿出自己带来的肥皂准备洗头的时候,老郭看到了,把他喊住说道:“我的洗发水刚刚用完了,你等一等。”说完就去了隔壁房东开的的小卖店买了两小袋子洗发水,递给了他。
安生接过洗发水的时候,心里受到了很大的感动——他不但幸运地得到了一份渴求的工作,而且现在不象是在一家诊所里打工,倒象是来某一个亲戚家做客的。这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以至于他觉得若自己不好好地工作,就对不起老郭了,有了份感恩之心。
他把那两袋子洗发水仅用了其中一袋的一小半。虽然不知道那洗发水需要多少钱,但他想一定不会便宜,一方面有点舍不得,怕糟踏了(这似乎是一种从父母那里遗传过来的天性),另一方面他觉得这样也算是一种回报。
当他再次穿上白大褂的时候,心里对自己是满意的,对自己新的工作也是信心百倍了。
起初的两三天里,诊所每天并没有多少病人,要么一进来就看着药柜,要么探着头看老郭和安生这两个穿白大褂的人。只要有人来都由老郭去处理,如遇到病人说话吞吞吐吐的,老郭就让病人随他去里面的房间。安生只是拿着书饱饱地看了几天,做着做回医生的准备。
几天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有了一些关于诊所发展的想法,于是寻得一个机会对老郭说道:“郭医生,来我们诊所看病的病人好像不是很多?” 
老郭点了点头,笑道:“是的,我们本来就不是以常见病为主的。这些病不赚钱,以前有人找来我也一般不看,只是卖点药。”
安生道:“那些常见病我能看一点,我想把这些项目开展起来,您看行不行?”
老郭道:“那当然好了。只不过,我们以前一直不是看常见病的,病人恐怕一时不晓得。”
安生便道:“我准备写个广告牌,树在门口,你看行吗?”
老郭自然乐意不过。
于是,安生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了。他找到一块空牌子,又找了一支排笔蘸上红油漆写着——
启   示
本诊所特开设以下服务项目:
1.内科、儿科常见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诊治;
2.外科感染性疾病,小型外伤性疾病的诊治及处理;
3.常见皮肤科疾病的诊治。
本诊所将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热情为广大病友服务;为方便就诊,本诊所将实行二十四小时服务,并能在病人需要时出诊;本诊所一律免费咨询,免收挂号费急诊费,收费合理,欢迎广大新老病友随时就诊!
                   吴山诊所
招牌写起来之后,老郭也看了,安生问他满意不满意,他笑了笑,说道:“不错,可以摆出去了。”安生便把招牌摆在了大门外醒目之处,然后每天早晚搬出搬进,坚持不懈。
有了招牌,他每天看书的同时免不了分些神来看门外的招牌前是否有人停留,如果有人停留,又不免产生一些臆想,猜测着那看过招牌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个反应。
牌子刚摆出去的那一整天里都只有两三个人走过来看过,这令他有点失望。不过,倒也没有因此而泄气,又重新期待着第二天情况会有些好转。就这样几天过去了,他的诚心大概感动了上天,每天的病人虽不是很多,但毕竟渐渐多了一些。虽然病人进来之后往往都会找老郭询问——这至少有一大半得归功于老郭那美美的络腮胡子——他还是感到了很高兴。
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老郭有了点了解。老郭并不懂多少西医,无非是碰到有病人问起某一种疾病,老郭就笑眯眯地胡乱扯上几句,扯得病人连连点头时就接着扯下去,如果没法扯了,就会让他把话接过去。虽然老郭并没有明说,但在选择什么时机插话进去,他们有了默契。尽管有时安生没有把握好机会,事后老郭也大都不会说什么。
在这些过程当中,安生渐渐把自己过去作医生的感觉找回了。对他来说,这不亚于是一种幸福,一种充满了希望与乐趣的幸福。他发现,自己因此从内心里喜欢上了这里。
第二十七章 诊所(2)
    他的日子确实也过得不赖,最起码是离开家乡后前所未有的。他的时间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钟就醒了,然后就把春云送给他的收音机打开,听无锡广播电台播放的美妙晨曲,边听边起床洗脸刷牙,收拾铺位,打扫卫生。准备妥当之后,就把门打开,把招牌搬出去,开始等待病人的到来了。病人并没有这么早来的,他就拿出一本小说来看一会儿,或者读一读雪莱的诗歌。
老郭通常要到八点半之后才会起床,安生也就等他起来后才准备早餐。早餐按照当地人的习惯,把前一晚没吃完的剩饭加些水煮,称作为“泡饭”,就着些腌菜什么的,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安生开始并不知道这就叫做泡饭,而只是按照楚州的习惯把饭煮烂,作稀饭吃,老郭还跟他讨论了一回,他才知道泡饭是不要煮烂的。
他们基本上是轮流着做,如果碰上早晨有病人来了,老郭更是飞快地从床上爬起来,为安生准备好早餐,甚至把泡饭都盛好了,只等安生来吃——安生心里本还为如何处理“家务事”伤脑筋,却没想到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最初的几天,老郭基本上不出什么门,每天上午就跟安生对面坐着,聊聊天,有病人来就看病,到了上午十一点来钟就骑着他的那辆铃木摩托车去买菜。每回总要大袋小袋的买许多,足够一两天吃的。买回的菜必少不了肉或者鱼,然后他亲自操勺,烧出五色缤纷的佳肴来。安生没想到老郭烧出的菜十分精致不说,而且色香味俱全,显然是有些功力的,对美食也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