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闯明 >

第118章

闯明-第118章

小说: 闯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吧,王爷!”笑着站出来,祖昆道:“保定城里已经清洗的差不多而来。如今所有的汉人都已经乖乖归顺我大清。等我做完手头的事,我就带领手下人马去将那伙小贼给揪出来!我会用他们带血的人头来平息王爷您的怒气,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牺牲的勇士祈福。”
“我等待你的好消息!”多尔衮满意的笑了,总算保定城如今还很安稳不是么?
皇太极送来的粮食虽然差,虽然被那伙贼人截去了一些。但是总算保定的粮食已经解决。耽搁了这么些天,索性没出什么大问题。还有就是多铎那边虽说没有好消息传来。但是想来就凭卢象升那区区几千人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那伙贼人了!虽说人数不多,但是却如鲠在喉啊!几十个勇士又几十个勇士,这不多时一个牛录就没了。运粮的生命线被他们鼓捣着变得不安全,蓉城安素那边也被这些混蛋弄的人心惶惶。如果不尽快解决,谁知道这些家伙什么时候会闹出什么事端出来!
想着,多尔衮决定尽早尽早解决这些跳蚤。大军之势如山。看他们还往哪里蹦跶!
“报!”
就在多尔衮志得意满下定决心的时候。帐外忽然传来了一声惊呼。
多尔衮一愣,随即脸色变了。
这样的声音这几天已经发生了太多次,每一次都不会有好消息。不是有手下被杀就是哪里的驻军被骚扰,总之肯定是那伙混蛋搞的鬼!
再看看下面的众位将军,一个个表情无奈也不知道为主分忧。
这些没出息的东西!想着,多尔衮的怒气又上来了。
“又发生了什么事?”无奈的叹一口气,多尔衮将传令兵召了进来。
“报!安素告急,一伙贼人趁守军不备攻入了安素军营,放火烧毁了堆置在那里的所有粮草!”在众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焦急的传令兵大声道:“敌人来势汹汹。驻扎在安素的一个牛录被全部杀死。额真(牛录头人)齐部松鳌也被敌人砍下了脑袋,如今人头被挂在安素的城门上!”
“什么?”猛然站起来,多尔衮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下面的传令兵,多尔衮好半天才换过起来:“你是说安素被敌人占领了?那里的一个牛录都被杀死了?该死的。你在骗我吗?”
“就是,你这个混蛋在开玩笑吗?安素城上午还有信传来,下午就被人灭了?这怎么可能?”
下方的鞑子头目也是一个个满脸的不置信,这实在太夸张了。
安素城整整驻扎着一个牛录的勇士啊,怎么可能一个下午就被杀光?不仅如此,而且从安素被攻破直到现在才有信传来,也就是说一个人也没逃出来?难道敌人出动了万余大军吗?就算是一个牛录的农民守城也不至于被攻破的那么快啊!这明显就是谎话,难道是被那些跳蚤给弄懵了?
满脸的委屈和无奈,传令兵小声道:“这……王爷,各位大人。小的没有撒谎啊!唯一一个逃出来的人就在帐外,王爷可以喊他进来亲自问话。”
“哼!喊他进来!”冷哼一声,多尔衮明知道传令兵不可能撒谎,但是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意相信。
不一会儿,一个衣衫褴褛就好像乞丐一样的鞑子兵畏畏缩缩走了进来。他的脸上脏兮兮的,衣服上更满是血迹。他的头发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削断了,只剩下短短手指长的披散在脑袋上。
小心翼翼走进大帐,这名鞑子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明显受惊过度,他的眼泪开始哗哗的流:“王……王爷……各位大人,请……请你们为我家大人报仇啊!安素……安素完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死……都死了。”
浑身颤抖,多尔衮指着这人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什么人?”
“小的是齐部松鳌大人的亲兵,求王爷为齐部松鳌大人报仇啊!大人死了太惨了,太惨了!”哆哆嗦嗦着,这名鞑子缓缓说出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一切都是真的。安素城确实被一伙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贼人给占领了!贼人的人数不多,大概只有两三百人的样子。但是就是这么点人却杀了近千名大清勇士。因为这些无耻的家伙竟然用上了蒙汗药!
是的!蒙汗药。
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潜入了安素,甚至还有人潜入了军营里。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将蒙汗药下进了大军的伙食中。等到察觉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浑身无力,更多的则已经直接昏迷。这名亲兵因为伺候齐部松鳌吃饭而幸免于难,他眼睁睁的看着无数的敌人从暗中出现,一刀一个将手脚无力的战士给杀死!整整一个牛录啊……就这么凄惨而冤屈的全部被杀光。
可怜的齐部松鳌也没有例外,他甚至遭到了重点的照顾。哪怕有数名亲兵保护,但是在一个年轻人和一个独臂人的夹击下,齐部松鳌没能逃出去。那个独臂人不但杀死了齐部松鳌,甚至砍下他的脑袋挂在了城头……
实在太惨了,太冤枉了!这名侥幸逃脱的几乎要崩溃,而听他诉说完的众人更是目瞪口呆。
“原来……原来是真的……”格勒莫尔甄比喃喃自语,忽然对自己接下来的目标没什么希望了。如果像那个齐部松鳌一样冤屈的被敌人杀掉的话……那比被多尔衮砍头还要惨啊!
“噗哧……”忽然一口鲜血喷出,多尔衮挺直着身体仰倒了下去。

第六十八章军民团结共抗虏

……
吴家沟,位于安素城北百余里地的一个小山坳。
自隋唐时候一位姓吴的木匠搬迁到此以来,如今数百年过去吴家沟已经成为一个有数百户人家有着近千人口的大村寨。村子里大部分的人都姓吴,以种田和木匠为生。自唐朝到现在,吴家沟一直以来安居乐业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哪怕是朝代更替战争迭起,从来也没有人打扰这里的安宁。因为这里实在太偏僻了,而且除了木头也没有什么值得窥视的东西。哪怕是鞑子数次入侵北直隶,吴家沟的人们也照样生活着不被打扰。
但是自从前些天一伙自称无常军的汉军来到之后,吴家沟的安宁似乎被打破了。
这伙人看起来凶狠恶煞的,但是一个个脾气却是十分的好。在与村长沟通之后,他们安分的驻扎在了村外不远处的山神庙里。他们总是笑着与吴家沟的乡亲交谈,时不时帮乡亲们打打水喂喂牛砍砍树,甚至还拿出粮食分给各家各户。偶然有乡亲生病,他们也会派出唯一的大夫给好好诊治。
这些‘好汉’似乎很忙,每一天都会外出到很晚才回来。有时候还会带着些粮食马匹什么,用不完的也都送给了附近的乡亲。偶尔也会浑身浴血伤痕累累,不过却依旧神情坚定仿佛受伤的不是自己一样。
乡亲们都知道,这些人是在拼命与鞑子战斗以保护乡亲们的平安。他们都是英雄。值得敬佩。再加上他们从不扰民,于是不多时乡亲们就接受了这些抗击鞑虏的好汉,眼睛里没了初来时那种警惕的目光。
之后这么多天下来,双方的感情也好了。乡亲们偶尔会拉着战士们到自己家坐坐。姑娘们也不再像前两天那样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大伙亲近的像一家人,那个年轻的头领更是时常出入村长家的大门。
“大爷,真辛苦你了。”
坐在村长家的堂屋里,许安手里捧着一杯热乎乎的新茶。轻抿一口,许安对面前的老人笑道:“如果不是大爷派人帮我们查探消息,我们真要一抹黑不知道何去何从。杀了这么多鞑子,大爷您的功劳最大!”
“哪里!都是你们这些英雄厉害!鞑子再强,也被你们杀的土鸡瓦狗一样。”笑眯眯的。满头白发的老人摸着胡须眯起了眼睛。
作为吴家沟的村长,吴柏松不是没有见识。他年轻的时候去过保定,也去过天津和山东。鞑子第一次入侵大明的时候,吴柏松已经当了十几年的村长。那个时候就是他指挥乡亲们藏了起来。保护乡亲们没有受到鞑子的侵害。鞑子一次次的入侵,吴柏松眼睁睁看着大明衰弱无力让鞑子在北直隶肆掠。说不心痛那是假的,但是他不过一个普通老人又能做什么呢?
久而久之,吴柏松只能命令乡亲们缩着脖子窝在山坳里不许外出。就算是眼不见为净好了,吴柏松只希望世代安宁的吴家沟不要被打扰。
但是这一次迎无常军入村。吴柏松那是心甘情愿。身为汉人,身为大明的百姓,吴柏松打心眼里就不喜欢鞑子这样的土匪!之前是没有人能够收拾,现在有人能收拾了又怎么会拒绝?
“许大人。你们真是给我们汉人出了口气啊!”满心的喜悦,吴柏松拍打着烟锅兴奋道:“听说那敌酋多尔衮被你们气的吐血了。到现在还躺在床上下不来!这要是就这么死了也好,总归是为百姓们报了仇。真是……你们真打了一场好仗啊。我老汉听的是气血沸腾。要是再年轻几岁,我老汉也想参加无常军了。”
“呵呵……别叫我大人。吴大爷,您心情好就喊我一声许小子,心情不好直接喊许安也成!”苦笑一声,许安无奈道:“再说我们也没打多大的仗,好不容易夺来的安素这又给鞑子还了回去。”
“那我就叫你一声许小子了!”吴柏松从善如流,笑着安慰许安道:“许小子,别介怀。我吴老头没读什么书,但是大是非还是分的清。一城一地的得失算什么,杀光鞑子才是更要紧的事。鞑子一共才多少人?你这一天几十、一天几十没多久就杀完了。我大明的将士如果都能像你们无常军这样,鞑子哪还有本事入侵我大明江山。”
“放心吧!鞑子一定会被打败的,我大明的天下岂能让这些野人夺了去。”点点头,许安继续道:“吴大爷,多谢您为我们无常军奔劳。不但同意村子里的小伙子参军,而且还特意到附近的村子给我们做宣传。如今我无常军的人越来越多,这都是您的功劳,许安感激不尽。”
“老汉不过跑跑腿而已,哪有你们冒险杀敌辛苦。”吴柏松摆摆手,眼睛却笑眯在一起了。
“那接下来还要继续麻烦吴大爷,还请吴大爷继续派乡亲到保定到安素为我们打探消息。对了!这次我们又剿灭了几十个鞑子,得了一些东西还请您收下。如今村子里过的清苦,许安希望能够尽些力让乡亲们过的更好一些。”满脸恳切,许安站起来拍了拍手。随后四名无常军战士搬着两个大木箱走了进来,将木箱放在大堂中央又对许安和吴柏松行礼后退了出去。
“这是……”也不是第一次收到许安的礼物,吴柏松没有拒绝。好奇走过来打开箱子,吴柏松却是吃了一惊。
箱子里面堆满了漂亮的丝绸,各种颜色各种绣纹看起来就十分的精致珍贵。吴柏松又打开另外一个,里面则是满满一箱的铜钱碎银。别看铜钱价值不高,但这么大一箱也不是小数目啊!何况还有银子不是?
吴柏松惊诧的看向许安,许安则淡然的解释道:“乡亲们帮了我们许多,我们无以为报。恰好劫了鞑子一箱的丝绸,就留给乡亲们做些衣服吧。还有这些钱银,我们这些大头兵吃乡亲们的用乡亲们的也用不上这些,就留个乡亲们做些补偿。吴大爷别忙着拒绝,这是您和乡亲们应得的。不说别的,留我们住在这里也是冒了风险不是?就说丝绸,哪有当兵的穿这个的?”
不容吴柏松拒绝,许安强硬的将这些东西塞给了他。另外又有一个士兵抱着个古董瓶子,许安也以打仗带着这些不方便留了下来。
在吴柏松感激的恭送下,许安面带笑容走出了他家院门。一路上接受着乡亲们的问候,许安又吩咐几个士兵帮忙乡亲们抬些东西将水缸里的水打满。边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