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直草 >

第135章

直草-第135章

小说: 直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传到京城。胡宗宪立感不妙,只叹时间仓促,布置未全。皇上断可放心对自己和恩师下手了。
果然皇上翻脸不认人,削了严嵩的官职,将其子严世藩打入大牢。又对严嵩党羽进行一连串的打击。无论身居何位,都以各种罪名下狱。胡宗宪也未能幸免。连俞大猷和戚继光也被牵连下狱。罪名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没有大错,还可以“莫须有”编造。
给严嵩及严世藩按的罪名是“骄纵跋扈,违法乱纪”。至于违的什么法,倒也先没有明说。而胡宗宪、俞大猷和戚继光的罪名都是同一个,就是围剿王滶于舟山时,明显不力,导致其继续得以流窜作乱。
这年也正是1561。


四百零五、大结局之松冈则方
更新时间20131130 22:50:42  字数:2748

 王直的死讯随着各种渠道,传向海外。由于王滶对王直的死负有主要责任,所以他的一些部下,心生怨恨,于转战中,暗中脱离,先去了日本。而远在长崎,领着一批解放军余部的班杰明,因对改革开放十分关心,本就派人密切留意大明这边的动向。
报着希望,长时等待的班杰明,收到消息后,不禁悔恨万分。对于王直的死,其实他这个做朋友的,也脱不了干系。由于让大明施行改革开放,已经成了泡影。继续留在长崎,是没有意义的。认真谋划后,决定南下,寻找出路。于是扬帆起航,带着手底下那批解放军余部转移。最终他们落脚在了东南亚,组织马帮,穿越热带丛林,运来茶叶。然后转贩给葡萄牙商人。至今在东南亚的深山老林里,存有许多那批人的后裔。独有的生活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几乎没什么变化。用古老的火枪作为主要武器,一般上还随身带个葫芦。随着时代变迁,葫芦倒也不一定是真的那种,以木头的和塑料的居多。
王直的死讯被鬼武者组织探知。而且也有少量解放军战士回到尾张,送去了这个消息。
一场席卷整个日本的大戏拉开序幕。
绘理子选择了剖腹,以死谢罪。鬼武者组织内部立即掀起了绝大的内斗。以大长老神谷川为首的势力,全面打压,甚至剿杀原本隶属绘理子的这一支。
因为王直已死,那么下个一统日本的人选,很快被认定。其实也可以说,早就认准了的。那就是今川义元。
经过多年的准备,尤其是王直离开日本这段时间,愈发肆无忌惮的积累,今川义元的实力达至巅峰。常备6万精兵,难得的是,竟有火枪近2万杆,火炮约三百门。而鬼武者组织中神谷川这一派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大部都已向他集中。
望眼整个日本,今川义元已成当之无愧的第一强。于是确认“织田信长”的死讯后,今川义元放心大胆,名正言顺地开始了称霸之旅。今川义元组织约3万人马,装备新式枪炮,于誓师后,向东京挺进。
而失去织田信长的尾张,在他眼里不过是途中的开胃菜。至于美浓的斋藤义龙,已提前秘密送来降书。原本还能帮着他的,鬼武者中的绘理子一支的势力,被镇压得支离破碎、元气大伤。义龙不禁胆战心惊,干脆向正如日中天的今川义元屈服了。
此时尾张真正的执掌者为松冈则方。二弟织田信长放弃革命,远赴大明,追求改革开放后,尾张这边的担子就压向了大哥松冈则方。而如今织田信长一死,形势危急,做大哥的就更应当撑起局面。幸好三弟丰臣秀吉也非常支持他。自从得了童养媳后,丰臣秀吉已经从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平时都在帮着训练部队。
虽然敌我力量悬殊,尾张绝对是危如垒卵,但有松冈则方和丰臣秀吉两位久经沙场,已经炉火纯青的将帅之才坐阵。以弱胜强,力挽狂澜,绝对不是幻想。而且虽然解放军人少,但战斗力十分强悍。在日本这片地头,论用枪、用炮,可是老祖宗了。今川义元只能算后来者。
由于知道德川家康与松冈、丰臣三人之间的关系,今川义元特意让德川家康和他的家族作先锋,自己亲领本部人马居后督战,全面压进尾张,预备将尾张一口吞下。
因为打前锋的是四弟德川家康,松冈则方和丰臣秀吉自然得手下留情。而两人都是用兵高手,一起定下了诱今川义元深入,接着突然斩首,彻底扭转战局的计策。
德川家康进军地异常顺利,没遇到像样的阻碍,很快连下数地。由于沿途山林遍布,地形复杂,整支今川军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难免在衔接上出现问题。前部与本部明显拉开了距离。
虽然绘理子死了,她手下的鬼武者也被打压得不成样子。但这些人为了活命,也是尽力支持尾张这边。绘理子死后,便由她得力手下久奈子领导余部。王直当年混迹于小饭馆时,见到的便是绘理子和久奈子。久奈子知道松冈则方的真实身份,对他也是相当敬仰。鬼武者只精于暗杀,不通晓行军作战,因此主要在情报收集上,进行配合。今川军的动向,尤其是今川义元本部的行踪,受到严密监视。松冈则方也因此能随时掌握今川义元的方位。他所等的不过是一个最有利于出手的机会。其实原理上,还是和鬼武者的暗杀术,道理相同。隐藏自己,寻找最适合刺杀的时机,全力出手,一举置目标于死地。
为了大局,松冈则方便冒充起了已死的弟弟织田信长。全身带上武具后,也根本就让人无从分辨。厚重的盔甲,不仅盖住身形上的细节,也将面容几乎完全遮掩。
凭借着日本第一的武功刀术,松冈则方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将今川义元斩首。当收到今川义元行军至不便移动的桶狭间驻扎过夜的情报时,松冈则方知道机会来了。天未亮便调集约3000人马出发,秘密行军,直插今川军腹部。
这天正好下起大雨。或许本就在松冈则方的预料之内。大雨虽然使得道路难行,也有效遮掩了行军的踪迹。为了鼓舞士气,松冈则方说,这场大雨正是上帝的恩赐和帮助。大雨也使得装备有精良火器的今川本部,失去了最有威胁力的进攻方式。要知道今川义元给自己的本部可是下了血本,不仅备有充足的长枪、大炮,短枪也不在少数。
虽然解放军也无法用枪,但松冈则方及他的直属卫队,最厉害的战斗方式向来都是用刀。趁着大雨未停,解放军翻上了桶狭间附近的高地,然后一鼓作气向下冲,扑进敌人的营地。始料未及、匆忙应战的今川本部,顿时兵荒马乱,血肉横飞。今川义元就住在中央青色的大帐子里。鬼武者的情报里早就提供了。
松冈则方领头一气冲杀进去。任再多的人也无法阻挡。今川义元刚穿戴好盔甲,拿起武士刀。见松冈则方这么快就冲进来,心神一晃,还没回过劲,便被松冈则方飞快的一刀,斩下首级。
今川义元一死,军无斗志,很快全面崩溃。德川家康本就无心与大哥、三哥为难,也是扭头便退。
松冈则方威名大振,自此踏上争霸日本,统一全岛的征途。当然他借用的是已死二弟“织田信长”的名头。而织田信长本人活着时,却怎么都不肯,动用这个真实身份,号令日本。也是一桩奇事。
松冈则方虽然与鬼武者组织,有过很深的过节。但当年设计围杀他的鬼武者,正是神谷川这一支,也因此遭受沉重打击。使得绘理子能够成功上位。因此久奈子并不对松冈则方反感。在危难之际,主动合作。之后更是一路辅佐,助其攻略整个日本。
松冈则方之所以有称雄全日本之心,除了符合他原来的想法外,也是为了完成织田信长的遗愿——“统一日本,投降大明”。
其实解放军已经错过了征服日本的最佳时机。这几年,新式火器在日本各大名之间疯狂传播。解放军独有的武器优势,已经丧失。加上主力解散,人数偏少,已经无法形成从前那种压倒性的优势。也因此失去了和平统一日本的机会,只能通过武力,逐一攻城略地,消灭敌对障碍了。而由于鬼武者组织也发生了分裂和内斗,实力大损不说,还相互仇杀。使得对整个日本局势的掌控也大不如前。而各地大名们有了枪炮后,胆色更壮,已经不肯轻易屈服。



四百零六、大结局之德公公
更新时间2013121 13:33:14  字数:2327

 话说那天得知王直挨斩的消息后,晕倒的嘉靖皇帝在一众侍从和太医的帮助下,终于稳定了状况。其实嘉靖的身体本也没什么大碍,只是精神一下受刺激过度罢了。
嘉靖躺在龙床上,半身起靠于床背,对跪着请罪的德公公问道:“朕并没有说,要杀那王直。王本固和胡宗宪怎么就动手了呢?莫不是你妄撰圣旨?”
德公公一听,急了,连忙辩解道:“皇上,奴才给他二人传的密旨里,绝对没有杀王直的字眼。妄撰圣旨的事,也是绝对没有的。一定是那王本固…不…是那胡宗宪的错。”妄撰圣旨可是一等一的死罪。德公公一慌之下,竟然把责任推向王本固。那王本固可是先受了自己威逼利诱,算是自己人了。王本固有错的话,自己也一样要栽。幸亏还是反应过来了,把罪名又推向了胡宗宪。
嘉靖露出一丝苦笑,问:“这么说来,妄撰圣旨的人是胡宗宪了?”
德公公脱口而出:“正是。”不由将身子俯得更低了。想了想,又说:“圣上先前有旨,如何发落王直,需依圣裁。胡宗宪自作主张,将人斩了,此乃大罪。”
嘉靖也想了想,然后说:“那朕得给他治罪。这么个大罪,他身后的严嵩以及那帮党羽,也该一起收拾了。”停了会,又说:“胡宗宪可是封疆大吏,指挥南方兵马。只能先让他进京,才好动手。但一定要秘密从事,不可泄露消息。控制住他后,再处理严嵩等人。另外俞大猷和戚继光也得下狱。否则南边很可能出问题。你就下去办事吧。”
德公公诺上一声,便告退了。待德公公走后,嘉靖宣了徐阶,让他传一道圣旨,加急送往江南,召王本固回京议事。
王本固到了京城,自然受到“优待”。不过半途中,德公公早派人与王本固串了口供,把责任都推向胡宗宪。将“妄撰圣旨”的罪名进一步作实。
嘉靖皇帝心里自然有数,并没有为难王本固。只是因为处理他的时机,还没有到。
但是让嘉靖万分没想到的是,江南局势突然又起波折。王滶四处骚扰,大肆寻仇。虽对财物不甚看重,却偏好屠害人命。完全与先前海寇的做法相反。因此虽人少,造成的恐慌与混乱却比以往大得多。
嘉靖不得不暂停方案,不仅放过胡宗宪和严嵩一马,而且还给胡宗宪加了官,留在京里。俞大猷和戚继光也就更加不能动了。
等到王滶一死,嘉靖终于又可以出手了。将严嵩及上上下下一干党羽全都给予重重打击。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紧要关头,江南竟又出了意外。
海贼大肆进犯,劫掠财物,甚至攻城略地,大有一复以往之势。急查之下,新出现的海贼竟然是来自治下外海大岛——高山。原也是王直旧部。却与王滶有隙,不肯共犯。王滶一死,方打出旗号,席卷而至。
当初解放军留日部队解散时,有一部分转移到了高山岛。而那些人的头领正是在当初集体讨论去向时,曾振臂高呼的原中层干部赵安淳。
经过几年,解放军余部已经在高山岛扎下根来,并掌控了岛北一大块区域。赵安淳得知首领王直死讯后,恨得咬牙切齿,对王滶及大明官府都是深恶痛绝。因为在他眼里,王滶绝对是不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