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

第41章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第41章

小说: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都会令你感觉到一种不自觉的投入和产出的计算,这是有违爱的真谛的。李然和周蒙并不是在世俗的物质、名利层面算计付出和所得,相反,他们是那样脱俗和清高;但在心灵的包容度和爱的牺牲和承诺方面,他们同样不能做到忘我和无私,同样在患得患失。李然的心中何尝不存着性感、对自己一往情深的杜小彬会比周蒙更适合做妻子的下意识的隐秘心理?看似不通世务的周蒙又何尝没有意识到自己难以抵挡李然不羁的性情和脚步?痴男怨女分分合合的爱情悲喜剧何止千万种,直要爱到天尽头的这一对的爱情故事让你心动,让你感叹,也让你思索。

  揭示这样一个并不深奥的爱情命题说不上多么难得,但在推进这个题目的过程中,作者把恋人的微妙心理和爱情的苦涩与甜蜜展示得令人心醉。美丽爱情的丝丝缕缕被演绎得细腻缠绵,情致深长。小说有一种古典美的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人物的性格美,周蒙古典美女般的姿容、气质尤其是冰清玉洁的品格带来和风阵阵。这种韵味也来自张张富于意境美的情景图片,好似一个个定格画面,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这里不能不称道作者的语言,特别是叙述语言,干净、顺畅,节奏把握得很好,配之以精美的画面效果,显得张弛有度,章法俨然。小说叙述风格的快捷与作品的古典美完美结合,让我们体会到浮躁文风中的清新空气。

  爱情自然是永不会衰竭的话题,爱情也是永不会枯竭的小说题材。《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不会是第一本,也不会是最后一本,吸引你的目光、让你怦然心动的爱情小说。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华彩句章
半透明的冬夜里,

  宁静淹没了过去与未来,

  那么空灵而沉重的,

  如同小鸟跳动着的心脏,

  婴儿印下的足迹,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你看,最后,我们都要结婚,可是我老有一种感觉,在某一个转身之间我会再看到他,他正轻轻抬起头来,脸上是那么一种迟疑而温柔的神气。

  周蒙听得心惊。

  刘意犹自诉说着,他就是这样徘徊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才知道,我一直不承认的,是有那三个字的:心上人,他是我心里的那个人。

  “听这首歌,”她笑语如花“这一个月我天天听,每一次听,我都想,什麽时候你才能来到我的面前。”

  “我爱你。”她这三个字,是吐出来的三朵花。

  当他说:嫁给我吧。潜台词是:给我吧。

  可是,后来,在她无牵无挂的静中,他觉出了悲伤。

  她不是不在意,

  她是不相信

  她不会失去。

  她放不下他,就象云放不下风,路放不下脚步。

  这个漫长的夏季

  我一天天轻盈而消瘦

  一只坠满心事的小篮子

  挂在我的窗前

  窗外有你

  和更远的 群山”

  如果说,花是树的笑容,叶子就是树的表情,秋天的树表情是最丰富的。这就象一个人,总要到中年以后才会拥有岁月赋予的沧桑味道。

  那个秋天,她一天到晚缠着李然给她拍树,

  李然说:树有什麽好拍的,要拍就拍你。

  结果,李然拍了树和她。

  她不知道,这就是她和他唯一的秋天。

  “春到深处就不见了,我也渐渐地习惯了没有你的日子。今天,陪戴妍办事儿路过火车站,从上海到江城的火车刚刚进站。我知道,你不会在这趟列车上,只是,望着出口处纷攘的人群,我久久地不能移动脚步……”

  女人总以为自己的爱可以感动男人,是,他确实感动了,又怎麽样呢?

  他失去她了,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只是今天才知道。

  只是今天,他才知道是这麽痛。

  而真正的痛,还不是此刻能领会到的,真正的痛是跟着日子一起走下去的,只有在岁月的不断流失中你才能明白什麽叫作失去的空虚。

  他那样子是特别孤单的,属于男人的一种孤单。

  以后,她试图忘掉他但没有恨过他,恨不起来,回忆象老电影里的一个长镜头,镜头越拉越长,他孤单的身影越来越远。

  真的有来世吗?

  那麽

  我愿作

  一只懂得飞翔

  不懂爱情的小鸟

  一朵瞬间开放

  无声消融的雪花

  甚至

  窗前的一角蓝天

  掀乱书页的风

  落进你手心里的

  一滴小雨

  花事依然盛,人去不回头。

  “落花时节又逢君”。

  即使再见他,也是多年以后,物是人非。

  当然,人是可以爱很多次的,可是爱情的酒,你只有一杯。

  即使这一生她都不能再与他相见,

  即使他让她失望,

  即使最终她不会跟他走,

  她还是会等他的。

  不是为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心情。

  只要是花,就没有花开不败的神话。

  不是不想说点儿什麽,只是不论说什麽,都象一曲老调重弹。

  可是从一开始,她也没有拒绝他。

  潘多是很难拒绝的,你可以拒绝人,但你很难拒绝一只渴望和人类亲近的动物。

  潘多就象一只动物那样直接。

  第一次见面,他进了她的房间。第二次见面,他吻了她。第三次见面,他上了她的床。

  爱是不可能永恒的,

  因为人在不断往前走。

  如果爱是永恒的,

  那就意味着人没有进步。

  著名青年女作家杜小彬最近发表评论:“一个女作家至少要结两次婚,离两次婚,才算丰富地生活过。”

  是,她刚刚结束她的第二次婚姻。

  “蒙蒙。”李然脱口而出。

  “你好。”周蒙直起身,微微颔首。

  在多年的等待与准备之后,见到他,也不过说出最普通的两个字。

  “可是如果你爱她,”他脸上嘲笑的意味不见了“即使你明明知道你会伤害她,你都没有权利放弃。”

  这是唯有的一次,李然委婉地表达了他的追悔。

  —— 当他真的再次见到她,他还是放弃了。

  她只是非常安静,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美,让人回想起她从前的少女时代。

  这样的不同,难道说,

  他的存在就意味着对她的伤害。

  走过繁华的路口,路口服装店有公用电话。

  那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

  在第二天的下午,她很想给他打一个电话。

  好象从前,每次他离开了,她才想起最最重要的一件事还没有对他说。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编者与笔者的交谈
编者:“相爱的人从来不能相守 ”,你不觉得这太绝对了吗?

  笔者:也许,可为什么我们又说“情到深处人孤独呢”?

  编者:孤独感——在编辑你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确实能从男女主人公李然和周蒙身上体会到现代人难以言说的孤独。李然从理论物理转到职业摄影,从一个女人转到另一个女人,就象他后来结婚又离婚的妻子杜小彬总结的那样,“他因此选择了一种自我放逐的生活,也是最适合他的生活。”至于周蒙,她的气质似乎是漠然更胜于超然。

  笔者:谢谢您准确的感觉,在周蒙的清甜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冷,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后现代派人物的标志。

  编者:但你花了很多笔墨渲染李然和周蒙的古典式恋爱,从初逢到相恋,从别离到思念,从背叛又到重逢,你似乎要向读者证明,他们是相爱的,深深相爱。

  笔者:对,我是想证明,他们深深相爱,爱到魂牵梦绕。

  编者:那么,让这一对深深相爱的人偏偏不能相守,你觉得你给了读者一个足够满意的解释了吗?

  笔者:您满意了吗?

  编者:老实话,不太满意。最大的破绽是你用杜小彬的怀孕造就李然和周蒙分手,亲爱的,这实在是一个老得已经起皱的桥段。虽然你尽可能地做了补救,李然有这样一个独白:“至少有一点他没看错,杜小彬不难侍候,她会是个体贴的妻子。最便当的还是,他不需要向她承诺什么。”你是希望读者明白,分手的关键不在怀孕,而在李然可以给杜小彬一个婚姻,却无力给周蒙一个爱的承诺。

  笔者:我承认怀孕是个太老的桥段,但杜小彬怀孕是我当时能想到的,对性经验丰富的李然最简洁的一击。

  编者:杜小彬这个人物其实很有戏剧性,她并不美而且危险,但是最具吸应力。

  笔者:对于年轻的李然,危险本身就是吸应力。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编者:这也是我第一次读你这本小说的感觉,书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迷失尴尬的青春期。

  笔者:所以您建议我放弃原来的《心上人》,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个书名。

  编者:也是你书里的一句话,“半透明的冬夜里,宁静淹没了过去以及未来,那么空灵而沉重的,如同小鸟跳动着的心脏,婴儿印下的足迹,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非常有诗意。

  笔者:谢谢。空灵而沉重,这是我眼中的青春年华。

  编者:回到李然和周蒙,撇开第一次的背叛不谈,十年后当他们重逢——小说的最后一章,我承认你的表述蕴藉而优美,但如果他们真地,象你说的那样爱到魂牵梦绕,你可没有给两个人一丁点儿机会。

  笔者:您的意思是,最起码我应该让李然周蒙一偿宿愿发生关系?

  编者:总不会是出于道德上的保守吧?周蒙已经有了丈夫有了儿子。

  笔者:李然有一句话,“只有在做了以后你才知道能不能承受,可是我告诉你人比自己想象的脆弱,道德的意义就是保护这种脆弱。”所以,与其说出于道德上的保守,不如说出于人性上的脆弱。实际上从一开始,隔离李然和周蒙的不是别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脆弱的人性,说得再透彻一点儿,是自私的人性。而人与人的关系越深刻,人性的自私越是暴露无遗。

  编者:所以你的理论是,爱得越深越孤独。

  笔者:我的理论是,因为无私的爱情和自私的人性永恒矛盾,所以爱情只能是一道没有谜底的谜面。

  编者:看不出,还挺深刻呵。你一定读过边淳一的《失乐园》,成熟中年男女陷入不伦之恋,在爱情的顶点两个人选择共赴死亡。

  笔者:勇气可嘉。不过很难说他们是看透了还是根本没看透。

  编者:没有人能完全看透吧?在你的小说里,周蒙的告别台词是“即使这一生她都不能再与他相见,即使他让她失望,即使最终她不跟他走,她还是会等他的。——不是为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心情。”所谓她“等”的心情是什么?不就是爱吗?

  笔者:是爱,可是她不会再往前走一步了。这就是周蒙的典型意义,这就是周蒙这个人物内在的诗意。

  编者:周蒙内在的诗意来自她深刻的孤独感吧?—…“可是,后来,在她无牵无挂的静中,李然觉出了悲伤。她不是不在意,她是不相信她不会失去。”

  笔者:“她不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