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金梭银梭 >

第25章

金梭银梭-第25章

小说: 金梭银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后来谈到父亲卖血的事后说道:“我母亲当时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拼了命也会阻止他。我当时也不知道,我若是知道了,我宁肯自己去卖血,也绝不会允许老父亲去卖血。直到毕业后回家,父亲才在无意间把这个秘密透漏给我们母子。为此,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抱头痛哭了一场!”说到动情之处时,让大家陪着他流过不少眼泪,特别是阮丽陪着他流的眼泪最多。

  再后来,每当他想起这件事愣神的时候,他常常喃喃自语:“我怎样才能报答老父亲的恩情呢?我怎样才能报答老父亲的恩情呢?”

  生活可以富足,也可以贫穷,永久不变的是父子天性之中的血脉相连的亲情。靳连峰老父亲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大家唏嘘不已!

  追求富足,追求繁华,是人类社会永远不变的自然法则,如果不是痴人说梦,年轻人追求理想,追求幸福当也不该成为什么罪过!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8226;&;#8226;&;#8226;&;#8226;&;#8226;”这首冠名为《我们在太行山上》的革命历史歌曲,是中华民族处于危亡时期鼓舞人民图亡求存的战歌。在历史上,她曾以自己那简洁明快的节奏,激荡人心的旋律,雄浑壮阔的意境,铁骑突出的气势,不知倾倒过多少时人。而今,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她那特定的、历史的现实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她那种催人奋进的余韵,仍然可以撩开那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朋友们的情怀,成为人们心中永不休止的进行曲。从而使她那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注入新时代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连同新来报道的郑玉萍、靳连峰二人,惠达公司已有了六名员工,却包容有三名下岗职工,三位待业青年。从这个意义上讲,惠达公司既可以称之为下岗之家,又可称为待业之家。当然,从全新的积极意义去评价,也可称之为一个再生的创业之家!现在,惠达公司又增加了两个新生力量,使自己精干有力的队伍又增加了更强的战斗力。杜民生、柳云涛和葛忠三人谋划着重新排兵布阵:分工由杜民生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并重点负责资金筹措,兼顾社会公共关系。由柳云涛主持公司的日常营销业务工作,进口与销售的重担一肩挑。由葛忠主持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兼顾行政后勤工作。由郑玉萍和靳连峰分任营销信息部正副经理,负责国内*络的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对外对内的信息传递工作。由阮丽负责打字、现金出纳和接待服务工作。

  经过充实整顿后的惠达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昌盛时期:前景壮美,方向明确,兵强马壮,生气勃勃。就如同一支冲锋陷阵的轻骑兵,腾身一跃,跃上了现代经济社会的大舞台。人人心中都回荡着那曾在历史的天空上彻响过的,激荡人心的前进进行曲。他们的人生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龙用泰这次从日本到青岛,是他这次回国计划到达的第一站,也是他一去日本十八年之后的第二次回国。先前,他曾为寻求防水麻袋的供应客户专程回来过一次。

  当时,之所以在第一次回国时把首发站选在青岛,是听朋友介绍,说是在当地可找到防水麻袋供应客户,可来到青岛后,看了两个麻纺厂均不能如愿,其中一个麻纺厂规模太小,只有后纺,没有前纺,工艺工序不齐全;织麻布还要到外地生产厂家去购买麻线,操作起来困难很大。另一个麻纺厂规模稍大一点,但这个麻纺厂是专为当地外贸公司加工出口包装的,生产任务相当饱满,几乎是在满负荷运转;剩余的生产加工能力根本不能满足日本客户的需求,而且产品报价过高。他试着接触了两次,合作条件就是谈不拢,他只好匆匆而来,又匆匆地回去了。

  就在他来去匆匆地第一次青岛之行中,他刻意要种的“榆树”没有长成,可无心要栽的“柳枝”却长出了嫩芽。当地一家生产经营不太景气的枣酒厂,通过他当地的朋友游说,非要和他联姻搞个合资企业不可。

  在大兴招商引资之风的今天,旅外华侨回国,是一等一的烫手货。当地的一些朋友都想攀龙附凤,争相邀宴。政府官员也轮番登台表演,大吹大擂,都宣传说青岛是个回国发展的好地方,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优惠条件多多。竭力鼓动他在青岛大干一场。

  这*主义的学说确实是一门科学,总结的特别精到,说是“外因是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真是一语中的!龙永泰蜗居日本岛国十八年,又揣着满满的一腰钱,早就有要回国发展的念头,经巧舌如簧的说客们三说两说就动了心。

  枣酒厂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他到现场去看了一下,实际情况还不错,厂区面积有二百多亩,生产厂房、办公大楼、生产设备、公用设施全都齐备。只是工艺技术不大过关,主要问题还在原料配方上。不要算计二百亩地价值几何?更不要算生产厂房、生产设备、公用设施作价多少?仅一座建筑面积超过五千平米的办公大楼按时下造价就不会低于四五百万元。而地方政府和枣酒厂开列的优惠条件是:只要他投入价值人民币二百万元的外汇,就让他来控股。

  合作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这些资产不管是谁的,花上二百万元就如同白捡一般,这就应了那句老话:不捡白不捡,捡了也白捡,谁不捡白捡!

  他当时在想:解决工艺技术可在国外聘请高人,流动资金可通过现有的固定资产评估作价在当地银行贷款,自己又握有日本的酒类市场,要想不赚钱实在是太难了!

  又想:即使把这二百亩地放着不动,不搞生产,过上几年,等着土地自然升值,也会有大把的票子源源不断地滚入自己的腰包。

  商人以赚钱为第一要义,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虽然他也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战士,又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可他和白花花的银子没有结过仇,存在决定意识: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他的手一哆嗦,当时就自己给自己做主,在合作意向书上把字给签了!

  他现在是一尊佛,人家已经在香炉碗中给他烧了香,他就该显示点灵验;所以在青岛各路人马的催促之下,他这次第二次回国,又把首发站选在了青岛。

  实际上,他在青岛期间,审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合同,审定章程等各种报审合资企业的文件并没用多长时间,因为这些文件国家都有通用的范本,只是审定一下具体的合作条款而已,费不了太大的事。但是有数不清的东道主天天设宴相请,却之不恭,他只得一一笑领,这又耽误了几天时间。

  另外,为了放大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又与合作厂家实实在在搞了几天的清产核资,大大的费了些时日。

  等到一切事情就绪,已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悄悄地付之东流了。

  到了这个时侯,龙永泰才腾出手来给柳云涛打电话,告诉说他马上要启程赶往武汉。

  龙永泰结束第一次青岛之行回到日本后,有好多日本朋友和他讲,在中国的湖北、江西、浙江有很多麻纺厂,这些地方既是盛产黄麻的原产地,又是麻纺织品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可是他一去日本十八年,和国内朋友的联系大多已中断了,就是有的朋友经过再三辗转能够联系上,除了家乡的人之外,大兵占了绝大多数,很少有生意场上的熟人。又有谁人能够给他提供具体的帮助呢?

  正在他苦虑找不到直接关系,找不到确定目标的时候,他的侄子龙小峰来到了日本。说起他的大姨夫正在湖北的首府武汉做生意,这才使他萌生了到武汉去寻求供应客户的想法。不想一击即中,这使他深深体验到了“山重水复无路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意,所以第二次回国,才确定了去武汉的行程。                                               

  知道龙永泰不日要来武汉,大家都非常高兴。柳云涛高兴的是,兄弟相隔十几年异地相见,当有机会畅叙阔别之情,这和在家乡相见当别有一种情怀。另外,龙永泰的到来,就可以向朋友们展示,自己有国外的亲戚,不是“穷在街头无人问”的穷亲戚,而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的阔佬,朋友们当更会青眼相加。其三,借此合作机会,若能把生意做成、做好、做大,也有利于巩固自己在公司的威望和地位;更可以因此而增加一些经济收入。由此可收取一石二鸟,一箭三雕之功,因之欢喜无限。而对于杜民生、葛忠、常建军、欧阳荣等人来讲,除去做成生意赚点钱,还可多交个日本朋友,也是乐不可支。对于郑玉萍、靳连峰、阮丽等人来讲,公司生意做好了,就会“肉肥汤也肥”,也可由此而长点见识,是只会有收获而无旱涝病虫害的大好事,其欢喜之情尽皆溢于言表。不管罗凯明有没有“望海心”,日本市场这条财路对他来说,已经是开通了,公司上上下下,都期待着龙永泰的早日到来。

  又一场商业角逐即将展开,低垂的大幕已徐徐拉开,现在都在期待着主角儿出场了!

  柳云涛提议召开个预备会议,由杜民生牵头组织,请常建军和欧阳荣来参与谋划,共同商量一下应对策略和商务洽谈方案。

  又是个星期天,到了预备会议召开的约定时间。为了提早赶到公司,杜民生和柳云涛早早起床以后,先是在小区的微型花园里转了两圈,便步出小区大门去找地方吃早点了。

  小区大门向南开,大门之外是一条横穿东西的的不太繁华的小街,由南大门出来向东,走出没多远就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大马路,这是汉口最繁华的街区之一,东海大厦就座落在这两条街道的夹角之内,在东西街道之北,南北大道之西。

  旭日初升,微风习习,在睡梦中解脱出来的各路神圣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的一天。星期天的享受是与这些非官方族群的人无缘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方神圣而广袤的土地上,星期天的享受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拥有它的人在现有的人口总量中恐怕连20%的比例都占不到,最起码,占人口总量70%以上的农民就不享有这种特权,何况还有在城市人口中为数可观的另类。

  可是,杜民生和柳云涛这两位曾是星期日特权一族成员的过来人,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天上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下有高山大川江河湖海,人世间的生活本来就是个丰富多彩的万花筒!有什么值得不平和烦恼的呢?

  两个人在早点摊位上吃了两碗热干面,便抹了抹嘴便一同踱着慢步向东海大厦走去。

  “不知常建军这位懒仙儿什么时候到?”柳云涛似是在问杜民生,又似是在自问,慢慢悠悠地叨叨着。

  “管他呢!咱们先到公司去侯着,他们什么时候到,咱就什么时候谈,反正今天咱们有的是时间!”杜民生笑笑说。

  两个人缓缓走近东海大厦的大门口,通体透亮的玻璃大门就象一位善解人意的情人,立即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左右开弓,自动将紧闭着的门缝拉开了。一阵凉爽的冷气扑面而来,使人惬意顿生。

  进了大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