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

第27章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第27章

小说: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关系的法律,据此把所有调整这种社会关系的同类法律规范组合在一起成为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虽然也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但是它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行政法部门与民法部门得以区分开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法治的昌明和法学研究的不断成熟,我们逐渐认识到以调整对象为标准划分法律部门的局限性。因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法律调整对象即是社会关系的法律化,因此各个法律调整对象也就是相互交叉,不可能截然分离的。实际运用法律中我们也会发现对于同一法律关系的处理往往是综合运用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部门法。而不同部门法对于同一法律关系的处理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提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法律部门进行划分。

  (二)法律部门划分标准新探:利益

  1。利益的内涵与分类

  利益是指“好处”。(38)著名社会法学家罗斯科·庞德认为,“利益是人们,个别地或通过集团、联合或关系,企求满足的一种要求、愿望或期待;因而利益也就是通过政治组织社会的武力对人类关系进行调整和对人们的行为加以安排时所必须考虑到的东西”(39)。当然,这个“好处”对于不同时间、不同的人而言,其内容是不一样的。

  根据利益内容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利益分为物质利益、政治利益、人身利益和精神利益;根据利益空间范围,可分为整体利益、局部利益和个别利益;根据利益时间范围,可分为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和眼前利益;根据国家结构标准,可以将利益分为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就法律对利益关系而言,通常是根据利益主体进行分类,即将利益分为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或者可以笼统地分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亦称公益,是与私人利益相对应的概念。公共利益实质是某一群体的共同利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表现为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唯一的、普遍起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矛盾根源,一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利益那里得到解释。(40)借助利益对法律部门划分标准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称为利益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是指依据利益原则,揭示出人们社会生活背后的利益动因,找出利益关系所赖以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然后从这种利益动因和利益关系出发来说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现象。(41)因此,利益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研究方法,是理解各种社会主体本性及其运行趋势的重要工具。正确的利益分析可以帮助立法者解析立法背后繁杂的利益关系,找到因势利导和定分止争的途径,保障法律的有效执行,促进科学立法或决策。反之,不当的利益分析或者忽视利益分析,可能会致使立法者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增加法律实施的成本,导致法律制度设计的失当或决策失误。因此,利益分析对于循环经济法的定位非常重要。

  2。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

  利益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具有多层次性。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就是人类需求的两大基本利益。环境利益是指在满足大多数人需要的同时保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生产力可持续运行能力,以满足全人类整体和长远需要的效益。

  自然资源具有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的功能,人类从自然获得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由于人类受对环境利益无限需求习惯的心理作用和社会生产力水平限制,环境利益实现形式有别于经济利益,人类对环境利益往往缺乏关注与保护,易陷入唯经济增长的传统怪圈中,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大多数环境利益并不可为所有者独享,具有外部性,同时也为公众或全人类共享,具有公益诸多特性。从此意义看,环境利益相对于经济利益在现实中成为弱势利益,更易受损,为了利益衡平公平,法律需要对环境利益受损救济与环境利益的增进作出适当的倾斜。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均为同质同源正当利益,不能轻言环境利益优先或经济利益优先,应当强调两种利益的共生协调和双赢。环境法正是注意到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冲突的特殊性,通过对环境具有的多样性利益予以确认和衡平,立足于环境利益的维护和增进,成为一门独立法律部门。(42)因此,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是环境法和循环经济法中的两大基本利益,对于这两个利益关系的处理是环境法和循环经济法的基本任务。

  (三)法律部门定位的意义

  循环经济法在立法过程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法是经济法还是环境法曾出现了不同认识。据学者分析,关于循环经济法的定位,有的认为循环经济法是环境资源法,有的认为是经济法,有的认为部分属于经济法,部分属于环境资源法。(43)还有的认为是经济行政法,(44)甚至有的认为循环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45)有的学者对循环经济法的定位还发生过一些理论论战。(46)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对于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

  循环经济法的定位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定位,它规定的重点就不一样。如果是经济法,那就要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企业如何高效地进行生产;如果是行政法,那就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行政控制手段来规范循环经济;如果是环境法,那就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去规定。循环经济法究竟该定位为何种部门法,它不仅仅是个法律部门之争的问题,还涉及立法的方向问题。(47)

  笔者认为,如果借助于利益分析方法来加以分析,那么我们关于循环经济法的定位将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下面分别从经济法和循环经济法两个层面,分析对比经济利益本位与环境利益本位的区别,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界定循环经济法的部门定位。

  二、经济法是经济利益本位法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8)经济法价值的基本取向,是社会经济总体性的和公共性的秩序、效率、公平和正义。经济法的指导理念是通过经济法价值释放,实现社会总体经济方面的那些价值目标即理念的理想目标。(49)从利益角度分析,经济法的经济利益本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社会总体经济利益

  经济法侧重于维护社会总体经济利益的指导理念可以由经济法所主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得到很好体现。经济法是调整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这是因为,公共性是必需的市场外在支持,公共性缺失难以由市场来填充,不当公共行为需由国家来予以矫正和控制,公共产品需主要由国家来提供。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政府自身的需要,干预不是政府利益的生产机制,而是着眼于个体在公共中的利益实现。(50)这就揭示了经济法是以“社会本位”作为存在基础的。(51)经济法指导理念的特殊性(特殊价值取向)是由经济法在法体系中的特殊本质属性决定。经济法按其在法体系中同其他部门法在调整任务上的分工,它涉及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其内容是经济性的,因此它的价值亦重在经济性;它与民商法不同,它关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的总体结构和运行,因此它的价值重在社会性。从时代发展看,进入现代社会后,凡法都在其力所能及范围内适应着社会性要求而不同程度地出现社会化趋向。经济法正是在19世纪末后产生和其他方面社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新法律部门,它是社会化时代的产物;而它又正是适应经济和市场社会化的迫切要求,为解决社会化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得以应运而生。(52)所以经济法关注的是社会总体经济利益。

  2。侧重于调整人、社会组织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内部良好经济秩序的形成

  经济法追求优良的秩序,这是经济自由和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一个前提。经济法所追求的秩序应是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整体上安全的交易环境和充分有序的竞争状态,不甚关注微观的交易及竞争秩序。民商法所建立和追求的秩序是个体之间私的、微观的秩序,这是建立优良宏观经济秩序的前提和基础,而对于宏观的周期性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短期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总量失衡、竞争不足或竞争过度等无序状态,民商法则无能为力。要避免和消除这些无序状态,只能靠经济法,靠公共管理与经济活动、权力与权利、官与民之间积极的良性互动。秩序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交易安全,民商法可以关注并实现个体的交易安全,而整体的交易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只能由经济法来保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国民经济的安全有序高效平衡协调发展和正常运转,将成为经济法的重要课题之一。(53)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经济法还囿于传统经济学和传统发展观,还没有认识到传统发展观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方面的局限性,没有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良好秩序形成的方面。

  3。侧重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经济价值

  在工业经济阶段,物质财富增长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识,也被视为衡量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传统经济法视角下,自然资源被认为是一种商品,其效用性和稀缺性是其价值的自然基础。(54)无论是经济法所设定的资源产权制度安排还是资源开发利用权安排,均强调对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利用。然而自然资源价值的结构和形式是多样的。自然资源除了能够满足人类的经济发展需要外,还能够满足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生态环境价值。传统经济法制度设计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以及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具有无限性。因此,传统经济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安排就存在一种前提性的局限,即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并没有将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予以充分考虑,缺少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综合考量的制度安排。这种单纯注重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法制度安排最终必然导致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对立与非协调状态,注定了建立于其上的经济发展是非持续的,由此产生的法律指导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思想。

  以上三个方面决定了经济法是经济利益本位法,关注具有全局性的经济利益。当然,全局性的经济利益在本质上也是属于社会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经济法也是社会法。(55)

  三、循环经济法是环境利益本位法

  笔者认为,从循环经济法的产生背景、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及调整手段和主要制度来看,循环经济法都以环境利益为本位,属于环境法的范畴。

  (一)循环经济法的产生背景

  从国内背景看,循环经济立法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资源短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