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长白山下好种田 >

第69章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69章

小说: 长白山下好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哪里能天天都这样啊?那榆黄蘑总得隔几天才能摘一茬的。”静涵正好从外面回来,接碴道。“对了,奶奶,我明天就要去采蚕茧了,可能家里人都得帮忙,要不然忙不开的。”一只雌蛾能产卵二百到四百粒,静涵今年总共选出来三百只雌蛾,这样大概就得有十多万粒蚕卵孵化。即便是放养的过程中损失一部分,也还得有五六万粒的蚕茧要往回收,这么些,要是人少了肯定不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静涵这么粗略的一算,就被吓到了。
  陈氏听了点点头,“知道了,明天我们都去,反正家里也没啥事,留你爷爷在参场子里头看着就行了。咱们点把蚕茧弄回来,省得再让别的东西给祸害了。”这柞蚕是非常美味的东西,而柞蚕蛹也是滋补身体最好的东西了。一般野生的柞蚕天敌很多,各种动物和鸟类都爱吃它,所以幸存率比较小。即便是人工养殖的,也要细心呵护才行,要不然损失也很严重的。
  第二天一早,文成自然还是要去镇上的,今天的榆黄蘑就少了些,只有两筐。文成走后,大家就开始去北面的林子采蚕茧去了。
  林子里的柞树上,只要是树叶卷曲的,里面就会有蚕茧。大家拿着剪刀等工具,看见那样的树叶就往下剪,这柞蚕茧其实比桑蚕要大一些的,平均一百个就得将近三斤沉,所以女人们往下剪,志新和志明就往回背,大家全都忙活着。就这样,一共忙了两天,才算是全都剪下来运回参场子。
  由于静涵她们侍弄的还算精心,所以今年的蚕茧产量还真就不错,竟然剩下了八万来只蚕茧。大家又用了好几天,把蚕茧外面的柞树叶扒掉,然后挑选出品质比较好的种茧一万粒。在通风干燥之后,静涵又把这些蚕茧妥善的保存了起来。
  剩下的那些,因为要留着缫丝,所以就直接在烈日底下晒了几天,这样就可以杀死里面的蚕蛹了。弄了这么些的蚕茧,静涵反倒发愁了,因为家里没人会缫丝。东北这里根本就养不了桑蚕,所以陈氏娘几个哪个也都没摆弄过这东西,又哪里会缫丝啊。
  静涵前世倒是挺奶奶说过缫丝的一些事情来着,可是她毕竟没见过,又哪里敢自己动手,万一毁了这些蚕茧可怎么办啊?于是,大家坐在一起,愁着怎么弄呢。
  “二姐,文翰大哥的那个同窗好友不是家里开绸缎庄的么?他们家总有人明白这些吧?”还是静娴一语惊醒梦中人。
  静涵一拍手,差点跳了起来,可不是么,岳鹏程家里总会有人明白些的。“二哥,得麻烦你一趟了,去镇上找大哥,让他跟岳家那边说说,看看能不能找个明白的人来。”
  文成听完,立即赶着牛车去了镇上,家里人则是在焦急的等待着。一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文成领着几个人来到了参场子,其中一个,竟然是岳思远。
  志新见了岳思远赶紧过来,“岳兄,没想到竟是把您给请来了,来来,赶紧屋里坐。”
  岳思远摆摆手,“许老弟不用客气,昨晚鹏程回家说你家里弄了一种蚕茧,不会缫丝。想要从我那里找个明白的人。你还真就是问巧了,我家你嫂子是南方人,她当时嫁过来带着两家陪房的下人,这两家人家都是南面种桑养蚕的好手。这不,我就给你带来了两个人,看看能不能帮上你。”这岳思远也是好奇的,他就没见过东北还能有什么蚕,所以非要跟来看看。
  志新只好带着这些人,来到了那两栋放蚕茧的房子。岳思远身后的那两个人,是一男一女,看样子倒像是夫妻俩个,年纪也就是四十多岁。两个人上前看了一下那蚕茧,又仔细检查了一番,对岳思远点头说道,“老爷,这个真是蚕茧,只是和南面的桑蚕不同,看样子倒是能够缫出丝来。”
  岳思远连忙跟志新说,按照那两个人的要求准备东西,看看这缫出的丝怎么样。志新就开始忙活起来,不多时,就找到了人家要的东西。
  用土法子缫丝其实很简单,锅里烧上一锅开水就可以了。水不用太多,把蚕茧扔到锅里,然后用筷子一搅,蚕丝的头就会出来,缠到筷子上的。一般单股的蚕丝太细,都是要好几股和在一起,本身蚕丝上面含有丝胶,所以很容易就会黏在一起的。锅里一般扔上四五个蚕茧就行,找出蚕丝的头,然后往外一边挑丝,另一边在簸箕或是别的家什里面放上些绿豆啥的,铺一层丝,盖一层绿豆,这样丝之间就不会黏到一起了。等到缫出来的丝凉了,就可以缠起来。如果看着丝细了,就往锅里扔上一个或者两个蚕茧,就这样可以一直的往外抽丝。
  岳思远带来的两个人,就用这简陋的工具,一点点的把生丝抽了出来。静涵看了一下,果然和前世奶奶说的差不多。这东西就是个熟练的问题,要是手熟的话,应该还是挺的。
  两个人干了一阵子,然后停手,对岳思远说道,“老爷,我刚才试了一下,这种蚕丝比桑蚕丝要粗,但是弹性不错,应该可以像桑蚕丝一样的使用。至于别的,现在倒是还没什么发现,毕竟这是一种新的东西。”
  岳思远点点头,这就不错了,能在短短的时间里看出来这些。“许老弟,你们是怎么想起来弄这个的?”他很好奇,既然许家能够发现这东西,就证明这东西应该存在了很久,绝对不是才出现的,那么许家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志新笑了笑,“也不瞒兄长,是小女静涵,偶然间发现的。去年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些种茧,然后今年才养出来这么多。”
  岳思远看着屋里地上摆着的一个个大筐,里面都是这种蚕茧。这柞蚕的蚕茧,不像桑蚕那样雪白,而是带有一种黄褐色,估计这种颜色不会轻易的能够弄掉,应该就是这种蚕丝的一个特色了。“老弟,你这东西打算怎么处理?要是全都缫丝的话,可能你家完成不了。这样,你的这些蚕茧,我收回去,然后想办法看看能够弄出什么样的丝来,再看看是织绸还是别的。你放心,价钱上我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的。”
  志新想了一下,说道,“岳兄,这事我跟静涵商量一下成么?这终究是她弄得,我得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打算。”
  “正好,我还想看看你家这个小丫头呢,一直就想看看,是怎么一个灵透的女娃子,能够在冬天里种出蘑菇来。没想到,如今又多了这种蚕茧,,让我看看你家的小静涵。”岳思远一听,就有点迫不及待的看看这个闻名已久的小女孩了。
  大人们说事情,静涵自然是不好出面的,所以刚才也就没出来,这会儿文成赶紧去吧静涵叫来。
  静涵从自己的屋子出来,来到了这边的房子里,一进屋就看见一个不到四十岁的男人,身边还站着一男一女。这中间的人面容上有几分和岳鹏程相似,应该是岳鹏程的父亲。静涵上前行礼,“静涵见过岳伯伯。”
  岳思远也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长得倒是不错,算不上什么绝色,但是也算是娇俏动人。整个人透着一种灵动,不像一般女娃子那样的死板。岳思远不禁点点头,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能有那么多得鬼点子吧。“好一个聪明的小娃娃,竟然能够知道我姓什么。你为什么不猜我是岳家的管事呢?”
  静涵微微一笑,“回岳伯伯,那是因为你的长相和鹏程哥哥有几分相像,所以静涵才大胆猜测的。冒昧之处,还请伯伯海涵。”静涵再次施礼。
  “罢了,你这么聪明伶俐,伯伯喜欢还来不及呢。来,过来跟伯伯说说,你是怎么发现这个东西的?”岳思远朝着静涵摆摆手,让静涵到他的跟前去。
  

☆、第九十章人参烘干

  岳思远和静涵谈了很久,然后静涵也同意把这些蚕茧卖给岳思远了。虽然说里面的蚕蛹是滋补身体的好东西,可是一下子也没人能够吃得了那么些,所以这蚕蛹的价值暂时就可以忽略不算。岳思远给的价钱,是一斤蚕茧十文钱,家里这些蚕茧还有将近两千斤呢,也就是说能卖二十两银子左右。静涵算了一下,倒是也还差不多,她们也没费别的,不过是最开始加温孵化的时候烧了些火而已,剩下的也就是她们几个女孩看了这五十来天的时间。能够卖上二十两银子,倒是也不错了。
  既然谈好了,岳思远就说好了明天让人来拉走,并且说明年的蚕茧也留给他,他要好好的研究研究。对于这个,静涵自然是没有啥说的,难得遇上一个识货的,当让是要留给他的。“岳伯伯,这柞蚕丝除了上面有些发黄之外,就是染色略微不太容易。另外这柞蚕丝弹性好,比较耐洗,还有用它织出来的纱,会有天然的皱纹,很好看的。”静涵还是决定把柞蚕丝的一些特性说出来,让岳思远做参考。“还有,这种蚕丝也可以做被,不像桑蚕丝那样柔软,有点硬,但是保暖性倒是很好。”
  岳思远点点头,也没去问静涵是怎么知道的,这个小丫头有点神秘,不过岳思远也不是那种闲着没事瞎打听的人。“好,你说的这些我记住了。”
  商量好了这些,岳思远才去老爷子他们的房子,去看了看老爷子和老太太,“叔,婶子,刚才太着急去看那柞蚕茧了,没有先过来看看您二位,您可千万别生气啊。”岳思远进屋先给两位老人赔礼。
  “唉呀,哪里敢当,岳老爷能亲自来这山上,我们就很感激了。再者这蚕茧是大事,可不敢当岳老爷的赔礼呢。”老爷子赶紧的起身相迎。
  “叔,可别叫啥老爷不老爷的,我和志新以兄弟相称,您就叫我思远就行。文翰和鹏程乃是同窗,两人相交莫逆,咱们两家,就像亲戚一样就好。”岳思远上前给老爷子见了礼,然后扶着老爷子上了炕,两个人在那唠嗑。而陈氏则是出去烧水沏茶去了。
  大家全都在屋里坐下,然后说起了在山上看参的事情,岳思远听了许家这些年的事情,不免唏嘘一番。“叔,您也不用想太多,我看这样倒是挺好的。谁家过日子没个三起三落的?就是当朝一品,也不敢说就没有破败的一天。咱们眼前看着苦了些,但是家里的这些孩子可是个个能干,将来这些孩子都不是一般的人物。叔,您老是有后福的人啊,以后就等着享福吧。”岳思远拍了拍老爷子的手,说道。
  “好,借贤侄的吉言,我这个老头子就等着享儿孙们的福了。中午别走了,让她们弄几个好菜,咱们爷们喝两盅。”老爷子和岳思远越聊越投机,就让他留下来吃饭。
  “叔,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今天不行,这些蚕茧我得运回去,然后好好的琢磨琢磨。再者,家里事情也不少,还得回去忙活着。改日,改日我把事情安排妥当了,然后专门上山来找叔喝酒,您看成不?”岳思远家里有很多的产业,今天要不是听说有这种没见过的蚕,他哪里有闲工夫跑山上来啊。
  老爷子也明白人家忙,所以就没再强留,只好点点头,“成,那咱们可就说定了,他日有时间,定然要来。”
  岳思远和大家又聊了一阵子,就起身告辞了。那些蚕茧自然一车运不会去,他们先带上三百斤走,剩下的等回去派人来拉。岳家的那两家陪房下人全都是会剥茧缫丝的,这些拿回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弄好了。
  山上有大秤,大家就这么一筐筐的过称。这些筐,都是志新哥俩没事的时候编的,庄户人家,个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