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桂林山水传奇 >

第142章

桂林山水传奇-第142章

小说: 桂林山水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8226;日&;#8226;外&;#8226;福禄寺

  几个乡民,在围观墙上告示。

  一观者念道:“从本日起,凡中午路经本寺者,一律可以免费进寺用膳。嘿,好事情啊!”

  “走走走。”围观者一齐涌进寺去。

  惠莲出门来。

  只见文书和另一樵夫文艺挑柴路过。

  俩人停下来看告示。

  惠莲:“二位施主,进寺用膳吧,不用花钱。”

  文书从怀里取出一个红薯,“多谢师傅,我自己带了午饭。”

  惠莲:“红薯填不饱肚子的。”

  文书:“等我卖了柴,就有钱买米了。”

  惠莲:“你是嫌本寺的斋膳不好吃吗?”

  文书:“不不不,我在外面吃米饭,我娘在家里吃红薯,我吃不下喉。”

  惠莲:“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师傅,谢啦”,文书挑柴走了。

  惠莲问文艺,“请问施主,那小伙子是谁呀?”

  文艺:“他是咱们文家村有名的大孝子,叫文书。”

  惠莲:“孺子可教啊。哎,你说他是孝子,能讲讲他怎么个孝敬法吗?”

  文艺:“嘿,他的孝绩可多了。有一年闹荒灾,文书到野外去寻找野菜,回来充饥。他把好的装一篮,差的装一篮,在路上被人抢了。文书对抢劫的人说,好的一篮野菜我是让父母吃的,差的一篮是我自己吃的。你们想要,就把差的一篮拿去吧。抢劫的人受到感动,就把野菜全部退还给文书了。”

  惠莲:“好啊、好啊,施主请进寺用膳吧。”

  文艺:“多谢师傅,我就不打扰了。”

  惠莲:“你家也有老母,吃不下喉吗?”

  文艺:“那倒不是,我向文书学习,回家陪父母吃饭去,让老人家安心。”挑柴走了。

  惠莲:“阿弥陀佛,福星降临啦。”

  四

  夏&;#8226;夜&;#8226;内&;#8226;文家

  文书端了一碗红薯送到瞎眼母亲手里。

  文书:“娘,吃饭了。”

  文母:“我儿,你呢?”

  文书:“我跟你一起吃呀。”

  文母:“你可要吃饱啊。”

  文书:“这还用说吗,不吃饱怎么干活。”

  文母:“娘吃不了这么多,分一半给你吧。”

  文书:“吃吧、吃吧,锅里还有,娘,我再帮你添一点。”

  文母:“不啦、不啦,吃不了啦。”

  文书:“你不要那我就全吃光啦。”

  文母:“吃、吃,吃饱了好干活。”

  文书把锅里的红薯汤倒到碗里,一口气喝光了,剩下两片红薯皮,用手抓着送进嘴里,吃得如醉如痴。

  文母侧耳听声,“我儿,娘总觉得你没吃饱。”

  “哈哈,我没吃饱。”文书站起,拉娘的手去摸他的肚子。文书故意把肚子鼓得圆圆的。

  文母:“我儿,是娘连累你了,光能吃,不能做。”

  文书:“娘,看你说到哪去了。孝经上说,庶人之孝,要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孩儿还做得很不够呢。”

  文母:“咳,孝敬父母故然是好事,但你把身体弄垮了,父母反而得不到你的敬养,岂不是两误了吗?”

  文书:“孩儿明白了,明天多打点柴,买点肉回来,让娘尝尝,我也补补身子骨。”

  文母叹气直摇头。

  五

  夏&;#8226;夜&;#8226;外&;#8226;文家门口

  文母躺在竹椅上纳凉。

  文书坐在椅边, 一边为母亲搧扇,一边读书,“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人道为之成。大哉孝乎!世人但能以孝道……”

  这时,文艺来了。

  樵夫:“文书,看书呢?”

  文书:“对,好文章、好文章!”

  樵夫:“我来向你讨教个事。”

  文书:“讨教什么,共同探讨吧。”

  文艺:“我正在读你推荐给我的孝经,孝经上说,不得毁伤了父母给的身体发肤,可是僧人把头发剃光了,岂不是违背孝道了吗?”

  文书:“有些事情,你也不能死搬硬套,比如父子俩过河,父亲不小心掉下河了,如果按照条条匡匡办,那你只能坐在船上,用祷告的方式来尽孝道。但你眼睁睁看着父亲被淹死了,还算孝子吗,你把父亲救起来了,这才是大哉孝乎嘛。”

  文艺:“对对对,经你这一说,我我开窍了。”

  文书:“所以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文艺:“多谢、多谢,我回去再好好攻读”。走了。

  文母:“我儿,不早了,快睡吧。”

  文书:“娘,还有一会就看完了,东家限我明早还书,今晚上,我一定要把这本书看完去。”

  文母:“咳,都是娘拖累了你。”

  文书:“娘,你别愁,等我把书念好了,好日子在后头呢。”

  文母:“只是苦了你啦。”

  文书:“娘,看你说到哪去了,书上不是说了,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就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嘛。”

  文母:“好、好,我儿有志气。”

  六

  夏&;#8226;日&;#8226;外&;#8226;福禄寺

  惠莲站在寺门前张望、等人的样子。

  文艺挑柴路过。

  惠莲:“哎,小伙子,那文书今天没去打柴?”

  樵夫:“打呀,他说他要多打一点柴,换钱买点肉给母亲尝尝。”

  惠莲:“可怜、可怜,文书识字吗?”

  樵夫:“嘿,师傅,你也太小瞧人了吧。照说,文书也算饱学经儒,他让我看孝经,有些地方我不明了,让他随便一说,我就通了。”

  惠莲:“哦,你也读孝经,那我考考你,有一个人,他母亲有神经病,每天非要打人才舒服。那人为了让母亲高兴,每天都脱下衣服让母亲打,你说这是孝呢还是不孝呢?”

  樵夫:“这个、这个,我我讲不清楚,师傅还是问文书吧。”挑柴走了。

  惠莲摇着头。

  不一会,文书挑了一大担柴来了,歇在寺门前喘气。

  惠莲:“文书,砍柴回啦,进寺去用斋膳吧。”

  文书:“谢师傅,我带了午饭。”从怀里掏出红薯吃起来。

  惠莲:“文书,听闻你是个大孝子,贫僧向你请教个事行不。”

  文书:“有什么事还能难倒师傅您吗?”

  惠莲:“这事学问太高深了,有一个人,他母亲有神经病,每天非要打人才舒服,那人为了让母亲高兴,就每天脱下衣服让母亲打,这事让朝廷知道了,还封他做了官,你说这算孝吗?”

  文书:“母亲打儿取乐,这也太过分了吧。儿子还要助长母亲这种不仁慈的作法,这是对孝道的一种亵渎。”

  惠莲:“深刻、深刻。”

  文书:“这是哪朝哪代的事呀,史书上怎么没有记载?”

  惠莲:“这事就发生在当今太守、吕愿忠吕大人的身上。”

  文书:“哼,伪孝、伪孝,不值一谈。”挑柴走了。

  惠莲点着头。

  七

  夏&;#8226;夜&;#8226;外&;#8226;文家门口

  文母躺在竹椅上纳凉。

  文书坐在椅边,一边为母亲捶脚,一边读书:“孝子之有深爱也,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

  这时文艺又来了,“文书,孝经一书我读完了,下一步读什么书好呢?”

  文书:“那就读孝行吧,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挺好的。”

  文艺:“行,就读孝行。哎,今天惠莲法师遇上你没有,他问我个问题,我可答不上来。”

  文书:“是疯母打子的事吧?”

  文艺:“对,天下哪有那事。”

  文书:“法师说,这是发生在吕愿忠身上的事,吕愿忠为此才做了官。”

  文艺:“哎,你提起他,我倒想起一件事,听人说,吕愿忠明天要到桂山书院跟学生讲孝经呢。”

  文书:“是吗,那我倒要去听一听,这个伪孝子,对孝经是怎么理解的。”

  文艺:“好啊,明天咱俩一块去吧。”走了。

  文母:“母亲打儿子,儿子就能做官,文书,你小时候,娘可是没少打你呀。”

  文书:“娘,那荒唐事儿,咱们别去理会它。”

  八

  夏&;#8226;日&;#8226;内&;#8226;桂山书院

  秀才们在听吕愿忠讲学。

  文书、文艺站在书院一角听讲。

  吕愿忠:“什么是孝道,圣贤至尊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用匮。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秀才:“太守大人,您能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下吗?”

  吕愿忠:“好,孝是人伦常理,无处不在。史载,汉朝有个从事帮工的人叫郭巨,家有父母妻儿,有一年闹旱灾,粮食颗粒不收,饿死了不少人。郭巨就对妻子说,与其大家饿死,不如把儿女都活埋了,节省一点粮食供奉父母,也免得儿女们饿得难受。妻子虽然难过,但为了孝敬公婆,也就同意了。这事感天动地,鬼神肃然。一个做工的贱民尚知如此,孝敬父母,更何况咱们这些读书人啊。”

  文书:“吕先生,我觉得这种孝法不值得提倡、学习。”

  吕愿忠:“你是干什么的?”

  文书:“我是打柴的。”

  秀才们哄堂大笑。

  吕愿忠:“你一介村野匹夫,懂什么孝道,安!”

  文艺:“我这朋友叫文书,是咱们文家村最有名的大孝子?”

  吕愿忠:“既是孝子,为什么还怀疑孝道呢?”

  文书:“请问在座的诸位秀才,如果你们都是有儿有女的人,遇上这种情况,谁忍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活埋了呢,谁?说!”

  秀才们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回答。

  吕愿忠:“这么说,你认为这不是孝喽?”

  文书:“我应为这是一种愚孝,有违圣贤提倡的仁爱伦理,太残忍了。”

  吕愿忠:“那好,我再讲一个故事。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王伟元的人,他的母亲生前很害怕天打雷,死后王伟元厚葬了母亲,每逢下雨打雷天气,他必定跑到墓前,为母亲的坟莹打伞守护,并一边安慰母亲,不要害怕,有儿子在身边护着您呢。王伟元一直坚持了三年,感动乡邻,大家都争着请他去讲孝经。文书,你敢说这不是孝道吗?”

  文书:“我认为这是一种伪孝,人死如灯灭,已经没有知觉,最终都要化为泥土。有什么必要下雨打雷天,还去护坟守墓呢。这种做法,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举。有那闲功夫,还不如把孝心多多用在活人身上,做点实事为好。”

  秀才们纷纷点头称是。

  吕愿忠:“照你这么说,晋朝的孟宗,老母冬天想吃春笋,孟宗就跑到竹林里去,抱竹而泣,孝感天灵,地裂出笋,这也是伪孝喽。”

  文书:“这是有违自然规律的事,瞎编出来的,纯属无稽之谈,我实在想象不出,跟孝有什么联系。”

  吕愿忠:“你这个不敬鬼神、不忠不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