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丑女如菊 >

第84章

丑女如菊-第84章

小说: 丑女如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长河叹口气道:“总归念书是好的。村长念了些书,你瞧多能耐,那就跟咱不一样。”

众人连连点头。

赵大嘴使劲一钉耙下去,“铛”一声,溅起几粒火星,他忙低头刨了刨,只见下边全是石头和砖头,便“咦”了一声道:“咋还有青砖哩?这么多石头?”

旁边的李长明忙过来问道:“挖了啥?不就是石头么,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赵大嘴直起腰说道:“这还有砖头哩?这荒地里哪来的砖头?别是下边埋了啥东西吧?嗳哟,要是挖出了金元宝,青木,那你可要分一个把我。”

众人正围过来瞧热闹,听了这话又是一阵大笑。

黄大磙子乐呵呵地说道:“你这娃子,真是‘吃了五谷想六谷,睡到床上想媳妇’,尽做白日梦哩。这片地从来就是荒地,又没住过人,谁把金元宝埋在这?”

李长星故意道:“那可不一定。说不定这下边埋了个大官儿,棺材里放了好多金元宝哩。大嘴,使劲挖,准能挖出点啥。”

郑长河笑道:“买这地的时候,都瞧好了,连个坟包也没有。要是有大官的坟,还能没人管?”

赵大嘴也晓得众人开玩笑,憨笑道:“我不就是瞧见有砖头觉得奇怪么。这地方有石头正常,有砖头不奇怪?”

李耕地笑道:“这块地好几十年前是埋过人的。后来他家搬走了,连这祖坟也迁走了。这砖头想是那坟地留下的。”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李长星惋惜地说道:“要是不迁走,说不定大嘴就能挖到金元宝。”

李耕地笑道:“要是不迁走,咱们挖人家祖坟,人家还不来拼命?”

这些人在地头忙碌不停,菊花跟杨氏在家忙碌不停。

因还是正月,农活也不多,刘小妹就跟她娘说道,要去帮菊花做饭,也是个人情。

她娘也乐意帮郑家的忙,今儿你帮了人家,下回你家有事也好请人来帮忙,于是便嘱咐了一番让她去了。

有她帮手,杨氏和菊花感觉松泛了好多。要不然十几个人的饭菜,还真是忙得慌。

因杨氏说,等半上午的时候,要送些炒米糖和锅巴到地头让干活的人先垫垫肚子,也好歇会,这样干活才有力气。

菊花就说道:“咱家那么些炒米糖还不够他们几天吃的。我看啊,还是把上回做的那果子饼再做些,那东西香辣,味儿足,吃了也开胃。每人吃两个,就该回来吃晌午饭了。”

刘小妹赞同地说道:“那东西确实好吃。我都做了好几回了哩。也不算金贵,用玉米面做,馅儿都是腌菜和辣椒。要想香一些,顶多炒两个鸡蛋放进去就好了。”

杨氏也是眼睛一亮,道:“嗳!就做这个。也不用放鸡蛋,我炒菜炸了点肥肉炼油,那油渣可香了,就放在里边跟腌菜搅和一起,这馅儿味道就足够了。”

菊花就和刘小妹相视一笑,挽着袖子就开是和面、剁馅儿、炕饼子。

两人都不是做第一回了,配合的麻溜无比,一边烧大菜,一边炕这饼子。炕好了,杨氏就找了个罐子装了起来,送到地头,菊花跟刘小妹在家继续忙。

在地头上干活的人见杨氏送来了热乎乎的腌菜饼子,一个个乐呵呵地在荒地边的小沟里洗了手,就着大碗的菊花茶吃起果子饼来。

黄大磙子咬了一口腌菜饼子,见腌菜馅儿里面还有油渣,笑道:“弟妹,你这么招待咱们,咱可是难为情的很。也没干多少,拿了工钱,还吃这么好的茶饭。”

李耕地也道:“乡里乡亲的,郑嫂子这样客气,咱也不好意思。”

杨氏扫了一眼荒地,见已经开出了两亩地了,高兴地笑道:“快别这么说。大正月的,害得大伙歇不成,还要来帮忙,吃点腌菜饼子也要客气两声,这算啥哩?好的也招待不起,这玉米面是自家磨的,腌菜是自家腌的,就加了点油渣。大伙吃了垫个底,不然这天冷,要是肚子空了,身上可没力气。”

刘小妹的二哥刘二顺举着手中的饼子很高兴地说道:“我家小妹做这个也好吃。她跟菊花她们几个成天捣鼓这些玩意,捣鼓出不少好吃的。”

老成笑了:“可不是么,她们这些小女娃没事在一块嘀嘀咕咕的,跟咱们商量这种田一样,烧饭也讲究起来了。”

【】

正文 第九十九章 槐子的表妹

李耕地道:“烧饭当然有讲究了。你要娶个媳妇茶饭不好,那往后嘴巴可吃亏了。”

老成吞进最后一口饼子,说道:“茶饭不好还不是最坏的,就怕那人不干净,家里也收拾不齐整,乱摆乱放,跟打死人似的,瞧着就心烦。”

李长星笑道:“老成叔这是故意这么说哩,谁不晓得老成婶子做事麻溜,家里也收拾的整齐。”

众人都笑了起来。

李长明默默地吃着饼子,并不跟他们说笑。

青木没有邀请他,他来做事是因为李老大觉得对不起郑家,主动要他来帮忙的;再有也能挣些零花钱,有啥不好?听着别人说这些,他是没话说的,他娘茶饭也不好,也不喜收拾屋子,家里可不是摆的跟打死人似的?

他喜欢在地里干活,干活的时候瞧着那庄稼,就觉得心里很舒坦;每次回到家,对着爹那永远无所谓的脸和娘唠叨不停的嘴,他就满心失落。弟弟长亮也是烦娘的,一言不合,就掼碗筷。

他家不像旁人家和气热闹,实在是半点也没有家的样子。他大概是要打一辈子的光棍了吧,谁乐意把闺女嫁到这样的人家哩?

就听李耕地很有经验地讲道:“这婆娘干不干净,不看别的,你只要到厨房瞧瞧她那灶上的抹布就成了。那抹布要是洗得清清爽爽的,那这婆娘肯定是个爱干净的;要是那抹布湿漉漉、黏糊糊的,嗳哟,那这婆娘准是个不爱收拾的人。其他地方不用瞧,有些人惯会做表面功夫的。”

青木、张槐、李长星这些男娃听得津津有味,还一副受教的模样;赵大嘴也不停地问些问题。

黄大磙子笑得见牙不见眼:“你就哄他们吧,回头他们上门相亲的时候,专门往人厨房跑,人家还以为他肚饿了哩。”

大家哄地一声笑开了。

青木却微笑地想着,李叔说的真对哩,妹妹可不是最爱搓洗抹布的?总见她把抹布拎到井边洗。喂猪喂鸡,清理鸡粪,她倒一点也不嫌脏,就那厨房里的东西老是洗个不停。

众人吃喝一回,谈笑一场,继续干活。

这帮村里人干活有一点好,就是不用像挣命似的苦巴巴地干,还能一边做事一边谈笑。事也做了,心情也爽了,还挣了钱。因此,第二天居然不用青木叫,来了更多的人帮忙,有些人纯粹是图热闹。

菊花和刘小妹正在厨房里团团转,砂锅、大碗全用上了。去年攒的猪下水也拿了些出来煮,腌的咸鱼,通通都派上用场了。

她一边做一边跟刘小妹算着几个锅子几个碗,要凑够多少菜合适;荤菜多少,蔬菜多少等等。吃饭的人一多,她也觉得自己招架不过来,有些乱了。

这方面刘小妹却比她有经验多了,很老成地对她说道:“这么些人吃饭,又是干力气活的,你就是烧个二十斤肉,怕是他们也能吃完。谁家受得了?要我说,你弄这么些猪下水,还有鱼、红烧肉,足够了。谁也不能说出不是来——就是人家办喜酒,菜也没这么好哩。再烧些青菜橡子豆腐就成了。”

菊花听了连连点头,便不再想得脑仁疼,就做这些吧。

她端出一大碗泡胀的黄豆对刘小妹道:“我泡了些黄豆哩。我想着他们干活,肚子饿得快,吃这些有嚼头的东西顶饿,我就泡了些准备烧一碗。”

刘小妹心疼地说道:“留着打豆腐多好。你准备咋烧?”

菊花便拿香油把干辣椒切碎两个炸了,然后倒入黄豆炒了几滚,再倒点酱油和盐翻炒几回,添上水把黄豆淹住,盖上锅盖用小火焖起来。

一时黄豆焖透起锅,汤汁收得刚刚好,黄豆也熬成了老黄色。

刘小妹搛了一粒尝了尝,咂巴了两下嘴说道:“香。要是烘干了做零嘴儿嚼也好。我以往是用干炒的,跟炒花生似的,快炒好了搁点盐,也香,我爹喝酒的时候最爱吃了。”

菊花忍笑道:“你才说我不会过日子,要留这东西打豆腐,眼下又要做零嘴儿了。”

刘小妹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不是觉得香么。唉!你家买了这荒地,可就宽展多了。这些黄豆、花生、山芋啥的,多种些,总能收一些回来,过年就有的吃了。”

菊花见她羡慕的样子,安慰她道:“今年你们努力地干一年,也能买几亩荒地。一年买几亩,几年日子就过好了。我听说村长要好好地种这橡子树哩。咱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刘小妹眼儿笑得弯弯的,连连点头道:“是哩。我哥还挖了两棵小橡树苗种在屋侧边,后院也种了些。不过,要等日子过好怕是还得几年工夫,总有个盼头不是。再说了,要是粮食不够吃,这橡子面可是能吃的,味儿还好哩。这不比啥都强?”

菊花见她小小年纪也算计的头头是道,想着她家四个哥哥,这日子也是有得熬,真亏她爹娘硬撑着。不过人多有人多的好处,要是安排合理,发家也快。

两人边谈话边做饭,一会杨氏也回来帮忙。明明只有三个人,但见厨房里人穿来穿去的,小黑狗儿也来凑热闹——跟着菊花脚后边跑过来跑过去。

它养了好几天,才恢复原样,可见林氏那一脚还是伤了它的。只是没人懂兽医,也不晓得它到底伤到哪了。因此菊花都不敢像往常那样用脚轻轻地踢它,未免纵容了它一些,它便老是围着菊花打转了。

待开荒的人回来吃饭,三人紧赶慢赶的,也总算是把那些菜都弄上桌了。

菊花和刘小妹坐在厨房里,听着堂屋里闹哄哄地声音,相视一笑,极有成就感。两人端出留下来的菜,放到案板上,开起小灶来,一边吃一边笑道,这比桌上也不差。

杨氏前后张罗了一番,也过来吃饭了。她笑道:“亏得有小妹帮忙,不然咱娘俩要累死了。”

刘小妹也是极乖巧会说话的,她笑道:“瞧婶子说的,帮个忙也念叨。再说,这不是现成的人情么!等将来我家有事情,我就能拉下脸来找菊花帮我了。”

菊花听了她的话“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因说道:“你家能有啥事?嗯,眼下最近的就是你二哥娶媳妇了。你二哥娶媳妇的时候我去帮你。”

杨氏笑道:“娶媳妇那是要摆酒的。那来的人可就多了。你们小女娃一般都不能派了去做这些——抛头露面的也不好——都是媳妇们做这些烧饭洗碗端菜的事。要是一般家里来客,或是农忙请人,你去帮忙还差不多。”

刘小妹也点头说是这样。她用泥鳅汤泡了些饭,扒了两口,对菊花道:“泥鳅这么做,吃起来方便多了。我往常烧的也香,就是啃起来费劲。”

菊花道:“你那泥鳅腌过了,只能用辣子干烧出来。虽然啃着费劲,不过越嚼越香,我倒是喜欢啃的;这红炖泥鳅非要新鲜的泥鳅不可,不然不鲜嫩哩。”

杨氏道:“我喜欢吃鱼烧腌菜哩。菊花,咱明儿将那大黑鱼用腌菜烧出来,吃了过瘾,又下饭。这么些人,个个都能吃三大碗饭,没菜咋成哩。”

菊花点点头道:“我腌的时候没放多少盐,就是准备用腌菜来煮。娘,这饭够么?”她听杨氏说这些人个个能吃三大碗,那这一大锅饭怕是不够吧?

杨氏笑道:“咱第一回煮这么多人的饭,心里没底。待会看够不够,不够差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