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 >

第49章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第49章

小说: 青春岁月之二 远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窭矗捅涣缴さ丫压础B胪飞嫌腥丝汲险惺郑谙虼系那兹怂托校弦灿腥嘶邮钟氚渡先烁姹稹>」芩啦豢赡苡腥死次托械模故侨滩蛔』恿艘幌率帧
船在江上打了一个弯之后,开始全速向下游驶去,很快就把楚州抛在了身后。安生仍然站在那里,眼睛望着的是不变的那个地方——楚州,他又将与楚州远离了。
在楚州的身影彻底从眼前消失之后,又是一个个陌生的地方。他终于回到他的甲板上,靠着船舱壁坐着,陷入无限的忧思中去了……
接下来的行程他不再关心时间,一个个城市倒是记住了名字。每到一个城市,他都拿出一个小笔记本,在上面记下来。船上的时光对于他来说,也不算很难打发。每到肚子饿的时候就去船舱里面倒杯开水来,泡一块方便面,就是一餐了;其它的时间他就一个人在那里看一会儿书,或者是看一会儿江景。
江上阳光灿烂,江鸥也很多,都是出来觅食的;对于它们来说,大客船总是它们所不明白的,尽管天天见到,还是很兴奋地紧跟着,发出兴奋的唤声。由于天气很好,来到船尾甲板上的人也很多,看看长江浩瀚的水,看看两岸如画的景致,看看一群群戏耍着的江鸥。有年轻恋人还不时地拍着照,更多的是三三两两夫妇或者朋友在那里聊天,小孩子则欢快地在人群中间穿梭着。安生有时书不想看了,就看着眼前的这些人。
白天的时光不算很漫长。到了夜里,楼梯处亮着两束淡淡的光,江上一团漆黑,人们也大多进了船舱,船尾甲板上就显得很冷清,安生就觉得时间要漫长得多。当他想到第二天一早就将抵达南京,更是久久不能入睡,睁着眼睛看着船栏外那滚滚的江水,听着江水细细的涛声。
船是早上七点多钟靠的南京港。这六朝古都的模样安生此前是想象不出来的,所以当他从船上走下来,走出客运港那别致的大楼,进入这座刚刚从早晨醒来充满着活的气息的城市,眼睛就四处探寻着,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恨不得把一切都存于他的脑海中去。
他很兴奋,沿着大街毫无目的地逛了很有一会儿,甚至还生了去中山陵和玄武湖的念头,也算没有白白路过一回南京。到底理智战胜了欲望,他决定马上去找火车站,买到无锡的火车票。
南京人的热情出乎他的想象,他很快就问出了火车西站的位置,原来就在客运港的旁边。他找到火车站后,就先买了张票,然后在附近吃了一碗粥。粥的价钱比起楚州虽贵了点,但显然比广州的要便宜,而且也更符合他的口味。
因为买的是十点半的火车票,剩下的时间自然不够去远的地方看看了,他便在吃完粥后朝市中心的方向随便走了走。没走多远,就见到一大块绿地,植满了几乎是南京标志的高拔繁茂的树,撑出一片绿荫来。树荫下摆着不少的石桌石凳,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那里,或者打牌,或者下着象棋,闹市中寻得一片安宁。他也喜爱象棋,却很久没有下过,现在见到心里面自然痒痒的,欲罢不能,于是在一棋局前站着,作一回旁观的君子。
下棋的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对于安生的到来也见惯不怪,只是下棋,偏偏两人的棋力相当,所以杀得难分难解。安生十分的痛快,不舍离去,就一直看着。待他从棋里走出,离上火车的时间已所剩不多,这才恋恋作别。他想,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逸。
他与南京的相识就这样的短暂,但也并不遗憾,因为他这次的目的地是无锡。一路上他是快乐的,看着车窗外的夏日江南风景,却似一幅再美不过的图画。他不由发出欢呼:终于来到了江南,白居易诗里的江南。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赞美过这里的山与水,无数的文人墨客就生于斯,长于斯。当他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怎能不激动。
火车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与小镇,它们都有着美妙的名字,使人意想翩翩。先是有连绵的山丘,后来就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大平原;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绿色盎然,到处都充满着生机。他仿佛醉了,醉在这一路旅途中。
火车终于到达了无锡这座他梦想着的城市。不过,当他看到站台上写着“无锡”二字的站牌时,却忽然生出了一丝恐慌。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觉,只恨不得这个旅途一直延伸下去,他的快乐也就可以得到延伸。
他还是随着人群下了火车,通过一段地下通道,来到了无锡火车站的广场上。他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何恐慌——原来,他又一次感到了茫然。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茫然,上一次是在广州。
他朝四处看了看,这里的广场显然没有广州的那么大,但总有些相似。广场的面前也是一条很宽阔的街道,街道上面车水马龙,而周围也全都是高楼大厦,只是没有立交桥。
其他下火车的人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广场,他还站在那里,在想着现在该往哪里去。这时有几个象是拉客的人问他到哪里,他只是摇了摇头。那几个人便走了,然后他就一个人站在那里。他发觉这里并没有像广州那样广场上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正是那些人曾经给他的心里留下过很深的印痕,并为此哀叹过——在这里,他看到的只是人们各自忙碌着,或者在街上闲步。他心里生出了一些希望,找到一家商店,先买了一张无锡地图——找出他现在所在的位置,然后再考虑下一步往哪里去。
这时,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人走了过来,问他是不是要住旅馆。他问道:“多少钱?”
女人说道:“八块钱一个晚上。”安生有些犹豫了。女人又道:“ 你是第一次来无锡吧,我们的价格是很合理的。在外面就图个安全,我们是正规旅馆,能够保证这一点。如果你觉得不满意就可以不住,我们也不强求你。先去看看再作决定也不迟。”
女人虽然说的是普通话,却带着浓浓的无锡腔音,很轻柔,很温和,安生听了便找不出可以拒绝的理由来。确实,女人的话有几分道理,口气也只是与他商量。他犹豫了一下,到底是跟着那女人去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过广场,穿进一条小的街道,又穿过几条小巷。在小巷里,仿佛来到了另一番世界,顿时安静下来。小巷大都是柏油路面,但也有石板铺成的,跟巷子两旁的建筑很和谐,一眼就能看出年代的久远,人走在其中,仿佛也进入到了某一个久远的年代;而小巷里走过的人,都是三三两两,说着浓浓的无锡腔音,安生尽管一句也听不懂,但那腔音细细软软,轻轻柔柔,若女子说出来,更是说不出的亲切;小巷里没有汽车的喧嚣,而只是自行车驶过时留下的一串串铃声,轻轻脆脆的,显出小巷的宁静。他这时记起了戴望舒的那首《小巷》,仿佛也身临其中了。
那女人终于在一座五层的小楼前停了下来,脸上带着一丝歉意,说道:“到了,不是很远吧?”
安生看到楼前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锡沪旅馆”几个字,楼房虽然看上去已有些年头,但也算是干净整洁。他没有去数刚才经过了多少街巷,虽然觉得花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但没有埋怨。他正是希望住在这样的地方,所以连忙说道:“这里不错,不要紧的。”那女人把他带到一间房里看了看,三张床位,很整洁,有电视机和风扇,还有洗澡的地方,他于是就住了下来。
送那女人离开后,他洗了个脸,然后坐了一会儿。经过了差不多两天的旅程,一千多里的路,确实有点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过了不多会,他就有些坐不住,连忙拿出地图来看,从地图上找那锡山、惠山、梅园、太湖还有运河。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实在太美,他也因此变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于是,他怀揣着地图出了旅馆,从小巷里出去,来到了大街上。午后的阳光已经不那么强烈,甚至有几分柔和。他的心情无疑十分的激动,因为他现在就真实地站在无锡这座城市——当初他因为阿炳的那首《二泉映月》而对这座城市产生梦想,现在终于来了。
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京杭大运河,因为运河离他现在的位置最近。这是一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无数辉煌的河,所以他要亲眼看一看。他是快乐的,至于工作,至于前程,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有诗为证:
我从千里之外寻到了这里,
来听一听这座城市的声音;
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期待,
来触摸一颗让我震颤的心灵。
惠山上的钟声还在敲响吗,
二泉是否依旧静静地流淌?
终于走进无锡的老巷,
耳边似乎听到“挞挞”声长长……
第二十一章 江 南
    安生一觉醒来时,还只是凌晨。但到底再睡不着了,就点上一支烟,为自己作最后一步的打算了。他在无锡已经住了五个晚上,五天来工作仍无着落。
第一天里,安生在无锡市区呆了一整天。从早上吃了饭出去,到天黑回到旅馆,他都走在无锡那大大小小新式老旧的街道上,把他所想要去的地方一个接一个地逛着,无疑是最快乐的一天。他见到了大运河宽阔的河道,两岸优雅的垂柳,河道上船帆林立;也见到了锡惠二山相望的景致,果然是美不胜收。不过,他没有见到天下第二泉,一方面门票很贵,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留下点遐想的空间。本来是要去太湖看看的,不过在把老城逛了一圈之后天色已晚便作罢。晚上回到旅馆,白天的兴奋仍未散去,趁机写了首诗。不想,这诗就像是吸水的海绵,把那恰似水的兴奋全都吸干了,之后他就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在这一整天里,他竟然几乎没有想过工作的事,说成是“抛到了九霄云外”也不过分;竟然一心游山逛水去了,却忘了自己这次不是来游山逛水的。
于是,第二天也决计不去太湖了。无锡城内既然已经跑过一遍,剩下的就是城郊了。为了断了那不该有的念头,他还做出一个计划,就是用上三天时间,每天去一个方向,除开太湖。
接下来的三天里,每天一大清早,他便起床出了旅馆,手里只带着一份地图和自己的证件,然后朝市郊走去。为了节省开支,每次也都选择了步行。当一个人来到一个从没有来过的地方,步行也有步行的好处,比在车上更容易发现目标。他可以一边随意地走着,一边饱了眼福看那江南道不尽的风韵,几乎不会错过一处。他的选择范围很广泛,工厂或者诊所都可以,无锡这座据称产生了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的城市周围确实有数不清的工厂,跟广东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他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如果让他选择一个长居之地,必定会选择这里。不过,他发现这里机械行业的工厂很多,却是个问题,因为他觉得自己根本做不了那些事;这里也很少有可以招收外地人的工厂,要么招的工作根本不适合他。这是他此前没有想到的。他所到过的小镇也有一些诊所,但他在门口望望之后,到底没有勇气去问。他的顾虑很多,一方面担心不要外地人,一方面他还听不懂这里的方言。
几天之后,他终地一无所获。但他没有感到过强烈的生存压力,这是一种奇特的感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也是一件好事。说他一无所获其实并不确切,江南的风光他可一点都没有错过。
所到之处,小镇的街道都不算很宽,镇子也不算很大,但有很多的石板小巷,显得幽深而又宁静;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