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丑女如菊 >

第83章

丑女如菊-第83章

小说: 丑女如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菊花理解地点头,这确实如此。其实并不是父母真的偏心,而是因为这不比旁的事,做父母的不可能会放弃子女。

杨氏又问菊花道:“你是不是打来财了?我咋瞧着这娃儿好像有些怕你哩?”

菊花忍不住就笑了,跟她娘也没啥不能说的:“是打他了。这小子不打要上天了。娘,你不晓得,来财要是狠狠地管教还是能管过来的。我打了他,他明白的很,也不敢对二舅母说。这娃儿其实啥都懂,就是往日里大家都纵着他,所以他有事就想撒赖;大人再一哄,芝麻点大的事能哭得跟发大水似的。”

杨氏也笑了:“我说他走的时候咋这么乖哩!他小时候可听话的很,也不晓得咋变成这样了。唉!怕是管不好了。他娘不管,你外婆不管,你打他这一回还能把他打好了?其实吧,不光是你二舅母,你外婆也是太纵着他了,老人家心软的很。”

正说着,郑长河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问道:“娘走了?”

杨氏笑道:“送走了。我要再留她们住一晚上,娘死活不干,说是咱也该开荒了。他爹,咱啥时候开荒哩?”

郑长河倒了些温水,一气喝干,说道:“总要过了十五,要不然也请不到人哩。”

乡下的习俗,不过十五不算过完年。穷归穷,还真的没人在十五之前拼命挣钱。

两口子便一五一十地商量起来,请人把多少工钱一天,管一顿饭还是管两顿饭,因没买到合适的牛,还要租头牛等等。

菊花边忙边听两人说话,煮了一锅玉米糊,正想来炒菜,忽地想起那霉豆渣来。便急忙跑到角落里,掀开那箩筐上面盖的旧衣服和稻草,只见那豆渣团子上果然长了一层细细的灰白色绒毛。只是还不十分好,要再霉几天才成。要不是菊花曾经给它加过温,以这个天气,还不能霉成这样哩。

她到底还是忍不住,捡了三个出来冲洗干净了,切成一片一片的,感觉有些软;要是霉透了,就紧密结实多了。

杨氏见她捡了豆渣出来烧,急忙问道:“成了么?嗳哟!长了一层毛哩!这能吃么?”

菊花见娘担心,也不想害她不安,便捏碎了几块豆渣,对郑长河道:“爹,把这个拿去喂鸡。要是鸡吃了没事,那不就是没事么。”

杨氏见郑长河一副犹豫的样子,晓得他是心疼鸡,怕鸡吃了有啥问题,气道:“还不去喂哩?是鸡金贵还是人金贵?”郑长河这才嘿嘿笑着出去了。

菊花好笑瞧着爹的背影,对杨氏道:“我觉得肯定吃了没事儿。不过是为了让娘放心罢了。那晒酱的霉豆子可是比这发霉厉害多了。”

杨氏笑道:“我不也是怕么。还是小心些。待会我先吃。”

这下菊花更好笑了,又嗔怪地对她说道:“瞧你说的。要是你吃坏了,那不更麻烦?”

爹娘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一个就不成家了。唉!吃个霉豆渣也要解释半天。

菊花炸了些肥肉炼出油来,再把豆渣倒入锅里炒了炒,加了些盐和少量的辣椒酱,添些水煮了一小会,才将豆渣盛入砂锅里放在炭炉子上炖着。

又把黄心菜炒瘪了,半生不熟地盛起来,等快吃饭的时候再倒在豆渣上面;再切些青蒜苗和葱花放进去,那清香味儿就飘起来了,比青菜烧豆腐另有一种鲜美。

郑长河进来呵呵地笑道:“鸡吃了没事哩。想来人也是能吃的。待会我先吃。”

杨氏和菊花听了对视一眼,一齐笑了起来。

郑长河被两人笑得摸不着头脑,问道:“咋了?我身子壮实一些,就吃了闹肚子,也扛得住。”他倒是没想到吃死人上面,就是担心吃了闹肚子。

菊花笑道:“爹,谁吃了都不会有事的。那鸡吃了没事,人吃一准也没事。那橡子果儿当初不就是先让猪吃了,我才敢拿来做豆腐的么。待会你们吃了好,怕是真的要抢着吃了。”

吃晚饭的时候,那吃了豆渣的鸡还是没事,杨氏才真的放下了心。待尝了这豆渣烧青菜,觉得味道果然鲜美,便笑道:“这跟上回青菜烧豆腐一样,味儿足的很。这豆渣还真是好东西哩。”

青木和郑长河也连说好吃。

菊花道:“这东西也算是咱穷人吃的菜,要是整天吃怕也寡味。不过是最近过年,肚里有点油水,再吃这个就刚刚好。”

杨氏又道:“这豆渣霉好了,送些把你黄奶奶。她可是说了,你要是用这豆渣烧出了好吃的,可要告诉她。”

菊花说道:“送一半给她吧。咱要是还想吃,下回到集上豆腐坊去瞧瞧,要是还干净,就买些回来做霉豆渣。”

杨氏摇摇头道:“我觉得还是用自家打豆腐洗出的豆渣好一些;要是那卖豆腐的,肯定洗得豆渣都没味儿了,怕做这霉豆渣也不好吃。”

菊花见她说到点子上,含笑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也没法子,平常无事谁也不会打豆腐哩。”

郑长河呼噜喝了两碗玉米糊,歇了口气道:“甭急,今年咱多种些豆子。这豆子能打豆腐,连豆渣都能吃,可不比玉米都强。”

青木期盼地说道:“我也想把荒地都给种上。虽说累点,好歹也能收些东西。我明儿先到村里邀一邀,看有没人愿意来帮忙开荒。”

郑长河提高声音道:“咋没人愿意哩?还不到春耕的时候,他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挣些零花钱,谁不乐意?我还管一顿晌午饭哩。”

杨氏让青木不用担心:“你只管好好念书。娘跟你爹保管把家里事情安排妥当。你要是不放心,等春耕时忙得厉害的时候,就跟夫子告几天假,回来帮忙。”

青木忙道:“都不用告假,到时学堂里要放几天假,让大家都回来帮忙哩。夫子可通情理了。他说,春耕可是大事,作为读书人也不能五谷不分,要关心农耕的事才对,这里边的学问大着哩。就是将来有人得了功名,为官一方,这些也都是他管辖范围内的事。”

郑长河跟杨氏听得半懂不懂,但晓得夫子并未瞧不起庄稼人,对农耕很重视,也就高兴起来。

郑长河笑道:“你们夫子厉害哩,连种田也晓得。”

青木很是恭敬地说道:“夫子最是心胸宽广了。他常常地问我们一些农耕的事。还跟我们说他曾经游历过的地方,都有种些啥东西,气候是啥样的,出产些啥。哦,村长说等开春了,要移栽这橡子果树,也是跟夫子商量过的。”

郑长河跟杨氏听了顿时肃然起敬,这读书人把农耕的事当学问来谈,那是让他们也感到自豪的,仿佛这种田也没那么低等了。

【】

正文 第九十八章 这么烧饭很辛苦

菊花听了青木的话,则是暗暗高兴——有周夫子这样的人在清南村,可不是福气?

今年,周夫子没让菊花家送饭了,他直接在村长家吃饭。//百度搜索八一中文网看最新章节//主要是隔的实在是远了些,再说郑家也没那么穷了,青木也没必要省那点束脩,就不想再麻烦他们。

杨氏想自己也不卖猪下水了,这往后家里茶饭也不如以前好,怕委屈了周夫子,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不过,她还是常常地送些好吃的过去。这也不止她一家如此,整个清南村都是这样,有了好吃的都会送些给夫子。因此这老夫子在清南村是活得有滋有味,觉得还是乡民纯朴。

郑家父子原还以为请不到人,谁料邀了一遍,那些人倒个个都愿意来。一方面也是为了感激郑家,要帮一把手;另一方面也是能挣些零花钱。

这正月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一起帮郑家开荒,大伙在一块说说话,热热闹闹的,又不远,就在家门口,倒不让他们感觉是在干苦力,而是扎堆凑热闹似的。

因此,竟然都说不用等过了十五,这几天天气就好,不如就开工了吧,已经立春了,等过了十五,大伙该有自个的事情了。

青木则是大喜,趁着学堂还没开课,他还能帮家里干几天活哩;郑长河也觉得天气还冷,把土翻过来,那些窝在土里的虫子啥的只怕冻死一片,这不是好事么?

父子俩这么一商量,就在正月十二这天,邀了十来个人,扛着锄头、铁锹、钉耙等家伙,并挑着扁担箩筐,李耕地家和老成家也牵来了牛,一群人就在小青山下的那块荒地上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李耕地和老成赶着牛犁地。其余人分成好几拨,有人清理那石子多的地方,把石子啥的捡了挑走;也有人拿把镰刀将荆棘灌木割了,拖到地头当天然的篱笆围住地块;还有人则跟在牛屁股后头,遇见那犁不动的死板地块,就用钉耙挖开。眼见犁的地方大了,就有人专门来清理翻出来土壤中的杂乱东西,如石块草根啥的。

乡民们脱下了大棉袄,穿上打了补丁的旧衣裳,一边忙活着一边大声的说笑。

赵三见青木跟张槐在用铁锹将碎石块往箩筐里铲,一边挖土一边笑道:“你俩念了半年书,这手上活计倒没撂下,干事还是麻溜的很哩!”

张槐头也不抬地答道:“念书也要吃饭,难道就不干活了?书里也长不出粮食来。”

赵大嘴笑道:“你要是中了秀才,可不就不用种地了。槐子,你加把劲儿,说不定还真能考个秀才哩。到时候,咱脸上也光彩,好歹跟秀才一个村不是!”

张槐抬头瞧瞧这憨人,想说啥,也不好说,只能道:“咱可没那本事!”

李长星羡慕地说道:“就不中秀才,识些字也是好的。咱家没人干活,要不然我也要去念几天哩。”

李耕地扬声笑道:“那是。这能念书啊,还是要念一些比较好。俗语说‘三代不念书,放出来一笼猪’,读了书的人他就不一样啊!你们瞧槐子跟青木,就比旧年老成不少。”

黄大磙子听了,停住手中的钉耙,愕然地问道:“照你这样说,咱家可是好多代都没人念书了,那不都成猪了?”

顿时地头上笑声一片。

赵三呵呵笑完了,安慰黄大磙子道:“你家小四儿不是在上学么?他识了字,家来不就能教你们了?将来还能教儿子哩。我家石头每日都教我认两个字。不怕你们笑话,我瞧见那弯弯扭扭的字,头就发昏,心也发慌。这小子严的很,一定要我认得了,才放过我。老子不如儿子喽!害得我最近都不敢训他。”

大家哄地一声又笑起来。

李长星忍着笑道:“三叔,你就那点出息?石头就是再能耐,那也是你的儿子不是?”

赵三心有余悸地说道:“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可这小子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老是‘子曰子曰’的,咱听得一愣一愣的,听不明白也不好问他。你说还咋训他?”

青木和张槐实在是忍不住了,拄着铁锹笑得直喘气。不过,想想小石头那机灵劲儿,怕是真的这么对他爹。

赵大嘴问道:“‘子月’是啥意思哩?月亮?读书人总是谈月亮、花草啥的,咋不说说稻子哩?”

青木和张槐听了愕然,不等他俩说话,赵三就一副教导的样子对他说道:“不是月亮,这‘子曰’是说话的意思。说话就叫‘曰’,不信你们问青木和槐子。”

大伙全望着青木和张槐,李长星道:“槐子,你往后还是跟我说‘说’好一些,要是你说‘曰’,我可听不懂,没准不睬你哩。”

青木跟张槐也是无奈,他俩也不过念了半年书,如何能讲清这语言文字的规矩,何况还是对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乡民解释?只得胡乱地说夫子就是这么说的。

郑长河叹口气道:“总归念书是好的。村长念了些书,你瞧多能耐,那就跟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