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年功罪 >

第25章

百年功罪-第25章

小说: 百年功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侯各国低于〃天子之国〃这是肯定的,但诸侯们仍然自立门户,各自为政,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文化、习俗,……皆由自己当家作主。周王朝所能做的,仅仅是收取进贡(还常常收不到)、号召出兵(会盟性质)、册封诸侯(以名副其实)等等。这样,一当有些国家在相互征战兼并中势力大增,必不将天子放在眼里,甚至重演伐夏、伐商的故事,直接出兵攻打王朝。西周的覆灭就是如此。
东周仍是〃天子之国〃,国王代代相传,历数百年,然而与西周王朝不能等同而语。其地域极为狭窄,仅有一个〃王畿之地〃,一个越来越徒有其名的朝廷,一座供放着九鼎亦即〃社稷〃象征的庙宇。这个王畿之地,还是诸侯们恩赐给它的一块保留地。究竟多大呢?当它末年向秦国大军投降的时候,仅有邑三十六,人口三万。周制〃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其统辖的区域竟远不足一个县。有〃中央〃而无地方,有〃天子〃而无子民,就象民国初年逊位的清室,皇帝尊号不废,但权力范围仅限于小小的一个紫禁城。东周王朝习惯上被称为〃周室〃,因为从国家的意义上说,周王国在西周灭亡之后已经不存在了。东汉末年的汉王朝,也因其有名无实被称为〃汉室〃。
反倒是迅速发展起来的诸侯各国,渐渐符合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家〃概念。尤其几个较大的王国,各自都有明确的疆域、国王、国民、政府、军队、外交、法律、纪年、文字、货币、财政、度量衡制式、民族风俗、服饰制度。这些国家之间还修筑了长城,划定边界,就连战争、条约都有一定的国际规范。可以说,东周列国的格局,与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几乎没有什幺两样。东周王朝的地位,也与历史上的罗马教廷十分相似,其权威性、影响力往往还不如教廷。因为周室之外,常常还有第二〃中央〃,那就是霸主,相当于现在多国军事集团的首领国。春秋轮流坐庄的号称〃五霸〃,而史家们数来数去,发现前后并不止五个,他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春秋》载,二百四十二年间,诸侯朝聘齐、晋、楚者共三十三次,朝周仅有三次。可见霸主的实际地位,高于周室远矣。话说回来,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都不能算真正的〃中央〃,好几年才朝聘一次,到的人又稀稀拉拉不全,想不去的还不去,比联合国会议都不如。如秦穆公,借口〃辟远〃,便〃不与中国会盟〃。(《史记·齐太公世家》)后来他自己当霸主,却不怕别国〃辟远〃了。
霸主的形式,在春秋战国结束后,还曾或隐或现地存在过。如秦朝覆灭后,楚霸王项羽;东汉末年,各路豪强争霸中原。项羽新推翻暴秦,欲恢复先秦时分封各国并存的制度,却只愿当霸王,不愿做〃天子〃,就是怕当上天子反而无国,成为诸侯各国的傀儡。曹操大权总揽,统一北方,却只愿做魏王,不愿做皇帝,收到各方送来的劝进书,他说:〃你们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哇!〃曹丕篡汉是220年,但史家眼里的〃三国〃往往从赤壁之战算起,因为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完成,所谓大汉帝国,早坠落为一个玩弄于诸侯股掌、〃放在火上烤〃的小小汉室了。
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开始。这以前有没有一个中国?可以果断地回答:没有。秦以前的〃中国〃,只是一个不带政治含义的地理名词。西周时为京师附近,相对于东西南北四方而有此称。春秋战国时泛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又叫中原一带。故有些国家属于〃中国〃,如晋(韩、魏)、鲁、宋、郑;有些国家属于四方蛮夷,如秦、楚、吴、越、燕、中山、巴、蜀;有些国家则地跨〃中国〃与夷狄,如赵、齐。这情况有些类似美国,1776年美国建国前,只有美洲大陆而无美国。我们不能把以前诸多的印第安人部落说成是一个国家;也不能把英国人、西班牙人、法国人建立的政权,不能把得克萨斯共和国、夏威夷王国、沙俄手中的阿拉斯加说成是美国。美国是由五十个州组成的联邦,加入联邦之间,州(state)相当于一个国家,然而任何一个州,不论它面积大小、人口多寡、经济强弱,都不能代表美国。〃联邦〃一词的汉译也很微妙,《周礼·注》:〃大曰邦,小曰国。〃既然国中有国,于是把〃合众〃而成定译名为〃联邦〃。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维尔曾设想将各小国合建成一个联邦国,那样的话就会有一个类似美国的西语合众国,可惜他失败了。除了美国,与之相似的联邦还有英联邦,联邦德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乃至印度。中国的建立,乃集七大王国及若干小国而成为帝国大邦,只是统一时经历残酷的征战、兼并,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拆毁各国之间的长城、夷灭原有的边界,各国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俗称中国。
我曾在《百年功罪》一书中,提出〃两个中国〃的概念,以说明中国疆域的建立与变迁。一个是现在的中国,一个是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着的中国。这里说的〃中国〃,指的是〃国家〃概念的中国,而非模糊的、自然地理概念的中国。许多学者,包括一些专门的历史学家,在说〃中国〃时常犯糊涂,将这个词的原意与国家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两个中国〃的概念,有助于叙述的清晰。我们讨论中华文明史,当然要从神话中的三皇五帝说起,也不能遗漏现今这片土地上最早建立的夏商周三个王朝。但如果说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国历史,只能从秦灭六国建立帝国开始。我们讨论美洲文明史,也要从上千年古老的印第安文化说起,不能遗漏早期欧洲移民带来的文化因子。但如果说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美国历史,只能从独立战争结束、脱离英国统治时开始。其实不光中国和美国,其它国家的历史也大都是这样。
秦朝建立的〃中国〃,不但统辖了原来狭小的地理中国,还囊括了周边几乎所有的原诸侯国。作为国家的〃中国〃,其历史是无法往秦以前追溯的;但作为一个国家的来源,它可以往以前任意遥远的时代追溯。由于〃两个中国〃基本上都覆盖了五帝三朝的活动领域,所以夏、商、周也应该被算为〃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三皇五帝也成了中国远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但夏、商、周任何一朝,都不能唯一代表和说成就是〃中国〃。
夏朝的版图有多大?战国时名将吴起曾对魏国首任国王魏斯说:〃东有济水(发源于太行山,注入渤海),西有华山,南有伊阙(洛阳南郊),北有羊阳阪(山西平顺东)。〃其疆域大约在现今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交界一带。
商朝的版图,据吴起说,〃东有泰山,西有孟门(河南辉县西太行山关隘),南有黄河,北有恒山。〃其疆域大约在现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一带。
西周的疆域,大约在现今西安(宗周)至洛阳(成周)一带。
东周时,周室已无疆域可言,在地图上只剩下成周(洛阳)一座孤城。而各大诸侯国极力扩张,争相称霸,收服周边弱小国家、部族。其中以南方的楚国所占面积为最,超过北方六国之总和。
秦帝国将战国七雄的领土尽收版图,还进一步扩张,形成中国历代传统疆域的基础。这个传统疆域,大致为长城以南,西边包括现今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之一部或全部,后来又加进甘肃等地的一部分。其领土面积约在三百万至四百万平方公里之间,远不能跟今日中国的巨大版图相比。在这个传统疆域范围内,形成了汉民族及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尤其汉民族,直至清代中期大量向关外移民以前,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内生息繁衍。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今的中国,不是一回事。中国的传统疆域,与清代至今形成的巨大的版图,不是一回事。这道理太简单了,简单到许多人都不愿意去陈述它,宁肯想出各种复杂的办法去绕开它、回避它。历史上,本来有些地方不属于中国,现在成为中国的领土;有些地方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却划给了别的国家,甚至单独立国。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由于事关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于是就讲不清了,或者不愿意讲清了。不断地修补历史,不承认历史的记载,结果必然是破绽百出。其实不单是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它们各自的起源、发展和成形过程,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历史短暂,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世界上立足。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这样面积与中国相近的国家,其立国时间甚至还不如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有的名义上还属于〃英联邦国家〃,然而并不动摇它们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事实是,历史的悠久与否,与主权和领土没有什幺关系。面对历史,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做到心平气和。
我们至今仍把云、贵、川等省称为西南,把陕、甘、宁等省称为西北,把冀、豫等省称为华北。但如果我们把整个中国版图划为东南西北几大块,立刻会发现,所谓〃西南〃,实际上是中南偏东;所谓〃西北〃,不过是中部偏北;所谓〃华北〃,原来正东偏中。难道中国人的缺乏方位感,以至于地域的划分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当然不是,就凭发明指南针即可证明。我们习惯上仍然把汉民族及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也就是清代以前中国的传统疆域,作为划分的范围。或者毋宁说,现在通常所说的区域是清代以前划分的,我们只不过因袭古人的习惯罢了。这样才会在现今的巨大版图上,仍偏向东南一隅,把面积辽阔的广袤地区分别附归于〃西南〃、〃西北〃和〃华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楚地标明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国家疆域。据说,专家们在编订和划分历史疆界的时候,总是尽量将中国的版图划得〃大一些〃。怎样才能尽量划得大一些?我无法详知。不过可以推测,无外乎这样几种办法:一是模糊的边界,尽可能向外扩张;二是有争议的地方,无争议地收为我有;三是每个朝代的版图,以这个朝代最强盛最庞大时的面积为准;四是将某些臣服、归附或一度臣服、归附的外藩,入帐算做正式的领土。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据此看出疆域的变化沿革,现今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有哪些地方曾经是〃我们〃的,有哪些地方本来不是〃我们〃的,看看这套地图集基本上就能知道。
问题还是没有最后解决。在历史上,谁代表〃我们〃中国呢?在一部分,有时是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土地在那些著名王朝的管辖之外的时候,这些王朝还能代表中国吗?在大分裂时代,在小王朝林立、割据和更替频仍的时代,在外敌大举入侵的时代,又是谁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含义究竟应该如何确定?
三国时期,中国出现魏、蜀、吴三个帝国。一般认为,应以魏为正朔。第一,汉禅让于魏;第二,魏禅让于晋,而晋终于灭蜀汉与东吴复统一中国;第三,魏国面积最大;第四,魏占中原,即古之〃中国〃;第五,魏国是主流文化所在地。所以三国又与晋连称〃魏晋〃。蜀人陈寿着《三国志》,干脆只承认魏为帝国,还将实际上没当过皇帝的曹操也戴上武帝的皇冠,而实实在在当过皇帝的刘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