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闯明 >

第119章

闯明-第119章

小说: 闯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吴柏松感激的恭送下,许安面带笑容走出了他家院门。一路上接受着乡亲们的问候,许安又吩咐几个士兵帮忙乡亲们抬些东西将水缸里的水打满。边走边这么忙活,许安花了半个多时辰才回到驻地。
围着那个小小的山神庙,许安的无常军在附近搭起了无数的木屋草棚。这么些天下来,许安的队伍再次增加到了四百多人。附近十里八乡都有青壮在听到宣传后加入无常军,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以及几场战斗也都成了老兵。
如今许安无常军的声势在安素附近那是无比的如日中天,百姓们谁都知道附近藏着一队能打鞑子的明军,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将鞑子打的那是落荒而他。也因此百姓们都向着无常军,不但不向鞑子暴露无常军的消息甚至还积极的帮忙传递消息为无常军隐藏行踪。
这就是民心,许安很清楚这一点。
也因此许安一直努力的维护和百姓们的关系,平时帮帮小忙,鞑子来时更是帮忙截杀鞑子保护百姓撤退。这一来二往的大家的关系就好了,无常军在敌后的活动也更加的顺利自如。
在山神庙里,张兴霸、章秉国等人正在等着许安回来。樊胡子不在,自从失去右臂后樊胡子变了许多,每次都积极的和鞑子战斗很少休息。这次听说不远处的杨安村里有小股鞑子劫掠,樊胡子一大早就带人赶了过去。
见许安进门,章秉国赶紧走过来接过许安的大毞。弹弹上面的雪花,章秉国对许安笑道:“大人辛苦了,这下大雪还要出门和乡亲们联络感情。不知道大人和吴村长谈好没有,他同意派人去保定了吗?”
“呵呵,谈妥了。”点点头,许安坐下来道:“吴村长同意派几个村名以卖木炭的名义去往保定,同时为我们查探清楚保定现在的情况。只要具体情报一到手,咱们就可以再次大干一番了!这一次好不容易才揪到多尔衮的要害,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让多尔衮吃个大亏才行。张兴霸你别瞪我,这一次咱们不会拿兄弟们的性命冒险了。再说不是给你补了五十个手下么?还不满足啊。”
“哼!上次也是五十个人,结果一场仗打下来一个都不剩了。”撇撇嘴,张兴霸满脸委屈。
这个小子竟然又拿许安被多铎欺负的那件事来说,许安听着是无比尴尬。要不是这小子在联络李自成的事上立了功,许安真想揍他一顿。瞪了一眼张兴霸,许安摇摇头不再理这小子。
转头看着一旁笑眯眯的章秉国,许安左右张望一下道:“古月那小子呢,不是说了等我回来再出门的么?话说咱们这一次好不容易掐住多尔衮的粮道,总算是给卢大人解了围。听说不但是保定,就连多铎那边都开始缺粮了。接下来只要咱们保持现在的状况,多尔衮多铎这伙人就翻不了什么风浪了!”
松一口气,许安继续道:“等古月联络到了卢大人,咱们合起来聚成拳头给鞑子一点厉害尝尝。我是真希望能将保定的鞑子留在大明啊,最好一个也不要放过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

第六十九章游击战术不简单

……
“是啊,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点点头,章秉国满脸的期待。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了,许安也清楚要将多尔衮留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多铎身边都有着数万雄兵,这不是靠几百几千个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朝廷方面估计没什么指望,凭卢象升和他许安也只能勉强尽些心力。哪怕是杀了鞑子一些人马,对鞑子而言也伤不了根本。
如今的情势是鞑子被大明辽阔的疆域束缚了手脚,他们再多的人马在无数的城池面前也只能乖乖的分流。而一旦鞑子放弃纠缠携大军而出,无论是许安还是卢象升其实都没有取胜的可能。
当然这对鞑子自己也没什么好处就是,所以才能够形成如今这焦灼而有些诡异的局面。
打个比方就是后世抗战时期,中国人的游击队难道真的就是日本兵的对手?游击队有多少人?手里多少枪炮多少子弹炮弹?而日本人呢?日本人用无数次的城市攻坚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国民党几十上百个师团也没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真的是国民党军队太差?实际上还是实力的差距。
但是到了后来……占领的城市多了,地盘大了,日本人的强势输给了中国广阔的疆域。他们的军队被分散分割。然后被我中国逐个击破。
后世无数的学者研究这段历史。他们无数次的反思假如日本人牢据东三省而不扩张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没有二战其他势力的参与,没有苏联、美国的帮助,中国大陆又会是什么结果?这一点很不好说,但无论如何那时候想要解放全国需要花费更大的付出,甚至大到无法接受。
如今的鞑子就是这种情况,他们贪恋大明的资源因此占据了太广阔的地盘。如今大半个北直隶在鞑子手里,但是他们的人数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很多的‘后方‘需要驻守,鞑子的军队变得分散,而给了大明以喘息之机。
如果鞑子全力进攻京师然后抢了就跑会是什么结果?估计就跟八国联军那时候差不多。
鞑子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他们由当年的抢了就跑逐渐转变成一点点的占据和蚕食。这种转变说不上好坏,残喘的机会是靠疆域的一点点丢失来维持的。鞑子的野心越来越大,而大明的军队又太不争气。
是啊!若是大明争气一点,鞑子又怎么可能在未来问鼎中原?他们的人数比后来的日本人还要少。真要打的话怎么可能打不赢。
**
一路上许安都在纠结这样的问题,在许安看来大明如今艰难丛丛,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不在外而在内。若是皇上和官员都能勤恳廉政为国办事,事情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大明怎么会亡国。
可惜许安只是一个没有身份的普通人,唯一能理解许安的孙承宗也已经过世。许安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挡住鞑子入侵的脚步,自己再一步一步努力进入朝廷中枢改变这个现状。
要走到这一步需要多久?许安不知道,他只能尽力的做下去。
很多时候许安都在悲叹,为什么他做这些事这样的难。小说里别的主人公穿越后过的那么潇洒写意,他们为什么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轻松的达到目的?就好像他们那里的皇帝和官员都是傻瓜一样,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只有主角能行。哪怕是地球即将爆炸。他们也能找到胶水给它补回去。
真有这么简单呢?怎么可能啊!再怎么穿越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除非他是神灵的转世!
说个不好听的在这样的乱世活下去都困难,那些主角是怎么轻松的就爬上去了呢?许安花了十数年才混到一个混混头子,记得那时候一本名叫‘回明’的书里面的主角更是轮回九次才得以成功。许安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必须和整个世界的众生一样一步一步缓缓的往上爬。
就好像记忆里那些重生类的小说,其实有多少读者在真的重生后能够记得当年身边发生过的大事,当年开奖时间准确的彩票号码,当年国家一个时期的政策,当年足球竞技的冠军是谁?还是要努力而且比前世更加努力的奋斗才行啊!许安并不比古人多一个脑子多一份智慧,许安活的其实很辛苦。
但是理想和目标还在。许安一定会为着这个目标而奋斗!而且,一定会获得成功!
“大人,您在想什么?”
就在许安莫名其妙开始魂飞天外的时候,一声好奇的声音打断了许安的沉思。
“咳……没什么。”摇摇头让自己清醒一些,许安总算想起来自己现在在干什么了。前天得到了吴村长送来的情报。许安现在正带领手下两百余人埋伏在了这个小小的山坡上。有一个大队的鞑子即将带着大批粮草领着大量仆从军从这里经过,他们就是许安这次的目标。
在这样要紧的时刻可容不得开小差啊。许安懊恼的敲了敲脑袋。
要在鞑子的眼皮底下展开游击战争可不容易,稍微不注意就会有被鞑子抓到尾巴的风险。谁也不知道自己附近有没有汉奸,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鞑子大队就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更何况自从许安用计攻陷安素后,鞑子如今也变得谨慎了。据说现在有整整两个牛录的鞑子在外面搜索着许安一行人的踪迹,就连运送粮食的队伍也都至少有着两百余人。在多尔衮的布置下。如今再想吃掉鞑子可不简单了。何况许安不会为单纯的消灭鞑子而让自己的队伍陷入危险中。
敌后的补充十分艰难,如今每一个战士都是宝贵的,每一点牺牲都让许安心疼不已。所以许安暂时只能够找那些落单的好欺负的鞑子教训,要攻坚也要用计将鞑子分散或者削弱。
反正总归也是杀鞑子不是,许安心安理得。
就像许安这次的目标,根据情报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多尔衮从皇太极那里得到的最大一批粮食了。若是让这批粮食进入保定,那么许安前期做的那些工作基本上就算是白费了。得到粮食补充的多尔衮军不是卢象升可以抵挡的,到时候战事就会再次偏向鞑子而让北直隶再次陷入危机。
所以许安无论如何都必须将这伙人留下,至少也不能让他们安心去往保定。
今天的天气不错,罕见的天空中竟然有了太阳。原本弥漫在北直隶的寒风大雾猛然消失。眼前的视野变得十分开阔。
但是这不是许安想要的,游击战争只有出其不意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只可惜由不得许安选择,因为在接到手下战士的报警后,许安已经瞧见了远方缓缓而来那长龙一般的车队。
“怕是有好几千人吧!好家伙。不知道有多少是鞑子、有多少是汉奸。”喃喃自语,许安笑着吐出不知道什么时候咬在嘴里的草根。
“大人,鞑子就要到了!接下来怎么办?”小心挪过来,章秉国有些紧张。
哪能不紧张啊!他们前后一共只有三百多一点人,鞑子可是有几千人,多少倍的差距?
“放心吧,按照计划来做。”眼睛死死盯着前方,许安对章秉国道:“樊胡子他们应该已经准备好了,到时候就听我的命令!只要不出问题,我们拿下这批粮食易如反掌。别忘记我们可不是来杀鞑子的。烧粮食的事儿又不是第一次干!”
“呵呵……也是。”章秉国笑着点点头,黯红的肤色看不出有没有羞愧的痕迹。
就在许安焦急的等待中,鞑子的车队渐渐走近变得清楚了。许安定睛看去,一眼就看见了队伍最前方骑在马上的那一队鞑子。他们人数大约在三百多,一个个警备着武器握在手中。如今再没有鞑子会向过去那样疏于防备了,数百名勇士的生命已经给了他们最大的惊醒。
在这些鞑子的后面,大约千余的仆从军正懒洋洋走在粮车的两侧。在鞑子看来,这些人也许战斗力不行,但是保护粮车还是能够做到的。许安也很清楚这一点,要突破他们再去烧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长龙一样的车队大约百余辆大车。上面载满了粮食将大路都压出两道深深的痕迹。粮车上一律披着防水防火的毡布,鞑子对这批粮食的重视比许安想象的还要严格。许安皱了皱眉头,听探马说保定方向也有一个牛录的鞑子正朝着车队而来,等到粮食被接应后再想处理可就更难了。
鞑子也知道这一点,因此这一路上颇为警惕。哪怕是一点风吹草动。也会有无数的箭雨激射而去。
许安所在的小山坡大概是许安能够想到的最后的埋伏一点,一旦失败将不可挽回。不过许安还是信心满满。手下三百多人也都奋勇不屈。退缩是没有意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