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梦天品青铜时代 >

第14章

梦天品青铜时代-第14章

小说: 梦天品青铜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国家若想进步,不能闭关锁国。一个企业也同样,要多象优秀企业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好的管理办法。

《青铜时代的战争》是部好书,我觉得它更适合职场之人学习借鉴。

序言 自序

西周中期,中国进入信史时代。如果说之前的历史像一个个独立的片段,那后来的历史便是一部紧凑的连续剧;如果说信史时代的历史“基本能自圆其说”,那么半信史时代就是“大都不能自圆其说”(比如夏商时代),而神话时代的历史便是“压根没想自圆其说”(比如盘古、女娲时代)。

潇水君的“青铜时代系列”我已经是第三次读了,虽然大学时也看过各种体裁的历史书,但让人爱不释卷的实在寥寥无几。正史方面本来司马迁善于创新用他的生花妙笔再现了汉武帝前的历史,只不过现代人普遍文言文功底差不想去读,就是看白话《史记》也因为纪传文风要自己拼凑才能在看到全貌,编年体的《资治通鉴》只能作为专业人士案头的工具书,收藏成本极高,可读性也不强,应该算作小众读物,后世的正史大都不知变通、不堪卒读;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虽然可读性强,但毕竟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蔡东藩的演义系列独独少了先秦,大概怕和文白混杂的《东周列国志》撞车吧;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异军突起,用人道的温情来感知中国历史,用对比的视角来诠释中国历史,侧重于文化批判(这也是和他们那个时代有关),可以说是历史著作的上上品;金庸的《袁崇焕评传》基本上也是东西方对比的开阔思维,只不过侧重于性格冲突,这也和金大侠小说家的习惯使然,不过剖析人性的水平很高,可读性自然轻车熟路;潇水和当年明月都是网络草根史学界的佼佼者,潇水的“青铜时代系列”集冯梦龙、蔡东藩、金庸的通俗于一身,另外接过了胡适、鲁迅等新文化旗手们的对比思维和制度演进两面致史大旗。本人品读的系列杂文,重点不在潇水个人的文学水平和史学水平,而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黄金时代——春秋战国。

不过潇水属于文化多面手,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发展很全面,射猎极其广泛,雅到正史、世界名著,俗到戏说、世情小说(在写夏姬的时候就直接转述了世情小说《株林野史》),传统到中国制度考究演进,西化到马太效应、蝴蝶效应、羊群效应等光怪陆离名词(当然潇水君留洋几年,这些东西搞得透彻明了),专业涉及面极其广泛,可以说潇水是站在当今东西文化巨人的肩膀上来写东周,所以读起来大块人心,好比范伟这种成才于二人转民间小调的演员,虽不是什么科班出身,但戏路很宽,演什么像什么,只要给他机会就能顶上,属于绝对的实力派!

不过身为70后的潇水毕竟没有柏杨、王小波那种人性被压制的切身体验,所以达不到他们那种高度,但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史学精英。潇水给我们以穿针引线的作用,再现了春秋战国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他的“青铜时代系列”值得一读再读,可以说是居家旅行必备好书,而且能使人明智哦!

序言 潇水为晋梦天兄《品青铜》所作序

潇水为晋梦天兄《品青铜》所作序

通常提到中国古代值得骄傲的就是“四大发明”,但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古代的时候,却没有为这个骄傲过。就像我们现在很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中国古代却很重视政治体制建设和摸索,对于四大发明这些物质功利方面的(也算是经济科技领域建设吧),却大多不以为意。

确实,中国地方很大,古代也是,这么多人要捏合在一起,必须研究一种合理的、理想的乃至美好的架构模式。这中间就又涉及到对人的观念道德的栽养,人作为细胞,社会作为架构,都要弄好。人要自己有道德,社会要有力又有秩序,最好是和谐一点的,这是古人关心的。他们关心这个,胜过关心四大发明。

这对我们是有意义的,现在也应该多关心一点社会和政治体制了。MP4手机上网什么的,搞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即便搞出了原子弹,不把人的细胞和社会的问题解决了,也不会安逸。

于是古人在研究自己的人的德和社会的和谐秩序的时候,就非常推崇一个更古代的版本做参考。是什么时候的版本呢?那就是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大周时代直到春秋列国时代。凡人只要提到这个时代,譬如随便提到这个时代中的孔子的门生颜回什么的,以及当时鲁国的某个高洁之人宁武子或者齐桓、晋文这样的明君,就用望尘莫及,自视自己像一个尘埃一样不敢奢望与人家比的心态去叙说或者谈论。

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值得骄傲的,有甚于我们现在眼中的四大发明。

那么,这是古人愚蠢,妄自菲薄,故意把先秦时代高看了,还是先秦时代确实有值得高看,令后人憧憬,景行行止的地方?

我想,古人也不是傻子吧。大周时代直到春秋列国这一段先秦社会,确实有原子弹一样的魔力和力量吧。

那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怎样的了不起呢?那非要看了书,包括这本书,了解了这个时代才知道。

但是,即便不看,我们也可以推测的出,这个时代,确实有值得我们汲取和研究学习的地方,只需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基本社会架构,就能知道了。

整个先秦时代,是一种分封制的贵族家族政治的架构,这样的模式,属于相当的弱专制系统。这就是它伟大的地方。所以,从纸缝里我们看到的这个时代的风貌更加健康有力,先秦的较好的弱专制社会所养出成的人性光辉,和健康的忠孝仁义这些精神价值的追求和相应的行动的故事和人,对于今天的读者和未来的读者来讲,它是一个养分,是一种启迪,是正解决我们目前的社会问题,是可以不断让我们从中吸氧和壮大,总之,是可以和“四大发明”等量齐观的一个小宝库。

中国人,该怎么重新借助对从前分封贵族时代的理解来思索我们的社会,找到一种人的细胞的完美和元气,社会的秩序合理化的思索,除了求诸于西方和现在的国外,就是反顾自己从前历史上这段曾经被重视但是现在被忽视的时间断代了。

梦天兄在自己这本品评性质的书里,正是揭示了这一时代的很大面貌,往往还力图借古思今,都是有所裨益于当今之人,正是意义莫大,值得推崇的。

PS:终于邀到潇水兄为我作序了,如果他是现代罗贯中,我就是现代金圣叹,哈哈,窃喜中!

第一卷 梦天品恐龙战争 一、笑傲诸侯

一、笑傲诸侯

武王伐纣后周部落成为炎黄集团的CEO,划分地盘,天下太平,然而此时的黄河流域蛮族(蛮族其实不是太蛮,很多蛮族国家文明程度不亚于炎黄部落)散布其中,最初的封国面积也就一两个县而已,其中姬姓诸侯占到74。65%!在弱肉强食这个自然法则的支配下诸侯兼并和抵抗蛮族骚扰成了主旋律。随着时代发展个别诸侯的地盘比宗主周王国还大,霸主的地位开始松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到来!

周厉王对这个积重难返的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军事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捍卫了炎黄部落的自由。可惜改革过于激进,惹来了一面骂声,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被流放,共和时代到来。继任者周宣王平衡了各派系,稳定了大局,分封新贵(其中就有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来夯实王室根基。分封制本身制度问题,过个三五代后关系自然不亲了,兄弟阋墙的悲剧迟早要发生。

郑国的封地原本在陕西华县,第一代国主郑桓公(周厉王的小儿子)是个有眼光的主,周幽王时看到局势不稳就贿赂郐(新郑)、东虢(荥阳)两国,把部落迁到黄河以南,郐、东虢两国在威逼利诱下献出十邑求得自保。后来犬戎打来,郑桓公和周幽王一同被杀,光荣殉国。

郑武公即位后,拥护周平王迁都洛阳,接替了老爹卿的位置。第三届古代奥运会前一年(公元前769年),郑武公灭掉郐国,迁到河南新郑;第三届古代奥运会后一年(公元前767年),郑武公灭掉东虢国,随后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大好政策,为郑庄公率先笑傲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庄公(前743-前701年在位)登上历史舞台后,用二十二年唱了一出欲擒故纵的戏,也就是高中课本上的《郑伯克段于鄢》。正面评价是郑庄公念及亲情、忍无可忍才把弟弟姬段逼走他国,反面评价说郑庄公老谋深算、假仁假义,姬段这个胡狲再闹腾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其实这些评价都过于幼稚,郑庄公不是不想灭姬段,只不过在分封的体制下无法超越时代,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把握来动姬段,到了后世皇权固若金汤,藩王手上没兵没卒,朱棣之后再也没有藩王成功的例子了!

周幽王死后,存在了十年一国二主的局面(周平王和周携王),要不是秦、郑、晋这些诸侯的支持,周平王根本不可能坐稳江山(晋文侯杀携王,周室归一),同样郑庄公父子两代靠着拥护周平王也扩大了自身地盘。因为周平王他姥爷引外敌杀死了他爹,所以鲁国根本看不起周平王,后来鲁惠公擅自用天子礼祭天周王也不敢过问。为了挽回王室的尊严,给近邻(远的鲁国他管不了)一个下马威,周平王拉拢西虢公(前任曾立周携王)来制衡郑国,结果制衡不成功两国互送太子做人质,周王室威风扫地。

第十二届古代奥运会举办前两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太子从郑国回去后伤心而亡,长孙周桓王即位。年轻人就是火气大,一开始就免了郑庄公的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政坛老手郑庄公派人把王室的庄稼给割了,之后也不去朝见天子,看你能把我怎么着。这年,商丘的宋穆公死,儿子宋殇公即位,堂兄弟公子冯流亡到郑国。本来公子冯要接他老爸宋宣公的班,可惜九年前他老爸尊从他们商朝风俗把位子传给了叔叔宋穆公,叔叔死了也没轮到他就去找外援去了(和吴王阖闾杀堂兄吴王僚一样的理由)。冬天,郑庄公和齐僖公结盟,这是远交近攻的正路,为郑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第二年,卫国的州吁杀了哥哥卫桓公,联合陈、蔡两国替好战的宋殇公讨个说法来了,大概要求郑国把叛国者公子冯交给他们组织的国际法庭来审判吧,顺便把流亡的公子段送回郑国扶正。卫国如此热衷公益可能是姬段许诺割让土地了吧,和袁世凯为当皇帝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一样。郑庄公不负众望,一举挫败多国维和部队。在希腊各城邦举办第十二届古代奥运会的时候(公元前718年),郑庄公派祭足等人把复仇的战火烧向了卫国,在北制打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迂回战,改变了以往那种会操式的打法。

第二年,郑庄公主动去朝拜天子,周桓王没有按照既定的礼数招待。公元前715年,郑庄公不经过新领导批准,擅自和鲁隐公恰谈换取许田的议案。许田是鲁国一块和许国接壤的土地,郑庄公谋取此地有吞并许国的野心,和日本吞并朝鲜不过是征服东亚的前奏而已!种种原因,换地游戏没能玩成,估计郑国在许田布下很多间谍来打探情报,大概也有玄洋社、黑龙会之类的民间组织,说不准还设立了几所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